一、临界底坡的水面曲线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瑜[1](2019)在《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的水力特性及其无压流水力计算研究》文中提出异形椭圆断面是一种新型的二参数曲线水工隧洞断面,其标准型断面与现行马蹄形、六圆弧蛋形等断面形状吻合度较高,这种新型断面的无压流特征水深和水面线计算涉及到高次隐函数方程和复杂函数的积分运算,无法求得解析解。本文系统研究了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的水力特性和无压流水力计算问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Wu’s二参数曲线方程,得到了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曲线的基本方程,推导了这种新型断面的水力要素计算公式。针对马蹄形标准型和倒角型共四种无压隧洞断面形式,分别整理推导了各断面的水力要素计算公式;经断面几何特征与水力要素的对比分析,表明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与马蹄形断面的水力特性曲线非常接近,这种形状光滑连续的新型断面在中低水深范围内的相对过水面积和过流能力等具有较明显优势,有利于改善过流条件。(2)基于明渠均匀流、临界流基本方程,结合断面水力要素计算公式,通过引入量纲一的参数和MATLAB曲线优化拟合,提出了这种新型断面无压流正常水深、临界水深的显式计算公式,其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小于0.362%、0.288%。(3)基于恒定明渠非均匀渐变流基本微分方程,推导了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无压流水面线的分段试算法公式;采用函数替代法,给出了水面线的简化积分计算方法以及直接计算公式,算例误差分别为0.049%、0.324%。(4)基于明渠流水跃基本方程、收缩断面基本方程,通过参数函数拟合,给出了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共轭水深、收缩水深一元高次方程形式的显式求解方法,算例误差分别为-0.477%、-0.463%。本文所给出的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无压流特征水深及水面线直接计算方法,形式简捷,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及精度均能够满足实际工程计算要求,可为这种新型断面的推广应用与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袁刚[2](2015)在《新津县官林河生态治理方案及水力问题分析计算》文中指出为了有效的防止河岸冲刷破坏,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生态护坡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因此,分析研究生态护坡河道的水流流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新津县官林河生态治理为研究对象,对生态治理方案进行分析,对河道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不同的护岸材料进行对比分析,选用了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效果较好的植草护岸和抗冲生物毯护岸。根据河道边坡的糙率特性和两岸已有的建筑物形态,对横断面形状进行了优选设计。(2)通过对新津县官林河多种模型的水面线进行计算,得到了典型梯形断面的水面线信息。并且和已有文献对比,计算结果符合工程要求;(3)使用ANSYS FLUENT,紊流模型选用标准k-ε模型,速度压力耦合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对新津县官林河渠道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沿程水面线信息,流场分布。
林峰,王克忠,欧阳明[3](2013)在《临界底坡变化规律及相应均匀流流态判别》文中研究表明临界底坡在均匀流中可以用作判别水流流态,临界底坡随流量的变化规律随着断面形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针对3种不同的断面形式,从理论上推导出它们的最小临界底坡公式。分析结果显示:矩形、圆形和U形3种不同的过水断面均存在最小临界底坡,iKmin分别为26.13n2
刘亮[4](2012)在《排水管道蛇形起伏状态下水力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城镇排水管道发生连续起伏,形成蛇形起伏缺陷。排水管道蛇形起伏状态影响排水管道的排水功能的正常发挥,其内部水流流动情况及是否会引起城市内涝是城镇排水管道管理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蛇形起伏排水管道内部流动属于复杂的紊流流动,由于起伏管道存在,排水管道内存在着上游壅水和下游跌水等问题,水流流速与管内压力在管底边界变化处发生较大改变。排水管道蛇形起伏缺陷,如何影响排水管道正常功能,并评价它的影响,是排水管道评估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对这一领域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开展了蛇形起伏排水管道内水力特性的实验和数值分析研究。本文依据水力学经典理论,结合现行国家标准与管道特征,设计并完成了一套排水管道实验装置。该装置可以根据实验需要,改变管道的坡度和起伏段的高度和位置,同时利用自制的水位测量系统对蛇形起伏排水管道的水深进行大面积,高密度测量。通过蛇形起伏排水管道实验,观察到蛇形起伏排水管道充水经历了:无水—漫流—壅水、水跃—气泡、气团流—明满流等几种流态。当蛇形起伏排水管道内水流为缓流,起伏段前为a1型壅水曲线;起伏段后为c,型降水曲线;管内水流为急流,起伏段前为aⅡ型壅水曲线;起伏段后为cⅡ型降水曲线;蛇形起伏段中间位置水流紊动剧烈,会发生掺气现象。蛇形起伏排水管道过流能力受起伏高度影响明显,不受起伏个数的影响。排水管道底坡较大,起伏度较大时,排水管道内水流对管道结构性影响较大。本文基于水力学实验现象与数据,采用大型商业软件Fluent对蛇形起伏排水管道内流场进行紊流数值模拟。在数值模拟过程中,自由表面模拟采用VOF两相流模型,紊流模型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紊流方程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通过计算模拟了蛇形起伏排水管道内充水过程、水流水平速度和垂向速度分布、管底压强的分布情况。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吻合,说明以VOF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蛇形起伏排水管道的水力状况。本文中涉及到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可为排水管道其他缺陷数值模拟分析提供参考借鉴。
陈冬云[5](2011)在《基于工程实例的水面曲线分析与计算的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力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关于水面曲线分析与计算着重于定性分析,假设条件多,内容抽象,是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随着多媒体教学条件的改善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普及,将实际工程引进教室成为可能。基于工程实例的水面曲线教学,内容具体,形式活泼,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杨建敏,王国旗,耿焕,王国鸿[6](2009)在《探放、下输法防治水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大巷煤柱受老空区积水影响,老空水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围大巷下山煤柱段,造成大巷煤柱不能够正常回收,造成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平煤高庄矿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专门对大巷下山煤柱安全开采进行技术攻关。通过研究大巷下山煤柱应力分布,老空区积水赋存状态,建立水力渗透模型,分析大面积老空水运移规律及周围工作面水力联系,定性定量确定周围老空水对大巷下山煤柱段开采危害程度,采用探放、下输防治水技术措施,将老空水按照规定的路线运移、排放,保证了大巷煤柱的安全回收。
刘曾美,吴俊校[7](2009)在《梯形断面棱柱体渠道水流流态规律研究》文中认为从理论上分析了梯形直棱柱体渠道的临界底坡ik关于单宽流量q的函数特征,研究了水流流态随单宽流量q的变化规律,并以示例探讨.结果表明,当边坡系数m≤0.466 4时,渠道存在着最小临界底坡(ik)min,(ik)min随m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可以用渠道的实际底坡i与(ik)min相比较来分析判定渠道中水流流态随单宽流量q的变化规律;当边坡系数m>0.466 4时,临界底坡ik随单宽流量q的增大而减小,则可以通过比较实际单宽流量与临界底坡为实际底坡时对应的单宽流量的大小来判定水流流态.
胡宇[8](2008)在《明渠水面线计算方法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渠道底坡、糙率、横断面几何形状及尺寸、明渠上修建水工建筑物等,都会使明渠水深和流速等水力要素沿程改变,在明渠中形成非均匀流,给渠道水面线计算带来许多不便。人工渠道或河道中的水流大多数都属于明渠非均匀流,因此研究明渠非均匀流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定性分析明渠水面线特性及对现有的水面线计算方法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曲底型渠道水面线简化计算公式。通过与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得出该方法在计算曲底型渠道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为工程设计及运行提供可靠的数值计算。现有的分段求和法计算理论简单,操作方便,在没有计算机的前提下人工工作量太大。现借助于计算机,在简单的程序下就可实现水面线的推求。因此还是得到最广泛的应用。积分法和图表法由于其工作比较繁琐,所以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各种简化公式应用起来比较的方便,并且可以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计算精度。本文针对现有的水面线计算公式只是对应于固定坡度求解,但目前在一些大型工程中,曲面底坡渠槽也大量采用,如溢流堰曲线段,龙抬头曲线段,泄水槽的渥奇段,因为曲线底坡明槽可以很平缓实现底坡的过渡,使水流流态平稳。这些为非棱柱体明槽,目前在经典水力计算中介绍不全面,鉴于此,本文对其水面线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得出了一套较完整的经典明槽水面线计算方法。此研究结果将对曲底明槽水面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张孟希[9](2007)在《灌区改造渠道设计水面线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大中型灌区,大多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及70年代这两个时期,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严重影响了灌区工程效益发挥,灌区工程的改造与修复工作已刻不容缓。针对灌区的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确定一条既能满足灌区改造设计的目标,同时又使灌区总的改造工作量最小的渠道设计水面线,是灌区续建配套改造的关键。在进行渠道水面线定量计算之前,应该先进行水面线定性分析,判定渠道水面线的类型。由于临界水深K-K线与均匀流正常水深N-N线之间不同的位置关系,五种不同底坡的渠道水流可划分为12个流区,共12条水面曲线。论文采用分段求和法,逐段计算非棱柱体渠道设计水面线,编制了相应的求解程序。论文结合黄石灌区改造实例,在遵循尽量不降低渠道中的水位、新增建筑物尽量不增加水头损失、尽量使改造建筑物最少以及总工程量最少的原则下,进行渠道设计水面线的优化分析,拟定了渠道水面线优化设计方案和渠系建筑物改造方案。在尽量保持原设计水位以及充分考虑渠系建筑物过流水头损失的前提下,从渠尾向渠首逐段推求渠道水面线,得出了总干渠、南干渠和北干渠设计水面线。根据设计结果,对现有建筑物和渠系进行复核基本实现了改造工程量最小的目标。
陈小芳[10](2007)在《光滑壁面明渠紊流壁面切应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分析用Preston管量测的实验资料基础上,对比了光滑壁面明渠均匀流和非均匀流的底壁切应力在不同水力条件下的规律,探讨了断面中心处底壁切应力、平均底壁切应力和切应力的分布等几个切应力公式在两种不同流动类型下的适用性,指出非均匀流与均匀流的切应力特性存在差异。首先,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断面中心处底壁切应力。均匀流时,切应力在同一坡度下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流量下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非均匀流时,在相对水深相同时,其相对底壁切应力大致相同。本文分别在缓坡和陡坡下,拟合了相对水深与相对底壁切应力的关系曲线;在M1型非均匀流和S1型非均匀流下,拟合了弗劳德数与底壁切应力的关系曲线。其次,研究了计算断面中心处底壁切应力、平均底壁切应力和切应力沿宽度分布等几个经验公式在均匀流与非均匀流下的不同适用性,得出将均匀流基本方程和用此方程推导的公式运用于明渠非均匀流时,应考虑其适用性。再次,通过实验研究了底壁切应力横向分布规律。切应力沿宽度以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中间切应力略小,靠近边壁的切应力相对较大,说明边壁对切应力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本文研究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摩阻流速方法,得出均匀流时,各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比较接近,非均匀流时所得结果有一定偏差。
二、临界底坡的水面曲线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界底坡的水面曲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的水力特性及其无压流水力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工隧洞断面型式及特性 |
1.2.2 无压流特征水深计算方法 |
1.2.3 无压流水面线计算方法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的水力要素计算公式 |
2.1 异形椭圆断面的由来及其分类 |
2.1.1 污染混合区等浓度线方程 |
2.1.2 异形椭圆断面标准方程 |
2.1.3 异形椭圆断面的形状分类 |
2.2 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曲线方程 |
2.3 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的水力要素计算 |
2.3.1 水面宽度 |
2.3.2 过水断面面积 |
2.3.3 湿周 |
2.3.4 水力半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标准型异形椭圆与马蹄形断面的水力特性比较分析 |
3.1 概述 |
3.2 马蹄形断面的几何特征及水力要素计算公式 |
3.2.1 标准型马蹄形断面 |
3.2.2 倒角型马蹄形断面 |
3.3 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与马蹄形断面的水力特性比较 |
3.3.1 几何特征对比分析 |
3.3.2 水力要素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正常水深、临界水深求解 |
4.1 正常水深求解 |
4.1.1 明渠均匀流基本方程 |
4.1.2 正常水深的显式计算 |
4.2 临界水深求解 |
4.2.1 明渠临界流基本方程 |
4.2.2 临界水深的显式计算 |
4.3 公式评价及应用算例 |
4.3.1 公式误差分析 |
4.3.2 水深计算应用算例 |
4.3.3 底坡校核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水面线求解 |
5.1 无压隧洞水面线定性分析 |
5.2 恒定明渠非均匀渐变流的基本微分方程 |
5.3 无压流水面线解析计算 |
5.3.1 分段试算法 |
5.3.2 简化积分法 |
5.4 应用算例 |
5.4.1 引黄工程隧洞算例 |
5.4.2 夹岩工程隧洞算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共轭水深、收缩水深求解 |
6.1 共轭水深求解 |
6.1.1 明渠流水跃方程 |
6.1.2 共轭水深简化计算 |
6.2 收缩水深求解 |
6.2.1 明渠流收缩断面方程 |
6.2.2 收缩水深简化计算 |
6.3 应用算例 |
6.3.1 共轭水深算例 |
6.3.2 收缩水深算例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2)新津县官林河生态治理方案及水力问题分析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河道生态治理概论 |
1.5 河道生态治理的现实意义 |
1.5.1 生态意义 |
1.5.2 防治污染意义 |
1.5.3 城市景观意义 |
1.5.4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2.1 工程概况 |
2.2 泥沙 |
2.3 工程防洪标准、堤线布置及堤距选择 |
2.3.1 堤线布置 |
2.4 洪水 |
2.4.1 暴雨、洪水特性 |
2.4.2 历史洪水调查及重现期分期 |
2.4.3 设计洪水 |
2.4.4 设计洪水采用及合理性分析 |
2.5 分期洪水 |
2.5.1 分期时段划分 |
2.5.2 大邑站分期洪水 |
2.5.3 工程河段分期洪水 |
2.6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
2.7 洪水灾害 |
2.8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第三章 生态治理及工程建筑物布置 |
3.1 疏浚规划 |
3.2 排涝规划 |
3.3 河道及河.生态整治 |
3.3.1 生态修复工程 |
3.4 现有防洪工程概况 |
3.5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3.6 工程任务及防洪标准 |
3.6.1 工程任务 |
3.6.2 设计水平年 |
3.6.3 防洪标准 |
3.7 工程总体布置 |
3.7.1 稳定河宽论证与堤距确定 |
3.7.2 堤线布置 |
3.7.3 护岸型式选择 |
3.7.4 河道纵坡设计 |
3.8 河道横断面设计 |
3.8.1 护岸材料选择 |
3.8.2 河道横断面设计 |
3.9 绿道 |
3.10 生态修复工程 |
3.10.1 设计原则 |
3.10.2 绿化种植原则 |
3.10.3 绿化构思 |
3.10.4 植物种植设计 |
第四章 传统水面线计算方法 |
4.1 传统水面线计算方法 |
4.1.1 棱柱体渠道水面曲线的定性分析 |
4.1.2 水面线计算基本公式 |
4.2 逐段求和法 |
4.2.1 基本计算公式 |
4.2.2 水面曲线的计算类型常见的两类类型: |
4.3 牛顿迭代法求解 |
4.3.1 伯努力能量方程式的简化 |
4.3.2 牛顿迭代公式的导出 |
4.3.3 收敛条件的判断 |
4.4 目前探讨出的水面线新计算方法简介 |
4.4.1 以上游控制水位为基准的一种新型计算方法 |
4.4.2 忽略流速水头影响的一种简化河渠水面线计算方法 |
4.4.3 矩形渠道断面水面线计算简化式 |
第五章 稳定河宽设计水面线及冲刷计算 |
5.1 稳定河宽计算 |
5.2 计算方法 |
5.3 对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的改进 |
5.3.1 计算步骤 |
5.3.2 计算条件 |
5.3.3 设计水面线推求 |
5.4 计算水面线的数值模拟 |
5.4.1 紊流模型 |
5.4.3 计算结果分析 |
5.5 冲刷计算 |
5.5.1 冲刷深度计算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临界底坡变化规律及相应均匀流流态判别(论文提纲范文)
1 临界底坡满足条件 |
2 3种断面临界底坡随流量的变化规律 |
2.1 矩形断面临界底坡随流量的变化规律 |
2.2 圆形断面临界底坡随流量的变化规律 |
2.3 U形断面临界底坡随流量的变化规律 |
2.4 3种断面水流流态判别方法 |
3 算例分析 |
3.1 圆形断面实例 |
3.2 U形断面实例 |
4 结 语 |
(4)排水管道蛇形起伏状态下水力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排水管道实验研究 |
1.2.2 排水管道数值模拟 |
1.3 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制作与实验方案 |
2.1 实验装置制作 |
2.1.1 流量测量工具 |
2.1.2 水泵 |
2.1.3 管道系统 |
2.1.4 坡度调节系统 |
2.1.5 管段连接系统 |
2.1.6 水位测量系统 |
2.2 实验方案设计 |
2.2.1 起伏段名称和起伏高度的定义 |
2.2.2 实验工况 |
2.2.3 实验流量 |
2.2.4 实验过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排水管道蛇形起伏实验水力特性分析 |
3.1 水流流态分析 |
3.1.1 无起伏排水管道流态分析 |
3.1.2 起伏排水管道流态分析 |
3.2 水面曲线特征分析 |
3.2.1 缓流水面曲线分析 |
3.2.2 急流水面曲线分析 |
3.3 过流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3.3.1 起伏高度 |
3.3.2 起伏个数 |
3.4 水跃位置分析 |
3.5 管道结构性影响分析 |
3.6 过流能力评价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值仿真模拟基本理论 |
4.1 计算流体力学概况 |
4.2 紊流模型理论概况 |
4.2.1 基本方程 |
4.2.2 N-S方程模型的计算方法 |
4.2.3 紊流模型 |
4.3 数值离散方法 |
4.4 自由表面的模拟方法 |
4.5 计算软件选择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排水管道数值模拟 |
5.1 数值方法 |
5.1.1 控制方程 |
5.1.2 VOF求解器的设置 |
5.2 实验数值模型 |
5.2.1 计算模型 |
5.2.2 计算网格 |
5.2.3 边界条件 |
5.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5.3.1 充水过程模拟 |
5.3.2 管道流速分析 |
5.3.3 管道内压力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 |
(6)探放、下输法防治水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概况 |
2 渗流模型的建立 |
2.1 渗流的概念 |
2.2 渗流模型的建立 |
3“气球爆炸”理论的提出 |
4 探放、下输法防治水技术措施 |
4.1 泄水巷设计 (图1) 与施工 |
4.2 探放水顺序 |
4.3 钻孔布置 |
4.4 探放水设备 |
4.5 人员组织 |
4.6 探放水技术要求 |
4.7 疏放水 |
5 安全技术要求 |
6 综合效果分析 |
7 结论 |
(8)明渠水面线计算方法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1.4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传统水面线计算方法分析 |
2.1 棱柱体渠道水面曲线的定性分析 |
2.2 水面线计算基本依据 |
2.3 逐段求和法 |
2.3.1 基本计算公式 |
2.3.2 水面曲线的计算类型常见的两类类型; |
2.4 牛顿迭代法求解 |
2.4.1 伯努力能量方程式的简化 |
2.4.2 牛顿迭代公式的导出 |
2.4.3 收敛条件的判断 |
2.5 明渠非恒定流的特征线解法 |
2.6 目前探讨出的水面线新计算方法简介 |
2.6.1 以上游控制水位为基准的一种新型计算方法 |
2.6.2 忽略流速水头影响的一种简化河渠水面线计算方法 |
2.6.3 矩形渠道断面水面线计算简化式 |
2.6.4 棱柱体渠道水面曲线的编程计算 |
第三章 曲底明渠水面线计算方法研究 |
3.1 曲底明渠水面线计算方法研究 |
3.1.1 计算公式的导出 |
3.1.2 渥奇段水面线求解 |
3.2 模型试验 |
3.2.1 模型设计 |
3.2.2 模型试验方法 |
3.2.3 试验结果 |
3.3 渥奇面水面线的数值模拟 |
3.3.1 VOF方法模拟自由水面 |
3.3.2 方程的离散与求解方法 |
3.3.3 计算结果分析 |
3.4 计算实例 |
3.5 结论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主要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灌区改造渠道设计水面线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灌区渠道水面线计算 |
2.1 渠道水面线 |
2.2 渠道水面线的定性分析 |
2.2.1 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
2.2.2 定性分析 |
2.2.3 水面线特点 |
2.2.4 定性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3 渠道水面线计算 |
2.3.1 计算基础 |
2.3.2 计算类型及步骤 |
2.3.3 计算公式 |
2.3.4 计算机算法流程图 |
2.4 项目区概况 |
2.4.1 项目区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
2.4.2 项目区工程概况 |
2.4.3 项目区存在的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项目区渠道设计水面线分析 |
3.1 项目区渠道最优设计水面线研究 |
3.1.1 水面线优化的必要性 |
3.1.2 最优水面线分析原则 |
3.1.3 水面线优化分析方法 |
3.2 项目区渠道设计水面线改造方案的拟定 |
3.2.1 水面线改造方案拟定 |
3.2.2 渠系建筑物改造方案拟定 |
3.3 项目区渠道设计水面线分析计算 |
3.3.1 正常水深h_o计算 |
3.3.2 临界水深h_k,临界底坡i_k计算 |
3.3.3 设计水面线计算 |
3.4 项目区渠道改造设计水面线分析 |
3.4.1 干渠设计水面线成果 |
3.4.2 干渠设计水面线成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主要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光滑壁面明渠紊流壁面切应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1.2 明渠紊流特性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明渠紊流的分区结构与流速分布 |
1.2.2 明渠紊流的紊动特性 |
1.3 明渠紊流边界切应力研究综述 |
1.3.1 计算边界切应力的公式 |
1.3.2 边壁对底壁切应力的影响 |
1.3.3 边界切应力横向分布方程 |
1.4 水力学中关于明渠水流的分类 |
1.4.1 均匀流与非均匀流 |
1.4.2 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分析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壁面切应力的量测方法 |
2.1 壁面切应力量测方法概述 |
2.1.1 直接量测 |
2.1.2 间接测量 |
2.2 本文采用的量测方法 |
第三章 光滑壁面明渠断面中心处底壁切应力的实验研究 |
3.1 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 |
3.2 实验数据分析 |
3.3 实验成果分析与讨论 |
3.3.1 经验公式 |
3.3.2 均匀流实验数据和经验公式的对比 |
3.3.3 非均匀流实验数据和经验公式的对比 |
3.4 底壁切应力特性 |
3.4.1 均匀流 |
3.4.2 非均匀流 |
3.5 明渠中随着流量增大切应力的变化规律 |
第四章 底壁切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
4.1 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 |
4.2 底壁平均切应力 |
4.2.1 前人研究经验公式 |
4.2.2 实验结果 |
4.3 底壁切应力沿宽度分布规律 |
4.3.1 切应力沿宽度的分布 |
4.3.2 最大切应力与中心处切应力的相对关系 |
第五章 光滑壁面明渠摩阻流速的研究 |
5.1 摩阻流速的量测方法 |
5.2 均匀流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
5.3 非均匀流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
5.3.1 缓坡 |
5.3.2 陡坡 |
5.3.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临界底坡的水面曲线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标准型异形椭圆断面的水力特性及其无压流水力计算研究[D]. 王瑜.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2]新津县官林河生态治理方案及水力问题分析计算[D]. 袁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1)
- [3]临界底坡变化规律及相应均匀流流态判别[J]. 林峰,王克忠,欧阳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3(06)
- [4]排水管道蛇形起伏状态下水力特性的研究[D]. 刘亮. 广东工业大学, 2012(09)
- [5]基于工程实例的水面曲线分析与计算的教学[A]. 陈冬云.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part 3), 2011
- [6]探放、下输法防治水技术研究及应用[J]. 杨建敏,王国旗,耿焕,王国鸿. 煤矿现代化, 2009(05)
- [7]梯形断面棱柱体渠道水流流态规律研究[J]. 刘曾美,吴俊校.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03)
- [8]明渠水面线计算方法分析研究[D]. 胡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9]灌区改造渠道设计水面线分析研究[D]. 张孟希. 河海大学, 2007(06)
- [10]光滑壁面明渠紊流壁面切应力的研究[D]. 陈小芳. 河海大学,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