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粉体粒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度,粉体,稀土,颗粒,分散,还原法,材料。
粉体粒度论文文献综述
姚南红[1](2019)在《稀土粉体材料粒度分析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粉体工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稀土粉体材料如氧化物、磁粉、高纯纳米材料对粒度的测试也有重要的需求。近十几年来,颗粒测试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粒度检测技术不断有所突破、创新,为贸易和生产提供了更好的监控和测量手段;给稀土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方向。本报告对现有的稀土粉体材料粒度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介绍了核磁共振及离心加速分散两种技术在纳米粒度分析中的应用。旨在共同探讨和提升稀土粉未材料的粒度检测技术,促进交流,为稀土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一个共同的关注平台。(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稀土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5)
张明,马超,王崇队,张博华,孟晓峰[2](2019)在《不同粉碎粒度对大麦苗粉体品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00目、200目、300目、500目和800目大麦苗粉为原料,考察了不同粉碎粒度对大麦苗粉体品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0目和500目粉碎对粉体色泽保持效果最好;100目、200目粉体流动性较好,更有利于压片成型;100目粉体持水力、膨胀力最强;200目粉体持油力最强,为1.42 g/g;800目粉体水溶性指数(WSI)最高,为20.2%;100目粉体最难吸湿,吸湿率为12.68%;100目粉体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84.71%。300目和500目粉体适宜制备固体饮料或作为食品配料添加到其他食品中,100目、200目粉体适宜进行片剂、胶囊等剂型产品开发,800目粉体适宜进行可溶性功效成分提取。研究为不同大麦苗产品生产中粉碎粒度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王乾龙,欧玉静,喇培清,冯静,李正宁[3](2019)在《成型压力对盐助燃烧合成超细CeB_6粉体粒度和纯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B_2O_3-CeO_2-Mg体系中引入发热剂KClO_3,利用盐助燃烧法制备超细高纯度CeB_6粉体,研究成型压力对盐助燃烧合成超细CeB_6粉体粒度和纯度的影响。借用SEM、EDS、TEM和XRD探讨了盐助燃烧合成法制备CeB_6粉体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燃烧合成的主要产物为CeB_6,且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大,浸出后产物的平均颗粒尺寸略微有增加,平均尺寸为0.830~0.930μm,整体粒度分布较为均匀;浸出产物的纯度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压力为20 MPa时,纯度达到最大值99.0%,但不同压力下各试样纯度均在98.0%以上。(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高远飞,司朝霞,李涛,赵梦雨[4](2018)在《“激光粒度仪法测定粉体粒度”教学实验的探讨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测试技术,本文中对"激光粒度仪法测定粉体粒度"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内容进行了探讨和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艾里斑模型以及米氏散射理论的反演推导得出控制遮光率的目的。根据改进的混合粉体测定实验可加深学生对频度分布和累积分布曲线的理解。改进后的实验方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此项测试方法,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20期)
[5](2018)在《粉体粒度分析及其测量(二)》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材料是指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型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陶瓷材料中已崛起了精细陶瓷,它以抗高温、超强度、多功能等优良性能在新材料世界独领风骚。精细陶瓷是指以精制的高纯度人工合成的无机化合物为原料,采用精密控制工艺烧结的高性能陶瓷,因此又称先进陶瓷或新型陶瓷。(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肖汉宁,李格[6](2018)在《粉体粒度对K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烧结法制备了K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研究了不同粒度分布的玻璃粉对K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的析晶及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而优化制备K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的粉体粒度.结果表明:玻璃粉体的细化有利于析晶,玻璃粉体平均粒径从38.09μm减小到1.80μm时,微晶玻璃的析晶温度从913.9℃降低至869.9℃.析晶活化能从320.5kJ/mol减小至234.7kJ/mol.微晶玻璃的析出晶相均为白榴石,玻璃粉体平均粒径为6.30μm时,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较为均匀,密度为2.45g·cm~(-3),抗弯强度为74.93 MPa,热膨胀系数为14.32×10~(-6) K~(-1).(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7](2018)在《粉体粒度分析及其测量(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产实践中,往往需要多种不同成分的粉体物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在一起通过一定工序加工成为最终产品。在此过程中,各种成分的粉体的均匀分布对产品的性能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均化,即混合处理。所谓混合,即是物料在外力(重力或机械力等)作用下发生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使各组分颗粒均匀分布的操作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18年03期)
甘学贤,田野,宋秀梅,刘娜,代洪友[8](2018)在《研磨设备和工艺参数对氧化锆粉体粒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研磨设备及研磨工艺参数对粉体团聚体的解聚效果,以d50=1.355μm的氧化锆粉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研磨设备和工艺参数对氧化锆料浆粒度的影响。首先,分别采用立式球磨机、立式珠磨机和卧式砂磨机为研磨设备,以φ2 mm的氧化锆球作为研磨介质,以m介质∶m物料=5∶1的介质物料比研磨15 h后,检测研磨后氧化锆料浆的粒度。结果表明,卧式砂磨机的研磨效果最优,研磨后氧化锆料浆的d50=0.303μm。然后,采用卧式砂磨机为研磨设备,以φ2 mm的氧化锆球作为研磨介质,选择介质物料比(m介质∶m物料)、料浆固含量(w)、线速度和研磨时间作为试验因素,进行四因素叁水平(m介质∶m物料分别为4∶1、5∶1和6∶1,料浆固含量(w)分别为35%、45%和55%,线速度分别为5、10和15 m·s-1,研磨时间分别为20、25和30 h)正交试验,检测研磨后氧化锆料浆的粒度。结果表明:采用卧式砂磨机为研磨设备,当介质物料比(m介质∶m物料)为4∶1,料浆固含量(w)为45%,线速度为10 m·s-1,研磨时间为25 h时,研磨效果最佳,研磨后氧化锆料浆的d50约为0.3μm。(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8年03期)
王昭[9](2018)在《粒度形貌可控碳化硅粉体的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化硅(SiC)陶瓷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耐磨损性、热稳定性、抗热震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而且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大。一些特定结构的SiC陶瓷制品如SiC陶瓷膜等为了达到使用要求,往往需要原料的粒度足够小、球形度足够高。因此,制备出实际生产可用的粒度形貌可控的碳化硅粉体尤为重要。为推进SiC陶瓷膜的研究与应用,本研究选题为粒度形貌可控碳化硅粉体的制备工艺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碳热还原法来制备SiC粉体,通过控制煅烧温度、保温时间、硅源种类等方法进行了SiC粉体的粒度形貌可控性的研究,旨在了解碳热还原反应的反应机理,掌握控制SiC粉体粒度和形貌的关键性因素,为实际生产SiC陶瓷膜提供粒度可控、球形度高的SiC粉体。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煅烧温度及掺杂对SiC粒度形貌的影响以微硅粉和葡萄糖为主要原料,采用卧式真空烧结炉,利用碳热还原法制备SiC。探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产物物相、粒度、形貌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铌掺杂对SiC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00℃、1400℃和1500℃下保温2 h,所得到的产物均为3C-SiC,此种晶型的SiC属于β-SiC;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物的结晶程度不断增强,粒度也逐渐增大,形貌由无规则形向多边形转变,通过控制反应温度能有效影响和控制SiC的形貌和粒径大小,1400℃下产物能够很好地继承微硅粉的形貌。铌掺杂会使得产物以互相粘连的形式存在,同时产物中出现棒状SiC,此时产物有着很明显的晶体长大和晶体兼并的行为,掺入金属铌粉也能够控制SiC的颗粒形貌与粒度大小并且通过掺杂能够降低碳热还原反应的温度,但通过掺杂制备出的SiC粉体形貌不均一,不利于实际应用。(2)保温时间对SiC粒度形貌的影响以及反应机理研究以微硅粉和葡萄糖为主要原料,采用叁温区管式炉,在1300℃和1400℃下采取不同的保温时间(60min、120min、180min)来探究保温时间对SiC粒度形貌的影响并对SiC晶须和粉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1300℃时,碳热还原反应尚未发生,延长保温时间,碳热还原反应依然未发生。1400℃保温60min,产物中有SiC生成;保温120min,SiC的生成量增加并且此时SiC能够继承微硅粉的形貌和粒度;保温180min,SiC的生成量继续增加但粒度形貌没有太大的变化。产物SiC中的晶须生成主要遵循气-液-固(VLS)和气-气(VV)机理,SiC粉体生成主要遵循固-固(SS)和气-固(VS)机理。(3)硅源种类和粒度对SiC粒度形貌的影响分别采用1μm、3μm气相白炭黑和0.5μm、1μm沉淀白炭黑为硅源制备SiC粉体,研究了硅源种类、形貌及粒度对SiC粒度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1400℃保温120min,所制备的SiC粉体形貌及粒度整体上继承了所使用的硅源的形貌和粒度。通过改变硅源种类和粒度的方法来制备出形貌粒度可控的SiC粉体具有可行性。(4)溶胶-凝胶法结合碳热还原法制备粒度形貌可控的SiC纳米粉体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主要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控制水解温度、氨水用量等制备出形貌粒度可控硅溶胶,探究影响硅溶胶形貌粒度的关键性因素,以及硅溶胶形貌粒度对SiC粉体的形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温度和氨水用量并不影响硅溶胶的形貌,所制备的硅溶胶均为球形;随着水解温度的升高,硅溶胶粒径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氨水用量的增加,硅溶胶粒径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0.2μm和0.6μm硅溶胶为硅源可制备粒度可控、球形度高的SiC粉体。(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8-05-28)
殷鹏飞,张蓉,邓玉,祁亚利,李尤宏羽[10](2018)在《气流粉碎/静电分散与球磨制备超微粉体粒度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流粉碎作为一种先进的超微粉体制备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工业生产中,然而气流粉碎后的颗粒将会自发团聚,从而影响到气流粉碎所制备超微粉体的优异性能,通过结合静电分散可使所制备的超微粉体保持较好的分散性。文中分别利用气流粉碎/静电分散法及高能球磨法制备了CaCO_3超微粉体,得到了两种方法所制备超微粉体的粒度分布规律,并对比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优劣,结果表明气流粉碎/静电分散能够有效阻止所制备超微粉体的团聚产生,荷电电压越高则所制备超微粉体的平均粒度越小,而球磨所制备的超微粉体颗粒之间存在严重的团聚现象,颗粒粒度及其分布区间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8年05期)
粉体粒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100目、200目、300目、500目和800目大麦苗粉为原料,考察了不同粉碎粒度对大麦苗粉体品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0目和500目粉碎对粉体色泽保持效果最好;100目、200目粉体流动性较好,更有利于压片成型;100目粉体持水力、膨胀力最强;200目粉体持油力最强,为1.42 g/g;800目粉体水溶性指数(WSI)最高,为20.2%;100目粉体最难吸湿,吸湿率为12.68%;100目粉体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84.71%。300目和500目粉体适宜制备固体饮料或作为食品配料添加到其他食品中,100目、200目粉体适宜进行片剂、胶囊等剂型产品开发,800目粉体适宜进行可溶性功效成分提取。研究为不同大麦苗产品生产中粉碎粒度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粉体粒度论文参考文献
[1].姚南红.稀土粉体材料粒度分析探讨[C].第十七届全国稀土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张明,马超,王崇队,张博华,孟晓峰.不同粉碎粒度对大麦苗粉体品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9
[3].王乾龙,欧玉静,喇培清,冯静,李正宁.成型压力对盐助燃烧合成超细CeB_6粉体粒度和纯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4].高远飞,司朝霞,李涛,赵梦雨.“激光粒度仪法测定粉体粒度”教学实验的探讨与改进[J].山东化工.2018
[5]..粉体粒度分析及其测量(二)[J].中国粉体工业.2018
[6].肖汉宁,李格.粉体粒度对K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粉体粒度分析及其测量(二)[J].中国粉体工业.2018
[8].甘学贤,田野,宋秀梅,刘娜,代洪友.研磨设备和工艺参数对氧化锆粉体粒度的影响[J].耐火材料.2018
[9].王昭.粒度形貌可控碳化硅粉体的制备工艺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
[10].殷鹏飞,张蓉,邓玉,祁亚利,李尤宏羽.气流粉碎/静电分散与球磨制备超微粉体粒度对比研究[J].中国陶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