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室壁离散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通痹宁心汤,美托洛尔,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跨室壁离散度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燕,胡小菁[1](2019)在《通痹宁心汤联合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通痹宁心汤联合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痹宁心汤治疗,连续用药8周。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指标、HRV、TDR的改善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2组MACE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胸闷胸痛、心悸气短、气喘咳嗽、尿少、面肢水肿、神疲乏力发生率均显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B型脑钠肽(BNP)、Lee氏心衰评分和TDR指标QTc、QTd、Tp-e、Tp-e/QTc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和HRV相关指标SDANN、rMSSD、SDNN、PNN50%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MACE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宁心汤联合美托洛尔可显着缓解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脏功能,改善患者HRV和TDR,降低MACE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荐。(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马宏,田攀,李俊峡,赵峰,王洋[2](2018)在《力竭运动和运动预适应对大鼠心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缝隙连接蛋白43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力竭运动(EE)和运动预适应(EP)对大鼠心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CC)组、运动预适应(EP)组、力竭运动(EE)组、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EP+EE)组。记录各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T波峰末间期(Tp-e)值、QT间期(QTC)值。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总Cx43(Total-Cx43)及磷酸化Cx43(P-Cx43)分布及量的改变。结果 EE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5%,EP+EE组则降为10%,有显着差异(P<0.05)。EE组大鼠Tp-e、QTC分别为(42.4±1.9)ms、(31.9±1.3)ms,EP+EE组降为(36.5±1.8)ms、(26.7±1.0)ms,也均有明显差异(P<0.05)。EP组、EE组、EP+EE组大鼠心肌TotalCx43、P-Cx43表达量均减少,但EP+EE组较EE组的Total-Cx43含量却明显升高(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Total-Cx43、P-Cx43均与Tp-e、QTC呈负相关,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力竭运动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重构,心肌TDR增加,Total-Cx43、P-Cx43表达量降低有关,而EP则对其有显着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郑庆,吕青山,杨宇[3](2017)在《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同型半胱氨酸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141例患者,根据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检查结果分为PWV<1 400 cm/s(正常组)和≥1 400 cm/s(动脉硬化组)。全部研究对象均空腹检测血糖(FBG)、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Cr)、尿酸(UA)及Hcy。根据12导联心电图测得Tp-e及QT值,并计算得出TDR值即Tp-e/QTc值。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心脏结构中相关内径数值。结果两组间比较,FBG、TG、HDL-C、LDL-C、Cr、U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C、血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硬化组与正常组相比室间隔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房内径、舒张期末左室内径、右心房内径、舒张期末右室内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WV与Hcy呈正相关(r=0.737,P<0.05);PWV与TDR呈正相关(r=0.687,P<0.05)。结论 PWV与Hcy及TDR均呈正相关,PWV可作为临床心血管事件的新型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张凯强,高鸿,刘军,刘艳秋,龙娟[4](2016)在《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叁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C组):持续平衡灌注37℃K-H液15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继续灌注15min后停止,注射Thomas液(4℃,1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Thomas液保护,30min半量复灌Thomas液(4℃,5ml/kg),60min时复灌K-H液;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于K-H液及Thomas液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5ng/ml),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注15min(T0)、继续灌注15min/平衡30min(T1)、复灌30min/平衡120min(T2)、复灌60min/平衡150min(T3)的HR及叁层心肌[内膜(Endo)、中膜(Mid)、外膜(Epi)]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MAPA),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MAPD90)并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观察心脏复灌时心律失常、复跳时间,均不使用药物恢复心律。结果 DEX组心脏复跳时间(16.67±3.78)s明显短于IR组(46.33±7.29)s(P<0.05);心脏复跳时IR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2min内有2例恢复正常节律;DEX组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min内有1例恢复正常节律。与T0时比较,T2、T3时IR组,T1~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2时和C组比较,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T1~T3时DEX组HR明显慢于IR组(P<0.05)。与T0时比较,T1时DEX组Mid部位,T2、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延长(P<0.05)。与T1时比较,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延长(P<0.05);T3时DEX组Mid部位的MAPD90明显长于C组(P<0.05);T2、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长于IR组(P<0.05)。与T0时和C组比较,T2、T3时IR组,T1~T3时DEX组TDR明显增大(P<0.05);T2、T3时DEX组TDR明显小于I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延长MAPD、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具有稳定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杨琳[5](2015)在《化学治疗所致Q-T间期离散度延长患者的彩色室壁动态显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正逐年递增,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以阿霉素、柔红霉素为代表的蒽环类药物在肝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联合化学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此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心脏毒性。如何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早期发现心脏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Q-T间期是常规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的差异程度。主要用来评估心室复极部位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临床多用于恶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俞海风,陈爱民,黄鹤飞,沈亚云[6](2015)在《冠心病吸烟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吸烟的冠心病人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相关性。方法吸烟的冠心病病人60例:测定戒烟开始时、戒烟后1月、戒烟后3月及戒烟后6月的TDR和HVR(包括SDNN,SDANN,rMSSD)数值。观察戒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上述各项指标相对于戒烟开始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戒烟开始后各时间段TDR与HRV各指标的相关性:戒烟开始后1月:TDR与SDNN:r=0.582,P<0.01;与SDANN:r=0.180,P=0.105;与rMSSD:r=0.320,P=0.013。戒烟开始后3月:TDR与SDNN:r=0.470,P<0.01;与SDANN:r=0.244,P=0.060;与rMSSD:r=0.386,P=0.002。戒烟开始后6月:TDR与SDNN:r=0.279,P=0.031;与SDANN:r=0.081,P=0.537;与rMSSD:r=0.298,P=0.021。结论 TDR与SDNN相关,TDR与SDANN无相关性,TDR与rMSSD相关。(本文来源于《201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6-25)
刘艳秋,高鸿,龙娟,李惠,张凯强[7](2015)在《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 min;瑞芬太尼组(R组)灌注含12μg/L瑞芬太尼的K-H液60 min;瑞芬太尼+氨茶碱组(RA组)灌注含12μg/L瑞芬太尼+30 mg/L氨茶碱的K-H液60 min。记录平衡灌注15 min(T0)、继续灌注15 min(T1)、30 min(T2)和60 min(T3)时心率(HR)和左心室前壁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计算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MAPD90)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记录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R组T1~T3时HR减慢,MAPD90延长,TDR增大(P<0.05)。与C组和RA组比较,R组HR减慢时,MAPD90延长,TDR增大(P<0.05)。结论:瑞芬太尼减慢HR时,MAPD90延长,TDR增大,折返激动易于发生;氨茶碱增快HR,缩短MAPD90,从而使TDR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胡英,俞正霞,王伟良,叶明浩,曲毅[8](2015)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59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QTc、QTd、Tp-e/QTc;行24h动态心电图,实验组根据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58例,室性期前收缩组76例,室性心动过速组25例;随访6~48个月,根据实验组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存活组103例及猝死组21例,观察Tp-e、QTd、Tp-e/QTc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猝死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P<0.05,P<0.01);猝死组Tp-e、QTc、QTd、Tp-e/QTc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明显升高(P<0.05);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室性期前收缩组和室性心动过速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与室性期前收缩组比较,室性心动过速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Tp-e、QTd、Tp-e/QTc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P<0.05,P<0.01)。结论 Tp-e、QTc、QTd、Tp-e/QTc能够反映老年缺血性心脏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其值增大可能是老年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刘洋,戴琳,张远恒,王金丽,张存泰[9](2014)在《维拉帕米减少2型长QT综合征楔形心肌块模型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并预防尖端扭转型室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维拉帕米治疗2型长QT综合征(LQT2)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稳定1 h后灌注E-4031 0.5μmol·L-1建立LQT2心肌块模型;同时按照分组分别灌注维拉帕米0.5,1.0和2.5μmol·L-1,30 min后开始采集数据,采集时间持续30 min。以2000 ms基础步长连续起搏(S1S1刺激),同步记录心内、外膜下心肌的跨膜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测量动作电位复极达90%的时程(APD90)、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和心电图QT间期,并观察各组自发和程序刺激(S1S2刺激)诱发的早期后除极(EAD)和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发生率。结果灌注E-4031 0.5μmol·L-1后,左心室楔形心肌块心内、外膜下APD90和QT间期均显着延长(P<0.01),TDR显着增加(P<0.01),并观察到自发或程序刺激诱发的EAD及TdP发作。同时灌注维拉帕米0.5,1.0和2.5μmol·L-1,LQT2模型内、外膜下心肌APD90和QT间期呈浓度依赖性地缩短(P<0.01),TDR显着减小(P<0.01),自发或程序刺激诱发的EAD和TdP明显受到抑制。硝苯地平1.0μmol·L-1有类似作用,且强度更大。结论维拉帕米可通过缩小心肌TDR和抑制EAD减少LQT2患者TdP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俞海风,陈爱民,黄鹤飞,沈亚云[10](2014)在《戒烟对冠心病人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戒烟对冠心病人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分为2组。冠心病吸烟组(60例):测定戒烟开始时、戒烟后1月、戒烟后3月及戒烟后6月的TDR和HVR数值。健康对照组(61例):测定TDR及HRV数值。观察冠心病吸烟组戒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上述各项指标相对于戒烟开始时的变化;及戒烟后6个月上诉各项指标相对于健康对照组的变化。结果:戒烟后开始后1月,3月,及6月,TDR逐渐下降,HRV各指标均逐渐上升,其中rMSSD至6月时恢复为与健康对照组一致。结论:戒烟可使TDR下降,至戒烟后6个月,TDR可较戒烟开始时明显下降,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尚有差异,说明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戒烟可使HRV各指标逐渐上升,交感神经先恢复,迷走神经后恢复;至戒烟后6个月,迷走神经功能先恢复正常,但交感神经尚未完全恢复。(本文来源于《2014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6-26)
跨室壁离散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EE)和运动预适应(EP)对大鼠心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CC)组、运动预适应(EP)组、力竭运动(EE)组、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EP+EE)组。记录各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T波峰末间期(Tp-e)值、QT间期(QTC)值。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总Cx43(Total-Cx43)及磷酸化Cx43(P-Cx43)分布及量的改变。结果 EE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5%,EP+EE组则降为10%,有显着差异(P<0.05)。EE组大鼠Tp-e、QTC分别为(42.4±1.9)ms、(31.9±1.3)ms,EP+EE组降为(36.5±1.8)ms、(26.7±1.0)ms,也均有明显差异(P<0.05)。EP组、EE组、EP+EE组大鼠心肌TotalCx43、P-Cx43表达量均减少,但EP+EE组较EE组的Total-Cx43含量却明显升高(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Total-Cx43、P-Cx43均与Tp-e、QTC呈负相关,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力竭运动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重构,心肌TDR增加,Total-Cx43、P-Cx43表达量降低有关,而EP则对其有显着保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室壁离散度论文参考文献
[1].吕晓燕,胡小菁.通痹宁心汤联合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马宏,田攀,李俊峡,赵峰,王洋.力竭运动和运动预适应对大鼠心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缝隙连接蛋白43影响的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
[3].郑庆,吕青山,杨宇.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同型半胱氨酸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
[4].张凯强,高鸿,刘军,刘艳秋,龙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
[5].杨琳.化学治疗所致Q-T间期离散度延长患者的彩色室壁动态显示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5
[6].俞海风,陈爱民,黄鹤飞,沈亚云.冠心病吸烟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C].201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5
[7].刘艳秋,高鸿,龙娟,李惠,张凯强.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
[8].胡英,俞正霞,王伟良,叶明浩,曲毅.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
[9].刘洋,戴琳,张远恒,王金丽,张存泰.维拉帕米减少2型长QT综合征楔形心肌块模型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并预防尖端扭转型室速[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4
[10].俞海风,陈爱民,黄鹤飞,沈亚云.戒烟对冠心病人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C].2014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