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论文_李书宇,赵昕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家庭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家庭,结构,青海省,城镇,消费结构,儿童,孤独症。

家庭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书宇,赵昕东[1](2019)在《收入差距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家庭问卷微观数据库(CLDS)探究收入分配差距如何影响城镇家庭消费结构及优化升级。研究表明,(1)低收入组、中等偏下收入组、中等收入组、高收入组家庭分别对于医疗、生存型、发展型、享乐型消费的平均消费倾向最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潜力逐渐释放,消费层次逐渐上升。(2)收入差距对家庭不同消费类型存在不同的非线性影响。除去少数极高收入家庭,收入差距整体上对消费升级系数的作用体现为一个平缓的非对称倒"U型",当低收入家庭与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逐渐增大时,该负向收入差距对其家庭消费升级呈现下拉式影响;而正向收入差距的拉大使消费升级系数先缓慢上升后下降。(3)收入差距对于医疗支出无显着非线性作用,而对于教育支出作用显着。总之,在社会资源财富有限的前提下,过大的收入差距不利于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9年11期)

王恬[2](2019)在《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作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66例儿童孤独症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4月,单纯接受机构结构化教育的33例为A组,接受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的33例为B组,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其孤独症行为评定表(ABC)评分降低;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评分、发育商(DQ)值升高;治疗后B组其各量表评分均优于A组患儿,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对于孤独症患儿运用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机构干预,可推广。(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白赛藏草[3](2019)在《西藏中部农业地区藏族家庭结构调查——以山南拉加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是社会中最小的单位,也是最基本的构成组织。在藏族社会中家庭往往与婚姻、居处形态等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藏族社会中最稳固和核心的部分。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和研究,认为西藏中部农业地区的家庭结构有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和复合家庭叁种一级类型,在各个一级类型中又有一般、扩大、缺损和过渡四种二级类型;家庭结构类型中核心家庭为主体,其他类型依次为直系家庭和复合家庭;与其他社会相比,拉加里的家庭类型中缺损型和过渡型也占据了较高的比例;家庭结构的类型取决于叁个因素,即婚姻关系的发生和变更、居住形态以及人口的出生和死亡。文章进一步提出,拉加里的家庭及其结构类型形成的基础为"单一婚姻制原则"及其"以老房子为中心"的并系继嗣制度。(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吴愈晓,王鹏,杜思佳,亢晓妮[4](2019)在《变迁中的中国家庭结构与青少年发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检验家庭结构与初中学生的教育发展和社会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中间机制,发现:第一,家庭结构影响孩子的发展,与父母亲双方共同居住(双亲家庭)的孩子的教育和社会心理发展水平均优于父母一方或双方缺失家庭的孩子。第二,家庭结构一定程度上通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父母教育参与这两个机制作用于孩子的发展。第叁,父亲角色和母亲角色对子女发展的作用有差异,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发展更加重要,而父亲对孩子的社会心理发展更加重要。另外,家庭结构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群体异质性,非双亲家庭更多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与成年后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密切相关,因此父母亲在养育方面的缺位对孩子发展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学界和政策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来源于《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期刊2019年04期)

蔡雪雄,郭新琴,施生旭[5](2019)在《妇女健康冲击与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妇女健康冲击作为研究家庭消费的视角,使用CGSS2015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妇女健康冲击将改变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其中家庭消费性支出将增加17.4%,家庭发展性消费支出提高35.4%;与低年龄妇女群体相比,高年龄组更容易受到健康冲击且影响更为明显,健康冲击下低收入妇女群体家庭发展性消费支出出现急速增长,对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影响大于高收入组;参加医疗保险所产生的"保障机制",将改变参保妇女群体传统的就医观念,促使其选择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12期)

张嘉录[6](2019)在《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以河北省深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叁农"及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农村家庭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影响极大。随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增长特征。以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新增长特征为基础,分析和思考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表现、原因等,利于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式与方法,便于深入探究扩展农村市场内需和引导农村家庭健康消费的途径等。(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32期)

李梦瑾[7](2019)在《消费金融对城镇居民的消费驱动效应研究——基于青海省居民家庭资产结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份,投资和出口发展缓慢,如何打开省内消费市场,培育提高居民的消费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青海省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结构的角度,借鉴生命周期理论、相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等理论基础,选取消费金融功能的四个维度,借助储蓄的资金支撑、投资的财产增值,消费贷款的跨期信贷消费以及保险(本文来源于《上海商业》期刊2019年11期)

赵晓峰,孙新华,张建雷[8](2019)在《家庭经营的弹性结构与渐进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农业现代化研究强调农地规模经营指标,将农民视为被动的主体,忽视小农户的发展权益,倾向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实际上,农民是以制度变迁中能动主体的身份参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们根据资源禀赋灵活选择家庭劳动力配置模式和家计安排模式,这使农业家庭经营呈现出丰富的实践内涵,形成一种弹性的发展型结构。受这种弹性的家庭经营影响,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统分结合的渐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践模式正在加速形成。适度的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速度与有序推进的服务规模化水平,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能够兼顾小农户的发展权益,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成果的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梦娜,李堃,陈穗清[9](2019)在《不同家庭结构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意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影响,我国出现了"独生""准二孩""二孩"叁种不同的家庭结构。为探索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意向的影响,本研究以6岁幼儿作为被试,运用艾森伯格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范式,分别考察来自"独生""准二孩""二孩"家庭的幼儿在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上的意向表现,结果发现6岁幼儿的亲社会道德推理水平处于他人需求取向阶段,亲社会行为意向整体较高,其中助人意向最突出,其次是合作与分享;6岁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不存在性别差异;来自"独生"和"准二孩"家庭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高于"二孩"家庭的长子女,可见家庭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政府应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启动全方位的家庭服务支持策略;幼儿园应大力开展亲职教育和同胞教育;家长应重视幼儿的家庭角色地位,把握"准二孩"家庭结构过渡阶段的教育契机,提高长子女照料二孩的参与度,发挥幼儿同胞竞争意识的正向作用。(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王赛[10](2019)在《从家庭结构类型转变看达斡尔语的隐性濒危——以齐齐哈尔罕伯岱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家庭结构出现了规模小型化,并进一步核心化的趋势。达斡尔族聚居村落——罕伯岱村的家庭结构由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族内婚姻家庭类型向族际婚姻家庭类型转变。在这种转变趋势下,民族语代际传承出现断层,语言习得环境缺失,民族语使用场合缩小。针对这种民族语保持面临的困境和出现的濒危趋势,应在家庭内部积极营造民族语环境,加强父母民族语语言意识,为下一代子女习得民族语创造环境,维持民族语言的代际传承。(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0期)

家庭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作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66例儿童孤独症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4月,单纯接受机构结构化教育的33例为A组,接受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的33例为B组,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其孤独症行为评定表(ABC)评分降低;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评分、发育商(DQ)值升高;治疗后B组其各量表评分均优于A组患儿,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对于孤独症患儿运用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机构干预,可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庭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李书宇,赵昕东.收入差距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J].调研世界.2019

[2].王恬.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J].人人健康.2019

[3].白赛藏草.西藏中部农业地区藏族家庭结构调查——以山南拉加里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吴愈晓,王鹏,杜思佳,亢晓妮.变迁中的中国家庭结构与青少年发展(英文)[J].SocialSciencesinChina.2019

[5].蔡雪雄,郭新琴,施生旭.妇女健康冲击与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9

[6].张嘉录.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以河北省深州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

[7].李梦瑾.消费金融对城镇居民的消费驱动效应研究——基于青海省居民家庭资产结构视角[J].上海商业.2019

[8].赵晓峰,孙新华,张建雷.家庭经营的弹性结构与渐进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李梦娜,李堃,陈穗清.不同家庭结构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意向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9

[10].王赛.从家庭结构类型转变看达斡尔语的隐性濒危——以齐齐哈尔罕伯岱村为例[J].新西部.2019

论文知识图

肇兴仁团陆庆海家庭结构变化示...劳动者人力资本因子变量分布趋势图进城农民工子女城市社会适应的家庭结购买能力与家庭结构联系统计表图调查样本的家庭结构与全国实际~#...不同家庭结构的父亲在规则约束维...

标签:;  ;  ;  ;  ;  ;  ;  

家庭结构论文_李书宇,赵昕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