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絮凝搅拌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絮凝,动力学,模式,论文,实验仪,JBC。
絮凝搅拌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陈威[1](2011)在《絮凝搅拌能耗分布优化模式及其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絮凝搅拌能耗分布问题是絮凝池合理设计的关键问题,近二、叁十年来,在应用絮凝动力学原理进行絮凝池合理化设计方面,虽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絮凝搅拌能耗的优化分布问题,仍然停留在经验基础上,还未见有理论方面的说明和相关报道。所以,本文采用理论模式探索和专门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无疑具有较好的理论和技术价值。为了实现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水质1 NTU浊度标准,考虑到我国大多数中小城镇水厂的技术经济条件,针对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絮凝过程中水流流态对水处理效果影响,本课题利用已有的经验公式和前人的实验数据进行数学推导,对絮凝最优浊度范围及絮体形成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搅拌容器内水流流态的数值模拟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最佳絮凝控制条件,并制定出中小城镇水厂絮凝设施技术改造的实验方法。本文核心即是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具体内容如下:(1)本文推导获得搅拌能耗优化分布的理论模式,其中γ值是与絮体分形维数有关的模型参数,主要与絮凝剂品种和投加量有关。该式表达了在总搅拌时间最短时的相邻的叁档絮凝搅拌强度之间的数值比例关系。并据此得到絮凝反应池搅拌能耗分布优化的四个比例计算式,应用其中任意两个来拟定絮凝反应池水力搅拌条件,即可获得搅拌时间最少、所需容积最省的设计方案;(2)提出了新的絮凝聚集模型用于絮凝体等效粒径(等含水率和等沉降速度)的计算,由此导出新的絮体沉降计算公式;(3)实验证明影响絮体分形维数主要因素是絮凝剂的品种和絮凝剂的投加量。而与水的pH值和搅拌强度无明显关联。实验发现絮体分形维数的大小与絮凝剂投加量成线性关系,随着投加量增大而减小;(4)应用多因素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絮凝的最佳操作条件。通过实验所获得的结果验证了絮凝搅拌能耗分布最优模式是正确的;(5)应用CFD方法对絮凝水力条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计算所得的能量耗散率ε替代絮凝有效能耗是合理可行的,模拟计算的最佳GT值分布也与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式相符;(6)本文提出的絮凝沉降实验装置、絮体图像处理和分形维数计算的方法,为水处理絮凝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手段。本研究通过自制实验装置,对絮凝体进行实时动态观测和测定,得出以下创新点: (1)提出絮凝搅拌能耗分布理论优化模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可以作为絮凝池设计的基本依据;(2)借助所提出的絮凝聚集模型假设,提出了可以进行含水率(孔隙率)计算的公式,并导出新的絮体沉降公式,对传统沉淀理论的颗粒沉速公式做出了改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王洪华[2](2000)在《JBC—絮凝搅拌实验仪》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汉市金运工贸公司通过考察国内外搅拌器的技术状况和客户的使用情况 ,开发生产出JBC—絮凝搅拌实验仪。它集微电脑、变频调速、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于一体 ,可以避免烧杯混凝实验中因电网波动、转速和时间的人为调整所引起的误差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0年11期)
絮凝搅拌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武汉市金运工贸公司通过考察国内外搅拌器的技术状况和客户的使用情况 ,开发生产出JBC—絮凝搅拌实验仪。它集微电脑、变频调速、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于一体 ,可以避免烧杯混凝实验中因电网波动、转速和时间的人为调整所引起的误差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絮凝搅拌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陈威.絮凝搅拌能耗分布优化模式及其实验验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王洪华.JBC—絮凝搅拌实验仪[J].中国给水排水.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