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声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浅海,声源,流体,格林,孤子,声速,损失。
声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林天然[1](2019)在《加强筋对轻流体-Mindlin板-重流体耦合结构声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建立轻流体-加筋Mindlin厚板-重流体耦合模型,研究了加强筋对板声传播特性的影响。由于水下工程结构通常内部与轻流体(空气)而外部与重流体(水)耦合,本文考虑了镶嵌在无限障板上简支矩形加筋Mindlin厚板与轻-重流体耦合并建立了相应理论模型。通过该模型计算在平面声波激励下加筋Mindlin板对无限水域的声辐射特性,以及板在轻重流体共同作用下的隔声特性。研究结果对潜水艇等复杂大型水下工程结构声学设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1-09)
张泽众,骆文于,庞哲,周益清[2](2019)在《孤子内波环境下叁维声传播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存在孤子内波水平变化波导的高效叁维水下声场计算模型.该模型忽略反向散射,一般情况下由于孤子内波的反向散射非常弱,所以该模型能够提供精确的叁维声场结果.同时,相对于双向叁维耦合简正波模型,该模型在计算效率上能够至少提高一个数量级.除了孤子内波环境之外,本模型还适用于存在小尺度海脊等反向散射比较弱的一般水平变化波导环境.本文用该模型计算由KdV方程得到的孤子内波问题,并用双向叁维耦合简正波模型作为标准模型来验证本模型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在反向散射比较弱的波导环境中具有非常高的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肖瑞,祝捍皓,朱军,陈超[3](2019)在《锥形海底山对水下声传播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声波在水下传播特性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经典声场建模中,通常假设海洋环境为水平分层结构,而在实际海洋中,海底地形变化复杂,广泛存在斜坡、海底山等地形突变情况,需要进一步改进声场模型进行研究。已有研究虽已证明海底山的存在会对水下声波传播特性产生剧烈影响[1],但仍缺乏系统的研究分析。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水声传播研究领域已建立起多种声场计算方法[2],但已有方法各自(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宋文华,王鹏宇,王宁[4](2019)在《声传播不变量在地声参数反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浅海区域中,海底对声传播影响巨大,对声呐系统的工作性能起决定性的影响[1]。因此地声参数反演一直是水声学中的热点问题。基于匹配场的地声参数反演算法是经典的算法,该算法使用前向声场计算模型得到拷贝场,然后依据拷贝场与接收场之间的匹配相关性进行参数反演[2-7]。然而对于水平变化波导,比如存在海底地形起伏、底质参数的变化或者水体中存在内波等情况时,前向传播模型不(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王梦圆,李整林,吴双林,秦继兴,余炎欣[5](2019)在《深海大深度声传播特性及直达声区水下声源距离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海大深度声传播特性对在深海近海底进行水声目标探测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一次南海中南部深海不完全声道中的脉冲声传播实验数据,分析了海底附近大深度声传播损失及脉冲多途传播特性,并根据直达波和海底-海面反射波的时延差与收发距离的关系,提出一种利用深海直达声区脉冲多途到达时间进行水下声源距离估计的方法。结果表明:当接收器深度位于南海深海海底附近而声源深度较浅时,直达声区水平宽度可达30 km,传播损失相对影区来说较小,有利于水下声源探测;直达声区的直达波与海底-海面反射波的到达时延差随着收发距离的增大单调减小,可被用于水下声源距离估计。得到水下声源的距离估计结果与实验GPS测量结果较为一致,距离估计均方误差为0.28 km。(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于晓林,骆文于,杨雪峰,张泽众,张雪冬[6](2019)在《负跃层浅海声传播问题的解析解及其在水下脉冲声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个基于波数积分理论的解析解,可用于计算包含海面下均匀层、负跃层、海底上方均匀层以及液态均匀海底的负跃层浅海波导中的声场。对声源位于水体不同层中的情况给出详细的推导,给出深度格林函数的解析解,并介绍了如何利用其计算点源和线源这两种情况下的声场.通过一个典型的负跃层浅海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精度,以及处理点源及线源问题的能力.此外,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水下脉冲声传播研究。针对某次实验的实际海洋环境,利用本文方法研究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波形特点,并与利用射线理论分析得到的相邻脉冲到达时间间隔等理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得到的相邻脉冲到达时间数值结果与理论值高度一致。本方法非常适用于需要大量重复计算声场的情况,如水下脉冲声传播、海底声学参数反演等问题的计算机仿真研究。(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宁,王晓峰,李利[7](2019)在《浅海声传播特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简正波的方法对浅海近场点声源所激发声场的空间分布进行仿真计算,给出了声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声传递损失曲线。在此基础上又分析总结了,叁种典型声速梯度对声传递损失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08-21)
邢传玺,宋扬,刘文博,刘佳琪,姜思源[8](2019)在《孤立子内波存在下的声传播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孤立子内波会对声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利用COMSOL软件对孤立子内波影响下的声学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研究.首先建立了孤立子内波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孤立子内波对声场的影响.结果显示,孤立子内波会影响声线的传播轨迹和传播损失,可使声场能量分布更均匀.孤立子内波还会对声矢量场产生影响,使水平质点振速传播损失减小,使垂向质点振速略微增加.(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哈斯木其尔[9](2019)在《蒙古国广播业发展与草原之声传播力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原之声广播是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内蒙古首家面向蒙古国听众的对外广播。自2013年开播以来,以蒙古国官方语言喀尔喀蒙古语向蒙古国听众播出,用蒙古国人乐于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故事"。本文对蒙古国广播业发展现状及草原之声广播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并为提升草原之声广播传播力提出策略。(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13期)
乔厚,何锃,张恒堃,彭伟才,江雯[10](2019)在《二维含多孔介质周期复合结构声传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取得理想的隔声性能,本文结合多孔介质和周期结构两类声振调控方案,讨论了一种新型含多孔介质周期复合结构;采用等效模型描述振子系统,利用薄板理论和Biot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声振耦合理论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与文献中数据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简单振子系统或组合振子系统都可以在其特征频率决定的频域提升复合结构的声传递损失(STL);然而,在越过相应频域后,STL会急剧下降,选取合适的振子参数,可以拓展隔声带宽而又保持其STL水平.对比振子系统结果发现,相对简单振子系统,组合振子系统能在获得更宽STL提升频域同时减弱特征频率域后的STL下降趋势.这些结果可以为宽频减振降噪提供思路,为中低频域隔声应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声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存在孤子内波水平变化波导的高效叁维水下声场计算模型.该模型忽略反向散射,一般情况下由于孤子内波的反向散射非常弱,所以该模型能够提供精确的叁维声场结果.同时,相对于双向叁维耦合简正波模型,该模型在计算效率上能够至少提高一个数量级.除了孤子内波环境之外,本模型还适用于存在小尺度海脊等反向散射比较弱的一般水平变化波导环境.本文用该模型计算由KdV方程得到的孤子内波问题,并用双向叁维耦合简正波模型作为标准模型来验证本模型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在反向散射比较弱的波导环境中具有非常高的计算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声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凯,林天然.加强筋对轻流体-Mindlin板-重流体耦合结构声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2].张泽众,骆文于,庞哲,周益清.孤子内波环境下叁维声传播建模[J].物理学报.2019
[3].肖瑞,祝捍皓,朱军,陈超.锥形海底山对水下声传播的影响分析[C].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2019
[4].宋文华,王鹏宇,王宁.声传播不变量在地声参数反演中的应用[C].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2019
[5].王梦圆,李整林,吴双林,秦继兴,余炎欣.深海大深度声传播特性及直达声区水下声源距离估计[J].声学学报.2019
[6].于晓林,骆文于,杨雪峰,张泽众,张雪冬.负跃层浅海声传播问题的解析解及其在水下脉冲声传播研究中的应用[J].声学学报.2019
[7].刘宁,王晓峰,李利.浅海声传播特性分析研究[C].第十七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8].邢传玺,宋扬,刘文博,刘佳琪,姜思源.孤立子内波存在下的声传播仿真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哈斯木其尔.蒙古国广播业发展与草原之声传播力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
[10].乔厚,何锃,张恒堃,彭伟才,江雯.二维含多孔介质周期复合结构声传播分析[J].物理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