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工业共生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工业,生态,工业园,建模,组织结构,稳定性,对策。
生态工业共生体论文文献综述
尹艳冰,赵涛,吴文东[1](2009)在《面向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体成长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共生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实现形式,是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以面向EIP的工业共生体为研究对象,探析工业共生体成长过程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09年06期)
吴文东[2](2007)在《面向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体成长建模及其共生效率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利用工业生态学、共生理论、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先进理论,重点对生态工业园中工业共生体的成长过程和共生效率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本文通过对工业共生体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关理论的回顾,指出工业共生体虽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出现是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的需求相适应的,而且其整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都有着各种成熟的理论体系的支撑。经过对各个相关概念的辨析,认为工业共生体、共生产业链、共生网络都是生态工业园中企业之间关系形式的表述,共生产业链和共生网络分别代表了工业共生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它们都是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和共生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其次,通过考察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的技术体系是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内在联系的桥梁。考虑到企业作为独立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论文从环境政策对企业环境改善行为影响机制的角度对非完全信息下的企业和政府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指出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应该具有的特点。基于企业集群与工业共生体的比较,分析了工业共生体在成本和共生效应上的优势,并在综合上述因素和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出企业选择加入工业共生体的动机。第叁,基于生态学理论,以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为依据提出了工业共生体的成长机制。分析影响工业共生体成长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种群生态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工业共生体的成长过程模型。以共生单元数量为特征指出了工业共生体能够顺利进化的条件,并通过数值模拟对结论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最后,在WBCSD提出的生态效率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面向工业共生体的共生效率,通过确立评价目标、明确评价对象、选取评价指标以及标准值,构建了完整的共生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ANP和DEA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对内蒙古蒙西生态工业园中的工业共生体进行了实例分析。(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1-01)
朱睿[3](2006)在《生态工业共生体运作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工业是仿照自然界的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工业生态系统的一种工业形式,是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生态工业共生体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保护当地环境等方面具有传统模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其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风险,影响了工业共生体的持久发展。从生态工业共生体运作存在的风险和障碍入手,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进行了对策性研究。(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境》期刊2006年06期)
朱睿[4](2006)在《生态工业共生体运作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仿照自然界的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工业生态系统的一种工业形式,是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生态工业共生体:生态工业共生体是一群从事相关产业生产的企业集聚成群形成的企业群体,其中的企业相互合作,而且与当地的社区合作,以实现对信息、材料、水、能源、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等资源的有效共享,产生经济和环境效益,为商业企业和当地社区带来可平衡的资源。生态工业共生体的运作模式可以说是目前降低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好运作形式。(本文来源于《资源与人居环境》期刊2006年07期)
杜旻[5](2003)在《生态工业共生体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工业共生体的发展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它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保护当地环境等方面越来越显露出传统生产模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生态工业共生体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然而,工业共生体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本论文在阐述了生态工业共生体的发展现状后,总结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即:共生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极大地影响了工业共生体的持久发展,甚至会造成共生体的解体。在指出造成不稳定性产生的基本因素之后,本论文进一步分析在市场条件下共生体的组织结构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而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促进共生体发展并保持稳定性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 概述了生态工业共生体的产生背景、含义、经济和环境效益、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层次阐述了理论基础; (3) 从共生体形成与发展过程角度,讨论共生体由于技术、运行机制和企业联结方式等因素所带来的内在不稳定性; (4) 分析在市场条件下,共生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对共生体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在这样一种结构下企业行为对共生体稳定性的影响; (5) 根据以上分析,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促进共生体保持稳定运行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生态工业共生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利用工业生态学、共生理论、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先进理论,重点对生态工业园中工业共生体的成长过程和共生效率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本文通过对工业共生体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关理论的回顾,指出工业共生体虽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出现是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的需求相适应的,而且其整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都有着各种成熟的理论体系的支撑。经过对各个相关概念的辨析,认为工业共生体、共生产业链、共生网络都是生态工业园中企业之间关系形式的表述,共生产业链和共生网络分别代表了工业共生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它们都是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和共生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其次,通过考察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的技术体系是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内在联系的桥梁。考虑到企业作为独立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论文从环境政策对企业环境改善行为影响机制的角度对非完全信息下的企业和政府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指出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应该具有的特点。基于企业集群与工业共生体的比较,分析了工业共生体在成本和共生效应上的优势,并在综合上述因素和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出企业选择加入工业共生体的动机。第叁,基于生态学理论,以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为依据提出了工业共生体的成长机制。分析影响工业共生体成长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种群生态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工业共生体的成长过程模型。以共生单元数量为特征指出了工业共生体能够顺利进化的条件,并通过数值模拟对结论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最后,在WBCSD提出的生态效率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面向工业共生体的共生效率,通过确立评价目标、明确评价对象、选取评价指标以及标准值,构建了完整的共生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ANP和DEA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对内蒙古蒙西生态工业园中的工业共生体进行了实例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工业共生体论文参考文献
[1].尹艳冰,赵涛,吴文东.面向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体成长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2].吴文东.面向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体成长建模及其共生效率评价[D].天津大学.2007
[3].朱睿.生态工业共生体运作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6
[4].朱睿.生态工业共生体运作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
[5].杜旻.生态工业共生体稳定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