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弯矩论文-张治新,黄军超,崔文一

综合弯矩论文-张治新,黄军超,崔文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综合弯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折线形钢梁,综合效应,跨中弯矩

综合弯矩论文文献综述

张治新,黄军超,崔文一[1](2015)在《基于ANSYS研究综合效应对折线形钢梁跨中弯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NSYS模拟折线形钢梁的受力,发现折线形钢梁的坡度不同,受力状态也不同。从受力状态来看,折线形钢梁结构体系属于压弯构件范畴;实际计算结果发现,ANSYS计算跨中截面的应力与按压弯构件计算的应力值相差较远。通过对荷载-位移曲线、屈服承载力、跨中截面应力的分析,研究综合效应对折线形钢梁跨中弯矩的影响,得出屈服承载力和跨中弯矩等随着坡度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5年07期)

程仕远,陈锦剑,王建华[2](2014)在《基于位移测试的基坑围护结构弯矩分析与综合风险判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围护结构的内力变形是基坑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基坑工程安全控制的主要指标。目前基坑工程中对围护结构的监测侧重于位移测试,内力测试方法则不够准确。风险预警多以位移增量作控制指标,未能反映结构受力变形的真实状态。本文根据结构受弯时内力与变形的力学关系,提出了基于位移测试结果计算结构弯矩的方法——单元挠度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单元长度的合理取值。结合基坑围护结构位移测试结果和由此计算得到的弯矩分析,考虑构件位移和内力两种控制参数,可对其风险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实例应用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围护结构综合风险判别方法计算简便,能动态得到即时弯矩和风险状态,并可弥补位移单参数风险预警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4年03期)

林美,王一翔,陈敬秒,吴建东[3](2013)在《阀门扭矩和弯矩性能综合试验装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管道系统上阀门扭矩和弯矩载荷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介绍了试验结果,阐述了阀门扭矩和弯矩安全性能综合试验装置的性能和工作原理,探讨了阀门扭矩和弯矩性能的试验方法。(本文来源于《阀门》期刊2013年03期)

张岚[4](2010)在《综合法快速绘制静定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剪力图和弯矩图是工程力学中材料力学部分基本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准确确定梁危险截面的重要手段。综合法绘制剪力图弯矩图与其它方法相比,快速准确,易被学生掌握,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王少喻,李文兴,金凌志,曹霞[5](2007)在《体外预应力连续梁折线形体外索几何参数对综合弯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外预应力广泛地应用于桥梁工程和其它预应力加固结构.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有效偏心距这一概念,分析了预应力连续梁折线形体外索几何参数与固端弯矩的关系,通过对一叁跨预应力连续梁的计算分析,为使体外索在整个结构中的效率达到理想状态,需要根据不同的荷载条件合理选择体外索的几何参数.(本文来源于《桂林工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李庆林[6](1997)在《整立混凝土电杆综合弯矩简化计算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倒落式抱杆整立混凝土电杆施工设计中,综合弯矩的计算方法是较为繁琐的,为简化综合弯矩的计算,本文在大量计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吊点整立电杆的综合弯矩系数,供参考使用。(本文来源于《广西电力工程》期刊1997年02期)

管德清[7](1994)在《谈《材料力学》教学中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综合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谈《材料力学》教学中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综合法管德清关键词:剪力图,弯矩图,综合法《材料力学》是热工技术师范等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中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及其作法,是教学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并且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力高等教育》期刊1994年S1期)

姚伟忠,陈惠玲[8](1993)在《部分预应力砼框架次弯矩计算的综合等效荷载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次弯矩计算的综合等效荷载法。该法是采用等效均布或集中荷载及等效杆端力矩求得等效固端弯矩直接计算框架在预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次弯矩,附有例题说明。文中列出了基本计算公式,适用于各种曲线及折线预应力配筋的有粘结或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框架的次弯矩计算。(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1993年11期)

欧阳瑷[9](1991)在《弯矩综合集体分配法在刚架和框刚中的应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弯矩集体分配法是在弯矩普通分配法的基础上发展的,采用弯矩集体分配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杆端弯矩,可以缩短整个弯矩分配和弯矩传递过程。本文着重于探索弯矩综合集体分配法在刚架和框架中的适用性,以拓宽此法在超静定结构中的应用范围,并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此法在其它超静定结构中的适用性开敞思路。(本文来源于《南昌水专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胡信芳[10](1989)在《多跨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端弯矩综合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跨多层有侧移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常用的剪力分配法是先在同计算层内进行剪力分配,后逐个按其立柱反弯点进行柱端弯矩计算。本法则先将框架同计算层内梁柱用一个总框架代替,并按总框架反弯点计算柱端总弯矩,后进行柱端弯矩分配。(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1989年03期)

综合弯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围护结构的内力变形是基坑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基坑工程安全控制的主要指标。目前基坑工程中对围护结构的监测侧重于位移测试,内力测试方法则不够准确。风险预警多以位移增量作控制指标,未能反映结构受力变形的真实状态。本文根据结构受弯时内力与变形的力学关系,提出了基于位移测试结果计算结构弯矩的方法——单元挠度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单元长度的合理取值。结合基坑围护结构位移测试结果和由此计算得到的弯矩分析,考虑构件位移和内力两种控制参数,可对其风险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实例应用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围护结构综合风险判别方法计算简便,能动态得到即时弯矩和风险状态,并可弥补位移单参数风险预警的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综合弯矩论文参考文献

[1].张治新,黄军超,崔文一.基于ANSYS研究综合效应对折线形钢梁跨中弯矩的影响[J].钢结构.2015

[2].程仕远,陈锦剑,王建华.基于位移测试的基坑围护结构弯矩分析与综合风险判别[J].工程勘察.2014

[3].林美,王一翔,陈敬秒,吴建东.阀门扭矩和弯矩性能综合试验装置研制[J].阀门.2013

[4].张岚.综合法快速绘制静定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5].王少喻,李文兴,金凌志,曹霞.体外预应力连续梁折线形体外索几何参数对综合弯矩的影响[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7

[6].李庆林.整立混凝土电杆综合弯矩简化计算方法的探讨[J].广西电力工程.1997

[7].管德清.谈《材料力学》教学中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综合法[J].电力高等教育.1994

[8].姚伟忠,陈惠玲.部分预应力砼框架次弯矩计算的综合等效荷载法[J].建筑结构.1993

[9].欧阳瑷.弯矩综合集体分配法在刚架和框刚中的应用探索[J].南昌水专学报.1991

[10].胡信芳.多跨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端弯矩综合分配[J].建筑结构学报.1989

标签:;  ;  ;  

综合弯矩论文-张治新,黄军超,崔文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