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性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性,实践性,教学模式
审美性融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东[1](2017)在《审美性与实践性双重融合下的音乐教育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是一种融合声乐韵律及人类丰富情感的艺术形式,将其融入艺术教育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其欣赏、创作和运用音乐的能力,但是这必须以审美性与实践性双重价值融合为必要前提。为此,本文以杜威的审美经验概念为研究机理,以其中音乐经验的连续性与整合性为课程组织原理,以"做中学"为课程实施方案,探索一种适合现代音乐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加速提升。(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高教)》期刊2017年11期)
王恩博[2](2017)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教学中,应该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以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性"与"实践性"相融合为中心展开论述,对其融合的必要性以及融合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15期)
李丽珍[3](2017)在《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音乐教育中,要能够把音乐审美性和实践性的融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实现音乐教育审美性和实践性的融合。本文研究了实现音乐审美性与实践性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实现二者融合的策略,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于高素养音乐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7年13期)
牛世峰[4](2015)在《宫崎骏电影中古典审美性与现代审美性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种类不断增多,动画电影逐渐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类型之一。简而概括的说,动画电影就是以动画作为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动画画面对影片的内容、情节、人物、主题思想等进行表述和阐释。从动画电影的发展进程来看,迄今为止,在世界动画电影的历史舞台上,西方动画电影和东方动画电影分别以美国的迪士尼动画和日本宫崎骏所创作的动画电影为主要代表,并且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5年23期)
王秀萍[5](2015)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基于对杜威“审美经验”的内涵的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与实践性并列提出,为此音乐教育需要一种融合审美性与实践性的价值来引领与规范音乐教育改革实践。杜威的"审美经验"概念具有对"审美"特性与"实践"特性进行包容与通约的品质。以杜威"审美经验"为价值引领的一种音乐教育即一种经验的音乐教育。经验音乐教育是以经验性融合审美性与实践性的一种音乐教育,它以经验的连续性与整合性为课程组织原理,以做中学为课程实施方式。杜威"审美经验"内涵所揭示的经验特性自然而然地涵盖了审美性与实践性。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路径是建构与实施杜威经验性质的一种音乐教育模式,以音乐经验获得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为课程组织原理,以做中学为课程实施方式。(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滕锋[6](2014)在《文学神似性、审美性和优雅性的融合——认知语言学下公示语翻译的美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要求神似性、审美性和优雅性的统一,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从文学的特质探讨翻译。公示语是一个地区向外国友人展示的窗口,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东盟的高度热化,广西作为东盟的枢纽,通过文学的特性来探讨对公示语翻译的规范是具极大意义的。本研究首先分析了近十年来对公示语翻译的论文研究方法,从认知语言学探讨公示语翻译的文学隐性,并继而进行文学上的翻译规范。(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4年13期)
沈琳[7](2013)在《人文性与工具性、审美性与实用性的融合——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前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语文恢复开课,随后叁十年编写的教材层出不穷,其中,徐中玉本、王步高本、丁帆本、温儒敏本、夏中义本影响最大,他们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情怀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近些年来,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何二元主编的《大学语文》等教材显示出大学语文在谋求人文性与工具性、审美性与实用性的融合上所做的探索。笔者编写的《大学语文新编》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1-16)
赵雯[8](2012)在《钢琴演奏与流行歌曲的审美性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代表性乐器,素有"乐器之王"的别称,同时它在很多时候也是高雅艺术的代名词;而流行歌曲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化快餐,是工业时代的一种大众娱乐消费品,商品性是其主要属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前者代表的是雅、是曲高和寡,后者代表的是俗、是受众众多,但这一雅一俗之间并不是冰火两重天似的对立。在文化多元融合、受众普遍求新求异的当代,假如我们能够与时俱进地创新音乐理念,对两者的美学意蕴进行更深、更新的再认识、再开掘,通过编排技巧使两者达成审美性融合的话,将同样能够为旧有的艺术形式与音乐作品赋予新的审美价值,使其具有雅俗共赏的美学张力。实践证明,这种审美性(本文来源于《流行歌曲》期刊2012年02期)
白葵阳[9](2011)在《大学语文: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语文既非纯工具意义和纯基础意义上的语文,也非纯人文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语文,而是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人文性是提高,是求善;审美性是升华,是求美。大学语文要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人格修养,也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突出语文的审美性。(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1年05期)
审美性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音乐教学中,应该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以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性"与"实践性"相融合为中心展开论述,对其融合的必要性以及融合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性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1].张小东.审美性与实践性双重融合下的音乐教育模式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
[2].王恩博.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J].北方音乐.2017
[3].李丽珍.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J].知识经济.2017
[4].牛世峰.宫崎骏电影中古典审美性与现代审美性的融合[J].电影评介.2015
[5].王秀萍.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基于对杜威“审美经验”的内涵的理解[J].教育研究.2015
[6].滕锋.文学神似性、审美性和优雅性的融合——认知语言学下公示语翻译的美学思考[J].芒种.2014
[7].沈琳.人文性与工具性、审美性与实用性的融合——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前瞻性研究[C].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2013
[8].赵雯.钢琴演奏与流行歌曲的审美性融合[J].流行歌曲.2012
[9].白葵阳.大学语文: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