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杀虫剂及其混配增效研究

植物源杀虫剂及其混配增效研究

王元兰[1]2004年在《植物源杀虫剂及其混配增效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我国广泛分布的野生植物资源——苦楝(Melia azadarach)、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艾蒿(Artemisia argyi)等多种杀虫植物为材料,以重要的园林害虫卫矛尺蠖(Abraxas miranda)和蔬菜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为主要试虫分别对其粗提物的杀虫活性进行了室内测定,并根据农药混配原则,将精油、竹醋分别与苦楝果乙醇粗提物以不同配比进行混配后对试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对增效显着的组配及其最佳配比作了进一步优化研究。 室内试验表明,卫矛尺蠖3龄幼虫和斜纹夜蛾4龄幼虫取食1000 mg.L~(-1)的苦楝果乙醇粗提物处理叶48 h后,其食叶量分别为对照的24.31%和22.12%,虫体重增长率呈现负增长,分别为-20.36%和-21.27%;800 mg.L~(-1)雷公藤乙醇粗提物及雷公藤稀氨水浸提物处理卫矛尺蠖3龄幼虫48 h后,其食叶量分别为对照的37.83%和42.10%、,虫体重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的37.55%和50.74%。而苦参粗提物对试虫无明显的拒食作用,但能显着抑制试虫体重的增长,1600 mg.L~(-1)的苦参粗提物处理叶喂养3龄卫矛尺蠖幼虫及4龄斜纹夜蛾幼虫48 h后,虫体重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的22.01%%和19.46%,并对试虫的低龄幼虫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卫矛尺蠖2龄幼虫取食1000 mg.L~(-1)苦参粗提物处理叶24 h后,死亡为率42.36%;48 h后,死亡率达64.69%:而斜纹夜蛾2龄幼虫取食1000 mg.L~(-1)苦参粗提物处理叶后,24 h后死亡率达54.69%,48 h后死亡率高达80.86%。 用非选择性取食法将不同浓度的苦楝果乙醇粗提物、雷公藤乙醇粗提物及雷公藤稀氨水浸提物处理卫矛尺蠖3龄幼虫48 h后,其拒食中浓度AFC_(50)分别为248.53、277.33、383.97mg.L~(-1):毒杀中浓度LC_(50)分别为199.53、116.41、314.96 mg.L~(-1):处理斜纹夜蛾4龄幼虫48 h后,毒杀中浓度LC_(50)分别为101.44、204.80、335.07 mg.L~(-1)。 用800 mg.L~(-1)苦楝果乙醇租提物处理斜纹夜蛾幼虫后,在10 h内试虫取食活动的次数明显减少,而平均每次取食活动持续的时间有所延长,但在每次取食活动中幼虫纯粹用于取食的时间又明显降低。此外,取食内间隔特别是取食间间隔显着地比对照延长。 室内试验表明,对卫矛尺蠖3龄幼虫,艾叶精油与苦楝果乙醇粗提物的配比(以原液按体积比)为7:3时,共毒系数(CTC)值可达250.53,竹醋与苦楝果乙醇粗提物的配比为7:3时,共毒系数(CTC)值可达366.51;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精油与苦楝果乙醇粗提物的配比为5:5时,共毒系数(CTC)值达到374.04,竹醋与苦楝果乙醇粗提物的配比为5:5时,共毒系数(CTC)值可达356.18。 室内试验表明,苦楝果乙醇粗提物对卫矛尺蠖及斜纹夜蛾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抑制取食、阻碍生长发育及毒杀作用,并能影响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节律活动;雷公藤乙醇粗提物及雷公藤稀氨水浸提物对两种试虫均具有一定的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及毒杀活性;而苦参粗提物对两种试虫无明显的拒食作用,但能显着影响试虫的生长发育,并对试虫低龄幼虫有一定的毒杀作用:艾叶精油和竹醋对苦楝果乙醇粗提物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秦巧慧[2]2011年在《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生物活性及其混配增效研究》文中指出1 前言 11.1 蚊虫的危害 11.2 蚊虫的化学防治 11.3 蚊虫的生物防治 21.4 植物精油概述 41.5 植物精油对昆虫的作用机理 71.6 混配增效研究 81.7 本研究

徐颖, 何建国, 熊国红, 张俊天, 魏丽秀[3]2016年在《芸香科叁种植物精油对家蝇的熏杀活性及其混配增效作用》文中提出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岭南花椒Zanthoxylum austrosinense果实、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果实和四数九里香Murraya hunanensis叶中提取植物精油,采用叁角瓶密闭熏蒸法测试3种精油对家蝇的熏杀、击倒作用及其混配增效作用。3种植物精油对家蝇的6 h熏杀LC50值分别为岭南花椒果实精油7.55μg/cm3、椿叶花椒果实精油11.08μg/cm3、四数九里香叶精油11.41μg/cm3;在熏蒸浓度均为10μL/345 m L时精油对家蝇的熏蒸击倒效果KT50分别为岭南花椒果实精油16.80 min、椿叶花椒果实精油24.69 min、四数九里香叶精油23.33 min。将岭南花椒果实精油与椿叶花椒果实精油以体积比7:3和9:1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30.00和136.08;将岭南花椒果实精油与四数九里香叶精油以体积比9:1混配,其共毒系数为123.71。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精油对家蝇均有熏杀、击倒作用,其中岭南花椒果实精油与椿叶花椒果实精油或四数九里香叶精油以适当比例混配后具有增效作用,可利用其开发高效环保的植物源灭蝇剂。

倪春耕[4]2006年在《竹醋液抑菌活性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灰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等7种植物病原真菌作为供试对象,对竹醋液与竹焦油的抗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进行了研究,并就竹焦油及其复配制剂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实质性的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竹焦油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比竹醋液强,竹焦油在1000mg╱L时对几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均为100%,而竹醋液在1000mg╱L对7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均低于30%;竹醋液和竹焦油对番茄灰霉(A)、草莓灰霉(B)、辣椒灰霉(C)、番茄早疫(D)、苹果炭疽(E)、小麦赤霉(F)、番茄枯萎病菌(G)的EC_(50)在2131mg╱L~4613mg╱L之间和86.30mg╱L~270.4mg╱L之间;EC_(90)分别为4941mg╱L~11962mg╱L之间和292.4mg╱L~1741mg╱L之间,竹醋液对番茄枯萎病菌(G)的EC_(50)及EC_(90)未能测定出来。研究结果表明,竹焦油EC_(50)和EC_(90)均是竹醋液的1/60~1/10;其中以竹焦油对叁种作物上的灰霉病菌及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更好。2.对苹果炭疽病菌竹焦油与咪鲜胺在10:1和20:1两个比例时EC_(50)和EC_(90)分别为0.2520mg╱L、0.8434mg╱L和0.6412mg╱L、2.1321mg╱L,共毒系数分别为107和80.0,为相加作用;当比例提高到50:1、100:1及1000:1时,EC_(50)和EC_(90)分别为1.635mg╱L、7.897mg╱L;4.012mg╱L、27.23mg╱L和65.01mg╱L、250mg╱L,其共毒系数分别为75.8、59.8和31.9,均有拮抗作用;随着比例的提高,其拮抗作用越明显。竹焦油与溴菌腈在10:1、20:1、30:1、40:1及80:1时EC_(50)和EC_(90)分别为63.24mg╱L、236.0mg╱L;71.12mg╱L、172.2mg╱L;124.6mg╱L、249.8mg╱L;124.2mg╱L、308.2mg╱L及190.5mg/L、417.8mg╱L。其共毒系数分别为79.7、112、80.5、93.1、79.2,基本上都是相加作用。竹焦油与烯唑醇在14:1和139:1时EC_(50)和EC_(90)分别为10.45mg╱L、36.10mg╱L和70.57mg/L、161.1mg╱L,其共毒系数分别为88.6和89.5,皆为相加作用。3.对番茄灰霉病菌竹焦油与嘧霉胺在10:1、19:1、39:1和59:1混配时EC_(50)分别为16.35mg╱L、27.02mg╱L、23.60mg╱L和46.21mg╱L,共毒系数为276、340、314和168,均为增效作用。而EC_(90)则分别为112.6mg╱L、128.4mg╱L、164.2mg╱L和237.5mg/L,按比例计算,在高抑制率时以二者比例19:1时为最佳。故此本文选定此配比为最终的复配方案,在制剂加工及活体防效试验中即用到该配方。4.竹焦油及其复配制剂加工过程中的溶剂的选择是难点之一,本文采用丙酮、环已酮和甲基吡咯烷酮作溶剂,分别进行了助溶剂的筛选及其对竹焦油活性的影响等试验,最终选得混合溶剂S_1为合适的溶剂。难点之二是在混配制剂15%竹焦油·嘧霉胺(19:1)EC的加工使用成本较高,可以通过增大复配制剂中嘧霉胺的比例和将加工剂型变为水基型来解决。5.在对番茄灰霉病及苹果炭疽病的保护及治疗作用的活体试验中均能看到,竹焦油离体表现很好的毒力,而活体未表现出好的治疗效果,对番茄果实处理后立即接菌和接菌后2d处理的防治效果明显有差异,这都充分说明竹焦油乳油的活性成分内吸性能较差,不宜作治疗剂,而应作为保护剂使用。6.在对辣椒和番茄灰霉病的大田试验中,15%竹焦油·嘧霉胺(19:1)EC对两种作物上的灰霉病菌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番茄果实的防治效果在4000mg╱L高达83%,比对照药剂40%施佳乐SC 400mg╱L还强。在对辣椒灰霉病的试验中B_1处理中嘧霉胺浓度只有150mg╱L,仅为D处理(嘧霉胺400mg╱L)的37.5%;而在对番茄灰霉病的试验中B_1处理中嘧霉胺浓度为200mg╱L,是D处理(嘧霉胺400mg╱L)的50%,但对两种作物的灰霉病防治效果均好于D处理,这证明竹焦油与嘧霉胺之间不但室内毒力测定有很大的增效作用,在大田中增效也相当明显,因此若解决好加工和使用成本问题,该制剂在大田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7.在苹果炭疽病的活体试验中,D处理(油·咪EC 3000mg╱L)与对照药剂E处理(25%咪鲜胺EC 600mg╱L)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浸泡后立即接菌二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9.7%和79.9%,与其它处理均存在差异显着性;而的D处理中咪鲜胺的浓度仅为300mg╱L,只有E处理的二分之一,可以看出竹焦油与咪鲜胺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强的增效作用。因此竹焦油作为复配剂对苹果和其它水果贮藏期病害有一定的实际用途。8.应用液—液分配、柱层析等技术,采用离体生物测定法对分离过程中的不同馏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极性的淋洗液所得的所有馏分对番茄灰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活性,且大部分馏分活性相当,可见竹焦油的活性成分并非单一,其对病菌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多种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二次柱层析后得到了对番茄灰霉病菌生物活性约是竹焦油原液3倍的A_(3-2)馏分和对小麦赤霉及番茄枯萎生物活性约为竹焦油原液2倍的A_(3-3)馏分,这说明竹焦油中含有活性相对较高的成分。

郁凯, 彭映辉, 申鸽, 卢钰铎, 刘敏[5]2014年在《叁种植物精油对致倦库蚊成蚊的熏蒸活性及其混配增效作用》文中提出研究了香樟叶、香樟果实、天竺桂叶的水蒸气蒸馏精油对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成蚊的熏蒸活性及其混配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用香樟叶、香樟果实和天竺桂叶精油对致倦库蚊熏蒸20 min后,其24 h的LC50值分别为7.47、4.92和5.70μg/cm3;在设定的熏蒸剂量下,3种精油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值)分别为16.62、15.91和16.98 min。将香樟叶精油与天竺桂叶精油以体积比1∶9、3∶7和5∶5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52.09、158.20和152.86;将香樟果实精油与天竺桂叶精油以体积比1∶9、5∶5和7:3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45.73、146.30和139.79。表明3种植物精油均对致倦库蚊成蚊具有显着的熏蒸活性,将其以适当比例混配后具有增效作用。

苏柳, 钱文焱, 国金昱, 张亮[6]2018年在《植物精油防治害虫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从植物精油对害虫的生物活性(趋避、引诱、触杀、熏蒸、拒食、抑制生长发育)、植物精油的增效研究,以及植物精油对害虫作用机理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植物精油防治害虫的研究结果与相关进展,展望植物精油作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在害虫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

张慧勤[7]2011年在《茶皂素对两种杀菌剂抗茶树轮斑病菌的增效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分析了茶皂素、代森锰锌、多菌灵及茶皂素与代森锰锌、多菌灵复配试剂对茶树轮斑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茶皂素不仅对茶树轮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明显增强代森锰锌、多菌灵对茶树轮斑病菌的杀菌作用。当茶皂素与代森锰锌以3:7混配时,对防治茶树轮斑病菌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室内抑制菌丝生长的共毒系数为136.96,抑制孢子萌发的共毒系数为309.77;当茶皂素与多菌灵以6:4混配时,对茶树轮斑病菌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共毒系数为396.20,抑制孢子萌发的共毒系数为173.91。茶皂素与代森锰锌、多菌灵混用抑制茶树轮斑病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代森锰锌、茶皂素及其混配(3:7)均能使茶树轮斑病菌菌丝体细胞膜相对电导率升高,细胞膜渗透性增加,导致碱性磷酸酶的外渗增加,诱导菌丝体碱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增强,影响菌丝体可溶性蛋白、还原性糖含量,且代森锰锌与茶皂素复配能明显增强这些变化。多菌灵、茶皂素及其混配(6:4)均能诱导茶树轮斑病菌菌丝体碱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增强,影响蛋白质含量降低、还原性糖含量。根据论文试验结果,综合考虑茶皂素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源和加工等因素,为开发利用茶皂素作为杀菌剂的增效剂提供理论依据。

廖世纯, 黄凤宽, 韦桥现, 黄所生[8]2007年在《八种杀虫剂对稻瘿蚊的田间防治效果初报》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索出某种对水稻稻瘿蚊的效果不亚于益舒宝,但更经济、安全的杀虫剂。在大田中,以毒土施药法用八种杀虫剂及其混配剂对稻瘿蚊进行了试验。20d对稻瘿蚊控制效果最好的是益舒宝1800gai/hm2(下同),和叁唑磷1500g,防效高于97%;其次是阿维菌素21.6g及吡虫啉120g,防效达92%;锐劲特45g、乐斯本1440g、灭蝇胺840g的效果84%~90%;杀虫单2700g的效果仅52.5%。“益舒宝900g+叁唑磷750g”,“益舒宝600g+叁唑磷1050g”,及“益舒宝600g+阿维菌素15.2g”混用的防效可达100%。用叁唑磷1500gai/hm2以上剂量,完全可以控制稻瘿蚊的为害。

周斌[9]2016年在《海南棕斑澳黄毒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文中提出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 Walker是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rera T. Chen人工林中新发现的一种食叶害虫,其生物学特性描述和龄期判定是虫害预测预报与林间防治的重要依据。并通过研究微生物农药对棕斑澳黄毒蛾的胃毒作用,为降香黄檀人工林地的微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使用微生物药剂进行林间防治,旨在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1)棕斑澳黄毒蛾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定期林间采样的方法,对棕斑澳黄毒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进行调查:并通过测量头宽、前胸毛瘤宽和体长3项分龄指标,测定棕斑澳黄毒蛾幼虫的龄期。其结果如下:本文描述了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研究结果表明,棕斑澳黄毒蛾幼虫随龄期增长,前胸逐渐变黑,腹部背线和翻缩腺颜色逐渐加深,特征逐渐变得明显。通过频次分析统计,测得棕斑澳黄毒蛾幼虫龄数为5龄。头宽和前胸毛瘤宽可作为分龄指标,头宽优于前胸毛瘤宽,且前胸毛瘤宽与头宽呈直线关系(y=0.994x-0.114,R=0.999)。体长经统计检验,符合Dyar氏法则,但区域重迭明显,不宜作为分龄指标。对棕斑澳黄毒蛾幼虫分龄指标和龄数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复合曲线、增长曲线和指数模型(R>0.999,P<0.001)对3项分龄指标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二次曲线(R>0.991,P<0.001)和叁次曲线(R>0.999,P<0.005)。(2)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棕斑澳黄毒蛾的胃毒作用及林间防效本研究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棕斑澳黄毒蛾进行胃毒测定,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作化学对照试验。采用浸叶法处理降香黄檀嫩叶,并使用其饲养棕斑澳黄毒蛾2龄未期幼虫。通过均匀设计试验,求出优化模型、最大共毒系数及其混配比例。其结果显示如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137.35 PIB/μl,截距为-1.2380;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为8.93mg/L,截距为3.3002;溴氰菊酯LC50为16.99mg/L,截距为1.7254;阿维菌素LCso为2.12mg/L,截距为2.8138。山此可知,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棕斑澳黄毒蛾毒力作用低于化学对照组,棕斑澳黄毒蛾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也低于化学对照组。在联合毒力试验中,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与阿维菌素的共毒系数CTC最大值为97.39: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共毒系数CTC最大值为177.46;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与溴氰菊酯共毒系数CTC最大值为126.03。筛选得到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为最佳混配增效组合,其最大共毒系数CTC=177.46,其最佳浓度混配比为106:3。在进行林间防效测定时,900 ml/ha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150ml/ha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剂能有效的防治棕斑澳黄毒蛾。(3)苏云金杆菌对棕斑澳黄毒蛾的胃毒作用及林间防效采用上述方法得到,苏云金杆菌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6.93 IU/μl,截距为-1.5149。由此可知,苏云金杆菌对棕斑澳黄毒蛾毒力作用低于化学对照组,棕斑澳黄毒蛾对苏云金杆菌的敏感性也低于化学对照组。在联合毒力试验中,苏云金杆菌与阿维菌素共毒系数CTC最大值为81.06;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共毒系数CTC最大值为190.44;苏云金杆菌与溴氰菊酯共毒系数CTC最大值为94.56。因此,筛选得到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为最佳混配增效组合,其最大共毒系数CTC=190.44,其最佳浓度混配比为4:3。在降香黄檀林地测定防效时,1950 ml/ha苏云金杆菌和675 ml/ha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剂能有效的防治棕斑澳黄毒蛾。(4)林下土壤中苏云金杆菌的检测与统计与防治建议使用醋酸钠-抗生素法对土壤中的苏云金杆菌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喷施1950ml/ha和1500 ml/ha苏云金杆菌的降香黄檀林下土壤中分离得到的苏云金杆菌菌落数分别为38.9和14.7个;喷施675 ml/ha和525 ml/ha的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混剂的降香黄檀林下土壤分离得到的菌落数分别为0.7和0.1个;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清水的降香黄檀林下土壤示分离出菌落。由此可知,原始土壤中无苏云金杆菌的存在;在一定的浓度内,喷施苏云金杆菌的浓度越大,土壤中的苏云金杆菌的基数就越大。已有的研究表明,苏云金杆菌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高温、紫外线敏感。因此,我们可选择在10-11月交替喷施1950 ml/ha的苏云金杆菌和900 ml/ha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3-9月交替喷施150 ml/ha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剂和675 ml/ha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剂。喷施药剂时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

廖世纯, 黄凤宽, 韦桥现, 黄所生[10]2007年在《叁唑磷及其与益舒宝混用对稻瘿蚊的田间防效》文中研究指明为找出某种对水稻稻瘿蚊的防治效果不亚于益舒宝,但更经济、安全的杀虫剂,笔者在大田中以毒土施药法用叁唑磷及其混配剂对稻瘿蚊进行了试验。20d叁唑磷1500g/hm2(有效用量)与益舒宝1800g/hm2(有效用量)对稻瘿蚊的防控效果均高于97%;用"叁唑磷1050g+益舒宝600g"或"叁唑磷750g+益舒宝900g"混用的防效可达100%。用叁唑磷1500g/hm2以上剂量,完全可以控制稻瘿蚊的为害。

参考文献:

[1]. 植物源杀虫剂及其混配增效研究[D]. 王元兰. 中南林学院. 2004

[2]. 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生物活性及其混配增效研究[D]. 秦巧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3]. 芸香科叁种植物精油对家蝇的熏杀活性及其混配增效作用[J]. 徐颖, 何建国, 熊国红, 张俊天, 魏丽秀.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

[4]. 竹醋液抑菌活性及应用技术研究[D]. 倪春耕. 安徽农业大学. 2006

[5]. 叁种植物精油对致倦库蚊成蚊的熏蒸活性及其混配增效作用[J]. 郁凯, 彭映辉, 申鸽, 卢钰铎, 刘敏. 农药学学报. 2014

[6]. 植物精油防治害虫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苏柳, 钱文焱, 国金昱, 张亮.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8

[7]. 茶皂素对两种杀菌剂抗茶树轮斑病菌的增效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张慧勤. 华中农业大学. 2011

[8]. 八种杀虫剂对稻瘿蚊的田间防治效果初报[J]. 廖世纯, 黄凤宽, 韦桥现, 黄所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9]. 海南棕斑澳黄毒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D]. 周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10]. 叁唑磷及其与益舒宝混用对稻瘿蚊的田间防效[J]. 廖世纯, 黄凤宽, 韦桥现, 黄所生. 中国稻米. 2007

标签:;  ;  ;  ;  ;  ;  ;  

植物源杀虫剂及其混配增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