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物理覆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球物理找矿方法,金矿带,深部找矿
物理覆盖论文文献综述
林增民[1](2019)在《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在胶东招平金矿带厚覆盖区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招平成矿带是胶东金矿富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焦家断裂、叁山岛断裂呈大致平行等间距分布,组成了叁条北东向次级成矿带,控制着该胶东地区金矿资源的分布规律。招平成矿带已发现金矿床十余处,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但该区域第四系覆盖较厚,限制了深部效果信息的挖掘。基于此,本文以区域重磁测量成果资料为基础,分析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在胶东招平金矿带厚覆盖区深部找矿中的找矿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5期)
田庆水,王孟霞,郑燕,倪云鹏,豆猛[2](2019)在《太要断裂东段覆盖区地球物理特征及推断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小秦岭北麓黄土覆盖区重力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二维地震等物探勘查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综合研究,总结了太要断裂东段的深部特征和分布形态。研究认为:太要断裂东段沿小秦岭北麓近东西向呈波状展布,断裂具有分枝复合现象,主断层处在盆地内黄土覆盖区;断裂为高角度正断层,倾角为65°~80°,总断距在3 000m左右;断裂错断了中、新生界和太华群内的韧性剪切带,对矿体具有破坏作用;太要断裂主要发育期始于中生代晚白垩世以后,晚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发育形成时间。(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李晓阳,任丽华,计保全,马晓彤[3](2019)在《生草覆盖对山地果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实行清耕制的果园占果园总面积的80%以上,因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果园生草覆盖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之一。针对山地果园因地表裸露、雨滴击溅和径流冲刷产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在山地果园进行生草覆盖,在蓄积利用天然降雨、拦蓄坡面径流、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也改善了果园土壤质地、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王燕,罗家兵,王强[4](2019)在《汽车外覆盖件起皱物理模型分析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外观件起皱这一表面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法兰起皱、悬空起皱两种典型的起皱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临界起皱压应力的理论模型公式,从理论上分析得到了两种物理模型下控制起皱的各项措施。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各措施落实到实际制件中,从制件设计、工艺开发和模具制造各个方面建立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通过重点分析侧围外板上的起皱表现,解决思路及应用结果,验证了这套方法的可行性,从而得出了汽车外覆盖件起皱的普适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9年06期)
王秋雨[5](2019)在《黄土覆盖区地球物理填图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项目的需要,本论文开展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用于黄土覆盖区地质填图试验研究。文中首先对勘探过程中所依据的物性参数进行分析,然后介绍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及高精度重力勘探叁种勘探手段的基本原理、实际野外测量工作方法及其构造解释原则。论文在研究陕西宝鸡填图试验区地质及构造概况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区所获高精度重力、CSAMT及浅层反射地震资料处理,重点开展了重力剖面反演、电磁测深反演与地震成像结果的综合解释及方法效果分析研究,获得了覆盖区隐伏断裂位置与规模、基岩面深度与起伏以及沉积分层等信息,最终构建出2451km~2填图区的叁维地质模型。通过试验区综合物探填图分析表明,高精度重力勘探可以用来确定基岩面的起伏状态和深部大断裂,与地震等结果综合约束进行反演解释,可减小其反演结果的多解性;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垂向分辨率较高,能准确地探测地下基岩面起伏、地质构造分层以及覆盖黄土疏松层的厚度信息,但超浅层及较深层探测效果受到浅层干扰及震源强度等因素影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可以达到较大的勘探深度,可有效地弥补浅层反射地震反射波法在深部探测中的不足。在黄土覆盖区地质填图中,可根据以上叁种物探方法的优势与应用局限,各种勘探方法之间取长补短,结合相应方法所获得的剖面成果与填图区实际地质情况,探测出填图区沉积覆盖层下部地质信息,查明基岩面起伏、隐伏断裂、隐伏岩体、沉积物分层、岩层含水性等地质问题,为覆盖区开展地质填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5-31)
郑平生[6](2019)在《不同覆盖处理对旱地桃树生长结果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覆膜、覆草、生草措施对旱地桃树根系生长发育、树体生长结果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措施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增加细根数量,扩大根系分布范围,提高根系对水肥的吸收效率,促使树体生长发育和结果。与对照相比,生草、覆草处理桃树根系由0~60cm土层伸展到0~80 cm土层,而覆膜处理桃树根系上移到0~40 cm土层,以0~20 cm土层分布最多。生草处理根系数量、细根数量均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的191.35%和194.42%。生草处理桃树生长结果最好,百叶重是对照的119.58%,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1.66%和107.34%,667 m~2产量较对照增加280 kg,达到2 258 kg。生草处理与对照相似,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高;覆膜、覆草处理土壤含水量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覆膜处理在0~20cm土层土壤孔隙度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其值逐渐减小;生草、覆草处理与对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先增大后减小,覆草处理在20~40 cm土层达到最大,生草处理、对照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综合分析桃树根系分布、生长结果情况和土壤物理性状,初步认为生草是目前陇东南浅山丘陵区旱地桃园较适宜的覆盖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9年03期)
魏大川[7](2019)在《积雪覆盖与雪水入渗条件下遗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土遗址赋存的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地区内,冬季常有降雪,甚至春秋季雨雪天气均有存在。降雪覆盖在土遗址表面,当白天温度上升至一定程度,积雪层缓慢融化,雪水从顶部入渗的方式对土遗址表面、顶部产生浸泡作用,使得土遗址顶部含水率增高,水分的迁移影响了土体颗粒骨架的强度、颗粒排列方式等要素,使土遗址在土体微观结构上发生变化。土体粒凝聚力下降,最终崩解,表现为顶部的酥碱,在外力(风沙吹蚀、人为因素等)作用下轻易的剥落。当温度降低至零度以下,积雪层融化速度逐渐减缓,其孔隙内的雪水冻结,积雪层变成冰雪混合体,覆盖雪层由干燥、片状的雪花密实化、粗颗粒化。低温使得进入土遗址的液态雪水相变成固态冰,由于冰、水的密度差异,相变后固态冰晶体积大于水,这种体积变化进而挤压孔隙是土颗粒骨架发生变形的又一个原因。为了探究积雪覆盖下遗址土劣化特征和治理措施,本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同样的积雪覆盖条件下,不同融化温度时,遗址土的劣化破坏特征与机理;同样试验温度时,对比薄层、厚层积雪覆盖,未冻水(雪水)直接入渗条件下,遗址土的劣化破坏特征与机理;使用叁种方式加固土样(加固材料为SH溶液),进行积雪覆盖下冻融循环试验,探究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并对试验后的加固样进行崩解实验,探究其在静水中的耐崩解性。(1)研究发现,在积雪覆盖条件下的冻融循环中,当积雪厚度与冻结温度一定时,试验结束后3℃融化温度下土体顶部酥碱、裂缝较为严重,6℃时次之,9℃时土样外观基本无变化。对于干密度相同的土体,不同融化温度时,试验结束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10次循环后,6℃融化温度下土体的冻胀率最高,9℃时次之,而3℃时最小;试验结束后,叁种融化温度下纵波波速、抗压强度相差不大,而表面硬度随着融化温度增高而增大。(2)相同冻融环境下,积雪覆盖、未冻水(雪水)直接入渗对土遗址的影响差距较大。积雪覆盖条件下试样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物理力学性质劣化特征、外观,与等量未冻水(雪水)直接入渗后的试样有较明显的差别。就物理性质来说,积雪覆盖使得土体冻胀较小,但表面易出现酥碱和泥皮翻卷,顶部易产生裂缝和掉块。就力学性质来说,当积雪量少时对土体的破坏程度小于未冻水(雪水)直接入渗,而积雪量多时,积雪覆盖使得土体劣化得缓慢,为应对由积雪覆盖引起的土遗址病害提供了时间。(3)SH在积雪覆盖条件下的冻融循环中表现出较好的加固效果,土样未出现酥碱、裂隙,强度也有所提升。试验结束后,SH拌合加固后土体仅表面出现少量掉渣,物理力学性质随SH固含量(0.4%、0.5%、0.6%)增高而增大。(4)表面喷洒加固对强度提高不大,但对表层土颗粒锁固效果好,没有掉渣产生,在浓度选择上,1.0%效果性价比更高;SH拌合+表面喷洒加固后土体几无变化,相同喷洒浓度下,SH固含量越高加固效果越好。通过崩解试验证明,叁种加固方式下的土体在在积雪覆盖下冻融循环后仍能保持较好的水稳性,崩解试验期间未出现崩解现象。(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心语,李素艳,孙向阳,张骅,熊凯毅[8](2018)在《不同地表覆盖物对城市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地表覆盖物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减少城市绿地裸露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建设海绵城市提供理论依据。共选择5种覆盖物(水性聚氨酯有机覆盖垫、酚醛树脂有机覆盖垫、园林绿化废弃物、树皮、鹅卵石)和对照进行桶装实验,研究其温度、水分、孔性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树皮覆盖可以在1月提升土壤温度,在7月降低土壤温度,园林绿化废弃物覆盖温差最小,水性聚氨酯有机覆盖垫7月日温差最小; 2)水性聚氨酯有机覆盖垫在春夏秋季土壤含水量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冬季差异不显着; 3)鹅卵石覆盖可显着增加土壤密度,其他处理之间密度差异不显着。综合指标表明水性聚氨酯有机覆盖垫和树皮覆盖对于土壤物理性质有较优的影响,可作为裸土覆盖的首选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王雯,张雄,任董董[9](2018)在《不同覆盖作物对马铃薯冬闲田土壤物理性质及防风蚀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陕北沙区马铃薯收获后大面积土壤裸露,农田土壤风蚀日益严重的问题,本试验开展裸地(T1)、紫花苜蓿(T2)、草木樨(T3)、冬小麦(T4)、黑麦草(T5)等五种覆盖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以及防风蚀能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覆盖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均优于其他处理,其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最高(91. 58%、14. 84%、46. 18%),而土壤容重、土壤硬度最低(1. 43 g·cm-3、1.18 MPa);其土壤风蚀量分别较T1、T3、T4、T5处理低96. 39%、58. 37%、87. 04%、73. 69%。本研究表明,紫花苜蓿为有助于改善马铃薯冬闲田土壤物理性质、增强防风蚀能力的适宜覆盖作物。(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贺菲,赵静,张旭[10](2018)在《免耕和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置常规耕作(CT)、常规耕作+稻草覆盖、免耕、免耕+稻草覆盖4个处理,研究了免耕和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土壤物理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玉米产量与土壤物理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0~3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并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和非毛管孔隙度;稻草覆盖对土壤容重、水分常数及孔隙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影响较小;相比于常规耕作,免耕造成了玉米产量的下降,而稻草覆盖则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产量与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性较好,其受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物理覆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小秦岭北麓黄土覆盖区重力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二维地震等物探勘查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综合研究,总结了太要断裂东段的深部特征和分布形态。研究认为:太要断裂东段沿小秦岭北麓近东西向呈波状展布,断裂具有分枝复合现象,主断层处在盆地内黄土覆盖区;断裂为高角度正断层,倾角为65°~80°,总断距在3 000m左右;断裂错断了中、新生界和太华群内的韧性剪切带,对矿体具有破坏作用;太要断裂主要发育期始于中生代晚白垩世以后,晚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发育形成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理覆盖论文参考文献
[1].林增民.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在胶东招平金矿带厚覆盖区深部找矿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
[2].田庆水,王孟霞,郑燕,倪云鹏,豆猛.太要断裂东段覆盖区地球物理特征及推断解释[J].西北地质.2019
[3].李晓阳,任丽华,计保全,马晓彤.生草覆盖对山地果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9
[4].王燕,罗家兵,王强.汽车外覆盖件起皱物理模型分析及控制研究[J].模具制造.2019
[5].王秋雨.黄土覆盖区地球物理填图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9
[6].郑平生.不同覆盖处理对旱地桃树生长结果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中国果树.2019
[7].魏大川.积雪覆盖与雪水入渗条件下遗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D].兰州大学.2019
[8].王心语,李素艳,孙向阳,张骅,熊凯毅.不同地表覆盖物对城市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8
[9].王雯,张雄,任董董.不同覆盖作物对马铃薯冬闲田土壤物理性质及防风蚀能力的影响[J].榆林学院学报.2018
[10].杨贺菲,赵静,张旭.免耕和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