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变换论文_闫俊强,乔志伟,王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维变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道,特征,混沌,磁导率,切变,夹角,常数。

二维变换论文文献综述

闫俊强,乔志伟,王强[1](2016)在《改进的二维变换Gabor小波滤波器特征提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复杂背景下图像特征存在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尺度不变性的改进二维Gabor变换小波滤波器特征点提取算法。增加在滤波过程中Gabor滤波器的通道数量,利用多通道特性的特点将图像中的特征点提取出来,增强其物理直观性;在提取特征点的过程中,增强算法在复杂背景干扰下的健壮性,即将尺度空间理论引入到Gabor滤波器,将提取的特征增加一个尺度不变量,使得算法在复杂背景图像中提取特征的能力加强。(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6年10期)

董晔清[2](2014)在《二维变换光学结构对电磁波空间局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换光学(Transformation Optics)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根据变换光学原理,电磁波的传播在空间弯曲的情形下仍然遵循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数学表示,弯曲空间可以等效为将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按照特定规律分布,从而可以利用变换光学材料控制电磁波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传播。变换光学的建立,既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从几何角度认识电磁场输运的新思路,也为人们有效地操控电磁波在空间传播以及设计各种光学功能器件提供了新方法。近年来,人们基于变换光学已经发展出一系列人工超构材料(Metamaterial),实现了诸如光学隐身结构和平板透镜等新型光学功能材料和器件。同时,变换光学的概念也被推广到其它领域,在操控声波、物质波、热流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本论文在变换光学的框架下理论研究了二维亚波长结构对电磁波的空间局域效应,并将其应用于新型亚波长光学微腔的设计。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我们将补偿介质引入二维光学结构,利用空间翻折变换,将入射的电磁波引导至有限的空间区域,将其束缚在亚波长范围内,实现了二维亚波长光学微腔,并且电磁场能量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案在微腔结构中分布。在该研究中,我们基于变换光学的原理提出空间翻折变换,解析推导该微腔结构中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在空间的分布,然后利用有限元算法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表明,当电磁波入射到该二维结构时,电磁波被有效地限制在亚波长空间区域内,同时电磁场能量局域在各特定的空间位置。该工作揭示了二维亚波长结构对电磁波的空间局域效应以及电磁场能量在其中的再分布机制。第二,基于二维亚波长结构对电磁波的束缚原理,我们提出并利用方位角变换设计出二维变换光学微腔。在该研究中,我们在电磁波传播的路径中将方位角作坐标变换,通过延长电磁波在微腔内传播的路径增加电磁波在结构内传播的时间,从而实现二维亚波长结构对入射电磁波的局域效应,构造出二维变换光学微腔。我们首先在柱坐标下对方位角作线性变换,然后解析求解得到微腔内可能存在的光学模式,接着利用有限元算法对平面波入射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同时讨论了该类变换光学微腔的品质因子和本征频率的关系。研究表明,由方位角变换设计出的光学微腔结构能够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有效地局域电磁波;进一步地,通过优化设计,我们获得了高品质因子的二维亚波长光学微腔,数值计算结果与解析结果吻合得很好。总之,在变换光学的理论框架下,我们揭示了二维亚波长结构对电磁波的空间局域效应,探讨了这些微腔结构引导和束缚电磁波以及空间分布电磁场能量的物理机制,给出了两类亚波长变换光学微腔结构。相关研究拓展了变换光学在功能材料和器件设计方面的应用,为操控电磁波传播提供一些独特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4-05-01)

索昱[3](2014)在《基于参数转换混沌耦合系统及其一维、二维变换规则的图像加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D混沌映射具有结构简单以及高的计算效率等独特优点,但其输出序列的值域差别大,易出现局部单调现象;且其安全性较低。为了继承一维混沌映射的优点;解决当前加密系统普遍难以同时兼顾高安全性与高计算效率等难题,设计了一维参数转换混沌耦合系统和一个混沌序列优化机制,并定义了该耦合系统对应的1D、2D变换规则,提出了基于参数转换混沌系统及其1D、2D变换规则的图像加密算法。首先迭代一维参数转换混沌耦合系统,得到混沌序列;然后利用1D变换规则将混沌序列转换成整数序列;并将该整数序列分割成两个子序列,用其中的一个子序列对图像进行替代;再用另外一个子序列根据2D变换规则对替代图像进行置乱;最后根据序列优化机制对混沌序列进行优化后所得到的新序列来加密图像。MATLAB仿真结果显示:与其他算法相比,加密质量更好、算法高度安全、密钥空间更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11期)

李扶宁[4](2014)在《基于二维变换的脑电弱信号特征提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 EEG)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够反映大脑活动的生物电信号,是诊断和治疗脑疾病的重要依据。其幅度微弱,随机性强,非平稳及非线性的特性,给脑电信号的有效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征提取是脑电信号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所提取特征的效果好坏对脑功能研究的意义重大。因此脑电弱信号的特征提取一直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热门话题。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对于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主要以传统的一维脑电信号处理方法与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为主。前者实现方法简单却不能明显的反映脑电的非平稳特性,后者对于脑电弱信号特征的提取效果足够明显,但由于算法的复杂性,无法实现对特征的快速提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设计一种新的脑电弱信号隐匿特征的提取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该方法根据二维变换理论,将一维脑电信号转换为二维信号。重点使用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算法对重构后的二维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选取癫痫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短序列的脑电信号提取特征,可以实现癫痫前期状态的快速检测与癫痫各阶段的准确分类。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计算简单,可以快速而有效的提取出脑电弱信号的隐匿特征,对脑疾病的诊断与脑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其他生物电信号的特征提取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4-01)

孟雅琴[5](2010)在《二维变换中的自傅里叶-菲涅耳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二维变换中的自傅里叶-菲涅耳函数。为方便演算,提出了菲涅耳变换的一种新形式,证明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构造自傅里叶-菲涅耳函数。其次,对于二维离散变换,提出了离散傅里叶变换和离散菲涅耳变换的新形式,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可找到自离散傅里叶-菲涅耳函数。这些函数可用于光信息处理。(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陈奎,徐钊[6](2009)在《OFDM系统二维变换域信道估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着重分析OFDM系统的二维变换域(2-D transform-domain)的导频辅助信道估计。在变换域中对导频位置的信道频率响应(CFR)矩阵采用右下补零和中间补零两种方式进行插值,以获得整个信道的频率响应。考虑到上述两种方法带来的插值误差,提出了根据时间、频率方向的导频数目采用不同的补零数量和补零方式。采用Simulink构建基带仿真系统,仿真改进前后的系统误比特率(BER)并和其他二维插值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法显着地提高了基于变换域信道估计的准确性,降低了系统的误比特率。(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陆昕[7](2009)在《二维变换编码在视频通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现代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媒体之一,数字图像具有直观、生动和内涵丰富的特点。但是,由于其数据量非常之大,给它的存储,传送和处理都带来很大困难。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数字图像进行压缩编码,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图像的数据存储量,节约传送和处理的时间。本论文研究了数字图像压缩编码的实际应用,综述了图像压缩编码技术,介绍和分析了几种最常见的变换编码方式。在对于KL变换,我们详细介绍了其数学基本模型;对于离散余弦变换,我们研究了一维DCT、二维DCT,以及快速DCT变换,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对于小波变换,我们研究了连续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以及多分辨率分析问题、Mallat算法等等。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对比二维DCT,我们提出了一种二维的KL变换。二维KL变换与一维KL不同的是,其将数字图像并不看作数字空间中的一个向量,即不将像素图像进行向量化,而是将数字图像直接是为一个矩阵,即二维张量空间中的一个点,由此来进行数字图像的压缩处理。二维KL变换实际上是一维KL变换在二维张量空间中的自然延伸,我们通过不同的实验,即单幅数字图像的压缩以及视屏通讯问题中的多幅数字图像压缩,来对比二维KL与一维KL变换的优劣,实验说明了二维KL变换的有效性,相比于一维KL变换的优越性,同时也说明了其具有的一定局限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10-01)

李炎年[8](2006)在《二维变换下的角变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解决了平面上两曲线的夹角通过二维变换到另一平面上时所成角的计算问题。(本文来源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郭文燕,徐爱芸[9](1999)在《二维变换》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图形学的几何变换,包括基本变换平移、缩放和旋转,其他变换反射和错切,以及复合变换。几何变换是计算机图形学应用的核心基础,许多应用程序和图形子程序包都直接应用几何变换技术来改变对象的坐标位置、方向和尺寸等。几何变换有二维、叁维之分,其中二维变换是...(本文来源于《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3期)

申春[10](1995)在《TVGA模式下利用二维变换形成动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的二维变换包括二维图形的比例变换、旋转变换、错切变换和平移变换。如果应用得当,就会使一个简单的二维图形变幻纷呈,形成极佳的动态效果。尤其充分利用TVGA卡丰富的256色显示,将会设计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二维动画。(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世界》期刊1995年02期)

二维变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变换光学(Transformation Optics)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根据变换光学原理,电磁波的传播在空间弯曲的情形下仍然遵循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数学表示,弯曲空间可以等效为将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按照特定规律分布,从而可以利用变换光学材料控制电磁波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传播。变换光学的建立,既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从几何角度认识电磁场输运的新思路,也为人们有效地操控电磁波在空间传播以及设计各种光学功能器件提供了新方法。近年来,人们基于变换光学已经发展出一系列人工超构材料(Metamaterial),实现了诸如光学隐身结构和平板透镜等新型光学功能材料和器件。同时,变换光学的概念也被推广到其它领域,在操控声波、物质波、热流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本论文在变换光学的框架下理论研究了二维亚波长结构对电磁波的空间局域效应,并将其应用于新型亚波长光学微腔的设计。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我们将补偿介质引入二维光学结构,利用空间翻折变换,将入射的电磁波引导至有限的空间区域,将其束缚在亚波长范围内,实现了二维亚波长光学微腔,并且电磁场能量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案在微腔结构中分布。在该研究中,我们基于变换光学的原理提出空间翻折变换,解析推导该微腔结构中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在空间的分布,然后利用有限元算法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表明,当电磁波入射到该二维结构时,电磁波被有效地限制在亚波长空间区域内,同时电磁场能量局域在各特定的空间位置。该工作揭示了二维亚波长结构对电磁波的空间局域效应以及电磁场能量在其中的再分布机制。第二,基于二维亚波长结构对电磁波的束缚原理,我们提出并利用方位角变换设计出二维变换光学微腔。在该研究中,我们在电磁波传播的路径中将方位角作坐标变换,通过延长电磁波在微腔内传播的路径增加电磁波在结构内传播的时间,从而实现二维亚波长结构对入射电磁波的局域效应,构造出二维变换光学微腔。我们首先在柱坐标下对方位角作线性变换,然后解析求解得到微腔内可能存在的光学模式,接着利用有限元算法对平面波入射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同时讨论了该类变换光学微腔的品质因子和本征频率的关系。研究表明,由方位角变换设计出的光学微腔结构能够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有效地局域电磁波;进一步地,通过优化设计,我们获得了高品质因子的二维亚波长光学微腔,数值计算结果与解析结果吻合得很好。总之,在变换光学的理论框架下,我们揭示了二维亚波长结构对电磁波的空间局域效应,探讨了这些微腔结构引导和束缚电磁波以及空间分布电磁场能量的物理机制,给出了两类亚波长变换光学微腔结构。相关研究拓展了变换光学在功能材料和器件设计方面的应用,为操控电磁波传播提供一些独特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维变换论文参考文献

[1].闫俊强,乔志伟,王强.改进的二维变换Gabor小波滤波器特征提取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6

[2].董晔清.二维变换光学结构对电磁波空间局域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

[3].索昱.基于参数转换混沌耦合系统及其一维、二维变换规则的图像加密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4].李扶宁.基于二维变换的脑电弱信号特征提取研究[D].兰州大学.2014

[5].孟雅琴.二维变换中的自傅里叶-菲涅耳函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陈奎,徐钊.OFDM系统二维变换域信道估计算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

[7].陆昕.二维变换编码在视频通讯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

[8].李炎年.二维变换下的角变换[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

[9].郭文燕,徐爱芸.二维变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10].申春.TVGA模式下利用二维变换形成动画效果[J].计算机世界.1995

论文知识图

黎曼问题对FVM的意义图4.4中的黎曼问...二维Radon变换的坐标系二维傅里叶变换过程动脉树的升主动脉的体积流率波形平面投影使用ISOMAP的残差图评价随机不确定性

标签:;  ;  ;  ;  ;  ;  ;  

二维变换论文_闫俊强,乔志伟,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