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健[1]2003年在《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证券化探析》文中认为众所周知,一方面水利作为兼具“兴利”、“除害”两大职责的基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举足轻重;另一方面水利基础产业百废待兴,建设管理任重道远,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资金。传统观点过分强调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公共物品”属性,认为完全应当由政府负责投资 。但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如果继续无视水利工程的“准公共物品”属性,那么这将既不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使水利行业融资渠道不畅,缺乏自我造血功能,自我维持和发展能力低下,而政府面对巨大的建设资金缺口也深感财力有限,捉襟见肘。为更好地解决投资资金来源问题,适应水资源逐渐市场化的客观要求,满足国民经济对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增长的需要,从中央到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都在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笔者试图结合四川水利基础产业的现状,利用在MBA课程中学习到的有关基础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体会,为解决水利基础产业融资的难题作一些探索和尝试。全文共分叁章:第一章:资产证券化理论概述。对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作用、种类和基本操作流程进行了理论上的回顾与分析,为本文操作方案与思路的设计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第二章:结合上一章的基本理论对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探索剥离经营性水利资产实施资产证券化运作进行直接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剖析。首先探讨了必要性,对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业务发展战略、以及集团公司投融资现状作了分析;其次从资产证券化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从相关水利政策探索了可行性,并从公共经济学理论出发,对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水利工程进行了经济属性分析,指出在水作为一种日益稀缺、更具竞争性经济资源的今天,作为“准公共物品”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经营性特征相对更加突出,同时对于其具备的稳定预期现金流入特征进行了初<WP=3>步分析,这就为实施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可能。第叁章:对集团公司剥离下属向成都市提供工业、城市生活用水的优质资产整合为一条“高速水路”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思路及相关内容和基本依据作了初步分析。并对现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下实施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障碍及解决思路,对相关法律制度难点以及为保障债券有效售出和及时还本付息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水利基础产业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尤其在西部是一个崭新课题,虽然笔者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理论和实践上还有诸多欠缺,一些统计数据和资料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及其他原因无法取得,文章中的方案不尽完善,所提建议短期内也难以实现,请各位评审和答辩专家不吝指教,本人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作进一步探索。
肖思瑜[2]2012年在《优化都江堰景区融资模式的思考》文中认为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之称号,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奇高的科学、历史、文化、旅游、经济等价值。“5.12”汶川地震使得景区内景点、建筑及公共设施遭到损坏,损失惨重。在举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落实“十二五规划”以及四川灾后重建的背景之下,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正处于升级的关键期,面临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资源品质、发扬振兴区域文化、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一系列的资金需求。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看,财政资金对景区的投入有限,景区融资成为制约都江堰景区发展的瓶颈。探讨都江堰景区的融资模式,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利于保护都江堰景区的遗产资源,发展都江堰景区的文化产业,促进都江堰地区经济发展,有助于指导旅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促进四川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发展。本文从探讨景区融资理论入手,论证了优化融资模式对于都江堰景区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进而分析了现阶段都江堰景区的融资现状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优化金融环境、健全引导机制、完善旅游融资体系、做好融资方法选择、创新融资方法、完善融资基础定量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优化都江堰景区的融资模式的方案。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比较研究、实证研究、调查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电子文案和互联网信息,对现有景区融资模式问题的研究做了梳理与总结,并在实际研究中吸收和借鉴了对本文有价值的观点,理论结合实际,探讨出优化都江堰景区融资模式的对策思考。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着重介绍了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文献综述。在对融资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整理总结了旅游景区融资模式的研究基础理论。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检索、查阅,了解到西方国家对此研究远早于国内,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综述出国内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投资的主体、旅游融资的渠道、旅游投融资活动的问题及对策、旅游投融资的区域及项目等几方面。文章的第二部分对都江堰景区融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都江堰景区的具体情况,阐述了都江堰景区的融资需求及现状,分析出现阶段景区融资存在着融资主体单一、融资方式乏新、欠缺完善的融资引导机制以及投资体系等问题。文章第叁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都江堰景区融资模式的对策建议。首先从旅游投资宏观管理环境、旅游投资结构两方面提出优化我国旅游融资金融环境的建议;通过对投资引导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的加强来建立健全投融资引导机制;接着提出了要优化我国旅游融资体系的建议;通过对政府财政拨款或补贴、股票融资、产业投资基金、贷款融资等传统融资方式做以论述,提出做好景区融资方式的选择的建议;之后提出了资产证券化、设计带有期权性质的旅游开发合约、采用PPP模式等的创新融资方案;最后在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选择出恰当的评估方法对景区融资行为进行基础定量分析,为景区融资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都江堰景区的融资需求,采用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和计算而得出景区资产价值,以此作为融资基础定量分析,为景区融资提供了参考依据。然而本文着重强调了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融资基础定量分析,且忽视了对景区现阶段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对于景区基础定量分析的结果没有进一步利用,这些研究空白和缺陷有待深入探究。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第叁产业的发展,金融服务业的体系不断完善,项目范围不断扩展,景区融资将成为金融领域内活跃的行为方式,其理论研究也将成为学术探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证券化探析[D]. 张永健. 西南财经大学. 2003
[2]. 优化都江堰景区融资模式的思考[D]. 肖思瑜. 西南财经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