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天宁冲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舒天宁冲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胡志强, 宋立公, 梅彤[1]2002年在《舒天宁冲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运用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研究 ,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行探讨 ,以寻求治疗偏头痛的新思路及有效药物。方法 :9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 3组 ,舒天宁组给以舒天宁冲剂 9g ,每天 3次。复方羊角组给予复方羊角胶囊 5粒 ,口服 ,每天 3次。西比灵组给予西比灵胶囊 5mg ,口服 ,每天 1次。共治疗 2 8天。观察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度 ,计算其头痛指数。并分别于治疗前和观察结束时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和血清 β内啡肽 (β EP)和血清神经肽Y(NPY)检测。慢性疼痛SD大鼠实验中 ,测定生理盐水组及各用药组对脑NPY、下丘脑 β EP的影响。 结果 :舒天宁组显效率 5 6 6 7% ,总有效率 90 0 0 %。与西比灵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5 ) ,与复方羊角组比较 ,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各用药组均能升高大鼠下丘脑β EP含量 ,降低NPY含量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舒天宁冲剂可有效改善颅内血管的机能状态 ,能升高血浆β EP水平 ,降低血浆NPY含量 ,缓解血管的紧张状态。

宋立公[2]2001年在《舒天宁冲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从理论、临床及实验诸方面,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以寻求治疗偏头痛的新思路及有效药物。研究认为肝失疏泄为发病基础,风火上扰为始动因素,脉络失和为病机关键,痰瘀阻络为病理改变。以此确立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止痛的治疗大法,拟舒天宁冲剂治疗偏头痛30例,与复方羊角胶囊和西比灵胶囊治疗各30例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率55.71%,总有效率90.00%。与西比灵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别(P<0.01),与复方羊角胶囊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别(P>0.01)。在改善兼证方面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或P<0.01)。 动物实验表明:舒天宁冲剂能提高实验动物痛阈,同时提高大鼠下丘脑和血清β-内啡肽水平,降低大鼠脑内和血清NPY水平,改善大鼠软脑膜微循环。

汪洋[3]2003年在《舒天宁冲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旨在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在系统回顾中外文献及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及临床方面,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以寻求治疗偏头痛的新思路及有效药物。方法:60例偏头痛随机分为舒天宁冲剂治疗组与复方羊角胶囊对照组,研究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5.71%,总有效率90.00%,复方羊角对照组显效率36.67%,总有效率80.00%,两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改善兼证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改善TCD、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结论:本文立足于中医理论深入探讨头风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并通过临床观察初步验证了理论认识的正确性。为偏头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郑启德, 赵秋玲, 孙东云[4]2005年在《舒天宁冲剂的镇痛、镇静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舒天宁冲剂是山东省府医院协定处方,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主要成分为天麻、白芷、卷柏、香附等,临床证明对偏头痛有效率达95%。实验证明,能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热板所致的小鼠疼痛有显着抑制作用,与复方羊角胶囊相比无显着性差异。镇静实验表明,舒天宁冲剂能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与复方羊角胶囊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

马慧芬[5]2004年在《临床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应用》文中提出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发作性头痛 ,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呈一侧或两侧疼痛 ,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医学认为偏头痛与邪犯清窍、痰瘀阻络、经脉失养有关。目前叁叉神经血管学说认为 ,过多的内外刺激可引

陈少玫, 章亭, 吴耀南[6]2005年在《偏头痛中医方药治疗近况》文中研究表明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疾病, 表现为周期性、发作性偏侧或双侧头痛, 伴恶心、呕吐或羞明, 多在青春期起病,以女性多见, 可有家族史。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可自行缓解。国外资料显示, 偏头痛的发病率男性为 3 4%~6 1%, 女性为 12 9% ~1

陈仁泽[7]2006年在《八味肾气丸治疗肾阳虚头痛的理论研究与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头痛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症状与主诉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常可看到众多病人长期为头痛而烦恼、痛苦、抑郁和焦虑,尤其是慢性头痛患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慢性头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而,对慢性头痛的治疗,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目前,正在广泛应用的镇痛药物,由于副作用大而不能令人满意。而中医药治疗慢性头痛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具有临床效果显着,毒副作用少,复发次数少的特点。本论文分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叁部分。文献综述部分首先就八味肾气丸的现代临床研究现状等进行了分析,随后阐述了中医在头痛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方面的研究进展。理论研究部分论述了中医学对头痛的认识源流及《伤寒论》治疗头痛的八法,分析了《金匮》肾气丸义理与演变,为探讨八味肾气丸治疗慢性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慢性头痛患者,由于病程长久,病情迁延难愈,正气耗伤,日久累及于肾,导致肾阳亏虚。肾阳亏虚,则精血不能上荣头面,脑髓空虚,清窍失养,“不荣则痛”,故发作头痛。因此,肾阳亏虚是其主要的发病机理。八味肾气丸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肾阳亏虚、温补肾阳的名方。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应用补肾阳名方八味肾气丸治疗慢性头痛,针对其病机关键,故能获效。临床研究部分选择符合西医慢性头痛诊断标准及中医肾阳虚头痛辨证标准的患者84例,给予八味肾气丸治疗28天,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舌象及脉象的变化;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并量化计分,观察八味肾气丸治疗慢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并做血、尿、便常规化验,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其安全性。结果显示,八味肾气丸治疗慢性头痛总有效率达88.7%,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91.2%,治疗后患者头痛及中医证候单项症状、舌脉象明显改善,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提示八味肾气丸治疗慢性头痛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玉香, 庞来详[8]2009年在《偏头痛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偏头痛又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以头痛暴作、疼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头风"、"偏头痛"、"偏头风"范畴。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通常在10~40岁之间发病,男女比例为1.2~4,在50岁后,头

王萍[9]2016年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多中心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的临床观察,以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采用多中心,大样本,观察性研究的方法,对经中医辨证为风湿蒙蔽,瘀血阻滞型偏头痛的496例患者,服用川芎清脑颗粒,进行用药前后自身对照,疗程为2周。观察其头痛发作次数,起效时间,停药2月后随访头痛发作程度等方面的改善率。结果:481例偏头痛患者经过川芎清脑颗粒治疗2周后,头痛发作次数未见明显变化,但头痛发作程度(VAS评分)及头痛发作天数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4年的患者,停药2个月后无头痛发作累积百分比>70%;患者服药第5天,药物累积起效率为54.1%;评价期内,药物平均起效时间为2.36小时;且患者服用止痛药暴露程度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可显着减轻患者头痛发作程度,具有起效时间短的特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冯菲菲[10]2013年在《针灸治疗偏头痛选穴组方规律的文献研究》文中认为偏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疾患,无论男女、老年或青壮年都会发生。应用针灸来治疗偏头痛,可以取得比较迅速的疗效,同时可以降低可观的医疗成本。因此笔者希望经由文献,来比较诸多医家的选穴组方,进而找到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取穴规律,并建构出基本原则。目的1.查阅整理文献,并进行统计,总结临床上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常用有效穴位。并对所统计常用穴位进行归类统计,寻找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特点。2.探究符合中医理论的针灸治疗偏头痛选穴组方规律及基本组方。方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了2002年到2012年国内发表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型文献报导,将其进行系统整理,选取诊断标准明确且符合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资料分析,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97篇,对文中常用穴位进行统计、归类,并对临床常见头痛辨证分型、常用配穴进行统计,从而对针灸治疗头痛的腧穴选用,组方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结果1、根据主穴出现频次,统计出97篇文献中,使用频率最多,排名前10位的腧穴,根据其出现频率,进行排位。资料统计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常用穴位中取使用频率较多的前10个穴位。排名前10位依序为风池、太阳、合谷、率谷、太冲、百会、头维、阿是穴、足叁里、丰隆。2、风池频次、频率均位居第一,频次为75次,频率为9.29368%;其次为太阳,频次为65次,频率为8.05452%;第叁位为合谷,频次为50次,频率为6.19579%;率谷频次为46次,频率为5.70012%,位居第四位;第五位为太冲,频次为44次,频率为5.45229%;第六位为百会与头维,频次为33次,频率为4.08922%;第八位为阿是穴,频次为30次,频率为3.71747%;第九位为足叁里,频次为24次,频率为2.97398%;第十位为丰隆,频次为23次,频率为2.85006%。结论1、现代研究针灸治疗偏头痛选穴规律:针刺治疗偏头痛取穴以足少阳胆经为主,经外奇穴与足阳明胃经为辅。2、针刺治疗偏头痛,部位以局部取穴,搭配远部取穴。

参考文献:

[1]. 舒天宁冲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胡志强, 宋立公, 梅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2]. 舒天宁冲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宋立公.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1

[3]. 舒天宁冲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 汪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

[4]. 舒天宁冲剂的镇痛、镇静实验研究[J]. 郑启德, 赵秋玲, 孙东云. 光明中医. 2005

[5]. 临床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应用[J]. 马慧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6]. 偏头痛中医方药治疗近况[J]. 陈少玫, 章亭, 吴耀南.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5

[7]. 八味肾气丸治疗肾阳虚头痛的理论研究与疗效观察[D]. 陈仁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8]. 偏头痛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 王玉香, 庞来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

[9]. 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多中心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D]. 王萍.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6

[10]. 针灸治疗偏头痛选穴组方规律的文献研究[D]. 冯菲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舒天宁冲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