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

张昆鹏, 魏天婵[1]2011年在《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北京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召开,中外跨文化交往变得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形式,使用的范围十分广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委婉语是"文化词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一些语义婉转含蓄的词语来代替那些引起人们愤怒、尴尬或不愉快的表达,在古汉语中委婉语被称为"曲语",指说话时迂回曲折,含蓄隐晦。

马晓莹, 杨亚萍[2]2012年在《《红楼梦》中死亡委婉语跨文化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Euphemism来源于希腊语euphemismos一词,eu意为好的、善意的,词根pheme意为言语。"如今其指代范畴不仅包括神鬼、裸体、下部、排泄、性爱、生育、疾病和死亡等传统禁区,而且还涉及到种族、性别、职称、金钱、政治、战争和生态等当代生活中的各个敏感领域"。委婉语是典型的礼貌语言,在交际

原丽莹[3]2012年在《俄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委婉语是指用一种温和曲折而又不失本意的词或词语,代替那些在说话人看来是粗鲁的、不雅的、不体面的词或词语。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语言中,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对人际关系具有协调、润滑作用,因此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均出版了许多关于委婉语的研究着作。但大多数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停留在委婉语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及社会功能等问题上,且大多着眼于某一特定的语言,有关不同语种间委婉语对比研究的着作相对较少,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就更为鲜见。本文尝试在俄汉委婉语对比的基础上,从文化背景角度来探讨俄汉委婉语的民族文化差异。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介绍了委婉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委婉语的起源和发展、定义、功能及使用范围。委婉语起源于禁忌语,它既是对禁忌的人、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称名,又可作为间接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一种策略手段,具有避讳功能、掩饰功能、体面功能和加密信息功能,常在以下领域使用:1)表生理过程和状况,2)与身体下部有关的某些人体部位,3)男女性关系,4)疾病和死亡。第叁部分:阐述了俄汉委婉语的表达手段:词汇手段和修辞手段,俄汉委婉语的使用原则:合作原则和面子原则,以及俄汉委婉语的发展变化规律:排挤规律和更新规律。第四部分:主要结合俄汉两民族的民族心理和社会文化特点,从“死亡”、“性爱”、“衰老”、“社会职业”委婉语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俄汉委婉语的文化异同。第五部分:结论。详细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委婉语作为一种人们积极使用语言的表达方式,能够让说话人根据交际语境而采取不同的说法,在必要时能够掩饰或模糊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避免因直称某些事物、行为和特性而导致交际冲突。如果我们能够完全掌握委婉语的语言特点,并且深入了解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就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实现和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巫坚贞[4]2005年在《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文中认为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委婉语。它们既有相同更有差异。本文对英汉委婉语的表达形式、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王军[5]2009年在《中英委婉语跨文化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纵览国内外委婉语的研究历史,中外语言学家主要从修辞、社会、语用、心理等不同角度对委婉语进行分析研究,且大多数研究均着重于某一特定的语言,从跨文化角度进行的对比研究则相对不足。同时,综观国内外对委婉语的研究,不难发现,委婉语的翻译研究这一领域,鲜有人问津。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跨文化层面对英汉委婉语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并结合翻译理论的知识探讨委婉语的翻译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委婉语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并介绍了委婉语的定义,分类;然后从其语言特征对中英委婉语的构成方式(如语音、词汇和修辞)和生成原则(距离原则、关系原则和礼貌原则)及发展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讨论了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并从宗教、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用具体典型事例对中英委婉语的文化特色做出了系统性的对比分析;同时,在上述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就委婉语翻译中出现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最后,文章阐述了中英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对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的启示。本研究的成果可以浓缩为以下叁点:1)委婉语是一种基于社会交际的语言现象。中英委婉语的构成有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遵循一定的生成原则,即距离原则、关系原则、礼貌原则。2)委婉语是一种文化现象。中英委婉语的不同表现形式,反射出各自社会背景下的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3)委婉语的英汉互译关键在于做到语言的外延意义和修辞意义的统一。

周小琴[6]2006年在《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综观国内外委婉语的研究历史,主要是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和语用学等角度进行的,而且大多着眼于某一特定的语言(如英语或汉语),有关委婉语的文化层面的对比研究则相对较少。为了揭示委婉语的文化特色,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地解读和应用委婉语,本文尝试从文化层面,主要从人际文化和心理文化层面对英汉委婉语进行对比研究。本文首先就英汉委婉语的构成方式、生成原则、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英汉委婉语的语言特色;然后从人际文化,即传统习俗文化和心理文化,即文化价值取向,对比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文化特色。最后总结了研究结果,分析了该研究对于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启示,并指出本研究有待改进之处。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虽然英汉语形不尽相同,但在其委婉的语言特色上有很多相似性,如英汉委婉语都可以通过语音变化和模糊词语的运用等方式达到委婉表达的效果;英汉委婉语的生成都遵循距离原则、关系原则和礼貌原则,其发展都受到排挤规律和更新规律的影响。委婉语又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宗教、年龄、贫穷、婚育、称谓和职业等几个最典型的英汉委婉语进行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英汉委婉语在各自的文化层面,尤其是在宗教文化,礼貌行为准则和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反映出中英文化有异有同。两种文化既有趋异性,不对称性;然而又有趋同性。英汉委婉语的使用都遵循相同的合作行为模式,也有相同的心理机制,即对礼貌原则的追求的基础上对合作原则的巧妙违背。委婉语的适当使用可以调节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氛围。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看到文化的趋同性,善于充分运用母语文化知识的辅助作用;同时又要看到文化的差异性,防止母语文化的干扰,避免语用失误。在外语教学中,应凸显文化意识,将目标语的语言形式和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加速交际能力的建构,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的需求,实现和谐跨文化交际。总之,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交际语境中恰当的运用委婉语,实现和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显得尤为重要,类似的对比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谭文芬[7]2005年在《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起源、社会价值取向和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慕娅林[8]2010年在《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文中指出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对中、西委婉语跨文化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其内在联系。

胡芬[9]2007年在《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比较》文中指出委婉语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汉英中的委婉语在表现形式、文化内涵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通过对委婉语的使用、社会功能及其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跨文化对比,以求减少和克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委婉语而引起的障碍。

秦玉[10]2012年在《英汉死亡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死亡委婉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的现象,它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阶层、宗教信仰和社会关系叁个方面对英汉死亡委婉语作对比研究。通过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期望能有效促进对英汉文化不同的理解,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 张昆鹏, 魏天婵. 大家. 2011

[2]. 《红楼梦》中死亡委婉语跨文化对比分析[J]. 马晓莹, 杨亚萍. 芒种. 2012

[3]. 俄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 原丽莹. 吉林大学. 2012

[4].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 巫坚贞. 龙岩学院学报. 2005

[5]. 中英委婉语跨文化对比分析[D]. 王军. 武汉科技大学. 2009

[6].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 周小琴. 扬州大学. 2006

[7].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J]. 谭文芬. 重庆叁峡学院学报. 2005

[8]. 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 慕娅林.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9].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比较[J]. 胡芬. 中国西部科技(学术). 2007

[10].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 秦玉.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

标签:;  ;  ;  ;  ;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