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位移论文_张莉,杨伊凡,荣振宇,曲祥文,蒋伊麦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位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位移,测量,线性,电容,保护环,传感器,照相术。

微位移论文文献综述

张莉,杨伊凡,荣振宇,曲祥文,蒋伊麦[1](2019)在《激光散斑法测量横向微位移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激光散斑法测量横向微位移中存在的条纹对比度低、噪声大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方法.该方法将二次曝光的散斑强度分布图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做2次快速傅里叶变换,在最终所得光场中通过测量相邻两自相关强度峰值点的间距,即可计算出被测物体的横向微位移量.将该方法应用于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12期)

闫艳燕,王翔宇,刘俊利,焦豪奇[2](2019)在《基于LabVIEW的微位移平台位移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微位移平台的位移控制精度,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出一套微位移控制系统,针对不同组成部分间的通讯问题,采用编写底层驱动方式解决LabVIEW对于非NI公司采集卡的驱动问题,即调用动态链接库的方式,设计了位移检测系统的LabVIEW程序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该系统能够检测平台的位移,展示了LabVIEW进行平台开发的优越性,增加了系统灵活性,为硬件驱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鹏程,王利恒[3](2019)在《差分电容测量在微位移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领域常常需要对一些相对微小的位移尺度进行测量。针对微位移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PCap01的差分电容测量微位移检测系统。介绍了差分电容测量的原理以及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该系统实现了差分电容的测量,电容值到微位移量的转换,将得到的实际值存储并显示。通过试验数据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该检测系统电容测量精度高达0.01 pF,实测微位移相对理论值最小误差仅0.13%,且实时性好,成本低。(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9年10期)

潘丽鹏,林洪太,邓霄,宋志强,张丽[4](2019)在《基于FLRDS的双路复用微位移传感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光纤环形腔衰荡光谱技术多用于测量单一通道或者单一物理量的问题,依据双通道同步检测的思想,在传感系统中结合延迟线方法,搭建了基于光纤环形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双路复用微位移传感系统,并对其重复性、灵敏度、复用性等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在双通道条件下分别实现0~10位移测量,且在未发生位移时两路传感器的重复性测试结果分别为(0.950 080 6±0.001 151)μs~(-1)和(0.953 523±0.001 757)μs~(-1);当两路传感分别产生6 mm和5 mm的位移时,重复性测试参数变化为(0.955 884±0.001 966 4)μs~(-1)和(0.959 957±0.002 013)μs~(-1);双路传感器的灵敏度分别为(1.07×10~(-3)±7.337×10~(-5))μs~(-1)·mm~(-1)和(1.00×10~(-3)±4.130×10~(-5))μs~(-1)·mm~(-1).经实验验证,双路传感器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1%,4.0%,可为实现多参数同步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玉娇,周震[5](2019)在《双层亚波长光栅微位移传感系统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MEMS惯性传感器件对微位移检测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微位移检测技术已经成为MEMS惯性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亚波长光栅以其超高的位移检测灵敏度成为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平台。利用Rsoft软件模拟分析了双层亚波长光栅共面、离面相对运动时系统零级衍射光透射率与光栅位移量之间的关系及系统关键结构参数对位移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并对这两种亚波长光栅微位移传感系统进行了结构优化与性能仿真及对比,理论验证了亚波长光栅位移检测的高灵敏度优势。(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5期)

杨沁佳[6](2019)在《浅谈电感传感器微位移检测仪的原理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感传感器微位移检测仪,广泛应用于检查工件的厚度、内外径、平行度等,该仪器属于典型的测控系统。本文结合所学到的知识,对电感测微仪进行一些基础设计研究,专业学以致用同时兼顾技术改进等方面的设计。(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李晓春,耿冬妮[7](2019)在《大范围XY微位移平台的交叉耦合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柔性平台中的阿贝(Abbe)误差和最小化余弦误差。文章介绍了一种通过增材制造(AM)工艺以及立体光刻技术制造,基于聚合物的大范围XY纳米定位器的交叉耦合效应,设计了一种能够在±1.0mm范围运动的XY平台。对于XY和YX轴,AM平台的交叉耦合率分别为3.4%和8.1%,比有限元法估算值1.0%要大得多,这也是造成AM制造公差或材料特性局部不规则的原因。因此AM平台应该定位为反馈控制,以避免交叉耦合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半径1.0mm和1Hz圆周运动条件下,均方根径向轨迹误差为3.62mm。因此,AM平台可用于大范围纳米精密应用。(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李慧妍,姜彪,李荣正,戴国银[8](2019)在《基于LVDT微位移测量系统及外围电路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微位移测试系统的诸多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LVDT的微位移测量系统。采用线性差动变压器LVDT作为系统位移敏感元件,通过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对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静态测试,并着重对微位移测量系统样机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量程400内,能够手动进行任意标定,分辨率约为0.1,精度约为2~3,相对误差小于4%,线性度可达0.06%以内,时间稳定性约为0.2/h。(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曹妍[9](2019)在《基于膜电极的电容微位移传感器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汽车行业对零部件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汽车零部件的精度依赖于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电容式微位移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仪器,具有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结构简单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微小位移的检测。本文在调研了电容位移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基于其工作原理,开展电容位移传感器的研究设计,预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微小位移检测。论文首先为了改善平行极板间的边缘效应,保证极板间电场的均匀性,设计了具有开尔芬保护环结构的电容传感器;同时为了减小因电容传感器极板厚度而引入的边缘附加电容,本文采用在氧化铝绝缘基板上印制薄导电膜电极技术设计制作传感器。结果表明,具有开尔芬保护环的薄导电膜电极结构的传感器可以有效减小电场的边缘效应。其次,采用带有贯穿孔的绝缘基板,并在贯穿孔内填充导电材料,使填充材料一端与导电膜相连,从而赋予导电膜具有标准的开尔芬保护环结构。结果表明,标准开尔芬保护环结构的电容传感器灵敏度和线性度均有较大的改善。再次对微弱电容信号检测电路进行设计并集成,设计了运算放大式微弱电容检测电路,并对屏蔽电缆使用主动屏蔽技术,然后对电容位移传感器探头和检测电路进行系统封装。结果表明,运算放大式微弱电容信号检测电路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及线性度。最后通过检测液面高度对传感器进行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标准开尔芬保护环导电膜电极结构的电容位移传感器,在线性量程1mm范围内,灵敏度可达9.78mV/um,非线性误差为0.757%。(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15)

张翔[10](2019)在《微视觉图像面内微位移精密测量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纳技术的孕育兴起,人们探索世界客观事物规律的视角逐渐从宏观领域走向微观领域,该技术的发展与精密测量技术密不可分。微视觉测量技术相比于其他测量技术具有非接触、低成本、高精度、多自由度等优势,利用该技术与高性能的算法结合可以准确地进行平面内微位移的测量。然而,现有成熟的图像处理算法和位移测量算法在显微系统的引入后将变得低效,不能直接运用。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具有良好综合性能(高精度、强鲁棒等)的微视觉图像面内微位移测量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微视觉图像的自适应增强方法。由于微视觉图像中常出现的光照不均、灰度值偏低、对比度差、信噪比低等缺陷使之不能直接作为微位移测量的输入,为此提出一种RCVG微视觉图像自适应增强算法。首先,对算法实现的总体框架进行介绍;其次,对自适应变增益子带分解过程作出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然后,利用基于双边滤波原理的自适应升余弦卷积法进行照度估计,并对升余弦函数族如何逼近高斯函数作出了理论推导;最后,经过亮度校正后,分别将RCVG算法应用于普通图像的增强实验和微视觉图像面内微位移测量的前处理实验中,结果表明RCVG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图像质量,是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条件。(2)研究微视觉图像面内待测目标产生平移运动时微位移的测量方法。针对微视觉图像面内的待测目标产生平移运动时普通测量算法无法保证测量精度、速度和全局任意点位移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法,分别是FTSA和OFHP。首先,分别对两种算法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过程给出描述;然后,进行实验研究:FTSA的验证实验涉及到了两种不同的测量系统,分别是MVMS和LIMS,测量的对象为2-DOF的柔顺定位平台,而对于OFHP的实验则采用了MIDDLEBURY图像集和一些实验图像序列。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两种测量算法均能实现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好的稳定性,此外,OFHP能够完成图像面内任意像素点的位移测量。(3)研究微视觉图像面内待测目标产生旋转运动时微位移的测量方法。针对微视觉图像面内的待测目标产生旋转运动时,多数普通测量算法失效、精度低和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法:分别是TWMA-RRI和THMA-RRI。在对两种算法的测量原理与实现过程进行介绍后,分别对影响亚像素算法精度的因素、光照模型的构建以及采用两种算法进行微位移测量作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旋转不变性,且测量精度高、鲁棒性强。进一步地,以3-DOF柔顺定位平台为测量对象,对两种算法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从而验证了仿真结果。(4)研究微视觉图像面内待测目标产生复合运动时微位移的测量方法。针对微视觉图像面内的待测目标可能出现的复合运动,提出了一种基于HSCT的微位移测量算法。首先,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形态学边缘检测算子并结合了基于Zernike矩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从而得到精确的边缘特征作为算法的输入;其次,着重分析了基于HSCT算法的原理,包括了HT、HS的实现与性质;然后,对算法整体的实现作出了总览;最后,分别进行了HS特性验证实验、基于HSCT算法的有效性和精度验证实验,其结果说明所提出的算法在微视觉图像面内目标发生复合运动时依然能够保证较高的测量精度。最后,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9)

微位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微位移平台的位移控制精度,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出一套微位移控制系统,针对不同组成部分间的通讯问题,采用编写底层驱动方式解决LabVIEW对于非NI公司采集卡的驱动问题,即调用动态链接库的方式,设计了位移检测系统的LabVIEW程序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该系统能够检测平台的位移,展示了LabVIEW进行平台开发的优越性,增加了系统灵活性,为硬件驱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位移论文参考文献

[1].张莉,杨伊凡,荣振宇,曲祥文,蒋伊麦.激光散斑法测量横向微位移及其应用[J].物理实验.2019

[2].闫艳燕,王翔宇,刘俊利,焦豪奇.基于LabVIEW的微位移平台位移控制系统的研究[J].工具技术.2019

[3].李鹏程,王利恒.差分电容测量在微位移检测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19

[4].潘丽鹏,林洪太,邓霄,宋志强,张丽.基于FLRDS的双路复用微位移传感系统设计[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9

[5].赵玉娇,周震.双层亚波长光栅微位移传感系统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仿真[J].半导体光电.2019

[6].杨沁佳.浅谈电感传感器微位移检测仪的原理与设计[J].数字通信世界.2019

[7].李晓春,耿冬妮.大范围XY微位移平台的交叉耦合效应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8].李慧妍,姜彪,李荣正,戴国银.基于LVDT微位移测量系统及外围电路设计与实现[J].数码世界.2019

[9].曹妍.基于膜电极的电容微位移传感器研究与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9

[10].张翔.微视觉图像面内微位移精密测量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支链气体浓度监测装置图多路位移检测板理想的时间测量位移模型碳纳米管纤维的拉伸应力随应变的变化平面单腔压电无阀薄膜微泵的结构示意...

标签:;  ;  ;  ;  ;  ;  ;  

微位移论文_张莉,杨伊凡,荣振宇,曲祥文,蒋伊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