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例新生儿凝血4项参考范围的探讨
陈武平(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湖南长沙410008)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146-0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凝血4项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足月新生儿438例1d组、2-5d组、6-10d组、11-15d组凝血4项的结果。结果足月新生儿1d组和2-5d组相比较,PT值、APTT值、FIB值和TT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2-5d组与6-10d相比较,PT值、APTT值和TT值延长(P<0.01),FIB减少(P<0.05);6-10d组与11-15d相比较,PT值、APTT值、FIB值和TT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而足月新生儿1d组和2-5d组分别与健康成人相比较,PT值、APTT值和TT值延长(P<0.01),FIB减少(P<0.05);6-10d组和11-15d分别与健康成人相比较,PT值和TT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APTT值延长(P<0.01),FIB减少(P<0.05)。结论新生儿凝血功能的研究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凝血4项日龄
在新生儿时期,凝血系统处于一个不断完善、成熟的过程,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在整个新生儿时期止、凝血系统呈一个低活性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在临床上不引起自发性出血,这是一种生理现象,跟新生儿期止、凝血系统相互协调作用有关,任何一个环节或系统的异常就可以引起止、凝血障碍。故对于不同日龄新生儿凝血4项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参考范围的研究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足月新生儿438例,男212例,女226例,其中<1d组109例、2-5d组110例、6-10d组111例、11-15d组108例;所有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8分,无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肝、肾功能、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均正常,临床无阳性体征,未输血及血浆,母亲产前无任何合并症和用药史。成人98例,为在本院体检健康者,年龄24-58岁,男26例,女性22例。
1.2标本收集采用广州阳普公司一次性使用自动定量枸椽酸钠抗凝管,按1:9比例抗凝全血,以3000r/min离心20min,分离血浆,用于凝血4项指标测定。
1.3检测仪器德国美创公司AMAX190型血凝仪。
1.4试剂德国美创公司生产的PT试剂,国际敏感度指数(ISI)=1.01,批号35325067;APTT试剂,批号30825066;FIB试剂,批号60622302;凝血质控血浆L1,批号6952302;L2批号59623045。
1.5统计学方法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足月新生儿各日龄组凝血4项测定结果见表1。足月新生儿1d组和2-5d组相比较,PT值、APTT值、FIB值和TT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2-5d组与6-10d相比较,PT值、APTT值和TT值延长(P<0.01),FIB减少(P<0.05);6-10d组与11-15d相比较,PT值、APTT值、FIB值和TT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而足月新生儿1d组和2-5d组分别与健康成人相比较,PT值、APTT值和TT值延长(P<0.01),FIB减少(P<0.05);6-10d组和11-15d分别与健康成人相比较,PT值和TT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APTT值延长(P<0.01),FIB减少(P<0.05)。
足月新生儿各日龄组凝血4项测定结果(x±s)表1
3讨论
人体的正常止、凝血功能主要取决于血管、血小板的质和量以及血液凝固的过程这3个因素。任何一个或联合因素缺陷都可引起机体止、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性疾病。其中人的血液凝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化、生理过程,是由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快速放大的酶促反应。人体通过凝血的生理过程,可以保证受伤后流体的血液能够迅速凝固,以防止失血带来的危害。
由于新生儿的止、凝血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储备能力有限,致新生儿出血成为新生儿时期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凝血4项是测定止、凝血系统功能的基本方法。
瀑布学说认为凝血的启动是由Ⅻ因子激发,由酶原转变为酶,再激活下一个凝血因子引起的连锁反应,像瀑布样迅速倾泻完成凝血过程。PT检测是外源性途径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凝血因子V在出生时就已经达到成人水平,其活性大概为85%,以后其活性水平略有下降,但是与成人水平比较,没有显著意义;因子VIII在出生时水平低于成人水平,大约在生后3周可以达到成人水平的80%,而且在新生儿期因子VIII活性的检测可以检出血友病甲,而血友病乙、丙则在新生儿期不能检测出;此外,由于凝血因子V和凝血因子VII分别在生后和生后1周达到成人水平,随着因子II和X的不断增加,在生后3周,反映外源性凝血水平的PT值和成人水平比较没有显著差异。APTT检测则是内源途径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凝血因子XI在出生时大概为成人的30%左右,以后即速增加,在生后2~4天其活性就可以达到60%左右,在以的新生儿期变化甚微;因子XII在出生时大约为成人水平25%左右,以后逐渐增加,到生后2周大概可以达到成人平的60%,在以后的新生儿时期变化很小;且新生儿期APTT延长主要和接触因子水平的低下有关,它们呈一致性。FIB则是检测纤溶活性的筛选试验,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在生后1周可以达到最高值3.31g/L,以后即下降到成人的水平。TT是反映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中肝素样物质的多少,前者增多和后者减少时TT缩短,否则延长,可用于肝素用量的检测。
本文结果显示足月新生儿PT、APTT与TT测定值延长与日龄有关,与Michael等报道一致[1,2,3],从生后1d至10d内变化明显,其结果见表1;而FIB测定值略低于各文献所报道的成人正常值[1,2,3],足月新生儿1d组和2-5d组相比较,PT值、APTT值、FIB值和TT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2-5d组与6-10d相比较,PT值、APTT值和TT值延长(P<0.01),FIB减少(P<0.05);6-10d组与11-15d相比较,PT值、APTT值、FIB值和TT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而足月新生儿1d组和2-5d组分别与健康成人相比较,PT值、APTT值和TT值延长(P<0.01),FIB减少(P<0.05);6-10d组和11-15d分别与健康成人相比较,PT值和TT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APTT值延长(P<0.01),FIB减少(P<0.05)。这表明新生儿的止、疑血功能与成人相比虽水平偏低,但健康新生儿无临床出血表现,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应视为正常的生理现象。
血浆中含有14种凝血因子,这些因子按照先后次序发生反应,形成纤维蛋白,使血液由液态变为固态;在生理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状态;血管损伤后,内皮下组织暴露,凝血因子立即从内源和外源两条途径启动凝血,最后进入共同途径完成血液凝固过程;新生儿凝血功能和成人不同,足月新生儿中,促凝血蛋白和抗凝血蛋白的浓度都较低,虽然相对于成人来说,新生儿血栓形成的危险比较小,但是,新生儿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却比成人大,这与新生儿特殊的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相关。故对于新生儿凝血功能的研究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MichaelDW,StelhonseL.Theinvestigationandmanagementofneonatalhaemostasisandthrombosis[J].BritishJournalofHaematology,2002,119:295-309.
[2]毕玫荣,张岩.新生儿凝血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1):15217.
[3]金敏荣,魏文宁,韩玉兰.新生儿凝血异常初探-附38例新生儿凝血检查资料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02,8(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