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美琴

义乌市稠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血糖升高袁患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周围组织出现胰岛素抵抗遥临床中采用中药以及中药组方治疗袁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袁并且可以对糖尿病并发症起到治疗和缓解作用遥

关键词:中药;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应用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本身不一定造成危害,但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因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为此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社会问题。糖尿病患者除了经常查血糖外,还要定期检查血生化,检测心、脑、肾功能和检查眼底。

1中药控制和治疗早期糖尿病针对患者出现早期糖耐量减损的情况

采用中药联合胰岛素增敏剂能够有效的对糖尿病起到控制和减缓的效果。糖尿病为中医“消渴病”范畴,主要类型包括阴虚内热以及气阴两虚,常见类型为气阴两虚型。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为“三多一少”,而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没有明显症状,经常是体检中出现血糖偏高,患者伴随乏力、消瘦等表现。现代中药药理证明,很多不同种类的中草药都能够起到相应的降糖效果,能够降低肠道中葡萄糖的吸收,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防止发生胰岛素抵抗等降糖作用。其可能机制在有关研究中已有较为成熟的观念,通常认为“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而引起血糖升高,大黄多糖能拮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可能与抑制糖原分解有关。”中药材中,人参和黄连的降糖效果最明显,另外中药材中滋阴药、补阳药以及清热药和祛风湿药也能够起到良好的降糖效果。中药组方中,黄芪联合山药,苍术联合玄参,丹参联合葛根,生地联合熟地,这几种都能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针对早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药治疗能够起到稳定降糖的作用,并且毒副作用非常小。而针对病程较长、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病患者,主要选择胰岛素为主,采用中药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和控制。

2糖尿病血管疾病治疗

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淤气虚血瘀型,症状为下肢沉重,舌多淡暗,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于气阴两虚型,症状为下肢沉重疼痛,舌呈红色,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养阴药。盂阳虚型,症状为下肢出现冷凉疼痛,舌呈淡暗,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榆寒湿血瘀型,症状为脾肾阳虚,下肢出现冷凉疼痛,治疗原则为益气温阳和活血利湿,采用黄芪、附子配合五苓散以及活血利湿药。虞湿热型,即寒湿化热,症状为局部肿热疼痛,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和活血通脉,采用四妙散配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3糖尿病神经疾病治疗

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常见症状为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鞘膜水肿、变性、断裂并出现脱落等。目前采用中药治疗得到了推广,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淤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症状为肢体末梢出现麻木和疼痛,中医治疗原则为益气祛痰湿以及活血通络为主。于植物神经病变经常会对内脏造成损伤,会导致发生心脏病,临床症状为心悸、憋气和心律不齐。并且还会对胃肠自主神经和膀胱自主神经造成损伤,出现胃轻瘫、便秘以及尿潴留等症状。也会导致患者生殖系统病变,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调,男性表现为阳痿等。

4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表现为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以及黄斑水肿等。广泛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有严重的视力障碍。

糖尿病可引起两种类型视网膜病变,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损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有害无益,其可引起纤维增生,有时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也可长入玻璃体,引起玻璃体出血。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性更大,其可导致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初次发病多呈急性前葡萄膜炎,发病突然,出现眼痛、畏光和流泪。检查发现有睫状充血,大量细小尘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前房炎症细胞,少数患者出现前房内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甚至前房积脓,最终会发生虹膜后粘连、虹膜新生血管、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3)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混浊,完全混浊;开始时在前后囊下出现典型的白点状或雪片状混浊,迅速扩展为完全性白内障,以后囊下极部多见;常伴有屈光变化,血糖升高时,表现近视;血糖降低时,表现远视。

5糖尿病肾病

肾脏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难治疗的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患者血压水平变化较大,肾病的发生率随着糖尿病患者的病变过程延长而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体积出现增大,肾小球呈高滤过状态,随着患者的病程不断持续,患者会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随后出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辩证施治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主要症状为虚湿和瘀热为主,而湿瘀互结最终变为毒。治疗采用自拟安肾益寿汤,主要作用为健脾温肾,活血化瘀。药方组成中黄芪、菟丝子、肉苁蓉、淫羊藿共同起到补肾益气之效,生地起到阴中求阳之效,当归、生蒲黄、川芎、红花等起到化瘀通络之效,葛根、连翘、大黄等起到清热化湿解毒之效。该方对于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最佳。糖尿病肾病后期,患者会出现肾功能不全,以及终末期肾病,中医辨证为患者肾阳虚,水瘀互结,此时患者的肾病较重,中医治疗采用冬虫夏草、雷公藤等药物,并配合中药灌肠治疗(闫光武在有关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的研究中,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中药灌肠治疗,疗效确切,指出“中药灌肠液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具有明显延缓病程发展,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但肾脏的可逆性非常小。综上所述,通过对糖尿病中药治疗的最佳时机及不同并发症的病变特点进行分析,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可以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崔蓉,卜一珊.中草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5(3):117-119.

标签:;  ;  ;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