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光芯片论文-徐莘博,薛茜,孙元

电化学发光芯片论文-徐莘博,薛茜,孙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化学发光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芯片,电极阻抗特性,电极表面磁场分析,电极表面涡流分析

电化学发光芯片论文文献综述

徐莘博,薛茜,孙元[1](2015)在《电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芯片电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电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芯片的电学特性,包括电极的阻抗特性,表面磁场特性,电极表面涡流特性以及等效电容分析。电化学以及电化学发光检测通常采用叁电极体系,由于加工在微小的尺度上,所以宏观尺度下的电学模型以及电学特性已经不再适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芯片电学特性分析的方法,根据微流控芯片与电极的结构与尺寸,建立的微流控芯片电极等效电路模型。不仅可以得出电极间的幅频特性曲线,还可以用于测试外加物理场如电场,磁场或力场和几何参数对芯片电极灵敏度,重复度与线性度的影响。微流控芯片电极等效电路模型与幅频特性分析为研究电化学与电化学发光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解释微电极的电学特性提供了更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5年18期)

梁青[2](2015)在《卵巢畸胎瘤诊断中蛋白芯片检测法与电化学发光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蛋白芯片检测法和电化学发光在卵巢畸胎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随机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卵巢畸胎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蛋白芯片法和电化学放光检测52例研究对象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的表达水平,并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存在的差异进行检验。结果采用蛋白芯片法检测卵巢畸胎瘤患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表达水平与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的表达水平比较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芯片检测法与电化学发光在卵巢畸胎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53期)

杨晖,和素娜,杨帆,张贝贝,于艳艳[3](2014)在《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快速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快速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含量的新方法。采用叁联吡啶钌(Ru(bpy)2+3)为电化学发光试剂,叁电极体系(直径300μm的铂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集成在铂圆盘工作电极外的钛管为对电极,Ag/AgCl丝为参比电极)进行检测。分别考察了运行缓冲溶液pH值、检测缓冲溶液pH值、检测电位以及分离电压对分离和检测性能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运行缓冲溶液为10mmol/L磷酸盐溶液(pH4.0),检测池缓冲溶液为含5mmol/LRu(bpy)2+3的50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检测电位为1.25V,分离电压为300V/cm时,盐酸普鲁卡因可在40s内实现较好的分离与检测,其线性范围为10~2000μg/mL(r2=0.9991),检出限(S/N=3)为3.0μg/mL,加标回收率为97%~99%,相对标准偏差为1.8%~2.2%。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许元红,刘敬权,汪尔康[4](2014)在《基于石墨烯材料的纸芯片固态电化学发光平台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Ru(bpy)32+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化学发光(ECL)体系。基于Ru(bpy)32+循环可逆的反应机理,可将其固定在电极表面建立固态ECL检测平台,该平台具有节省试剂、简化装置的优势[1]。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平面纳米材料,由于其优良的导电性能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作为电极修饰材料辅助固态ECL平台的建立,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另外,纸芯片以其简单、便携、低耗等优势日渐受到关注[2],可以预见与固态ECL平台具有极好的兼容性。在本工作中,我们设计合成了多种功能化的石墨烯材料(Fig.1a),并将其应用于纸芯片上高效的固态ECL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叁丙胺、四环素(Fig.1b)及单碱基错配的区分和检测,证实所建立平台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简单低耗、便携等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期刊2014-08-04)

刘伟鹏,周小明,邢达[5](2013)在《基于碱基堆积原理在电化学发光芯片上快速可靠地检测microRNA》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在调节细胞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microRNA具有核酸序列短、同家族序列相似度高和低丰度等特点,使得快速、特异性、高灵敏度地检测microRNA成为了一种挑战。这里我们发展了一种基于碱基堆积原理和磁富集技术在电化学发光芯片上检测microRNA的技术。微流控芯片和电化学发光技术的整合使得系统易于集成多步反应过程,并且设备易于携带。本实验的检测限达到1 fmol。这种非扩增直接检测microRNA的技术快(本文来源于《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2-06)

闫纪宪[6](2013)在《基于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芯片的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传感芯片综合了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的优点,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电化学发光技术的引入,不但保持了传统生物芯片的高通量、可寻址、并行处理等特点,而且为生物传感芯片用于生物定量分析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支持,进一步提高了芯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纤维素纸具有质轻、便携、柔软易折迭、易于化学修饰、易储藏等优点,同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将其用作生物传感芯片的制作,本文研究内容主要以下几部分:(1)结合丝网印刷和蜡网印技术,成功制作了纸上微流控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件,首次在纸芯片上实现了电化学发光对生物分子-赖氨酸的定量检测。(2)结合生物免疫知识,成功地制作了生物免疫传感器并进行了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不仅可以检测标准样品,还能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该传感器表现了优异的检测性能,以癌胚抗原为例,该传感器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5-50ng·mL-1,检测限为0.001 ng·mL-1,将实验结果与其他传感器相比较,该实验成果明显优于其它的传感器。(3)结合适配体的概念和金的还原自催化技术及其多孔材料,本文利用纸的易折迭的性质制作了纸上适配体传感器,成功地检测了生物分子ATP,实验结果表明纸上传感器同样可结合适配体对生物分子进行电化学发光的定量检测,检测范围是:0.5 pM-7 nM,检测限是:0.1pM。实验结果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生物传感芯片的普适性,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检测、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将产生巨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3-05-01)

张国凡[7](2011)在《微流控芯片电化学发光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基本原理。对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包括激光诱导荧光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和质谱法),联吡啶钌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重点是Ru(bpy)_3~(2+)固定化的主要方法(包括Langmuir-Blodgett膜法、自组装膜法、聚合物膜法和溶胶-凝胶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第二章,我们研制了基于玻璃芯片的微流控芯片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并在该系统上,以自制的碳纤维簇微盘电极为工作电极,Ru(bpy)_3~(2+)为发光试剂,研究了电化学发光检测叁丙胺的最佳条件,分别为:pH 7.6,3.00×10~(-2 mol·L~(-1)磷酸缓冲溶液,分离电压为1.3 kV,检测电势为1.2 V,Ru(bpy)_3~(2+)的浓度为1.00×10~(-3)mol·L~(-1),进样电压为1.0 kV,进样时间10 s。将1.0×10~(-4) mol·L~(-1)叁丙胺标准溶液连续进样7次,得到叁丙胺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和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6%和0.67%。第叁章研制了一种通过CNT/Nafion复合膜将发光试剂Ru(bpy)_3~(2+)固定在ITO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发光超微电极,并测定了叁丙胺,得到的线性范围为1.00×10~(-8)- 5.00×10~(-6) mol·L~(-1),线性回归系数为0.9986,浓度检测限为2.6×10~(-9)0 mol·L~(-1)(S/N=3)。将1.00×10~(-7) mol·L~(-1)叁丙胺溶液连续扫描7次,得到电化学发光信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说明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且重现性好、响应时间快等优点。虽然该修饰电极的复合膜面积较小,与微流控芯片的分离通道尺寸相符,但实验过程中,该修饰电极上的CNT/Nafion复合膜易出现脱落现象。因此,这种修饰电极不可用于微流控芯片电化学发光检测中。第四章,研制了一种用AuNPs/Cys复合膜固定酯化Ru(bpy)_3~(2+)的电化学发光超微电极,它是采用AuNPs/Cys复合膜成功地将酯化联吡啶钌固定在巯基覆盖ITO电极表面。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因此用于测定了叁丙胺,得到的线性范围为1.00×10~(-8)~(-1).00×10~(-5) mol·L~(-1),线性回归系数为0.9934,浓度检测限为3.5×10~(-9) mol·L~(-1)(S/N=3)。将1.00×10~(-8) mol·L~(-1)叁丙胺溶液连续扫描7次,得到电化学发光信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实验过程中,该修饰电极上的AuNPs/Cys复合膜无脱落现象,说明修饰电极的稳定性较好。同时ITO电极上AuNPs/Cys复合膜面积大小与微流控芯片的分离通道尺寸相符,所以AuNPs/Cys/酯化Ru(bpy)_3~(2+)修饰的ITO电极可用于微流控芯片电化学发光检测中。第五章,采用自制的微流控芯片电化学发光检测装置,以碳纤维簇微盘电极为工作电极,Ru(bpy)_3~(2+)为发光试剂测定了单个人白血病细胞中谷胱甘肽的含量。确定了检测谷胱甘肽的最佳检测条件是:Ru(bpy)_3~(2+)的浓度5.00×10~(-3) mol·L~(-1),缓冲溶液为pH=7.4的2.00×10~(-2) mol·L~(-1)磷酸缓冲溶液,分离电压为1.3 kV,检测电势为1.4 V(vs. Ag/AgCl),进样电压为1.0 kV,进样时间15 s。在此条件下,得到谷胱甘肽的线性范围为5.00×10~(-7)~(-1).00×10~(-5) mol·L~(-1),线性回归系数为0.9976,检测限可达1.7×10~(-7) mol·L~(-1)(S/N=3)。5.00×10~(-7) mol·L~(-1)谷胱甘肽标准溶液连续进样7次平行测定的迁移时间与电化学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5%和2.8%。采用该方法将单个细胞通过电迁移导入芯片的双T交叉点,在1.0 kV的电压下白血病细胞迅速溶膜,溶膜后细胞中的组分在微流控芯片中得到分离并检测。用上述方法测得人白血病细胞中谷胱甘肽的含量为0.158~(-1).32 fmol。(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1-06-10)

崔建军,王谦,任绍青[8](2009)在《多肿瘤标志物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主要分析和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所测肿瘤标志物结果的符合性以及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系统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采用1010型电化学发光测定系统与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健康人和肿瘤病人血清标本进行肿瘤标志物测定并与临床诊断的符合性进行比对。结果2种方法测定结果符合性以及临床诊断相关性较好,2种方法检测9项肿瘤标志物的结果符合率为79%~96%。结论电化学发光系统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适用于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和健康人群的肿瘤普查。(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09年08期)

周莉莉,陆汉魁[9](2009)在《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72-4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对血清CA72-4的检测结果。方法应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和ECLIA,同时检测137名健康体检者、67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63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72-4水平,并进行浓度差异性比较、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结果两种方法检测血清CA72-4的结果在3组患者中均有高度相关性(均P<0.001);对数值呈直线相关(r=0.647,P<0.001);对样本阴、阳性分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良好(Kappa=0.869,P<0.001)。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ECLIA检测血清CA72-4具有近乎同等的临床检验效能。(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黄琛,汤汉红,王敏民[10](2008)在《蛋白质芯片技术与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多肿瘤标志物结果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蛋白质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多肿瘤标志物结果的差异。方法:分别用蛋白质芯片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69例肿瘤患者和6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12项指标的检测,即糖类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CA242)、铁蛋白(ferritin)、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糖类抗原125(CA125)、人生长激素(HGH)和糖类抗原153(CA153)。结果:蛋白质芯片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2项指标的符合率均大于85%,总符合率为90.4%。2种方法有相关性(P<0.05)。结论:蛋白质芯片能正确反映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且较电化学发光法简单、方便,适合中小型医院开展。电化学发光法能更精确检测高含量肿瘤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08年12期)

电化学发光芯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分析蛋白芯片检测法和电化学发光在卵巢畸胎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随机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卵巢畸胎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蛋白芯片法和电化学放光检测52例研究对象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的表达水平,并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存在的差异进行检验。结果采用蛋白芯片法检测卵巢畸胎瘤患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表达水平与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的表达水平比较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芯片检测法与电化学发光在卵巢畸胎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化学发光芯片论文参考文献

[1].徐莘博,薛茜,孙元.电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芯片电学特性分析[J].电子制作.2015

[2].梁青.卵巢畸胎瘤诊断中蛋白芯片检测法与电化学发光的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3].杨晖,和素娜,杨帆,张贝贝,于艳艳.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快速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J].分析测试学报.2014

[4].许元红,刘敬权,汪尔康.基于石墨烯材料的纸芯片固态电化学发光平台的建立[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2014

[5].刘伟鹏,周小明,邢达.基于碱基堆积原理在电化学发光芯片上快速可靠地检测microRNA[C].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6].闫纪宪.基于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芯片的研究及其应用[D].济南大学.2013

[7].张国凡.微流控芯片电化学发光检测[D].青岛科技大学.2011

[8].崔建军,王谦,任绍青.多肿瘤标志物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

[9].周莉莉,陆汉魁.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72-4的比较[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10].黄琛,汤汉红,王敏民.蛋白质芯片技术与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多肿瘤标志物结果的评价[J].天津医药.2008

标签:;  ;  ;  ;  

电化学发光芯片论文-徐莘博,薛茜,孙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