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核酸检测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研究

病毒核酸检测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研究

谭艳阳罗燕

株洲市中心血站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研究探讨病毒核酸检测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站2014年12月-2016年1月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500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献血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结果:在ELISA检测阳性标本中(150例),一共65例为NAT阳性;在ELISA检测阴性标本中(13500例),一共5例为NAT阳性。ELISA检测的敏感度为92.86%(65/70),特异度为99.37%(13495/13580)。结论: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对于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输血的安全性。

【关键词】病毒核酸检测;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

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研究,探讨病毒核酸检测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站2014年12月-2016年1月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5000例,其中男性8500例,女性6500例,年龄分布在20-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2.5岁。所有献血者都按照国际GB18467-2011的献血条件进行献血。

1.2检验仪器

Xantus全自动加样仪,FAME全自动酶免仪,罗氏Cobass201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

1.3检验方法

1.3.1血清学检验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献血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采血前使用胶体金快速检验法进行筛查,减少血液报废。在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之前,使用全自动加样仪器进行加样本、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标准质控品。最后使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检测。使用两种试剂进行检测,如果两种试剂显示为阳性则评定检测阳性。

1.3.2NAT检测

使用荧光PCR探针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1.3.3病毒核酸提取

采用磁珠法提取病毒核酸,把待测标本加入核酸提取模板,每个孔待测标本为100ul,加入130ul裂解液,按照程序放入磁珠分离仪器进行分离、清晰、洗脱。经过裂解,破碎病毒蛋白外科释放出核酸,进行分离和纯化处理,去除杂质。最后使用特质的磁棒吸附,释放磁珠,实现核酸的纯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样本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n表示病例数,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分布的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ELISA和NAT检测结果

通过表2可知,献血次数越多,疾病检出阳性率越低,献血次数少的,检出率更高,两者呈负相关,因此,献血次数不同与疾病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输血作为一种医学治疗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输血方式和血液制品的发展,输血在抢救病患的同时,也给输血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甚至于由于血液或者血液制品写到多种病原体通过输血传播给患者,尤其是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感染率极高、危害性极为严重的病毒,给我国输血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必须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病毒进行有效的筛查,从而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周丽君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进行检测;采用NAT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HBVDNA、HCVRNA、HIVRNA;ELISA检测阴性、NAT检测阳性的标本,送至上海科华进行确认,并且定期对献血者采血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研究发现,14544例ELISA阴性标本经NAT检测没有检出HCVRNA、HIVRNA阳性标本,检出2例HBVDNA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由此可见,ELISA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本研究显示,在ELISA检测阳性标本中(150例),一共65例为NAT阳性;在ELISA检测阴性标本中(13500例),一共5例为NAT阳性。ELISA检测的敏感度为92.86%(65/70),特异度为99.37%(13495/13580)。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在ELISA检测阴性标本中,NAT检测没有发现HCVRNA、HIVRNA阳性标本,由此说明无偿献血者血液的HCV及HIV检测水平已经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发现存在HBVDNA阳性标本,由此说明ELISA在检测中存在一定的漏检情况,容易导致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存在。究其原因,其一,本研究使用的试剂中国产试剂缺乏良好的灵敏度,直接导致检出率偏低,其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二,相关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播:由非垂直传播转化为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所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滴度较高,在献血之前被金标法淘汰,因此其乙肝整体流行率降低,进而降低ELISA阴性NAT阳性的献血者;其三,NAT检测尚处于起步阶段,该种实验在各个方面的操作经验有所缺乏,因此对检出率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和用血者的安全性,病毒核酸检测可以作为ELISA血液检测的补充,通过开展病毒核酸检测,有利于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开展降低输血残余风险的工作,增加核酸检测(NAT),有利于弥补ELISA的缺陷,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根据卫生部相关规定,采用ELISA试剂筛查血液传染病,由于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临床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病毒核酸检测对降低因输血感染病毒而引起经血液传播传染病的风险起着重要作用,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对献血者筛查的必要手段。我国血液剩余感染风险差异性很大,必须对其原因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因此,开展NAT检测,以降低现存的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意义较大。

综上所述,开展病毒核酸检验对于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输血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周丽君,郭伟鹏,谭湘涛等.病毒核酸检测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分析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2):214-217.

[2]车嘉琳,黄志森,王德文等.COBASS201核酸检测系统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24(4):311-313.

[3]周丽君.病毒核酸检测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

[4]倪波,孟忠华,吕杭军等.血液病毒筛查核酸检测试剂的验收质控初探[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88-89.

[5]周丽君,李旭,姚华等.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BV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49-151.

[6]钟江,郑祥顺,周晓泉等.贵州省血液中心病毒核酸检测应用分析[J].重庆医学,2016,(2):242-243.

[7]郑显良,吴娇婵,赵静等.血液病毒核酸检测在集中化检测实验室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8):2458-2459.

[8]任芙蓉.实施血液病毒核酸检测策略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1-3.

标签:;  ;  ;  

病毒核酸检测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