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杂种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杂种,鉴定,砧木,南瓜,后代,标记,座子。
杂种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路兴旺,刘博,刘瑞娟,窦全文[1](2019)在《青海高原披碱草属种间天然杂种的细胞学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重复序列探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采自青海高原披碱草属种间天然杂种进行细胞学鉴定,同时结合物种分布及形态学特征,共揭示6种不同天然杂种的类型。第一类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鹅观草属(Roegneria C. Koch)物种间的天然杂种,染色体数为35,染色体组成为St St YYH;第二类为垂穗披碱草和达乌力披碱草种(Elymus dahuricus Turcz. ex Griseb.)间杂种,染色体数为42,染色体组成为St St HHYY;第叁类为达乌力披碱草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间杂种,染色体数为35,染色体组成为St St HHY;第四类为垂穗披碱草和糙毛以礼草(Kengilia hirsuta Keng)种间杂种,染色体数为42,染色体组成为St St YYHP;第五类为垂穗披碱草和大颖草(Kengilia grandiglumis Keng)种间杂种,染色体数为42,染色体组成为St St YYHP;第六类为糙毛以礼草和赖草(Leymus secalinus(Georgi) Tzvel.)种间杂种,染色体数为35,染色体组成为St YPNs Xm。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披碱草属种间杂交渐渗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同时鉴定出的天然杂种可以作为潜在的种质资源在牧草或生态草育种中加以利用。(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陈丽丽,吴婍,张昌兵,李达旭,白史且[2](2019)在《披碱草属天然杂种形态学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牧草所团队在位于阿坝州红原县牧草育种基地中发现并保存了一批披碱草属(Elymus L.)天然杂种。为了弄清这些天然杂种与生境中常见的披碱草属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些种质资源的杂种优势,本研究选取了14个特征指标在形态学层面上对供试的54份天然杂种和老芒麦(E. sibiricus)、垂穗披碱草(E. nutans)、圆柱披碱草(E. cylindricus)及麦薲草(E. tangutorum)开展了形态学初步鉴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的天然杂种与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聚为一类,其中51份与老芒麦更近,3份与垂穗披碱草更近。圆柱披碱草和麦薲草则单独聚为一类,与供试天然杂种间亲缘关系较远。(本文来源于《草学》期刊2019年05期)
宁龙龙,刘佳佳,赵昆昆,李柯,李忠峰[3](2019)在《利用AhMITE转座子标记鉴定花生F_1代真伪杂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花生品系花7616为父本、H1338为母本杂交得到的F_1代群体为材料,利用AhMITE标记对F_1代真伪杂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F_1代群体78个单株中有8株呈现母本单一条带,50株呈现父本单一条带,20株是双亲杂合带型;结合父母本叶片表型特征,共有20个单株鉴定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25.64%,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一致。综上,利用转座子分子标记可以准确地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进而为高世代RIL群体的构建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凯,刁卫平,郭广君,潘宝贵,戈伟[4](2019)在《辣椒C.baccatum×C.frutescens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种间杂交已被广泛用于扩大作物的遗传背景和优良性状改良。运用有性杂交的方法,以Capsicum baccatum PI441570为母本,Capsicum frutescens PI634826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成功获得杂交种子。对杂种F_1植株20个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生长势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果型则小于双亲,其他表型大部分介于双亲之间,但是花粉可染率仅为4.9%,远低于母本的42.0%和父本的87.0%。同时应用EST-SSR分子标记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C.baccatum×C.frutescens杂种的获得,不仅扩大了辣椒遗传背景,而且为下一步通过叁元杂交改良一年生辣椒C.annuum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谢宇,杨巍,任雪娇,慈佳宾,姜良宇[5](2019)在《转Bt基因玉米的抗虫鉴定及杂种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转Bt基因玉米Zea may材料表达、产量潜力及杂种优势表现,为转基因材料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Reid群骨干系PH6WC及育成的自交系J1490、J1495、4DH10和外引系PH1CPS作母本,以Non-Reid为基础的转Bt基因材料6DH85、J1401、6DH222、8DH273和8DH279以及自选系J9D207、J1628、J1668为父本,按NCⅡ设计组配40(5×8)个杂交组合,对转Bt基因材料抗虫表现和产量潜力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回交转育系谱法处理后代获得转基因材料中的部分Bt基因丢失或者沉默,没有在子代中成功表达出相应蛋白。转Bt基因的杂交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与对照品种相比,组合4DH10×8DH279表现最好,增产31.10%;组合J1495×J1401虽然含有Bt基因,且与其不含Bt基因的同父本组合相比增产效果明显,最高可增产65.77%,但与对照品种相比,仅增产10.04%。【结论】玉米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对其跟踪测配,才有望培育出高产、抗虫优良品种。(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宋慧,王迎儿,黄芸萍[6](2019)在《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印度南瓜(C.maxima)种间杂交幼胚培养和杂种真实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质遗传影响作物正反杂交F1性状。印度南瓜×中国南瓜不存在生殖隔离,而其反交: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存在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制约了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正反远缘杂交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和中国南瓜优良细胞质基因的转育进程。本研究选用抗病中国南瓜高代自交材料MO与核心印度南瓜亲本MA配置中×印南瓜杂交组合,以幼胚为试材,筛选外植体最佳接种时期、最佳灭菌接种方式,以及最适培养基成分,建立中印南瓜杂种幼胚培养体系,并对杂种后代进行分子标记真实性鉴定。通过试验,确定中印南瓜MO×MA亚种间杂交胚胎拯救的最佳接种时期为授粉后25 d。果实采收之后,先在室内剥出幼胚,用2%NaClO浸泡5 min,除去内种皮;再将幼胚转移至超净工作台内,先用75%酒精消毒幼胚30 s,无菌水清洗1次,再利用2%NaClO浸泡5 min,之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准备接种。该外植体灭菌流程,幼胚接种后污染率低(39%)、萌发率高(24%)、接种操作方便。幼胚接种于No.8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3.0 mg/L 6-BA+0.5 mg/L 2,4-D+0.2 mg/L NAA+20 g/L蔗糖+0.68%琼脂,胚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25%。暗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作用不明显。选择在双亲中显示共显性差异的SSR标记,对再生植株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分别有23个差异引物和8个差异引物在6个E0单株中表现为杂合带型和父本MA带型,表明父本DNA已渗入杂种,6个E0单株为真杂种,为通过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远缘杂交转育中国南瓜细胞质基因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凌志阳[7](2019)在《节瓜杂种种子纯度鉴定的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节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var.chieh-qua How.),别名毛瓜、毛节瓜、小冬瓜等,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冬瓜属(Benincasa)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华南地区普遍消费的瓜类蔬菜。近年来节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节瓜种子市场逐渐扩大,新的杂交品种不断出现,节瓜种子纯度的快速鉴定越来越重要。种子在农业生产中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要素,因此种子的质量检验工作在种子生产销售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种子纯度鉴定是种子质量检验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节瓜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设计适用于节瓜的SSR引物,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建立室内快速鉴定节瓜杂种种子纯度的技术体系,对节瓜品种纯度进行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DNA提取方法,初步探索出适用于节瓜SSR-PCR的DNA快速提取方法(碱处理法),比较了 DNA快速提取法和CTAB法,前者具有如下优点:(1)步骤简单易操作,不需要多次离心和反复抽提。(2)相对于CTAB法,节省大量时间,提取的样品越多,节省的时间越多。(3)试剂材料的消耗较少,试验成本低。2、以8份亲本材料DNA为模板,筛选了200对节瓜SSR引物,获得8对能够稳定扩增、带型简单,表现为父本显性和父母本共显性的引物可用于6个杂交组合纯度鉴定中。对课题组16份杂种种子进行快速鉴定,对比其中10份田间鉴定结果,验证了该技术体系的准确性。3、本研究运用节瓜子叶DNA快速提取方法(碱处理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初步建立节瓜杂种种子SSR分子标记纯度鉴定技术体系。(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赵乐杰[8](2019)在《秋甘蓝育种材料杂种优势的鉴定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选用7份秋甘蓝自交系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2份组合,参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对调查结果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运用形态学标记和InDel分子标记分析7份秋甘蓝亲本遗传距离,并探讨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配合力的关系,试验结果如下:(1)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将19份秋甘蓝划为两类群,第I类群分为两个亚类群,第一亚类含有R2、R3和R4叁个亲本,第二亚类含S1和S2,第II类群含有R1和S3;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个得分较高组合:R2×S1、R2×S2、R4×S2、R2×S3和R4×S3。(2)InDel标记亲本间遗传距离为0~0.8462,平均为0.4556。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以0.63相似性为标准将秋甘蓝材料划分成四类群,第一类群中有S1和S3两个亲本,第二类群中只含有R2,第四类群含有R1、R3、R4和S2,其中R3和S2几乎不存在遗传差异。(3)方差及杂种优势分析:方差分析显示F1代各性状间差异均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存在可遗传差异。杂种优势分析显示各性状的杂种优势都存在很大变幅,且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优势组合:R2×S1、R3×S1、R4×S2、R2×S3和R3×S3。(4)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直线相关性不显着;对F1代5个主要性状二维坐标散点图分析发现,株高的杂种优势指数与InDel遗传距离无显着变化规律;InDel遗传距离﹤0.3846时,外叶数、单球重的杂种优势指数与InDel遗传距离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888;紧实度、CS_(中心柱)的杂种优势指数在不同InDel遗传距离区间内呈现不同增减变化规律。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中,株高、单球重、紧实度的杂种优势指数在不同区间内呈现不同增减变化规律;在5.116~5.957区间时,外叶数、CS_(中心柱)的杂种优势指数与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9。利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和InDe标记遗传距离可以预测亲本间遗传距离较小组合产量的杂种优势。(5)亲本遗传距离与配合力关系:遗传距离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总配合力之间直线相关性不显着,仅开展度、外叶宽的特殊配合力与InDel遗传距离达到显着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和-0.580;对F1代5个主要性状二维坐标散点图分析发现,InDel遗传距离﹤0.3846时,株高的总配合力效应与InDel遗传距离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3;外叶数的总配合力效应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单球重、紧实度、CS_(中心柱)的总配合力效应在不同InDel遗传距离区间内呈现不同的增减变化规律。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在3.859~4.187、3.681~3.993和4.187~5.957区间时,与之相对应的株高、外叶数、CS_(中心柱)的总配合力效应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0.985和0.978;单球重的总配合力效应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紧实度的总配合力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利用InDel标记遗传距离可以预测亲本间遗传差异较小组合产量的总配合力效应。(6)综合分析结果:较优良的亲本材料有R2、R3和S1;杂种优势显着的组合(F1)有R2×S1和R4×S2。(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星,张剑侠[9](2019)在《葡萄砧木杂种的耐碱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个葡萄砧木杂交组合的32个杂种优株及对照品种‘5BB’和‘红地球’盆栽植株为试材,通过浇灌0.5 mol/L的Na_2CO_3与NaHCO_3(1:1)混合液进行碱胁迫处理。在碱胁迫0 d、5 d、10 d后,分别调查各植株叶片的碱害严重度,并测定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值、丙二醛含量3项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它们的耐碱性。结果表明,随碱胁迫时间的延长,碱害加重,叶绿素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以碱害严重度作为主指标,参考3项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可将供试材料分为5级:‘HS-5’‘5BB’(CK1)属于高耐碱类型,‘HS-1’‘HS-2’‘HS-6’‘HS-8’‘HS-9’‘HS-11’‘HS-12’‘TH-2’‘TH-3’‘BBS-1’‘BBS-4’‘BBS-5’‘BBS-10’‘BBS-15’属于耐碱类型;‘HS-3’‘TH-1’‘BBS-13’‘红地球’(CK2)属于中等耐碱类型;‘HS-4’‘HS-7’‘TS-1’‘TS-3’‘BBS-2’‘BBS-3’‘BBS-11’属于不耐碱类型;‘HS-10’‘TS-6’‘BBS-6’‘BBS-7’‘BBS-8’‘BBS-9’‘BBS-12’属于极不耐碱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外葡萄与葡萄酒》期刊2019年03期)
张星[10](2019)在《葡萄砧木杂种的耐碱性与抗旱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在全世界广泛栽培,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中国是葡萄生产与消费大国,鲜食葡萄生产与消费位居世界首位。西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区,受到土壤盐碱化、干旱、寒冷等逆境胁迫,常造成葡萄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严重影响葡萄生产,因此通过抗性砧木育种筛选出具有不同抗性且与接穗亲和性良好的砧木品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逆境对葡萄的伤害,对我国葡萄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4个葡萄砧木杂交组合(河岸葡萄(♀)×山葡萄左山75097、山葡萄泰山-11×河岸-2、山葡萄泰山-11×沙地葡萄、5BB×山葡萄黑龙江实生)的32个杂种优株及2个对照品种的盆栽植株分别进行碱胁迫以及干旱胁迫后,调查各株系的碱害与旱害严重度,对能够反映耐碱性与抗旱性强弱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抗逆性综合评价,筛选出耐碱、抗旱砧木优系。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碱胁迫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碱害加重,叶绿素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以碱害严重度作为主指标,参考3项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可将供试材料分为5级:‘HS-5’、‘5BB’(CK1)属于高耐碱类型,‘HS-1’、‘HS-2’、‘HS-6’、‘HS-8’、‘HS-9’、‘HS-11’、‘HS-12’‘TH-2’、‘TH-3’、‘BBS-1’、‘BBS-4’、‘BBS-5’、‘BBS-10’、‘BBS-15’属于耐碱类型,‘HS-3’、‘TH-1’、‘BBS-13’、‘红地球’(CK2)属于中等耐碱类型,‘HS-4’、‘HS-7’、‘TS-1’、‘TS-3’、‘BBS-2’、‘BBS-3’、‘BBS-11’属于不耐碱类型,‘HS-10’、‘TS-6’、‘BBS-6’、‘BBS-7’、‘BBS-8’、‘BBS-9’、‘BBS-12’属于极不耐碱类型。2.在干旱胁迫下,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株系旱害等级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叶绿素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相对电导率值升高,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以旱害严重度作为主指标,参考5项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将供试材料分为4种类型:‘HS-6’、‘BBS-8’、‘BBS-11’、‘红地球’属于极抗旱类型,‘HS-1’、‘HS-2’、‘HS-3’、‘HS-4’、‘HS-8’、‘HS-9’、‘HS-12’‘TS-6’、‘BBS-1’、‘BBS-2’、‘BBS-3’、‘BBS-5’、‘BBS-6’、‘BBS-12’、‘BBS-13’、‘BBS-15’属于强抗旱类型,‘HS-7’、‘HS-10’、‘HS-11’、‘TS-1’、‘BBS-4’、‘BBS-10’、‘5BB’属于中等抗旱类型,‘HS-5’、‘TH-1’、‘TH-2’、‘TH-3’、‘TS-3’、‘BBS-7’、‘BBS-9’属于弱抗旱类型。(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杂种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牧草所团队在位于阿坝州红原县牧草育种基地中发现并保存了一批披碱草属(Elymus L.)天然杂种。为了弄清这些天然杂种与生境中常见的披碱草属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些种质资源的杂种优势,本研究选取了14个特征指标在形态学层面上对供试的54份天然杂种和老芒麦(E. sibiricus)、垂穗披碱草(E. nutans)、圆柱披碱草(E. cylindricus)及麦薲草(E. tangutorum)开展了形态学初步鉴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的天然杂种与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聚为一类,其中51份与老芒麦更近,3份与垂穗披碱草更近。圆柱披碱草和麦薲草则单独聚为一类,与供试天然杂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杂种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路兴旺,刘博,刘瑞娟,窦全文.青海高原披碱草属种间天然杂种的细胞学鉴定[J].植物研究.2019
[2].陈丽丽,吴婍,张昌兵,李达旭,白史且.披碱草属天然杂种形态学鉴定[J].草学.2019
[3].宁龙龙,刘佳佳,赵昆昆,李柯,李忠峰.利用AhMITE转座子标记鉴定花生F_1代真伪杂种[J].山东农业科学.2019
[4].张凯,刁卫平,郭广君,潘宝贵,戈伟.辣椒C.baccatum×C.frutescens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J].江西农业学报.2019
[5].谢宇,杨巍,任雪娇,慈佳宾,姜良宇.转Bt基因玉米的抗虫鉴定及杂种优势[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6].宋慧,王迎儿,黄芸萍.中国南瓜(Cucurbitamoschata)×印度南瓜(C.maxima)种间杂交幼胚培养和杂种真实性鉴定[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7].凌志阳.节瓜杂种种子纯度鉴定的SSR分析[D].广西大学.2019
[8].赵乐杰.秋甘蓝育种材料杂种优势的鉴定与预测[D].东北农业大学.2019
[9].张星,张剑侠.葡萄砧木杂种的耐碱性鉴定[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9
[10].张星.葡萄砧木杂种的耐碱性与抗旱性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