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71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发展,土地利用率成为国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高层建筑开始大规模地出现,建筑工程开始更加全面地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发展。高支模施工与普通的工程施工技术是有很大不同的,它挑战难度较大,技术特点相对较为鲜明,有着更高的施工技术要求。所以作为施工主体的工作人员要深入研究和学习该项技术,使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力求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房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引言
依据[建质(2009)87号文]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中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包括(一)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及以上。(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本论文只讨论搭设高度8m及以上模板工程施工。高支模对施工技术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需要考虑的施工细节较多,因此,对其在房建土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特点
高支模施工技术是模板施工技术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是一种较高高度搭设模板的施工方式。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危险系数高、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高支模的各个施工环节。高支模中模板支撑体系都是独立存在的,所以,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危险系数也会随之加大,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施工标准,防范安全事故,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2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2.1高支模施工的设计
高支模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它的施工要求很高,并且施工模式相对比较固定,工作人员要对施工周围的环境进行仔细的勘察,同时要深入了解施工的步骤和环节,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施工方案,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计算方面
A、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取值未考虑工程结构、支撑体系和施工工艺的实体情况。高大空间结构往往存在梁板结构件截面尺寸和杆件布置间距上都较普通模板支撑体系要大和密,但方案编制中,设计人员未考虑这一实际情况,只是简单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的通用规定荷载体标准值,造成设计荷载小于实际荷载,导致支撑体系承载力不足。
B、忽视对支撑立杆顶端悬臂长度验算,造成因立杆顶端悬臂长度过大而失稳。
C、立杆计算未考虑实际壁厚,选用理论值Φ48×3.5mm(新标Φ48.3×3.6mm),导致支撑体系实际承载力小于理论计算值。
D、立杆计算不考虑立杆顶端具体的传力方式,可调支传力和顶部水平钢管通过直角、扣件传力对立杆承载力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立杆处于轴心受压,而后者立杆处于偏心受压,经试验和计算,后者的稳定承载力仅为前者的40%左右。
(2)搭设要求方面
A、方案中对支撑立杆、水平拉结杆,剪刀撑杆等杆件是采用对接,还是搭接,要求不明确,立杆搭接,接长的稳定承载力不到对接接长稳定承载力的一半。
B、方案中忽视高支模体系结构方面的特殊要求,套用一般模板支撑的构造措施。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以及支撑体系与内部结构本身和周边已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拉接等,都是维持高支模结构体系稳定必不可少的措施。
C、方案无细部节点详图、无立杆平面布置图、剖面图等,方案的可操作性较差,造成支撑体系搭设时杆件布置的相互位置混乱,连接和拉结节点方式多种多样,支撑体系荷载传递多样化。
2.2高支模安装技术要点
(1)支撑体系受力部分
A、支撑立杆的回填土基础未夯实,或支撑立杆底部垫板厚度不足,(使用单层胶合板)或垫板平面尺寸偏小,造成支撑体系下沉、变形。
B、立杆连接有采用搭接的,有上段立杆与下段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有相邻立杆对接接头位于同一步距或对接接头位于步距的中间位置。
C、支撑立杆倾斜,致使受力状态与计算不符,承载力下降。
D、立杆顶部U型可调支托伸出钢管顶部超过200mm,U型支托与楞木两侧间隙未楔紧,立杆承受垂直荷载的能力大为下降。
E、构件底模水平支撑钢管与立杆节点未采用双扣件保险。
F、扣件力矩不足,导致扣件滑移,支架垮塌。
(2)支撑体系构造部分
A、支撑体系底部不设扫地杆或未双向设置扫地杆
B、未双向设置水平连接杆件,各步纵横方向交替设置水平拉杆的方法很普遍,支撑立杆的计算长度在无水平杆方向上为有水平杆方向的两倍,因此承载能力大大下降。
C、未按技术规范规定在满堂高支模支撑体系外侧的四周及中间适当的位置设置竖向剪刀撑或在适当的水平位置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竖向或水平面设置数量太少,降低了支撑体系的整体性,刚度和承载力。
D、高支模体系水平拉杆未按技术规范规定在四周及中间按方案三步两跨与结构拉结,确保架体受力稳定性和安全性。
2.3高支模验收及拆除
在整个建筑体系中高支模是辅助作业人员实施高空作业,因此其主要作用是支撑,高支模的施工安全性就成了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的重中之重,高之模的成效不但决定着施工质量,同样也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做好施工安全工作。在高支模搭建完成后,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验收审核工作,为保证单个支架间配合的完整性,不仅要对单个支架的性能进行仔细检查,还要检查高支模的整体性能。高支模建设施工中不仅安装程序复杂庞大,其拆除工作量也要引起重视。在高支模拆除过程中,要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循环利用,因拆除工作主要在完成土建工程主体部分后进行,其间如果工程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可以对其进行重新组装,所以要加强技术性,不仅要实现其的机动性还要保证其再利用时的安全性。高支模拆除前先要对其进行清理,拆除时要遵循从上至下一一拆除,最后安装的构件先进行拆除,先安装的构件最后拆除。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产生,还要在醒目位置放置预警牌。高支模拆除后要及时对模板和组件进行质量检查,对有问题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按照安置管理规范进行分类管理,并做好相关记录,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
2.4积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由于高支模施工中大多为高处作业,因此我们必须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施工质量,因此我们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1)在搭设前,先将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境界标志或围栏,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2)在脚手架的安装和拆除过程中,杜绝使用撬棍,并且尽量做到轻拿轻放,避免脚手架和连接附件的变形,拆除后还需要将零部件按类分别摆放,避免对后续施工产生不利影响;(3)从高支模最高处开始,间隔2.2m设置一条水平杠杆,提高脚手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4)如果高支模脚手架对正常施工作业产生了影响,必须在得到施工管理部门许可的前提下,并且设计人员计算无问题后方可将内侧交叉杆拆除,在完成施工后应立即回装交叉杆;(5)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对高支模施工质量的影响,我们需要使用固定措施对其进行固定,避免基座出现位移。
结束语
高支模技术施工的难度比较大,不仅会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而且还会使工程的顺利施工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更加严格地遵守安全准则,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解决,确保高支模施工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锡凯.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的施工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6(1).
[2]温云海.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3).
[3]刘矫.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与实践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5(2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