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四硫富瓦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联苯,电荷,凝胶,结构,晶体,因子,噻吩。
四硫富瓦烯论文文献综述
王乐佳,肖宁,孙青,沈梁钧,李晓芳[1](2019)在《新型四硫富瓦烯-吡啶型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晶体结构及电学性能表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配位驱动自组装方法在溶液中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四硫富瓦烯(TTF)-吡啶-铜(Ⅰ)配合物[Cu~Ⅰ(L1)_4](ClO_4)_2,(L1=4-ethylenedithiotetrathiafulvalenylpyridine),并对其微晶和单晶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晶体纯度与晶体结构。发现该配合物可通过S…S非共价相互作用组装成叁维超分子网络,并且其超分子链[Cu(L1)_4]_∞沿c轴(8. 05×7. 67?)可形成一维微孔骨架。由于该配合物沿c轴方向可构建一维均匀的TTF~(+1/4)阵列,其具有较好的半导体特性,电导σ_(rt)与活化能E_a分别为9. 1×10~(-2)S·cm~(-1)和50 me V。(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玉村,徐欣萌,蔺澳楠,车广波,尹炳柱[2](2019)在《基于单吡咯并四硫富瓦烯的稳定电荷转移盐凝胶的构筑》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冠醚和L-谷氨酰胺基团的单吡咯并四硫富瓦烯叁元低分子量凝胶因子.实验表明,本体凝胶在引入无机氧化剂的情况下可以转变为稳定的电荷转移盐凝胶.进一步研究表明,分子间氢键、π-π堆积、S…S相互作用和电荷转移相互作用是形成有机凝胶的主要驱动力.凝胶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呈现可逆的宏观相态变化,电荷转移盐凝胶可以可逆转化为原始的凝胶体系;在四氢呋喃中形成的本体凝胶对水非常敏感,少量水的加入即可导致凝胶迅速坍塌.该研究为构筑功能性软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魏福志[3](2019)在《酰胺基为氢键源的四硫富瓦烯有机凝胶因子的合成及凝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分子量有机凝胶是指分子量相对较低的有机凝胶因子在溶剂中,通过分子间多重弱相互作用组装形成纳米或微米纤维结构包裹溶剂的软物质。目前,设计简单、新颖的低分子量的有机凝胶因子,发现新的纳米或微米的组装结构及通过探究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软物质自组装形成胶体材料的理解,是超分子凝胶研究的热点。由于四硫富瓦烯(TTF)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给电子性质及分子构型为平面结构等特点,能够诱发分子间的π-π堆积以及S…S等相互作用,从而有助于自组装体的形成。本文主要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含有四硫富瓦烯结构单元的小分子量凝胶因子,并且详细的研究了它们在各种有机溶液中的凝胶化行为、干凝胶自组装形貌与结构。从而找出分子结构或形状与自组装聚集体结构之间的内在规律。主要研究内容有:1.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哒嗪并四硫富瓦烯冠醚结构的T型有机凝胶因子。T型分子可以增强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冠醚可以与有机铵盐通过主客体的识别作用形成具有多重刺激响应的超分子凝胶体系。同时还研究了T型分子末端烷基链长度的差异对自组装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形成凝胶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子末端酰胺基团上的烷基链的长短,烷基链越长,形成凝胶的能力越强;可以与缺电子的F_4TCNQ在溶剂中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凝胶;FE-SEM观察到化合物形成凝胶的形貌包括纤维聚状、棒状以及螺旋结构。2.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四硫富瓦烯氰基联苯单元结构的化合物。此类化合物是典型的具有D-σ-A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四硫富瓦烯是典型的电子供体,而氰基联苯单元是典型的受体单元,通过不同长度的间隔基将这两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D-σ-A分子结构的化合物,通过改变间隔基的长短来研究化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形成凝胶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形成凝胶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σ-A分子中间隔基的长短,间隔基越短,越容易形成凝胶;可以与缺电子的F_4TCNQ在溶剂中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凝胶;FE-SEM观察到化合物形成凝胶的形貌包括球状和管状等。上述两类凝胶因子的FT-IR研究表明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是形成凝胶的主要驱动力;小角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形成的凝胶是以层状结构排列的;对外界还表现出了多重刺激响应行为,比如温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叁氟乙酸-叁乙胺的刺激。(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苏剑[4](2019)在《基于四硫富瓦烯氧化还原活性配体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硫富瓦烯(TTF)及其衍生物因其优秀的给电子能力和两个易达的稳定氧化状态而倍受关注。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四硫富瓦烯基团功能化为超分子构筑基元是配位化学和材料化学领域的一大创新。为此,许多具有结构美学的框架结构和用途广泛的功能、智能材料应运而生。在本论文中,我们立足于四硫富瓦烯结构基元,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四硫富瓦烯多羧酸配体并成功组装获得了相应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系统研究了这些框架材料的氧化还原活性、气体吸附、导电及磁学等性质。1.利用四硫富瓦烯四苯羧酸(H4TTFTB)配体和四种稀土金属离子(Dy、Tb、Ho和Er)在溶剂热条件下自组装获得了一系列基于一维稀土链结构基元的新型叁维MOFs材料([RE2(TTFTB)1.5(H20)3]·3DMF·13H2O)。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测试表明该系列材料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且其热稳定温度可以达到400℃。固体电化学测试表明四种MOFs材料很好地继承了配体的氧化还原活性。随后对上述MOFs材料进行化学氧化,获得并解析了含TTF 一价阳离子自由基(TTF·+)的I3--Tb-MOF的单晶结构。TTF·+的存在同时得到了吸收光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等测试的进一步证明。最后,磁性研究表明氧化前后Dy和Er的MOFs材料均表现出慢弛豫行为。2.利用H4TTFTB配体和叁种稀土金属离子(Dy、Tb和Er)在溶剂热条件下自组装获得了一系列基于九核稀土簇结构基元的新型叁维MOFs材料([RE9(μ3-OH)13(μ3-O)(H2O)9](TTFTB)3·16DMF)。我们详细研究了该系列材料的热稳定性、N2吸附BET比表面积、电化学活性和稀土的特征荧光性质。随后对上述MOFs材料进行化学氧化,并结合吸收光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等测试对其TTF·+成分进行分析。最后,磁性研究表明Dy和Tb的MOFs材料表现出慢弛豫行为。有趣的是,碘氧化掺杂后二者的慢弛豫行为消失,这可能是由溶剂交换导致的。3.为了加强TTF结构基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设计合成了苯羧酸基团与TTF母体具有较小夹角的间位四硫富瓦烯四苯羧酸(m-H4TTFTB)配体。利用该配体和四种稀土金属离子(Gd、Dy、Tb和Er)在溶剂热条件下自组装获得了一系列基 于 一维稀土 链 结 构 基元 的 新 型 叁维MOFs材料(RE2(m-TTFTB)1.5(HCOO)(DMF)]·2DMF·3H2O)。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系列MOFs材料中存在相互作用的TTF二聚体,其最近的S…S距离为3.555A。随后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发现MOFs材料在各种常见极性和非极性溶剂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在pH 1-12范围内的水溶液中也表现出非常好的稳定性。热重分析测试表明该系列材料的热稳定温度可以达到450℃。磁性研究表明Dy-MOF材料具有慢弛豫行为,Er-MOF材料具有场诱导慢弛豫行为。4.为了实现降低框架结构维度并加强TTF结构基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利用m-H4TTFTB配体和叁种稀土金属离子(Dy、Tb和Er)在溶剂热条件下自组装获得了叁种基于六核稀土簇结构基元的新型二维MOFs材料([RE6(m-TTFTB)2 5(μ-OH)8(H20)2(HCOO)2]·1.5(NH2(CH3)2)·5DMF·8H20)。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MOFs材料中存在相互作用的TTF叁聚体且TTF之间的距离为3.703A。有趣的是,良好的TTF平面构型和1.40A的中心C—C键长预示着处于叁聚体中间位置的TTF为TTF·+状态。随后的吸收光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测试也进一步验证了框架结构中TTF·+的存在。固体电化学测试表明四种MOFs材料很好地继承了配体的氧化还原活性。最后,磁性研究表明仅Dy-MOF材料表现出慢弛豫行为,Er-MOF材料具有场诱导慢弛豫行为。5.在H4TTFTB与硝酸铟的自组装实验中,通过调控反应温度,我们获得了两种具有呼吸效应的同质异晶体(In(Me2NH2)(TTFTB)):MOFs材料1和2。相比于1中TTF基元的单一构型排列,2中有两种构型的TTF基元,二者几乎呈垂直关系,可能由于TTF不同的空间排列,MOF材料2的骨架稳定性优于1。随后发现通过I2氧化掺杂和客体阳离子交换两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调控框架材料的呼吸效应。其中在碘氧化实验中,TTF构筑基元与I2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获得并解析了I3-@1和I3-@2的晶体结构。这使得我们可以从分子结构层面了解氧化还原调控呼吸效应的原因。6.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m-H4TTFTB配体和硝酸铟自组装获得了一种新型的二维MOF质子导电材料,1([(CH3)2NH2][In(m-TTFTB)]·DMF·5H2O),其在303K,98%RH条件下的质子导电率为6.66×10-4 S·cm-1,活化能为0.59eV(vehicular机理)。通过空间安放策略,我们合理地使用四硫富瓦烯八羧酸(H8TTFOC)自组装获得了另一个结构相似的二维MOFs质子导电材料,2([(CH3)2NH2][In(H4TTFOC)]·5DMF·13H20),其配体中有四个羧基未参与配位,其在303 K,98%RH条件下的质子导电率为1.30×10-2 S·cm-1,活化能为0.09 eV(Grotthuss机理)。后续的电子导电研究发现,原本电子导电能力很差的MOF材料2,由于赝电容和高质子导电性的耦合作用使得其表观电子导电率高达4.05×10-3 S·cm-1。7.通过构型限制策略,我们分别利用H4TTFTB和Me-H4TTFTB(甲基化的四硫富瓦烯四苯羧酸)与ZrCl4在溶剂热条件下自组装分别获得了叁维MOFs材料1([Zr6(TTFTB)208(OH2)8]-2(C3H7ON))和 2([Zr6(Me-TTFTB)1.5O4(OH)4(COO)4]20(H2O)4(C3H7ON))。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了MOF材料2中存在多级孔结构,揭示了碘氧化掺杂后2框架结构中TTF·+和I3-的原子信息。受到MOF材料2碘氧化掺杂的启发,我们在温和的条件下,无需外加还原剂获得了在Zr-MOFs材料孔道中原位生成Ag、Pd和Au纳米颗粒物的MOFs复合材料,并初步研究了Pd NPs@2的苯甲醇催化氧化实验。(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4)
张尚玺,邵向锋[5](2018)在《柔性四硫富瓦烯(TTF)的制备、结构及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适中氧化还原电位和良好柔韧性的平面有机电子给体是有机分子材料和自组装化学的研究基础.本文以易得的原料和简便的操作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亚乙二氧/硫基和邻苯二巯基的不对称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两种取代基团的引入明显增大了TTF的氧化还原半电位,进而提高了有机电子给体的光电稳定性.与刚性TTF不同本文所设计和合成出的TTF衍生物是一类具有一定柔韧性的有机电子给体.实验证明,通过在TTF外围引入C—S键可明显增强化合物的柔韧性.在复合物(TTF4)(C_(60))中,TTF4的中心C_2S_4平面与外围C_2S_2平面之间的二面角比中性分子的增加了5.87°,这充分说明柔韧性有机电子给体能够在自组装化学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魏福志,冯微,夏艳,李东风,侯瑞斌[6](2018)在《基于四硫富瓦烯和氰基联苯单元的玻璃态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介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性能优良的介晶单元氰基联苯基元引入到四硫富瓦烯(TTF)的外围,成功合成了3种新型的液晶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热台偏光显微镜(HS-POM)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实验对3种化合物的液晶相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3种化合物在宽的温度范围呈现单一液晶相,在冷却过程中并没有出现结晶现象,而是转化为玻璃态.间隔基长度的变化对液晶化合物相态的影响显着,间隔基较短的化合物呈近晶A相(Sm A),而具有较长间隔基的化合物(1c)呈现六方柱状相.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计算了化合物1a的电子结构和前线分子轨道密度分布,化合物1a的HOMO轨道上的电子云密度集中在TTF上,LUMO集中在氰基联苯上,说明此类液晶分子为典型的D-σ-A分子.(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赵邦屯,陶晶晶,陈小纪,付慧敏,朱卫民[7](2018)在《含噻吩和吡啶基的插烯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亚磷酸叁乙酯催化作用下,2,3-二(2-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硫酮(1)分别与2-噻吩甲醛(2a)和3-噻吩甲醛(2b)发生成烯偶联反应,生成二硫富瓦烯化合物[2-(2-噻吩)亚基-1,3-二硫环戊烯-4,5-二硫基]双邻吡啶(3a)和[2-(3-噻吩)亚基-1,3-二硫环戊烯-4,5-二硫基]双邻吡啶(3b);含噻吩和吡啶基的二硫富瓦烯化合物3a和3b分别经过单质碘诱导氧化偶联反应和硫代亚硫酸钠还原反应,得到含噻吩和吡啶基的插烯式四硫富瓦烯化合物1,2-双(4,5-二邻吡啶硫代-1,3-二硫环戊烯-2-亚基)-1,2-双(2-噻吩基)乙烷(4a)和1,2-双(4,5-二邻吡啶硫代-1,3-二硫环戊烯-2-亚基)-1,2-双(3-噻吩基)乙烷(4b).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质谱(MS)方法对插烯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4a和4b)分别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分析确证了化合物3a,3b,4a和4b的晶体结构.循环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4a和4b呈现准可逆的两电子转移行为.结合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探讨了噻吩基的位置差异对化合物4a和4b电化学电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赵邦屯,付慧敏,陈小纪,朱卫民[8](2018)在《一种合成插烯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插烯式四硫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 vinylogues,TTFV)化合物由于其优良的供电子性质在有机电子学研究中引人关注.TTFV类化合物的合成通常是利用烯键键链的二硫富瓦烯(diathiafulvalene,DTF)化合物通过I2以及Ag BF4等氧化偶联反应来制备,其存在产率较低、毒性较大等局限.鉴于萘基团的荧光性质以及硫代丙腈基的衍生化反应特点,以亚磷酸叁甲酯为偶联剂,含丙腈基硫酮化合物1与1-萘醛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二硫富瓦烯化合物2.在四氯苯醌(chloranil,CA)/甲磺酸(methanesulfonic acid,MSA)催化条件下,化合物2氧化偶联得到插烯式四硫富瓦烯化合物3.初步优化了四氯苯醌-甲磺酸(CA-MSA)催化反应条件.优化的反应条件为:1.5 equiv.的CA催化剂,甲磺酸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10,氮气保护下室温反应2 h,化合物3的产率可达86.7%.通过1H NMR,~(13)C NMR,FT-IR,MS方法对插烯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3分别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用X射线衍射法确认了化合物3的晶体结构.与传统的I2氧化偶联反应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在甲磺酸存在下,以四氯苯醌为有机氧化剂合成插烯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新方法简便有效.(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8期)
孟子程,赵海鹏,夏艳,李东风,侯瑞斌[9](2018)在《基于四硫富瓦烯和氰基联苯单元的玻璃态液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好的介晶单元氰基联苯基元引入到四硫富瓦烯的外围合成了目标液晶化合物(1).通过NMR,IR,MALDI-TOF MS以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充分结构表征.通过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小角X-射线衍射对它们的液晶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是室温下具有玻璃态的液晶化合物,在较宽温度范围呈现近晶A相(S_A).采用伏安法讨论了其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图显示化合物1在-1~1V区域内有1个还原波和2个氧化波,它们分别归属于氰基联苯的还原过程及四硫富瓦烯的自由基阳离子和上价阳离子的形成过程.(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谢家泽,王大鹏,马建平,王海英,左景林[10](2017)在《基于π-共轭4-四硫富瓦烯-2,6-吡嗪吡啶配体的Fe(Ⅱ)配合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功能化的4-四硫富瓦烯-2,6-吡嗪吡啶配体(L),并以此为配体合成了具有电活性的配合物[Fe(Ⅱ)(L)2](BF4)2·2.75CH3CN·0.25CH2Cl2(1),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配体以叁齿的方式参与配位,形成离散型的配合物1,该配合物中含有多种非经典氢键和π…π以及S…S作用。此外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磁性、电化学性质和光谱电化学性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四硫富瓦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冠醚和L-谷氨酰胺基团的单吡咯并四硫富瓦烯叁元低分子量凝胶因子.实验表明,本体凝胶在引入无机氧化剂的情况下可以转变为稳定的电荷转移盐凝胶.进一步研究表明,分子间氢键、π-π堆积、S…S相互作用和电荷转移相互作用是形成有机凝胶的主要驱动力.凝胶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呈现可逆的宏观相态变化,电荷转移盐凝胶可以可逆转化为原始的凝胶体系;在四氢呋喃中形成的本体凝胶对水非常敏感,少量水的加入即可导致凝胶迅速坍塌.该研究为构筑功能性软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硫富瓦烯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乐佳,肖宁,孙青,沈梁钧,李晓芳.新型四硫富瓦烯-吡啶型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晶体结构及电学性能表征(英文)[J].化学通报.2019
[2].刘玉村,徐欣萌,蔺澳楠,车广波,尹炳柱.基于单吡咯并四硫富瓦烯的稳定电荷转移盐凝胶的构筑[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魏福志.酰胺基为氢键源的四硫富瓦烯有机凝胶因子的合成及凝胶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4].苏剑.基于四硫富瓦烯氧化还原活性配体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9
[5].张尚玺,邵向锋.柔性四硫富瓦烯(TTF)的制备、结构及自组装[J].化学学报.2018
[6].魏福志,冯微,夏艳,李东风,侯瑞斌.基于四硫富瓦烯和氰基联苯单元的玻璃态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介晶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7].赵邦屯,陶晶晶,陈小纪,付慧敏,朱卫民.含噻吩和吡啶基的插烯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8].赵邦屯,付慧敏,陈小纪,朱卫民.一种合成插烯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新方法[J].有机化学.2018
[9].孟子程,赵海鹏,夏艳,李东风,侯瑞斌.基于四硫富瓦烯和氰基联苯单元的玻璃态液晶[J].分子科学学报.2018
[10].谢家泽,王大鹏,马建平,王海英,左景林.基于π-共轭4-四硫富瓦烯-2,6-吡嗪吡啶配体的Fe(Ⅱ)配合物(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