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分布型论文_曹瑛,金平涛,杨非,张宝强,陈小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田间分布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猕猴桃,技术,田间,白粉病,溃疡病,孢子。

田间分布型论文文献综述

曹瑛,金平涛,杨非,张宝强,陈小平[1](2019)在《冬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多花黑麦草在冬小麦田的发生分布特点,对其进行田间分布型及取样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是由多花黑麦草自身落种特点所致。田间抽样方法为棋盘式或"Z"字形。在允许误差为0.3时,多花黑麦草田间密度5~15茎·0.33 m~(-2)时,抽样点数为24个以上;田间密度15~35茎·0.33m~(-2)时,抽样点数为10个以上;田间密度约35茎·0.33 m~(-2)以上时,抽样点数6~10个即可。(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茹琳,刘原,王明田,罗家栋,文刚[2](2019)在《红阳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经典的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在大田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病株在大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形式为个体群;该病害在一些田块的聚集是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所致的,而在其它田块则仅由某些环境因素所致;大田调查所需的最适理论抽样数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减少。根据防治指标等建立了序贯抽样表,确定了该病害抽样调查的最佳样方大小。(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茹琳,刘原,罗家栋,文刚,王明田[3](2019)在《“海沃德”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田间分布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经典的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该病害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探明猕猴桃溃疡病的田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病株在大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形式为个体群。分别计算了猕猴桃溃疡病大田抽样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数,确定了该病害抽样的最佳样方大小,通过上述研究有效提高调查抽样的效率,为提高该病害田间调查的准确性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王茹琳,文刚,刘原,罗家栋,李庆[4](2019)在《猕猴桃溃疡病田间分布型分析——以‘徐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经典的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猕猴桃溃疡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以探明该病害的田间分布情况。聚集度指标计算结果为C>1、I>0、m*/m>1、CA>0、K>0,说明猕猴桃溃疡病病株在大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形式为个体群。根据Iwao抽样模型,获得不同病情等级情形下猕猴桃溃疡病大田抽样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大田抽样数量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而递减。‘徐香’猕猴桃大田溃疡病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_0(n),T_1(n)=1.25n±3.07 n,并由此确定了该病害抽样的最佳样方大小。上述研究可有效提高调查抽样的效率,为提高该病害的田间调查的准确性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延超,高宇,李颖姣,潘新龙,崔娟[5](2018)在《东北春大豆田间黄蓟马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大豆田黄蓟马的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指导田间取样,采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成虫和若虫)在大豆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并且进行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检验,确定所属空间分布型,对聚集因素作出分析,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在大豆不同生育期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Iwao回归分析法显示黄蓟马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聚集度依赖密度,且随着平均密度的升高聚集程度越强。卡方检验的结果也为聚集分布。黄蓟马的种群集数λ均大于2,说明黄蓟马种群的聚集原因可能由其生活习性或其本身的聚集行为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黄蓟马成虫的理论抽样方程N=(2.219 9/+0.117 6)/D~2,若虫的理论抽样方程N=(1.554 9/+0.072 8)/D~2,黄蓟马整个种群的理论抽样方程N=(1.928 4/+0.003 5)/D~2。本文结果为黄蓟马田间取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伟,王振花,闫征远,范洁茹,周益林[6](2016)在《小麦白粉病早春发生的田间分布型和病菌孢子的田间传播梯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气传性病害,目前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病害分布型既可以揭示病害的分布格局又可以为病情调查、取样量提供理论依据,为病害的预测和防治服务。本研究从2012—2016年连续5年于每年早春分别对北京房山、河北廊坊、河南灵宝、巩义、林州等不同小麦生态区田间取样地块进行病害调查,通过对病害聚集指数、聚集度、CA指标、扩散系数等4个指标分析发现,田间每个田块病害的聚集指数和CA指标均大于零,聚集度和扩散系数均大于1,表明早春小麦白粉病在田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小麦白粉病早春病害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模型为N=(2.75/x+0.94)/D~2(N为最适抽样数,D为允许误差,x为平均病情指数)。在河北廊坊基地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进行了病菌孢子的田间传播研究,试验通过分别在距田间菌源中心北侧和东侧15m和30m处设置孢子捕捉器对空气中的孢子量进行了监测,初步的结果表明,距菌源中心15m处孢子捕捉量远大于距菌源中心30m处的孢子捕捉量,菌源中心北侧孢子捕捉量大于东侧孢子捕捉量,且菌源中心北侧孢子捕捉量与风向呈显着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10)

朱秋云,傅俊范,周如军,张振平[7](2016)在《辽宁稻区稻曲病田间分布型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查发现稻曲病是危害辽宁省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明确了稻曲病的空间分布型符合聚集分布,为稻曲病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聚集原因分析,得出稻曲病的分布特性与气象因素和田间病情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6年06期)

余杰颖,张斌,任轲亮,李梅,宋致书[8](2015)在《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田间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为该虫的监测、预报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函数法及Iwao回归法对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并根据Iwao提出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及序贯抽样理论公式,建立理论抽样模型及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函数法及Iwao回归法测定结果表明,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在田间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且密度越大,聚集度越高。5种抽样方法均可用于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的抽样调查,其中Z字型法为葡萄斑叶蝉成虫最适调查方法,平行跳跃法为葡萄斑叶蝉若虫最适调查方法。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在田间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分别为:N=(9.920/m+0.972)/D2和N=(10.230/m+2.063)/D2。序贯模型分别为:T0(n)=nm0±t 2.582nm0+0.253m02和T0(n)=nm0±t 2.664nm0+0.537m02。【结论】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成虫田间抽样技术宜采用Z字型法,若虫宜采用平行跳跃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刘磊,梁昌聪,曾迪,杨腊英,覃和业[9](2015)在《香蕉枯萎病田间分布型及病原菌在植株上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香蕉枯萎病大田病株及其体内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porum f.sp.cubense)的分布情况,首先对大田病株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分布频次检验、聚集指标测定、Taylor幂法则、Iwao m*-m模型等对田间病株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检验聚集均数λ,分析其聚集原因。同时,在香蕉植株不同部位取样,检测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香蕉枯萎病大田病株的理论分布符合聚集类型,各项聚集度指标均满足C>1、I>0、m*/m>1、CA>0、K>0。大田病株的空间图式也趋于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升高,病株间互相吸引,以病株群为单元在蕉地分布均匀,其相对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变化的速率为(11.0962+0.1752)m,密度越高,相对聚集度随密度变化速率越大。这种聚集分布是环境作用导致。建立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后,根据一定置信水平下的允许误差值可估测相应发病情况时所配套的最适理论抽样数,且随着病情加重,配套抽样数随之减少。在进行序贯抽样时,假如累计病情等级高于判据上限即可视为防治蕉地,若累计病情等级低于判据下限可视为安全蕉地,如果累计病情等级在判据上限和下限之间,需增加抽样量,但可以理论抽样模型中的最大抽样量终止抽样。最适宜的抽样方法为棋盘式取样法和单、双对角线取样法。此外,枯萎病菌在香蕉植株体内的分布因样地发病程度和植株部位不同而有显着差异,植株球茎的平均含菌量显着高于其它部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14期)

王萌,范咏梅,李璐,柳志强,张宇[10](2014)在《辣椒白粉病病株田间分布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白粉病是由辣椒拟粉孢〔Oidium taurica(Lév.)E.S.Salman〕危害引起的,利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和Lwao M*-m回归法对辣椒白粉病空间分布型、不同发病程度与空间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白粉病发生期病株垂直分布下,病株在所有调查田块均属于聚集分布;植株中部、下部叶片水平分布规律,表明3个田块属于聚集分布,其他7个田块属于均匀分布;病情指数(DI)与频次检验垂直分布型的关系,表明DI无论为何值时,垂直方向上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表现为点片发生;DI与频次检验下部叶片水平分布型的关系,表明DI在0.1827~0.5160间,呈负二项分布、Neyman A型分布,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表现为点片发生;DI从大于0.5160至等于0.9951时,呈波松分布、二项分布或Poisson-二项分布,分布型为均匀分布,表现为连片发生;病情指数与频次检验中部叶片水平分布型的关系,表明病情指数在0.0623~0.5086间,呈负二项分布、Neyman(n)型分布,分布型为聚集型分布,表现为点片发生;病情指数从大于0.5086至等于0.9858时呈二项分布、波松分布或Poisson-二项分布,分布型为均匀分布,表现为连片发生。(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田间分布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经典的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在大田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病株在大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形式为个体群;该病害在一些田块的聚集是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所致的,而在其它田块则仅由某些环境因素所致;大田调查所需的最适理论抽样数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减少。根据防治指标等建立了序贯抽样表,确定了该病害抽样调查的最佳样方大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田间分布型论文参考文献

[1].曹瑛,金平涛,杨非,张宝强,陈小平.冬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9

[2].王茹琳,刘原,王明田,罗家栋,文刚.红阳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9

[3].王茹琳,刘原,罗家栋,文刚,王明田.“海沃德”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田间分布型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9

[4].王茹琳,文刚,刘原,罗家栋,李庆.猕猴桃溃疡病田间分布型分析——以‘徐香’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9

[5].刘延超,高宇,李颖姣,潘新龙,崔娟.东北春大豆田间黄蓟马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

[6].刘伟,王振花,闫征远,范洁茹,周益林.小麦白粉病早春发生的田间分布型和病菌孢子的田间传播梯度研究[C].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7].朱秋云,傅俊范,周如军,张振平.辽宁稻区稻曲病田间分布型初步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6

[8].余杰颖,张斌,任轲亮,李梅,宋致书.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田间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5

[9].刘磊,梁昌聪,曾迪,杨腊英,覃和业.香蕉枯萎病田间分布型及病原菌在植株上的分布[J].生态学报.2015

[10].王萌,范咏梅,李璐,柳志强,张宇.辣椒白粉病病株田间分布型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

论文知识图

害虫的田间分布型示意图一36品种x6小种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叁维柱...一10TSCW型智能化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快速...水稻胡麻斑病褐点型病斑油菜田土壤中多菌灵含量测定色谱油菜田土壤中多菌灵含量测定色谱

标签:;  ;  ;  ;  ;  ;  ;  

田间分布型论文_曹瑛,金平涛,杨非,张宝强,陈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