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家庭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家庭,生育率,京都,初婚,少子,年龄,农村。
家庭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鹏,关佳宝[1](2019)在《“四普”以来民族地区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1990年-2010年叁次全国人口普查及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分县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民族地区总体呈现家庭规模缩小、结构简化、婚育年龄推迟、多民族混合家庭比例增加、老龄化程度加重等趋势,但不同区域存在显着差异。由于家庭变迁,民族地区空巢家庭养老、留守儿童教育、家庭脆弱性贫困、男性婚姻挤压、非传统家庭导致文化冲突等社会问题逐渐显现,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完善和创新家庭政策。于此作者建议民族地区应尊重家庭多元化趋势,通过重塑家庭价值与功能,分类制定精准支持方案,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构建民族地区发展型家庭政策体系。(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郭佩[2](2019)在《重视家庭功能 共建多元老年照护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老龄化背景下的中日家庭变迁与社会支持”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协办。来自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会议。多元社会看护体系构建(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10-22)
杨菊华,王苏苏[3](2019)在《新中国70年中国家庭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结构、文化观念、人口特征等方面的变化,给家庭带来剧烈震荡,使之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作为个体与社会的联结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家庭,对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有不同诉求;而家庭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又直接影响家庭福祉及发展能力建设。反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5-17)
刘紫涵[4](2019)在《家庭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雨兼程70年,中华民族栉风沐雨,勤勤恳恳。从建立新中国,到"文化大革命",从改革开放,到追逐中国梦……这一路,有希望与喜悦,有痛苦与曲折,但总的却是高歌猛进,一路向前。国与家是密不可分的,国的进步影响着家的发展;家的发展体现着国的进步。接下来,仅以我家庭的变化回忆那沧桑巨变的70年。(本文来源于《西部大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邵娜娜,张祥永[5](2019)在《家庭变迁背景下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如今的社会,未成年人道德培养越来越普遍,在这个道路上脚步从未停歇。但是未成年人道德培养还是出现"知行不一"、"知高行低"、"知行脱节"类似情形。道德培养最重要的是逐渐养成,实际来说,我们只有在生活中亲身体会才能在真实的情境中逐渐形成概念认知,从而养成一个习惯,才能让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最关键的是家庭。为此,本文先是阐述了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家庭作用优势,然后对家庭变迁背景下未成年人的道德养成进行了现实反思,最后提出家庭变迁背景下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优化路径。(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13期)
望超凡,甘颖[6](2019)在《农村家庭变迁与女儿养老》一文中研究指出女儿参与赡养娘家父母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通过对强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家庭性质的变迁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家庭的变迁路径是一个宗教性弱化、社会性弱化和生产性改变的过程,这导致家庭逐渐朝向单纯的生活单位转变。家庭性质变迁在形成儿子养老危机的同时,也释放了女儿的养老潜力,从而形成了女儿参与养老过程的新现象。同时,在激烈的变迁中农村家庭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文化韧性,这构成了对传统儿子养老模式的结构性支撑,并给予了行为主体实践能力发挥作用的博弈空间。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儿子和女儿的实践能力对比和行为取向共同发挥作用,一起塑造了当下"共同赡养、儿女分工"的新型家庭养老秩序。(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欧,王天夫[7](2019)在《城乡流动与农民工家庭变迁——评《男性气质妥协:中国的农民工流动、家庭与性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珠叁角叁个农民工流入城市的长期(2007-2015年)田野调查,《男性气质妥协:中国的农民工流动、家庭与性别》一书以男工经验为切入点,考察了城乡流动对农民工家庭的影响。该书发现,身处城乡之间的流动男工通过不同方式和程度的男性气质妥协机制建构出新旧杂糅、形式各异的家庭关系。文章首先梳理出一个潜藏在该书论证逻辑中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呈现流动男工经由男性气质妥协建构家庭关系的过程。接着将该书的主要研究发现置于农民工家庭研究的文献脉络之中,指出其两个主要贡献,即用新的性别视角分析家庭关系的建构过程和呈现不同农民工家庭之间的差异。最后指出由该书提出的一个亟待深入的研究问题,即城乡长期流动模式下持续存在的农民工家庭差异,认为结合其他流动家庭研究视角(如注重农民工家庭的工作与生活组织方式)可以推进对该问题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康英[8](2019)在《20世纪中后期的农村家庭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族史是反映时代变化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本文通过调查采访的方式,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个农村家庭所经历的种种变化,以求更直观的探索社会变迁的轨迹。(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1期)
夏小萍[9](2018)在《听过来人讲述40年家庭变迁的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40年前,还是重庆望江厂工人的李正权,上下班来往都只能乘船:每天早上6点,要到朝天门,坐一个多小时的船到郭家沱。他说,那时最怕的是重庆的冬天,清晨常常是大雾笼罩,一下雾就停航,什么时候雾散什么时候开船。一到这种时候,等船的人就会滞留在朝天门江边,黑压压的一大片,把码头都挤满了。不过更惨的是船行至半路,突然起雾,船只能停在江中。他记得有一次早上6点上船,船行到白沙沱附近起了雾,船在江中停了整整十个钟头,直到下午雾散才(本文来源于《今日重庆》期刊2018年11期)
胡湛,彭希哲,王雪辉[10](2018)在《当前我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领域的认知误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反思了将中国家庭变迁模式简单归结为核心化的做法,阐述了"家庭功能网络化"现象,并从一定程度上反驳了"家庭功能弱化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剖析了当代家庭政策研究实践中的叁类理解偏差或误区:误认为中国人口政策已经蕴含了家庭政策,而现有人口政策与家庭政策更多体现为互补关系;现有制度安排较多关注"多生"却忽略"善养",存在政策错配的风险;"家庭自立自强论"和"政府全能全责论"各行其道,缺乏对具体政策问题的具体分析。文章最后给出若干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8年11期)
家庭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日,“老龄化背景下的中日家庭变迁与社会支持”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协办。来自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会议。多元社会看护体系构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庭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鹏,关佳宝.“四普”以来民族地区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
[2].郭佩.重视家庭功能共建多元老年照护体系[N].中国妇女报.2019
[3].杨菊华,王苏苏.新中国70年中国家庭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刘紫涵.家庭变迁[J].西部大开发.2019
[5].邵娜娜,张祥永.家庭变迁背景下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研究[J].智库时代.2019
[6].望超凡,甘颖.农村家庭变迁与女儿养老[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王欧,王天夫.城乡流动与农民工家庭变迁——评《男性气质妥协:中国的农民工流动、家庭与性别》[J].妇女研究论丛.2019
[8].康英.20世纪中后期的农村家庭变迁[J].风景名胜.2019
[9].夏小萍.听过来人讲述40年家庭变迁的故事[J].今日重庆.2018
[10].胡湛,彭希哲,王雪辉.当前我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领域的认知误区[J].学习与实践.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