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瑞平李艳华王俊慧(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45675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292-02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的骨折。其主要致伤原因:车祸、坠落伤、枪伤及其他伤。部位依次为胫腓骨、股骨、尺骨鹰嘴。由于开放性骨折创口直接与外界相通且被污染,使大量细菌侵入在局部迅速繁殖致骨感染,严重可致肢体功能障碍及残疾,甚至引起生命危险[1]。因此,早期积极抢救患者的生命,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正确指导功能锻炼及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留患肢恢复功能,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现将本病例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开放性骨折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在1256岁之间,胫腓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6例、尺桡骨骨折6例、肱骨干骨折7例、尺骨鹰嘴骨折10例。
1.2结果
38例患者经抢救后全部挽救回生命,未出现继发性患肢坏死、压疮、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肢体局部压迫坏死的现象。
2早期急救护理
2.1术前准备
由于本组病例局部伤口开放且出血量大,部分有创伤性休克,此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肢皮肤颜色、温度的改变,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及时吸氧;活动性出血给予加压包扎,上气压止血带需标明时间,原则上小于1小时,既为有效止血,伤肢行夹板临时固定,尽量少搬动患者防止继发损伤神经血管,及时与医生沟通,积极配合抢救。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备血、备皮、皮试,患者禁食、禁水。
2.2心理护理
骨折早期,病人情绪发生剧烈变化,出现怨愤、激动、烦躁、焦虑、易怒等持续不稳定心理状态[2]。大多数患者担心自己的生命及伤肢的存亡,害怕治疗中的痛苦等,此时护士尽力安慰患者,用娴熟的技术、镇定的眼神、职业的仪表、和蔼的语言取得患者信赖,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稳定情绪主动配合医生实施抢救。
3术后观察
3.1生命体征术后心电监护持续动态监测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的意思和表情,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3.2伤口渗血术后3天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24小时出血量超过300毫升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3引流液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详细记录,保持引流通畅,引流液极少应适当挤压转动引流管,可有效防止软组织阻塞引流管,较彻底引流出创面渗血和积液,每日更换引流袋,24小时引流液大于300毫升需向医生报告处理。
3.4患肢血液循环本病例中有32例病人术后行石膏固定,将患肢抬略高于心脏。严密观察伤口及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况。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远端动脉搏动是否触及,注意患肢保暖,若局部发绀、发红可能是静脉回流受阻,抬高肢体不够,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明情况并处理。
4术后护理措施
4.1加强皮肤护理由于患者内固定术后疼痛,不敢翻身活动,肢体长时间放置固定位置,造成局部压迫坏死加重患者感染及肢体坏死的机会,延误病情,严重者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截肢。所以要做好基础护理,术后放置气垫,协助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为病人进行床上擦浴洗头及清洁会阴部,保持皮肤清洁。协助患者床上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保持患者患肢于功能位防止畸形发生。
4.2石膏的护理保持石膏清洁干燥。石膏未干时不可用手指压迫石膏表面,托起时用手掌,应用枕垫垫好,以防对骨隆突部位产生压迫。石膏污染时可用布沾洗涤剂擦拭,清洁后立即擦干[3]。
4.3加强营养患者由于创伤卧床,疼痛引起不同程度肠蠕动减弱,食欲不振,摄于减少,同时伤口渗血、渗液较多,伤口感染发热等消耗引起患者营养不良,因此除静脉输血、血浆、白蛋白、脂肪乳、低分子右旋糖酐外,早期鼓励病人进易消化食物、低脂、高维生素、高钠、高铁清淡味鲜食物,后期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高钙、高铜食物以满足机体需要。
4.4健康教育由于患者突然受伤卧床,角色转换,在治疗过程中大多表现为急躁痛苦,有的自暴自弃,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此时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利用成功恢复病例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及时与其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骨折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骨折发生的原因,如暴力、车祸、跌倒、骨病及骨质疏松等,教育病人在开车、骑车、工作、运动、行走中注意安全,加强锻炼,进含钙丰富食品预防骨质疏松,以减少骨折的可能性,教育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告知其要按计划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预防骨折后期并发症[3],以达到积极治疗的目的,使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4.5功能锻炼开放性骨折因伤口易感染,由于患肢疼痛及内、外固定,使患肢关节僵硬,肢体废用性萎缩,因此早期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是减少后遗症的关键,功能锻炼应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不能因功能锻炼而干扰骨折的固定,其次功能锻炼要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围绕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3],同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伤情采取不同的锻炼方法,及时的正确指导患者做好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局部按摩,加强患肢关节的屈伸活动,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5.
[2]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85.
[3]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6.4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