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日渐成熟,基因编辑作物不断涌现。本研究对PL3基因编辑水稻编辑位点进行检测研究,以期为基因编辑作物定量检测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满足基因编辑作物产品产业化定量标识的需求。以PL3基因编辑水稻为研究对象,以焦磷酸测序、HRM(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双重微滴数字PCR为分析工具,对PL3基因编辑水稻编辑位点进行精准定量检测。(1)通过对PL3基因编辑型水稻编辑位点焦磷酸测序引物设计、引物有效性检测、基因分型定型检测、基因分型定量检测、盲样检测等试验,建立了PL3基因编辑水稻编辑位点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2)通过PL3基因编辑型水稻编辑位点HRM引物设计、引物有效性分析,反应体系、反应条件优化及分型定量等试验,确定了HRM反应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最佳组合为0.4μmol/L和58°C,检出限不低于10%,建立了PL3基因编辑水稻编辑位点HRM检测方法。(3)通过PL3基因编辑型水稻编辑位点双重数字PCR引物和探针设计、反应体系的建立、定量范围检测、LOQ验证等试验,确定了数字PCR反应引物浓度和探针浓度分别为0.4μmol/L和0.15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62.4℃,最低检出限为0.05%。建立了PL3基因编辑水稻编辑位点双重微滴数字PCR检测方法。因此本研究建立的3种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强,可以用于PL3基因编辑型水稻编辑位点定性检测和精准的定量分析。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王燕
导师: 刘惠芬,王永
关键词: 基因编辑水稻,检测方法,焦磷酸测序,数字
来源: 天津农学院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农作物
单位: 天津农学院
分类号: S511;Q943.2
总页数: 53
文件大小: 3692K
下载量: 22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外科学家为水稻降砷“解毒”[J]. 江西饲料 2018(03)
- [2].中外科学家为水稻降砷“解毒”[J]. 科学种养 2018(08)
- [3].水稻“防癌”新招——碱基天然变异[J]. 知识就是力量 2017(09)
- [4].中外科学家为水稻降砷“解毒”[J]. 种业导刊 2018(06)
- [5].水稻基因资源从6方面创新[J]. 北京农业 2008(08)
- [6].水稻基因结构分析与预测建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7].研究人员发现抑制镉蓄积的水稻基因[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9)
- [8].日本发现防止镉蓄积水稻基因[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0(10)
- [9].水稻中无机砷的危害与防治[J]. 园艺与种苗 2019(06)
- [10].水稻基因设计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06)
- [11].水稻基因资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08)
- [12].中国水稻史话[J]. 北方水稻 2019(03)
- [13].水稻科技与产业发展[J]. 农学学报 2018(01)
- [14].水稻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4)
- [15].中国水稻史话[J]. 北方水稻 2018(04)
- [16].首个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通过审定[J]. 福建稻麦科技 2019(04)
- [17].《水稻基因设计育种》一书读后[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01)
- [18].中国主导水稻基因研究成果发布推动水稻精准化育种、保障粮食安全[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13)
- [19].我国水稻镉污染防治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科技 2019(10)
- [20].刘耀光:杂交水稻“解码者”[J]. 中国农村科技 2017(12)
- [21].科技动态[J]. 种业导刊 2008(02)
- [22].高产又高抗的水稻基因发现[J]. 南方农业 2019(10)
- [23].水稻类甜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的初步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10)
- [24].CRISPR/Cas9系统在水稻基因编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 2015(03)
- [25].我国水稻品种资源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稻米 2019(05)
- [26].水稻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及模拟遗传图谱构建[J]. 宜宾学院学报 2017(12)
- [27].中国科学家发现一水稻基因在自然界发生变异可增产15%[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28)
- [28].中外科学家揭示一个“智慧”水稻基因高抗且高产的奥秘[J]. 农村科学实验 2018(10)
- [29].低能离子束辐照增强表达的水稻基因半定量分析[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2(01)
- [30].不同品种水稻对砷的吸收转运及其健康风险研究[J]. 土壤通报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