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论文_黄捍东,张建军,刘伟,沈金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性油气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气藏,盆地,深水,高邮,油田,金湖,苏北。

岩性油气藏论文文献综述

黄捍东,张建军,刘伟,沈金松[1](2019)在《地震相控混沌反演在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RY坳陷M井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RY坳陷M井区位于浅水叁角洲前缘斜坡带,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岩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且同一时期的砂体在平面上表现为多套油水系统,容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利用常规手段进行储层预测的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引入地震相控制,利用纵向及横向上的构造起伏、岩性变化、沉积环境变迁等先验信息降低了反演的多解性;同时将混沌理论与反演算法结合,根据反演迭代的实时状态自适应地修改正则化算子,调节反演稳定性和分辨率达到最佳平衡,既避免了混沌现象的出现,又最大限度地揭示薄层信息。M井区的实际应用显示,相控混沌反演可以突出地震波形的细节变化,准确刻画储层尖灭和分叉点位置,达到精准预测岩性油气藏的目的,对后续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较大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文佳涛,房娜,王欣然,朱志强,严皓[2](2019)在《渤海JZ-X气田湖底扇岩性油气藏预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预测油气藏的储层展布规律对油气勘探、开发十分重要。依据地震沉积学理论,对JZ-X气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分频处理,提高目标体识别精度;通过精细小层划分与对比和地层切片技术建立等时研究单元;在此基础上对湖底扇沉积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沉积特征差异的地震属性优选思路,创新性地利用方差体地震属性代替原始传统成果数据,较好地刻画出湖底扇岩性油气藏的平面展布规律和垂向演化特征。研究成果为JZ-X气田后期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天然气与石油》期刊2019年05期)

王庆辉[3](2019)在《老区接合部:夹缝中突围》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江苏油田两口井获得高产:在周—徐接合部部署的勘探评价井周68井试油日产13立方米,在崔庄—高集接合部部署的勘探评价井崔X23井试油日产10立方米。老区接合部,曾经的风险区已然成为老区勘探的主阵地。去年以来,面对苏北老区勘探困境,(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9-05-27)

吴张帆,和钟铧,姜炜,白森,李卓[4](2019)在《大港油田板南深层区块沙叁段断块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港油田板南深层区块为断块岩性油气藏,其中沙河街组叁段沙叁2 (Es_3~2)油组和沙叁3(Es_3~3)油组是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利用岩芯、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结合前人分析,认为该区域目的层为扇叁角洲砂体沉积体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滨浅湖沉积。目的层砂体物性较差,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砂体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薄,总体上Es_3~3砂岩发育厚度和面积大于(Es_3~2),为一水进过程。油气分布主要受砂体展布控制,试油结果表明,产油量> 10 t/d的层位均为(Es_3~2),可作为主力产层,其中物性较好的西北部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周心怀,高顺莉,高伟中,李宁[5](2019)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质认识的逐步加深和勘探技术手段的进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的勘探领域逐步从构造油气藏转向岩性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沉积体系的层序构成样式、砂体展布特征和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出平北斜坡带存在断裂陡坡型、对向断阶型、反向断阶型和同向断阶型4种层序地层发育样式,对应发育断裂陡坡型潮控叁角洲潮道砂岩油气藏、对向断阶型潮控叁角洲前缘潮滩砂岩油气藏、反向断阶型河控叁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和同向断阶型河控叁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4种类型。结合砂体展布规律和油气藏成藏模式预测,对平北斜坡带不同区带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并指出团结亭区断裂陡坡型潮控叁角洲潮道砂岩油气藏和孔雀亭区同向断阶型河控叁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是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重点领域。在该岩性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导下,近期针对宝云亭低隆与反向断阶带控制下的宁波19区岩性圈闭钻探取得重大突破。(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9年02期)

于翠玲,李宝刚[6](2019)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岩性油气藏平面富集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岩性油气藏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查明油气富集规律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关键。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叁中亚段发育大量岩性油气藏,文章以此为研究目标,着重分析其平面上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牛庄洼陷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受控于洼陷内流体性质、断层作用和沉积相展布3种地质因素。它们对洼陷区岩性油气藏富集规律的影响分别在于:洼陷内流体运聚单元控制着油气在平面上的富集区,牛庄洼陷南北两侧汇聚流发育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带,而洼陷北部平行流和东西两侧发散流发育区不利于油气成藏;同生断层泵吸作用使得油气在牛庄洼陷平行流和发散流发育区可形成局部汇聚流,从而聚集成藏,断层的侧向遮挡作用则使得牛庄洼陷生成的油气多富集在靠近边界断层的洼陷内侧;物性较好的浊积水道微相最有利于油气的富集,朵叶体和水道间次之,外缘最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孔令武,赵红岩,赵佳奇,陈亮,喻英梅[7](2018)在《西非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深水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大西洋的构造演化,划分了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明确了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沉积特征,分析了漂移期岩性油气藏的成藏特征,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方向。研究表明,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经历了裂陷期和漂移期两个演化阶段,早白垩世裂陷期,构造活动强烈,以陆相沉积为主;晚白垩世至今的漂移期构造活动弱,以海相沉积为主。赛诺曼—土伦阶海相烃源岩是漂移期岩性油气藏的主要油气来源,是油气成藏的基础;盆地漂移期广泛发育大型深水沉积体,深水沉积体是漂移期储层和岩性圈闭形成的关键;油气运移控制了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模式,漂移期构造活动弱,缺少油源断裂,赛诺曼—土伦阶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就近运移至烃源岩层内的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成藏模式;寻找赛诺曼—土伦阶烃源岩灶内大型沉积体是盆地未来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8年11期)

米立军,张向涛,丁琳,杜家元,张韶琛[8](2018)在《海上成熟探区中浅层岩性油气藏分布特点与勘探策略——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油气勘探难度很大,尤其是中浅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其难点主要有常规地震剖面分辨率较低、砂体迭置关系多样性条件下岩性尖灭线的准确识别与刻画,以及如何切实有效地实现岩性油气藏储量规模化等现实问题。以勘探较为成熟的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为例,通过系统总结该地区中浅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特点,提出了勘探成熟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策略。惠州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实践表明,岩性油气藏具有靠近富烃洼陷分布、与构造油藏伴生、受海泛泥岩控制以及在油气主力运移通道上汇集的特点,基于此认识,在地质、地球物理、经济评价"叁位一体"统筹化勘探原则下,提出了以高品质地震资料为基础、精细地质认识为引导、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为手段,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勘探策略。该策略为惠州凹陷惠州21-A老油田以及惠州25-B油田周边新的岩性油气藏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8年06期)

芮志锋,林畅松,杜家元,丁琳,李潇[9](2019)在《关键层序界面识别及其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意义——以惠州凹陷珠江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是隐蔽圈闭勘探的重要目标,叁角洲前缘砂体形成的砂体上倾尖灭圈闭是重要类型之一。在以叁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构成的叁级层序内,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以及层序构成分析对于认识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其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针对珠江组以不同尺度的水进界面为界建立了由四级层序构成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其中高频层序界面主要有2种成因类型,即沉积作用转换面和次一级海泛面。叁级层序的不同体系域内四级层序的构成特征不同,海侵体系域内的四级层序发育了完整的水退-水进旋回,而发育在高位体系域内的四级层序多由水退半旋回组成。其中叁级层序界面和四级层序转换面均控制着砂体的形成与分布,而最大水进面和次一级水进面控制着顶底板或泥质隔层的形成与分布,其构成了"顶板-储集层-底板"的典型"叁明治"结构,纵向上相互迭置,形成了砂体上倾尖灭圈闭油气勘探的多套储盖组合,同时也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平面分布。(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1期)

陈亮,庞雄,韩晋阳,冯轩[10](2019)在《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获得较大突破,针对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机理及成藏主控因素认识模糊的现状,通过对白云凹陷已证实的构造-岩性油气藏的解剖,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深水环境下储层发育特征,对白云深水区东部的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做了总结。研究表明:白云深水区东部发育继承性近东西向鼻状古隆起构造背景,珠江组下段SQ21低位体系域沉积期,在陆坡深水环境下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水道复合体砂岩、扇朵叶砂岩储层及大型泥质充填深切峡谷,在这种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下,发育3类构造-岩性油气藏(水道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水道侧封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扇朵叶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优质深水砂岩储层、长期古隆起背景和"流体底辟+断裂+构造脊+不整合+砂体"复合油气输导体系;白云主洼生成的油气,在晚期活动断裂和底辟作用下,由深部运移至珠海组—珠江组横向疏导层,沿长期鼻状隆起带的构造脊向鼻状构造带的高部位逐渐爬升,油气在运移途中被SQ21水道型、水道侧封型及扇朵叶型构造-岩性圈闭捕获,多种类型油气藏在同一构造背景下,形成由西向东逐级抬升的"阶梯状"复式构造-岩性油气藏带。该研究对中国深水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较好的借鉴及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9年01期)

岩性油气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准确预测油气藏的储层展布规律对油气勘探、开发十分重要。依据地震沉积学理论,对JZ-X气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分频处理,提高目标体识别精度;通过精细小层划分与对比和地层切片技术建立等时研究单元;在此基础上对湖底扇沉积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沉积特征差异的地震属性优选思路,创新性地利用方差体地震属性代替原始传统成果数据,较好地刻画出湖底扇岩性油气藏的平面展布规律和垂向演化特征。研究成果为JZ-X气田后期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性油气藏论文参考文献

[1].黄捍东,张建军,刘伟,沈金松.地震相控混沌反演在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RY坳陷M井区为例[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9

[2].文佳涛,房娜,王欣然,朱志强,严皓.渤海JZ-X气田湖底扇岩性油气藏预测技术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2019

[3].王庆辉.老区接合部:夹缝中突围[N].中国石化报.2019

[4].吴张帆,和钟铧,姜炜,白森,李卓.大港油田板南深层区块沙叁段断块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J].世界地质.2019

[5].周心怀,高顺莉,高伟中,李宁.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预测[J].中国石油勘探.2019

[6].于翠玲,李宝刚.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岩性油气藏平面富集主控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7].孔令武,赵红岩,赵佳奇,陈亮,喻英梅.西非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深水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8

[8].米立军,张向涛,丁琳,杜家元,张韶琛.海上成熟探区中浅层岩性油气藏分布特点与勘探策略——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为例[J].中国石油勘探.2018

[9].芮志锋,林畅松,杜家元,丁琳,李潇.关键层序界面识别及其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意义——以惠州凹陷珠江组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9

[10].陈亮,庞雄,韩晋阳,冯轩.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J].特种油气藏.2019

论文知识图

一18一3伊敏期末褶皱作用形成的局部构造...东西方向油藏剖面图(EW10&EW15)地震剖面与T06构造平面图对比(EW02)顶界统计图(27口有油气显示的试...伦坡拉盆地构造位置及地质简图(DeCe...灯影组喜山期调整指向推测图

标签:;  ;  ;  ;  ;  ;  ;  

岩性油气藏论文_黄捍东,张建军,刘伟,沈金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