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王军波, 李云英[1]2011年在《临床路径的国内研究现状(之二)》文中指出四、我国临床路径的研究现状1.我国推广临床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我国人口众多、卫生资源贫乏,人均收入水平低,病人医疗费用的支付能力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疗费用和成本的日益高涨。近20年,国外在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临床路径就是较突出的一种模式。

刘兴烈[2]2008年在《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慢性肾衰竭是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的共同归宿,是一组以进行性肾单位毁损从而使肾脏的排泄功能、内环境稳定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等发生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临床路径是一种具有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潜在好处的管理策略,而且可以保持或者提高护理质量。而中医药学已是我国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肾衰治疗上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广东省中医院为规范化治疗,提高医疗品质,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制订了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目的本课题通过确立慢性肾衰病人住院期间中医临床路径和临床方案、研究关键临床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评价,旨在为促进临床路径在其它肾病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非同期队列研究,对比实施临床路径之前(2003年1月~2004年4月,传统组)与实施临床路径之后(2006年1月~2007年12月,路径组)在广东省中医院内一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的主要相关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1.住院时间;2.住院费用;3.中医证候积分;4.生存质量的改善;5.住院并发症;5.60天再住院率;7.住院病死率及90天病死率;8.患者满意度;9.医疗品质;10.患者教育。结果本研究路径组110例,传统组105例,共2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型分布、西医临床分期、既往史积分、基础病积分等基线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25.19±12.23)下降到(15.21±9.98),P值=0.003。平均住院总费用与住院平均每日费用呈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总费用由(9597.59±4982.37)元下降到(7013.59±3922.31)元,P值=0.006;住院平均每日费用由(757.59±168.12)元下降到(412.33±136.66)元,P值=0.009;其中药物费用、理化费用、其它费用均下降,治疗费用有所上升。治疗后路径组中医证候积分(101.01±61.21)与传统组(153.33±62.2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8;两组患者SF-36记分比较,采用t检验,得双侧P<0.05,按a=0.05的水准,路径组与传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预示两组患者在SF-36记分上有明显差异,路径组患者在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健康变化等方面比传统组均有明显好转;两组患者SCL-90记分比较采用t检验,得双侧P<0.05,按a=0.05的水准,路径组与传统组记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变化等方面比传统组均有明显好转。住院病死率、60天内病死率、住院并发症、60天内再住院率无统计学意义。实施临床路径后两组患者满意度有明显差别;中医特色治疗率增加;更重视对患者病情的量化评估和患者以及其家属的教育。结论慢性肾衰病人住院期间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促使医护人员及时完成监护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临床路径实施为病人治疗护理提供一个前瞻性标准化模式,促使医患双方共同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进程,最终达到提高病人满意度的目的。同时,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中医药在非透析期的应用效果,拟定的临床路径表根据诊疗常规规定了中医中药、中成药的运用,规范了祖国传统医学在慢性肾衰非透析期的应用。

宋斐斐, 赵坤元, 申俊龙[3]2016年在《临床路径在单病种付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在最近的几年内发展较为迅速,它成功实现了医疗成本控制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完美结合。单病种付费制度与临床路径的结合也正在逐步实施,这利于医院合理预算单病种的诊疗成本,也利于有效制订医疗保险的实施细则。本文以临床路径为出发点,研究其在单病种付费中的进展,并评价临床路径在单病种付费制度应用中的意义和不足,同时对其前景进行分析展望。

方朕[4]2017年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文中指出临床路径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的有关临床治疗的模式。为进一步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对临床路径的定义、背景、意义进行总结,分析医疗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的特点及内容,探讨临床路径的益处及其实用性,并总结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结果显示临床路径在中国应用广泛,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管理体系包括医疗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中均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仍存在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概念理解有偏差,临床路径的评价标准不够确切和完善,缺乏知识管理系统的指导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制订相关的评价体系,完善相关的软件体系等措施可进一步改善其现状。

王军波, 李云英[5]2011年在《临床路径的国内研究现状》文中指出介绍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简称CP)的起源、制订实施方法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并通过对临床路径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回顾临床路径在我国医疗管理、护理管理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并探讨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刘仪[6]2017年在《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路径的应用评估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对比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路径与传统治疗方式在临床效率、费用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区别,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度与依从性的差异和了解医务人员对实施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路径的评价,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后的成本效益、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研究方法1.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某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住院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1)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临床路径组严格按照临床路径信息化系统所设定的流程进行标准化治疗;而对照组不进入临床路径信息化系统,依照传统治疗方式执行。评价两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效率、费用及效果指标。(2)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临床路径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医患沟通、疾病知识掌握度及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发现开展临床路径对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等方面的改变。2.选取该医院感染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共78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分析影响临床路径开展的因素。3.通过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路径应用中存在的难点,提出应对策略。结果1.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研究(1)临床路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2)临床路径组住院总费用(14191±7435)元,低于对照组(17704±1087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临床路径组的药品费用和检查检验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15),而综合医疗服务费、医疗材料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0.235)。(3)对比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等重要临床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0.723,0.739,0.882,0.137)。2.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路径满意度及依从性影响(1)临床路径组住院患者总体感受满意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8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4,P=0.011)。(2)入院宣教、住院期间检查、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医患沟通、医疗护理等相关工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3)出院后路径组患者按时服药率和门诊随访率分别为93.4%和96.1%,高于对照组的85.8%和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29、-2.852,P=0.020、0.40)。3.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认知与评价研究(1)有90.9%的人员掌握了临床路径相关知识,81.8%的人员认为临床路径可以促进医护之间的沟通。但仅有41.6%的人员认为临床路径流程可以按照规定顺利执行。(2)有80.6%的人员认为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天数,89.6%的人员认为可以降低医疗成本,85.7%的人员认为临床路径可以显着改善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3)主要影响因素为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执行方案、医院各部门的支持、变异情况处理、信息系统的完善等。结论(1)实施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但临床路径与传统治疗方式在治疗效果方面无差异。(2)实施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路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和依从性以及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认可度。(3)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获得医务人员的肯定,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的科学性、进行多学科多部门合作、加强变异管理、完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加快医保支付改革等,将更有利于临床路径的开展。

张茂红[7]2007年在《临床路径模式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某叁级甲等综合医院单病种住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的10个病种相关指标的分析,评价临床路径在该院的实施状况及其效果,为医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管理模式。方法:从2004年4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期间在某叁级甲等综合医院入住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一致、病例数相对较多的10个病种作为本研究的纳入病种,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成人)、过敏性紫癜、急性胆囊炎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甲亢(内科)、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子宫肌瘤、室缺和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在2006年4月1日~2007年3月31日期间入住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在2004年4月1日~2005年3月31日期间入住未实施临床路径的相同病种的、与试验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患者为对照组。研究资料来源于医院病案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疾病名称、入院时情况、病例分型、手术时间、出院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费和疾病转归等资料。比较指标为:姓名、性别、民族、年龄、疾病名称、入院时情况、病例分型和疾病转归;评价指标为: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费。采用频率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假设检验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均数描述计量资料,统计推断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TOPSIS方法对各病种的临床路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11.0软件包,双侧检验的检验水准定为α=0.05。结果:本研究选择了在2006年4月1日~2007年3月31日期间入住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10个病种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共854例;选择在2004年4月1日~2005年3月31日期间入住同一医院未实施临床路径的对应10个病种的患者为对照组共10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民族、入院情况以及病例分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0个病种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药品费用大多数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两组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的效果并不明显。试验组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平均住院日(10.9日)少于对照组患者(8.3日,P=0.015);慢性鼻窦炎患者平均住院日由试验组的8.3日缩短至对照组的7.4日(P=0.001);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平均住院日由试验组的7.8日缩短至对照组的5.9日(P=0.030)。试验组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平均住院费用(3325.1元)低于对照组(5308.5元,P=0.010);试验组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平均药费(1400.3元)低于对照组(2622.9元,P=0.005);试验组的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平均药费(2113.3元)低于对照组(3589.3元,P=0.044);试验组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平均药费(777.5元)低于对照组(1232.6元,P=0.022);试验组的子宫肌瘤患者平均药费(1530.5元)低于对照组(2055.9元,P=0.002)。在效果的综合评价中,实施临床路径的10种疾病患者的综合效果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本次评价的10个病种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缩短过敏性紫癜、慢性鼻窦炎和慢性扁桃体炎3个病种的患者平均住院日;可以降低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可以减少过敏性紫癜、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扁桃体炎和子宫肌瘤4个病种患者的药费。表明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曲豪[8]2010年在《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临床路径作为一种规范化的诊疗计划,具有保证医辽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功能。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逐步推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绩效评价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促进作用,可以引导医院的相关管理与技术要素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的方向流动。然而,当前的关于临床路径的绩效评价研究甚少,仅单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方面评价,没有考虑到我国临床路径工作处于初级阶段的实际,没有考虑到临床路径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基础性管理要素的合理配置。其它方面的评价又过于宏观,缺乏对临床路径工作评价的针对性。因此,结合临床路径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的以临床路径的功能实现为基础,确定临床路径工作的绩效指标、测量点和指标权重,从而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明确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式、评价依据、评价方式、评价方法、评价分析理念,从而确立相对比较完善的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医疗绩效评价和临床路径相关的研究与实践等文献资料。2.德尔菲法通过制定的问卷对专家进行咨询,以确定绩效评价指标。参与咨询的共有30名专家,包括4名卫生行政管理者、6名学术研究机构研究人员、6名医院管理者、及14名医务人员。总共经过叁轮专家咨询,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整合,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在第一次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再次邀请34名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专业背景的专家,从可行性及敏感性两方面,对修改后的指标进行两轮咨询,并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实际参与的专家共计32名,包括8名卫生行政管理者、10名学术研究机构研究人员14名医务人员。总共经过叁轮专家咨询,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整合,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3.专题小组讨论通过两次专题小组讨论,每次12人,确定绩效评价指标的测评要点。在确立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专题小组讨论法,对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测评点进行论证。参与论证的人员包括从事临床路径在内卫生事业管理的5专家、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医院3名副院长、4名质控科科长、8名实施临床路径的科室主任及4名护理部主任,共计24名。4.专家评分法选取30名专家,包括4名行政管理者、6名卫生管理研究者、7名医院院长、8名医务科科长、5名临床医生,采用专家个人判断的方式,运用百分制对每一项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分别打分,确定指标权重。5.典型案例分析法明确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依据、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对一家叁级甲等医院实施的室间隔缺损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进行测评。6.统计分析方法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指标值的标化、绩效指数的计算及绩效缺陷图的绘制。结果1.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适应当前的质量保证与成本控制的需要,而临床路径工作组织构建、临床路径文本开发、医护人员观念、科室考核、整体护理水平及信息系统运用等要素需要纳入绩效评价体系。2.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两个层面。第一层即7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组织领导作用、战略规划、以患者和市场为中心、测量、分析与知识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过程管理和经营结果,权重系数分别为0.1175、0.0838、0.0838、0.0875、0.0887、0.0887、0.4500。第二层即30个二级指标。3.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对一叁级综合性医院进行基于室间隔缺损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以1000分为总分,实测总体绩效水平为实际得分为623.82分,其中,组织领导作用实际得分是70.5分,缺陷率为40%;战略规划实际得分是58.7分,缺陷率为30%;以患者和市场为实际得分为57分,缺陷率为32%;测量、分析与知识管理实际得分为54.3分,缺陷率为38%;人力资源开发实际得分为56.8分,缺陷率为36%;过程管理实际得分为65.6分,缺陷率为26%;经营结果实际得分为261分,缺陷率为42%。结论1.临床路径管理适应医疗发展的需要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加剧、医疗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广大民众的维权意识的觉醒及医疗费用的增加,促使医院通过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医疗成本,增强竞争实力。2.绩效评价指标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紧密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际,不仅关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结果,也关注产生结果的投入与过程要素。以绩效指标为评价要素,可以引导医院优化配置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所需的要素。3.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相对合理本研究运用专家评分法为二级指标设定权重。尽管权重的确定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整体反映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4.实证研究展示了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的过程实证研究部分说明了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依据、评价方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分析利用,这为利用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案例。

段素唐[9]2016年在《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CIK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编制适用于肺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并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查询文献、循证、数据分析、咨询专家及科室医护人员、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出肺癌CIK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第二阶段: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2014年09月-2015年12月行CIK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本研究构建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及回输时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及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成本,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共计回收有效问卷80份,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1、研究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效益评价指标比较,住院天数研究组vs对照组:16.5±1.2 vs 20.8±1.7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25<0.05);两组患者成本比较,直接医疗成本研究组vs对照组:18000.00±3005.25 vs 18520.00±2006.2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非医疗成本研究组vs对照组:1211.00±550.25vs 1656.00±680.7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成本研究组vs对照组:1600.00±202.31vs 2350.00±357.2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成本研究组vs对照组:20811.00±3888.32 vs 22526.00±3044.2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AS、SDS评分研究组vs对照组分别为(37.884±2.85vs 43.50±7.01;39.92±3.80 vs 45.33±6.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间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评分研究组vs 对照组:97.82±2.79 vs 90.46±7.00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p<0.05)。[结论]1.本研究编制肺癌CIK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能达到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患者住院总成本的目的,有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理工作量。2.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郭蓉[10]2012年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电子临床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临床路径最早是美国各医院为遏制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而推行的一种临床诊疗模式。目前,临床路径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住院费用及减少住院天数等方面取得显着效果,但在国内,临床路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2009年卫生部要求临床路径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动脉导管未闭作为被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疾病之一,医疗费用昂贵。如何降低其医疗费用,提升病人的满意度,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临床路径被强制实施,而实用的电子临床路径尚未被开发出来,在现在大部分医院已使用电子病历的背景下,纸质临床路径因其固有的缺陷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临床路径的发展和推广。因此,亟需开发电子临床路径与现有电子病历相结合,增加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及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从以下两部分进行:1.编制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临床路径及临床应用。2.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电子临床路径编程及试用。第一部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临床路径制定及临床应用目的:编制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临床路径,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验证临床路径的合理性及其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内容分析法、帕雷托法则及焦点团体访谈法制定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临床路径;制定好的临床路径应用于心内科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患儿,其中2010年1月~2010年10月出院的47例患儿为对照组,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出院的44例患儿设为实验组。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统计检验方法有一般描述性统计、逐步多元回归分析、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1.编制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临床路径进入标准、退出标准和出院标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医师版及护士版临床路径表及临床路径变异表。2.对临床路径组与对照组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在住院费用方面:临床路径组患儿分类费用中检查费及其它费用较对照组低(P<0.05),余分类费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患儿总费用较对照组低(P<0.05),而日均费用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天数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术后第一天残余分流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杂音及术后检验异常项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临床路径组病人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总满意度为87.11%。临床路径应用过程中发生了5例正性变异及9例负性变异,发生变异的原因为系统原因及病人并发合并症。结论:1.临床路径诊疗标准的制定是制定临床路径的关键环节,住院天数的确定是制定临床路径的重要环节;有必要分别编制医师版及护士版临床路径。2.医务人员对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临床路径的满意度较高;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临床路径能起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等效果。3.优化诊疗系统及合理管理合并症与并发症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临床路径得以高质量实施的关键。第二部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电子临床路径编程及试用目的:开发出电子临床路径并进行试用,检验其合理性和实用性,为探索电子临床路径的有效开发模式及为电子临床路径的应用及发展奠定基础。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抽样访谈及焦点团体访谈确定电子临床路径功能;客户端使用PowerBuilder9.0作为开发工具,服务端使用Oracle10G作为数据库对电子临床路径进行开发;将编程好的电子临床路径试用于医务人员,以改进及评价电子临床路径。结果:1.电子临床路径的功能包括:临床路径模板的编制及维护、医嘱管理、临床路径及变异管理、统计分析功能、项目报警功能。2.开发出了一套符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的电子临床路径,医务人员对电子临床路径的满意度为70~100%不等,总满意率为88.75%。结论:1.本电子临床路径能实现规范化实时监控功能,与HIS系统一体设计能节约系统维护的成本和时间;本电子临床路径配置灵活可用度高、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本电子临床路径变异管理方便可节约医务人员工作时间。2.本电子临床路径实用性及功能可扩展性强,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为88.75%;电子临床路径的推广执行,除要平衡临床路径质量标准及对医生权限的限制外,还有必要辅以一定的行政措施。3.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临床路径的发展是电子病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临床路径的国内研究现状(之二)[J]. 王军波, 李云英.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1

[2]. 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D]. 刘兴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3]. 临床路径在单病种付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宋斐斐, 赵坤元, 申俊龙.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4].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 方朕.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5]. 临床路径的国内研究现状[C]. 王军波, 李云英. 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叁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2011

[6]. 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路径的应用评估研究[D]. 刘仪. 第叁军医大学. 2017

[7]. 临床路径模式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D]. 张茂红. 中南大学. 2007

[8]. 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 曲豪.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9].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CIK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段素唐. 昆明医科大学. 2016

[10].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电子临床路径研究[D]. 郭蓉. 重庆医科大学. 2012

标签:;  ;  ;  ;  ;  

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