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企业伦理精神的构建

论中国企业伦理精神的构建

周玮[1]2003年在《论中国企业伦理精神的构建》文中提出本文的主旨是确立企业需要的伦理精神,明确构建原则,勾划企业伦理精神构建的程序和伦理精神制度化的实施步骤。本文认为企业伦理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和自身发展过程中,结合企业个性特征逐渐形成和培养起来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的一种主导性群体道德意识。这种群体道德意识是企业发展目标、信念追求、价值标准和行为取向的集中体现。企业伦理精神能强化企业的个性特征,管理者要根据本企业在产品、对象、商标、地理名称、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伦理精神。具有凝聚功能、塑造功能、排它性功能和激励功能。企业需要建立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伦理精神,确立构建企业伦理精神的五个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以人为本原则、诚信为本原则、承担社会责任原则和文化行业适应性原则。文章勾勒了具体构建企业伦理精神六个步骤,阐述了伦理精神制度化的七个方面。

施祖军[2]2003年在《商业之魂》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是商业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商业主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赢得未来商业竞争的胜利,商业主体必须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特别是要“独善其身”,努力提高自身的伦理精神素质。然而,近几年来,我国商业主体的伦理精神素质不但没有明显的提高,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下降,出现了大量弄虚作假、欺骗愚弄公众、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等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深刻反思。商业伦理精神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商业经营要不要发挥伦理精神的调节作用?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观察当代商业伦理精神?如何建构中国当代商业伦理精神?本文主要围绕以上这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对我国当代商业伦理精神建构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全方位、多视角地探讨了以德经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理论和实践历来有着相存相依的紧密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并且反过来指导实践。商业伦理精神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实践问题。当前,我国商业伦理精神的建构变得如此之迫切,关键在于现实环境对此提出了急切的呼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一些商业主体对利益的无限追逐和对自身行为的过度放纵,使我国一度出现了商业伦理精神大缺失的现象,如商业主体道德素质普遍低下、商业诚信精神严重匮乏、不公平的商业竞争大量存在、不平等的商品交换较为普遍,等等。在市场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大量非伦理甚至反伦理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环境如体制、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商业主体自身的原因。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体制转型造成的新旧杂陈状态;物质文明“一手硬”和精神文明“一手软”的不协调;权力寻租导致官场与市场的结合;西方商业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商业主体对自身伦理道德建设重视的力度不够,等等。为了根治我国商业伦理精神缺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混乱,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传统商德相承接、与现代法制规范相协调的当代商业伦理精神。从现实意义上讲,市场的良性发展呼唤商业伦理精神,这不仅因为商业伦理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商业进步的向导,而且还是商业伦理的核心。 本文的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用整整两章的篇幅,对当代商业伦理精神的基本概念,如含义、本质、特征、功能和内容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揭示和分析。本文首先从伦理与伦理精神、商业伦理与商业伦理精神含义的分析入手,对当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的含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认为当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是一个集宏观、中观和微观于一体的内在价值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主义交换关系基础上的独特的经济伦理精神,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商业行业性质和要求的特殊的职业伦理精神,是一种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密切相关的实践伦理精神。当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如下:价值目标上功利性与道义性的统一、经营理念上竞争性与协作性的统一、主体意识上理智性与情感性一的统一、观念构成上民族性与全球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当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具有认识商业文化、评价商业道德,调节商业关系、约束商业行为,激励商人士气,凝聚商人人心,引导商业活动,树立商业形象的功能,它能促进我国商业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它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商业伦理精神,它包括商业诚信精神,买卖公平精神,市场平等精神,商业互利精神等;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伦理精神,它包括心系客户和公众的服务精神,消费者至上的人本精神,开源节流的俭约精神等: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伦理精神,它包括规范经营的理性精神,商海创业的奋斗精神,利济苍生的功利精神等。总之,当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既是一种独特的经济伦理精神,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伦理精神,还是一种特殊的实践伦理精神。这叁种伦理精神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统一形成为一完整严密的内在价值系统。因此,可以说’,当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是一种兼具应用伦理、职业伦理和实践伦理于一身的伦理精神。作为一种应用伦理,它无疑是经济伦理的一部分,是经济伦理中最能反映交换这一环节的道德要求的应用伦理。作为一种职业伦理,它是社会职业伦理的一部分,着重反映社会主义商德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与官德、医德、师德等职业道德相区别。作为一种实践伦理,’它是一种与理论伦理相对应的必须落到实处的伦理,是一种在商业活动和商品交换中所显现出来并指导商业活动和商品交换实践的行为伦理。 本文的第二大块主要讨论当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的建构问题。首先我们讨论了建构当代商业伦理精神的基本视角。由于当代商业与传统商业相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现代商业正在向着全球化、网络化和区域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所以,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方法来审视当代商业?

姚站军[3]2011年在《“伦理大战略”理论建构及其实践透视》文中研究指明虽然伦理大战略思想自古就有,而且当代学者也从理论上察觉到了伦理的战略价值,在一些具体领域提出了“伦理战略”概念及对其做了些思考;但是学界尚无从伦理的大战略价值高度把伦理与大战略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伦理大战略”范畴。“伦理大战略”范畴是对“伦理战略”概念的综合维度的提升和拓展。“伦理大战略”范畴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若得以可能,则既需要系统的理论建构,也需要结合新时代背景进行多层面实践透视。“伦理大战略”体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以及原理性与应用性有机结合的伦理范畴建构;它不同于当代源于西方“正义”论话语垄断的伦理范畴,而是需要既立足中国特色又通览世界风光的独立自主的理论范畴建构与实践透视。当“伦理的价值”解读为伦理的功能和使命时,伦理的价值性并不排斥工具性,这与战略的价值特性是相通融的。但是伦理更突出其价值性,就其使命而言,与战略的价值建构在深层相通。在伦理意义上,战略的价值建构是“大战略”。“伦理”与“大战略”具有相融通的深刻价值内涵。“伦理大战略”既使伦理的价值内涵得到丰富,也使得大战略的根本属性得到突出。从军事、经济等“硬战略”到文化等“软战略”,从作为“软战略”的“文化战略”到作为“精神文化战略”核心的“伦理战略”,体现的就是“战略之大”在内涵的深度上。“伦理大战略”突出以伦理价值为核心的“软实力”,特别是以思想道德力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伦理大战略”之所谓“大”,内在于其境界之大(内圣),外在于其功效之大(外王),置于战略之大视域方可感受伦理之力量无穷。“伦理大战略”之“大”内涵体现了物理(空间、时间)和逻辑意义上的双重维度。“伦理大战略”既不离开利益考虑空谈道德,也拒绝把道德立足于个人或眼前利益的偏狭性,它所谋之根本利益,而且内在地体现了现实利益与理想情操之间的思辨张力,当然,“伦理大战略”对伦理的建构还具有对利益利己的超越性。“伦理大战略”是为人类事业福祉(福德融合)的最大程度的实现,从无穷激励的深刻性逻辑维(直指精神文化战略的内核即重在“攻心”),普适渗透的广域性空间维(宏观、中观、微观),不朽影响的跨越性时间维(指向未来的永恒),等不同思路出发进行系统性的谋划运筹及趋向性的格局建构。“伦理大战略”跨越时空,其贯穿力之纵深、渗透力之广域、影响力之永恒,都展现超“小我”到“大我”甚至“无我”的精神境界及“舍我”的神圣使命;“伦理大战略”理论之本体理念建构即其“精神”、“境界”、“使命”的建构,当代风险社会和人生需要“伦理大战略”本体理念建构支撑;而由“伦理大战略”理论内涵决定的主要特征即表现为“纵深度”、“广域度”、“永恒度”的“叁度”特征。“伦理大战略”是战略视域的“人本’“卓越”建构。“伦理大战略”使伦理的价值功能从系统的战略高度激发,使伦理的力量从精神的凝聚力、价值的认同力、思想的共识力、境界的感化力等理论建构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巨大实践力量。“伦理大战略”在宏观的社会层面、中观的组织层面、微观的人生层面都可以得到其实践透视。在宏观层面,“伦理大战略”主要在社会(分为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领域进行实践透视。国内社会伦理大战略突出和谐发展的深层建构,它扎根于民心,体现国内社会的各阶层各领域的“核心价值”建构;国际伦理大战略突出和谐万邦的深层建构,它与炮舰战略格格不入,体现人类社会中“伦理认同”和国际间“战略互信”建构。当代中国在国内视域中倡导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同时在国际视域中致力推动“和平崛起,建设和谐世界”,使得社会伦理大战略得到充分的实践透视。在中观层面,“伦理大战略”主要在组织(以企业和政府机构等组织为典型)领域进行实践透视。“伦理大战略”能整合和优化组织的软资源,进而造就其深厚内凝力,也从根本上提升组织的士气和积极性。组织伦理大战略能够产生感召力来激发组织成员超越个人利益,为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同时超越眼前利益,为组织前景而自觉追求。组织伦理大战略着力培养组织核心价值,系关企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组织伦理大战略在实践中透视出组织和“组织人”的主动服务品质,特别适合政府组织的公共伦理性要求。从微观层面看,“伦理大战略”主要在人生领域进行实践透视,人生伦理大战略既有助于人生境界的不断提升,使人生得到精神生活的充实和满足,也使个体自我与他人社会关系更融洽,给个体人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事业成功机会。人生伦理大战略突出人生奋斗的价值前提及其实现,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家庭生活。对伦理大战略思想智慧的理论倡导者和实践运筹者即伦理大战略家。从崇高精神境界到千秋功德事业造就伦理大战略家,从杰出人物内涵到大众理念层面却体现了伦理大战略家的演变。

朱金瑞[4]2005年在《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演进及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企业伦理是不可或缺的价值指导和理论资源。本文力图通过经济伦理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对当代中国企业伦理演进的特点及模式进行审视,以期给中国企业提供伦理建设的经验教训。 全文共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主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企业伦理演进的历程、特点、原因及不足的研究。包括,计划经济时代是我国企业伦理的初建阶段,革命性是其主要表现;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表现在伦理意识、管理伦理等方面的自主探索;从邓小平南巡谈话到20世纪90年代末是企业伦理的培育阶段。一些企业表现了强烈的道德自律意识。努力追求公(国)有资本人格化,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身上表现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伦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伦理在借鉴与探索中完成了向创新的飞跃。第二板块重点对当代中国企业伦理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伦理模式,如政治化模式、企业家权威模式、使命模式、制度伦理模式、血缘亲情模式、集体伦理模式和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模式等的特点、积极作用和不足等进行分析。

丁九阳[5]2007年在《试论语文教师生命伦理精神的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其基本方式是通过身心全面训练而实现人的生命的完整性。但当今教育――尤其是最能激励人生命完整性追寻的语文教育――却已抛弃了生命:生命失落,已成为语文教育最严重的异化现象。在以敬畏生命、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全球生态语境中,语文教育必须率先担当起引导生命的重任。但育人者必先自育,只有当语文教师获得了完整的生命关爱意识,建构起张扬当代价值取向的生命伦理精神,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关爱,激发学生追寻生命的完整性。本文正是基于此而尝试探讨语文教师生命伦理精神的建构,力求为其生命伦理精神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新认知,开辟新视野。生命伦理精神的建构,是这个生态时代所有教育者的必须,本文之选择语文教师生命伦理精神建构为主题,其根本在于:语文作为汉语文化课程,内在地蕴含着追寻生命的特质和伦理意蕴,并由此使生命教育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健康完美的生命伦理精神;同时,语文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并因职业原因而形成以人文价值为根本取向的生命主体,具备和提升其生命伦理精神,是他追求生命完整、人生幸福的必须条件。语文教师生命伦理精神的建构,需要职业培育、工作环境塑造和自我成就等方面的合力推动。语文教师的生命伦理精神建构之奠基,需要职前师范教育通过职业伦理教育和对中国文化、思想、精神、道德的系统学习而生成;语文教师生命伦理精神的保有和充分发挥,则需要供职学校优化校园生命道德环境,其根本的道德动力是校长;语文教师更需要职中继续教育在思想、观念、方法的更新,知识体系更新、文化视域拓展、职业生命关爱意识强化和提升,来拓展和提升自己的生命伦理精神;语文教师的生命伦理精神要保持纯洁与鲜活的活力,唯有靠自我修炼来成就。阅读、反思、研究,是语文教师自我历练生命伦理精神的内在动力,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是语文教师自我历练生命伦理精神的根本方式。

卢平[6]2006年在《竞和的企业伦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使得你死我活的传统竞争观念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在竞争中追求双赢或多赢的竞和之道成为现代企业的生存之法、从商之要。竞和的现代从商之道强调对传统竞争观念的扬弃,以竞争求和谐,以内和外顺作为竞争的法门和关键。义利共生是企业伦理的应有之义,也是竞和之道的价值目标。对竞和的现代从商之道进行企业伦理的解读,就是要探讨竞和的商业观念与传统竞争观念在企业之利与社会之义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见解。 本文分六章探讨了竞和的企业伦理的问题。 第一章是本文的总论,主要就竞和的涵义探析、竞和理念的形成以及竞和之道与企业伦理的问题进行探讨。竞和的涵义探析是从“和”的语义解读和伦理学意蕴展开论述,继而研究了竞和的涵义、本质及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竞和理念的形成问题回顾了从竞争到合作,再由合作到竞争的发展,分析了竞争与合作的优劣及其发展到竞和的必然性;竞和之道与企业伦理的问题研究了企业伦理的涵义、核心问题以及竞和之道的企业伦理关涉的问题。 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探讨了竞和的企业伦理目标、要求、功能、准则和责任问题。第二章首先从企业的内部和谐、外部和谐、社会整体和谐与天人和谐的角度论述了竞和的企业伦理目标,然后提出了定位、顺时、包容、创新等竞和的企业伦理要求;最后以竞和对于企业生存、盈利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了竞和的企业伦理功能。第叁章主要是从企业人员伦理的视角,探讨了竞和的企业伦理准则的问题,分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叁个层次介绍了竞和的企业伦理准则。第四章主要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和分类、企业的个体责任、市场责任和公共责任的问题展开理论,研究了竞和的企业责任问题。 第五章和第六章介绍竞和企业伦理建设的传统继承和经验总

张玲[7]2014年在《伦理本位视角下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隶属于社会文化这个母体文化系统,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必然受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纯碎西化的企业文化难以有效地融合到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能无视自己的文化背景。因此,辩证地分析中国伦理本位传统,将中国伦理本位传统的思想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进而探讨富有效率的中国现代企业文化,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在计划经济体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促进了中国企业在面向市场、决战市场中发展壮大,但是,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西化色彩浓郁,而中国特色不足。特别严重的是,有些企业诚信缺失,缺少社会担当、人文关怀、环境意识,创新乏力,竞争无序。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近代以来优秀文化传统破坏过多。医治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之病,继承和弘扬中国伦理本位的优秀传统,无疑是一剂良药。中国具有悠久的伦理本位思想,延伸到社会各行业和群体,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表象。中国传统伦理本位思想中,为政以德的管理理念、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贵和尚中的经营方略、无信不立的品牌意识等,虽然是过去的存在,但也是现在的存在,与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高度契合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既要体现时代性、全球性,又要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丰富多彩的中国伦理本位传统,形成于农耕文明时代,当然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古为今用”的方针,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顺应现代企业发展规律,吸纳当今世界时代精神,使中国伦理本位思想焕发出时代青春,促进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应该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地将伦理本位传统纳入到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从而创造出适合国情的、民族的、先进的现代企业文化,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夏绪梅[8]2006年在《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伦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西方功利观念逐渐侵入,在转型经济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领域中企业反伦理行为层出不穷,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转型经济条件下企业伦理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论文通过企业伦理依据问题和企业伦理民族性的理论分析,结合对我国企业伦理演化和特征的实证研究,在对企业主体伦理行为进行理性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推论企业伦理的叁大制约因素为信息不对称、企业伦理素质残缺和市场不完善,而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则是制约企业伦理的最终原因,从外部制度供给和企业内部机制构建两个视角为企业伦理提供了可行路径和对策措施。 新制度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都可以论证经济理论中的伦理取向;同时企业本性理论、人性假设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也证明企业管理理论中饱含着伦理意蕴;管理理论发展中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阶段、“管理丛林”阶段的历史演变脉络中充满着企业管理思想演绎的伦理思维,从而为企业伦理提供了丰厚的理论依据。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市场经济的良性有效运行需要一定的伦理基础,企业反伦理经营行为具有负的外部经济性,影响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同时企业反伦理经营具有外溢社会负效应。从微观层面上来看,正面的论证和反面的例证都充分说明企业伦理与企业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企业伦理有助于减少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企业享有良好的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社会地位;有助于企业与主要利益相关者建立起牢固的关系,促进合作效益的创造;有助于企业取得和维持杰出的组织业绩并获得长期绩效,从而为企业伦理提供了坚实的实践依据。 以美国、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叁国不同的民族文化及影响下的企业伦理各具特色,企业伦理具有民族性。 通过实证调查获得资料,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梳理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和转轨经济条件下企业伦理现状和特征后认为: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伦理的特征为责、权、利相结合的企业伦理基础匮乏和以国家伦理替代企业伦理。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具有高度的不规范性,企业伦理的特征一是企业伦理对企业有积极的作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同,但存在着将企业伦理作为某种工具性的管理手段,面对义与利的冲突,企业在实际行动时受利益的驱动更具有一种功利倾向;二是人们对企业伦理有着近于理想化的期望,但是实践中却不太可能做到,或做的一般,企业伦理状况不容乐观,人们对目前企业伦理状况评价不高,期望和现实之间形成极大的反差。当然,公众对企业伦理的期望高于他们对现状的评价,

梅璘昉[9]2012年在《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世纪,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企业发展与竞争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代中国企业能否培育出自己的特色文化并发挥其作用,将决定其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文化推动企业管理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进程的现状,来思考和研究现代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面对自身继续深化改革和发达国家优势企业的双重竞争新形势,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如何形成相对持久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已成为中国企业改革创新与持续发展的时代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对于中国企业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建设是具有全球意义的时代性课题。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其管理的重心应转向如何为知识工作者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不仅仅表现为重视人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让其实施自我管理,实现分散化知识的聚合和共享,还表现为发展人、为人谋福利,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二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范式,是中国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奠基于华夏文明和中国经济现实的人文管理思想,找到实现传统伦理精神、人文精神的现代转换点,必须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范式。叁是探索如何破解企业低效率世界性难题。笔者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建立以人为本、以人本管理统领企业一切工作的思想体系,是将中国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体现,既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所在,更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国企业推行人本管理在实现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实行同质化企业制度的实践中,推动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将从根本上破解企业低效率的难题。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立足于中国国情,探讨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既横向考察和借鉴国际上着名学者和企业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又从纵向上追溯中国古代传统的管理思想及近代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批判继承我国古代丰富的人本管理思想,吸收我国近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因素,本着兼容古今中西的原则,探索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文化的模式及规律。全文由导论和五个章节构成。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国内外学术界及企业家理论研究和实践动态、国内外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阐述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同时,对本论文涉及的相关主要概念进行了阐释。第一章概括性地梳理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渊源,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即人的现实性思想、人的本质思想、人的自由思想、人的需要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及管理思想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精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的指导作用和伟大意义:即“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灵魂、人本管理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基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趋势,注重科学性、实践性、发展性是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根本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以开放的视角,从横向层面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应当积极借鉴西方的相关管理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启示,包括善于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立足于企业管理实践,注重理论研究,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等;从纵向层面梳理了中国传统的优秀管理思想和近代企业管理思想。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的优秀管理文化和近代企业管理文化对现代中国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启示,包括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应该继承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思想精华,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永恒主题,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倡导“修己安人”的自我管理,提倡“和为贵”的团队精神,注重企业人本精神的塑造和管理的创新等。第叁章总结和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后,从商品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中,在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凸显的问题。并在总结、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出了新中国成立后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对现代中国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叁个方面的重要启示:一是企业管理文化的转型是必然趋势;二是企业外部环境文化的优化不可忽视;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根本。第四章在一至叁章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包括构建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体系要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同时,要注重把握和运用四个方面的建设思路及具体措施:一是提升管理者“人本”思想素质;二是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叁是优化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文化环境;四是培育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的国际视角。第五章就如何建立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内容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评价体系的目标和意义,提出了建立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评价体系的原则、方法和路径,并探索性地拟定出了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员工认同度、企业社会公信力、企业产品美誉度、学习型企业构建度和企业科技竞争力等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主要评价标准。

朱宁峰[10]2005年在《论我国中小企业伦理范式的现代建构》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伦理现状出发,概括性地论述了中小企业伦理失范现象及其危害,透析了产生失范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中小企业伦理内涵的理解思路、范式类型和功能价值。文章重点在于中小企业伦理范式的构建,因此着重论述了构建机制、构建原则和构建维度。广泛涉及了经济学、伦理学、法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交叉问题。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小企业伦理范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本文试图借用物理学上的熵和场的概念与原理来说明和论证中小企业存在伦理熵和伦理场,认为通过形成企业负熵流来实现中小企业伦理的构建机制。关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中的伦理关系,文章详细地论述了中小企业管理伦理、生产伦理、营销伦理和竞争伦理等四方面的运行伦理,并紧扣时代主题,阐明运行伦理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特点和建构原则。在介绍中小企业伦理范式的构建维度上,着重从产权改革、传统儒家思想、政府行为叁个维度,按照实事求是原则,论述这些维度在建构中小企业伦理范式时的重要性。在产权改革上,强调了产权是伦理关系的物质基础。在对待儒家伦理思想的传承上,强调了儒家思想为中小企业伦理范式的构建和现实超越提供了历史依据。在政府行为上,分成法律和政策两个方面说明政府行为的力量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论中国企业伦理精神的构建[D]. 周玮. 南京师范大学. 2003

[2]. 商业之魂[D]. 施祖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03

[3]. “伦理大战略”理论建构及其实践透视[D]. 姚站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4]. 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演进及模式研究[D]. 朱金瑞.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5]. 试论语文教师生命伦理精神的建构[D]. 丁九阳. 四川师范大学. 2007

[6]. 竞和的企业伦理研究[D]. 卢平. 湖南师范大学. 2006

[7]. 伦理本位视角下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张玲.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4

[8]. 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伦理问题研究[D]. 夏绪梅. 西北大学. 2006

[9]. 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研究[D]. 梅璘昉. 武汉大学. 2012

[10]. 论我国中小企业伦理范式的现代建构[D]. 朱宁峰. 浙江师范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论中国企业伦理精神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