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磷甲酸钠治疗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汪洁,宋恩峰[1](2016)在《复方虎杖散颗粒联合胸腺肽对复发性生殖疱疹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观察复方虎杖散颗粒联合胸腺肽对复发性生殖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共106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胸腺肽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虎杖散颗粒联合胸腺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止疱、结痂、皮损愈合时间,治疗前后IL-2、IFN-γ水平,治疗有效率,患者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4.49±1.06)d、止疱时间(1.58±0.39)d、结痂时间(2.37±0.71)d、皮损愈合时间(3.34±0.95)d,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治疗组患者IL-2水平(323.64±28.31)pg/mL、IFN-γ水平(323.57±19.07)pg/mL,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17.48±11.95)pg/mL、(232.89±14.66)pg/mL,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96.30%,优于对照组82.6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尖锐湿疣4例、衣原体属感染性尿道炎2例,治疗控制率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尖锐湿疣11例、衣原体属感染性尿道炎8例,控制率63.4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复方虎杖散颗粒联合胸腺肽治疗复发性生殖疱疹症状消失快、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归冰,董玲玲[2](2016)在《CO2激光点式灼烧联合低浓度膦甲酸钠治疗难治性男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CO2激光点式灼烧联合低浓度膦甲酸钠治疗难治性男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难治性男性生殖器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单用膦甲酸钠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CO2激光点式灼烧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记录两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疱疹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完全结痂时间及皮损愈合时间为(2.2±1.3)d、(2.0±1.5)d、(3.7±2.1)d、(5.1±1.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复发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3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难治性男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CO2激光点式灼烧联合低浓度膦甲酸钠方案,可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刘振强,戚建明,施林林[3](2015)在《膦甲酸钠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液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文中指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2(HSV-2)感染所致,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较难治愈。研究表明,机体免疫状态对病毒抑制起关键作用,RGH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h1/Th2细胞因子失衡,机体清除HSV能力降低,造成HSV的持续感染与反复发作[1-3]。膦甲酸钠是一种有效的非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可通过抑制HSV DNA聚合酶来抑制HSV增殖,对阿昔洛韦耐药的
唐伟伟[4](2015)在《膦甲酸钠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文中指出膦甲酸钠作为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化学结构为无机焦磷酸盐的有机类似物,主要通过人工合成[1]。膦甲酸钠最初是Astra(阿斯特拉)公司(阿斯利康公司的前身)开发的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1989年在瑞典上市。最初发现它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的复制,后来研究表明它还能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慢性乙肝病毒(HBV)、人乳头状瘤病毒
丁泳翔[5](2015)在《更昔洛韦有关物质9-[(2,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的合成》文中指出9-[(2,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是欧洲药典8.0版本中所收载的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Ganciclovir)的一个有关物质(杂质)。该有关物质可作为对照品用于控制更昔洛韦的产品质量。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该物质进行了合成。一是以苄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依次通过酸催化下的环氧开环反应、伯羟基和三苯基氯甲烷的取代反应、仲羟基和氯化苄的取代反应、酸性条件下脱除伯羟基的保护基、伯羟基的氯甲基醚化反应和乙酸钾取代反应制得侧链2,3-二苄氧基-1-乙酰氧甲氧基丙烷。2,3-二苄氧基-1-乙酰氧甲氧基丙烷接着和N2,9-二乙酰基鸟嘌呤缩合,然后氢解和水解即得到9-[(2,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二是以烯丙醇为原料,依次通过羟基的氯甲基醚化反应、乙酸钾取代反应、烯烃双羟化反应和乙酸酐酯化反应制备得到侧链2,3-二乙酰氧基-1-乙酰氧基甲氧基丙烷。2,3-二乙酰氧基-1-乙酰氧基甲氧基丙烷接着和N2,9-二乙酰基鸟嘌呤缩合,随后在碱中水解即合成得到9-[(2,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最后本论文对制备9-[(2,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的两种可行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
王刚[6](2008)在《中医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系统评价 ——对清热解毒祛湿、益气扶正为功效中药复方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清热解毒祛湿、益气扶正为功效的中药复方治疗生殖器疱疹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制定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以清热解毒祛湿、益气扶正为功效中药复方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Jadad质量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avmen4.2.1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文献研究包括1036例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因各研究采用的对照药物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后合并计算各研究的疗效效应量。研究显示,中药在近期总有效率和症状缓解时间方面(如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皮损痊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痊愈时间)与核苷类抗病毒西药疗效相当,但清热解毒祛湿、益气扶正为功效的中药复方在减少复发率方面疗效要优于核苷类西药。7篇文章报道了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少于西药。结论:1.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清热解毒祛湿、益气扶正为功效的中药复方治疗生殖器疱疹的近期疗效与核苷类西药相当,而在远期疗效方面如减少复发方面与西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2.由于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以及潜在的发表偏倚等因素影响,本系统评价尚不能完全准确对中药复方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肯定结论。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鲁继荣,乔红梅[7](2006)在《病毒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表明
赵俊英,孟悦,王增芳[8](2004)在《磷甲酸钠治疗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
傅绍军,朱利民,洪枫[9](2004)在《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文中认为第二代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 (GCV)比阿昔洛韦 (ACV )具有更强更广谱的抗病毒作用 ,是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病毒抑制剂 ,对人体 6种疱疹病毒感染均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已作为抗艾滋病并发致盲性巨细胞病毒 (CMV )感染的一线药物 ;本文综述了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文献合成方法以及市场应用前景。
柳齐福[10](2003)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文中认为本文详述了 4代的抗病毒药。
二、磷甲酸钠治疗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磷甲酸钠治疗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虎杖散颗粒联合胸腺肽对复发性生殖疱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分析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2、IFN-γ水平变化 |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2.4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2)CO2激光点式灼烧联合低浓度膦甲酸钠治疗难治性男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标准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
2.2 两组疱疹消退、缓解、结痂、愈合时间对比 |
2.3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
2.4 两组随访复发率对比 |
3 讨论 |
(3)膦甲酸钠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液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2.12组血浆IL-4和IFN?γ水平比较 |
2. 2 RGH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内平均复发频率、平均皮损愈合时间变化 |
2. 3 RGH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 |
3讨论 |
(4)膦甲酸钠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膦甲酸钠抗病毒药理机制 |
2膦甲酸钠抗病毒的临床应用 |
2.1抗HSV作用 |
2.2抗VZV作用 |
2. 3 CMV |
2.4抗HHV-6作用 |
2. 5 HBV |
2. 6 HPV |
2.7HIV感染后并发感染 |
3膦甲酸钠主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
4总结 |
(5)更昔洛韦有关物质9-[(2,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引言 |
1.2 药物杂质来源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
1.2.1 药物杂质 |
1.2.2 药物杂质来源 |
1.2.3 药物杂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
1.3 更昔洛韦药理及临床应用 |
1.4 更昔洛韦研究现状及与该杂质的对比 |
1.4.1 更昔洛韦制备方案 |
1.5 该杂质的相关报道 |
1.6 对该杂质研究的必要性 |
1.6.1 更昔洛韦市场情况及应用前景 |
1.6.2 对更昔洛韦相关物质研究的意义 |
第2章 9-(2,3-二羟基1丙氧甲基)鸟嘌呤的合成 |
2.1 概述 |
2.1.1 研究思路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方案一 |
2.3.1 3-苄氧基-1,2-丙二醇(2)的制备 |
2.3.2 1-三苯氧基3苄氧基2丙醇(3)的制备 |
2.3.3 1-三苯氧基-2,3-二苄氧基丙烷(4)的制备 |
2.3.4 2,3-二苄氧基1丙醇(5)的制备 |
2.3.5 2,3-二苄氧基1氯甲氧基丙烷(6)的制备 |
2.3.6 2,3-二苄氧基1乙酰氧甲氧基丙烷(7)的制备 |
2.3.7 N~2-乙酰基9[(2,3-二苄氧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8)的制备 |
2.4 方案二 |
2.4.1 氯甲基烯丙醚(9)的制备 |
2.4.2 乙酰氧甲基烯丙醚(10)的制备 |
2.4.3 2,3-二羟基1乙酰氧甲氧基丙烷(11)的制备 |
2.4.4 2,3-二乙酰氧基1乙酰氧基甲氧基丙烷(12)的制备 |
2.4.5 N~2-乙酰基9[(2,3-二乙酰氧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13)的制备 |
2.4.6 9-[(2,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1)的制备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3.1 结果分析 |
3.1.1 方案一结果分析 |
3.1.2 方案二结果分析 |
3.1.3 方案一与方案二比较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中医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系统评价 ——对清热解毒祛湿、益气扶正为功效中药复方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略语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系统评价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2.3 观察指标 |
1.2.4 文献检索策略 |
1.2.5 原始文献的筛选和评价 |
2 结果 |
2.1 资料提取 |
2.1.1 各纳入研究的特点 |
2.1.2 疗效指标 |
2.1.3 研究质量评估 |
2.2 Meta-分析结果 |
2.2.1 近期疗效的评价 |
2.2.2 远期疗效 |
2.2.3 副作用 |
2.2.4 敏感性分析 |
2.2.5 偏倚性分析 |
3 讨论 |
3.3.1 中医论治生殖器疱疹的认识 |
3.3.2 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3.3.3 本文局限性及展望 |
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生殖器疱疹的研究概况 |
1 现代医学对生殖器疱疹的研究概况 |
1.1 病源学研究 |
1.2 发病及复发危险因素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治疗 |
1.4.1 系统治疗 |
1.4.2 局部治疗 |
1.4.3 心理治疗 |
2 中医对生殖器疱疹的认识 |
2.1 祖国医学对生殖器疱疹病名的记载 |
2.2 治疗 |
2.2.1 中医药内治法 |
2.2.2 外治法 |
2.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2.4 其他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一 |
附二 |
(8)磷甲酸钠治疗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给药方法 |
1.3 疗效判断标准 |
2 结 果 |
2.1 尖锐湿疣疗效 |
2.2 生殖器疱疹疗效 |
2.3 化验结果 |
2.4 副作用 |
2.5 复发 (于治疗后 3~6 个月) |
3 讨 论 |
(9)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论文提纲范文)
1 抗巨细胞病毒药物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
2 更昔洛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
3 更昔洛韦文献和专利合成方法 |
3.1 加拿大 ENS Biol公司[17] |
3.2 美国Syntex公司[18~20] |
3.3 美国Merck公司[21] |
3.4 英国Wellcome基金有限公司[22] |
3.5 西班牙Inke公司[23] |
4 更昔洛韦市场分析及应用前景 |
5 结束语 |
四、磷甲酸钠治疗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虎杖散颗粒联合胸腺肽对复发性生殖疱疹的临床观察[J]. 汪洁,宋恩峰. 中国性科学, 2016(09)
- [2]CO2激光点式灼烧联合低浓度膦甲酸钠治疗难治性男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J]. 归冰,董玲玲. 中国性科学, 2016(07)
- [3]膦甲酸钠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液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J]. 刘振强,戚建明,施林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17)
- [4]膦甲酸钠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J]. 唐伟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17)
- [5]更昔洛韦有关物质9-[(2,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的合成[D]. 丁泳翔. 南昌大学, 2015(03)
- [6]中医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系统评价 ——对清热解毒祛湿、益气扶正为功效中药复方的系统评价[D]. 王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7]病毒性疾病诊断与治疗[J]. 鲁继荣,乔红梅. 临床儿科杂志, 2006(07)
- [8]磷甲酸钠治疗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研究[J]. 赵俊英,孟悦,王增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4(04)
- [9]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J]. 傅绍军,朱利民,洪枫.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4(06)
- [10]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 柳齐福. 皮肤病与性病,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