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数-原子捕集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粉煤灰中镉(论文文献综述)
岳双彦[1](2013)在《浅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环保意识的提升,镉含量的测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原子吸收法是一种常用的元素测试方法,其具有简单方面测试准确的特点,目前也广泛的用于镉的测定。本文就原子吸收中常用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镉测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一些帮助。
闫志谦,程艳坤,张雪梅,李丽欣,程彦海[2](2013)在《粉煤灰中重金属Pb的淋滤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通过盐酸-高氯酸-氢氟酸法对粉煤灰进行消解处理,并用自来水、天然雨水、模拟雨水3种淋滤介质对粉煤灰进行淋滤实验,采用导数-原子捕集-火焰原子吸收法(D-AT-FAAS)对淋滤前后溶液和粉煤灰中重金属Pb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出粉煤灰的淋滤溶液中重金属的变化规律[1]。
李冰,周剑雄,詹秀春[3](2011)在《无机多元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重点介绍地质领域目前广泛应用的无机多元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原子吸收光谱(AAS)、原子荧光光谱(AFS)、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和共享平台的建立、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原位分析技术以及元素形态分析技术。
蔡添寿[4](2010)在《纳米氧化物涂层石英管在原子捕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原子捕集技术具有在线富集、灵敏度高、构造简单、易操作等优点,且不必另外加入化学试剂,避免了化学前处理或化学预浓缩操作中的污染和损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以及环境等领域痕量元素的测定。原子捕集技术对共存元素的干扰无法有效消除,如砷可严重干扰石英管原子捕集-蒸汽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汞和硒的测定;常规原子捕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灵敏度和线性范围无法胜任含量低、含量变化范围宽的分析样品的检测。纳米SiO2/TiO2作为固相萃取剂,具有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无毒无害、价廉等优点,广泛用于痕量元素的富集,但在原子捕集方面的应用至今未见报道。纳米氧化物的表面能使其易与待测物的气态基态原子结合,可延长待测物基态原子在光路中的停留时间,产生累积效应,从而提高其在原子化器的浓度,减少杂散光的干扰。本文将纳米氧化物涂层于石英捕集管内壁,与石英管原子捕集-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在线提高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延伸其线性范围,为食品、医学及环境等分析领域提供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易操作的在线富集测定新方法,具体情况如下:(1)建立纳米SiO2涂层石英管在线预富集新技术,分别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蒸汽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用于锌和铜、汞和硒的测定。将纳米SiO2溶胶负载于石英缝管或T型石英管的内壁,通过“石英管原子捕集”与“纳米SiO2涂层吸附”联用,增加待测物气态基态原子在光路中的停留时间,在线提高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蒸汽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VGAAS)的灵敏度,分别改善FAAS对锌和铜,VGAAS对汞和硒的检测性能。与石英缝管原子捕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STAT-FAAS)相比,当纳米SiO2涂层重量41.7 mg时,该法测定锌的线性范围由30.0200.0 ng mL-1延伸至5.0400.0 ng mL-1,特征浓度由6.0 ng mL-1/1%降至2.7 ng mL-1/1%;铜的线性范围由100.01000.0 ng mL-1扩展至50.02000.0 ng mL-1,特征浓度由25.0 ng mL-1/1%降至10.1 ng mL-1/1%。该技术应用于番茄叶(标准品)中锌和铜浓度的测定,准确率分别为101.3%、97.3%,应用于中草药(川乌、白芍)中锌和铜浓度的测定,回收率为95.6104.0%。与石英管原子捕集-蒸汽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QTAT-VGAAS)相比,当纳米SiO2涂层重量42.5 mg时,该法测定汞的线性范围可由10.080.0 ng mL-1延伸至5.0150.0 ng mL-1,特征浓度由2.6 ng mL-1/1%降至1.0 ng mL-1/1%;硒的线性范围由10.070.0 ng mL-1扩展至4.5100.0 ng mL-1,特征浓度由1.2 ng·mL-1/1%降至0.8 ng·mL-1/1%。该技术应用于中草药(金线莲、红花)和头发中汞和硒浓度的测定,回收率为97.5102.6%,结果令人满意。(2)将纳米TiO2溶胶负载于T型石英管内壁,建立纳米TiO2涂层石英管在线预富集-蒸汽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改善QTAT-VGAAS对汞和硒的检测性能。与QTAT-VGAAS相比,当纳米TiO2涂层重量67.4 mg时,测定汞的线性范围可由10.080.0 ng mL-1延伸至5.0150.0 ng mL-1,特征浓度由2.75 ng mL-1/1%降至1.06 ng mL-1/1%;硒的线性范围由10.070.0 ng mL-1扩展至5.0100.0 ng mL-1,特征浓度由1.21 ng mL-1/1%降至0.84 ng mL-1/1%。纳米TiO2涂层对砷吸附能力强,砷基态原子无法释放,可消除砷对汞和硒测定的影响。该技术应用于中药和头发中汞和硒浓度的测定,回收率为95.0102.0%,结果令人满意。(3)应用上述建立的新方法研究氮磷营养盐及不同形态铁的添加对微量元素Cu、Zn、Se在水体-海洋浮游植物-跷足动物间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营养盐浓度的增加,促进微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及小球藻(Chlorella)对Cu、Zn的单细胞吸附和吸收(对Se的单细胞吸附和吸收影响不明显)、对Cu、Zn、Se的总摄取量和总吸收量,且对各种微藻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性,并正相关传递至跷足动物(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影响上述三种微量元素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铁的形态(EDTA-Fe和无机胶体态铁)差异也影响了海洋浮游生物对Cu、Zn、Se的摄取(吸附和吸收)和转移。因此浮游生物对微量元素的摄取和转移受到海洋中氮磷营养盐及铁形态的干预。
马登军[5](2009)在《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镉和铅是两种环境污染较重的重金属元素,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接触的越来越广泛,镉和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研究这两种毒物在生物机体中的蓄积和分布,具有环境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采用硝酸镉和硝酸铅的水溶液作为染毒材料,以小白鼠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小白鼠饮水染毒和静脉注射染毒后,其血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中镉、铅含量的时间效应和蓄积分布规律,以及对小白鼠血液主要指标的影响;考察了镉和铅联合染毒在小白鼠血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中蓄积分布和相关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对生物机体及其靶器官的作用原理以及减缓和治疗中毒疾病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综合评述了镉和铅的毒性、危害和中毒机理,以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微量金属镉、铅的研究进展。建立了微量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分析微量金属镉和铅的新方法,为跟踪监测染毒因子在靶器官中的蓄积、迁移和分布提供了可靠、准确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镉在0.000-0.8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97.1%,RSD=3.0%,特征浓度为0.0036μg/mL,检出限为0.002μg/mL.铅在0.000-1.0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97.4%,RSD=4.2%,特征浓度为0.0916μg/mL,检出限为0.0500μg/mL。采用含镉和铅分别为0.01%的低浓度水溶液对小白鼠进行饮水染毒,研究了血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中镉和铅染毒时间效应的变化,对蓄积量进行了测试和分布排序;血液中分布在血红细胞中铅达到95%~98%,镉为90%~93%,肾和肝是镉和铅的主要靶器官,其他器官次之;考察了小白鼠的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网织红细胞数随染毒时间的效应变化,血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网织红细胞占血红细胞的百分比随染毒时间逐渐上升,实验表明,镉和铅破坏和抑制了血细胞的生长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同时,促使网织红细胞增生。为了有别于消化道染毒,采用同浓度镉和铅的水溶液通过静脉注射,对小白鼠进行被动染毒,考察了镉和铅在红细胞、血清、肝、肾、脾、肺、心脏和大脑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和蓄积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铅和镉的联合作用,论文中初步探讨了铅和镉在复合饮水染毒情况下,小白鼠靶器官中二者的蓄积分布情况,以及镉和铅联合作用的相关性。
黄俭惠[6](200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的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对近年来国内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的进展进行评述,内容包括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舒永红[7](2007)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分析试验室》期刊定期评述中关于原子吸收光谱(AAS)及原子荧光光谱(AFS)分析的第11篇综述文章。文中对2004年12月2007年4月期间我国在AAS/AFS领域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评述。内容包括概述、仪器装置与数据处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化学蒸气发生技术以及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收集文献670篇。
辛娟娟[8](2006)在《光谱分析在痕量有毒元素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光谱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是进行元素含量分析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原子光谱法已经成为测定元素含量最常规最有效的方法。分子光谱在元素分析方面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比较传统的显色分析方面,但在此基础上也有一些分析工作者做了很多前沿性的工作,本文利用液芯光纤增加光程长度来提高痕量有毒元素的测定灵敏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大多数重金属元素都对环境或人体有毒有害并且有时含量极低,所以对它们进行快捷准确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原子光谱法的高灵敏度等优点在痕量有毒元素的分析领域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大的方面来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引言部分,概述了各类光谱分析法的发展、原理、应用等;第二部分介绍了原子光谱法在分析痕量有毒元素As、Cd、Pb、Zn方面的应用,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三部分即第四章,在这一部分中,我们拓展了分子光谱在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方面的应用。本文用到的原子光谱分析法包括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HG-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ICP-OES)以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FAAS)。实际分析的样品包括光学玻璃和土壤。对于上述原子光谱分析法来说,很好地将样品处理为溶液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采用家用微波炉消解样品,实现了样品中痕量As、Cd、Pb、Zn含量的准确测定。在第四章中,我们用Teflon AF2400液芯光纤替代传统分光光度计中的比色皿,用CCD作为检测器,自组装了一台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利用Teflon AF2400液芯光
赵文霞,程艳坤[9](2005)在《粉煤灰测定若干消化方法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采用多种消化法对粉煤灰标样进行消化处理,通过较系统的实验分析对比,寻求到了最佳消化体系,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实验中采用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其中微量铜、锌、铬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导数原子捕集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其中痕量铅、镉进行测定。
赵文霞,冯辉,高太忠,司文刚[10](2005)在《导数-原子吸收法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铜、铬》文中研究说明建立了将导数技术与常规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联用测定粉煤灰中微量元素铜、铬的导数 原子吸收法(D FAAS)。其灵敏度比常规方法改善15. 9倍(Cu)和14. 7倍(Cr),检出限降低 4 .3 倍(Cu)和 3 .2 倍(Cr)。将该法用于测定粉煤灰标样及5个电厂灰样,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 22%2 .56%(Cu)、1 .82%3. 11%(Cr),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 9%103. 2%(Cu)、97 .6%102. 1%(Cr)。
二、导数-原子捕集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粉煤灰中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导数-原子捕集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粉煤灰中镉(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原子吸收光谱在镉测定中的进展 |
1.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1.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2 结语 |
(2)粉煤灰中重金属Pb的淋滤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实验研究 |
1.1 样品消解处理 |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3 仪器工作条件 |
2 实验过程 |
2.1 装柱 |
2.2 重金属Pb的测定 |
2.2.1 测定淋滤前的粉煤灰中的铅 |
2.2.2 粉煤灰淋滤后重金属Pb的含量测定 |
2.3 粉煤灰淋滤过程中重金属Pb含量的变化规律 |
3 结语 |
3.1 粉煤灰的淋溶液中重金属Pb的含量变化规律 |
3.2 重金属Pb在3种滤液中的淋出率 |
3.3 粉煤灰对重金属Pb具有吸附功能 |
(4)纳米氧化物涂层石英管在原子捕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原子捕集技术及其在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
1.1 原子捕集技术 |
1.1.1 原子捕集技术概述 |
1.1.2 原子捕集技术的优缺点 |
1.1.3 原子捕集的方式 |
1.1.3.1 缝管原子捕集 |
1.1.3.2 水冷原子捕集 |
1.1.3.3 组合原子捕集技术 |
1.1.4 原子捕集的机理 |
1.1.5 干扰的研究及改善方法 |
1.2 原子捕集法在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
1.2.1 水冷原子捕集技术应用 |
1.2.2 缝管原子捕集技术应用 |
1.2.3 组合原子捕集技术应用 |
1.2.4 原子捕集技术与其它技术联用在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目的 |
1.3.1 纳米SiO_2 涂层石英管在线预富集新技术及其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应用 |
1.3.2 纳米TiO_2 涂层石英管在线预富集-蒸汽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草药及头发中的微量元素 |
1.3.3 纳米氧化物涂层石英管在线预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氮磷营养盐及铁形态对微量元素在水体-海洋浮游植物-跷足动物间传递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纳米SiO_2涂层石英缝管在线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锌和铜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石英缝管内壁纳米SiO_2 涂层的制备 |
2.2.3 中草药及番茄叶的预处理和微波消解 |
2.2.4 NSC-STAT-FAAS 测定锌和铜的工作条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性能分析 |
2.3.2 应用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纳米SiO_2涂层石英管在线预富集-蒸汽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和硒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T 型石英管内壁纳米SiO_2 涂层的制备 |
3.2.3 中草药及头发样品的预处理和微波消解 |
3.2.4 NSC-QTAT-VGAAS 测定汞和硒的工作条件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性能分析 |
3.3.2 应用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纳米TiO_2涂层石英管在线预富集-蒸汽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和硒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T 型石英管内壁纳米TiO_2 涂层的制备 |
4.2.3 中草药及头发样品的预处理和微波消解 |
4.2.4 NTC-QTAT-VGAAS 测定汞、硒和砷的工作条件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性能分析 |
4.3.2 应用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5章 氮磷营养盐及铁形态对铜、锌和硒在海洋食物链中传递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材料 |
5.2.1.1 实验仪器 |
5.2.1.2 实验药品 |
5.2.2 实验方法 |
5.2.2.1 海水、藻种及跷足动物培养 |
5.2.2.2 有机态铁EDTA-Fe、无机胶体态铁的制备 |
5.2.2.3 不同浓度氮磷营养盐及不同形态铁下海洋微藻对Cu、Zn 和Se 的摄取 |
5.2.2.4 藻体中Cu、Zn 和Se 经食物链往跷足动物传递 |
5.2.2.5 洗脱液、藻体及跷足动物的微波消解 |
5.2.3 测定方法 |
5.2.3.1 硝酸盐测定方法 |
5.2.3.2 磷酸盐测定方法 |
5.2.3.3 铁含量的测定方法 |
5.2.3.4 藻细胞密度的测定 |
5.2.3.5 滤液、洗脱液、藻体及跷足动物消解液中Cu、Zn 和Se 含量的测定 |
5.3 结果 |
5.3.1 氮磷营养盐浓度及铁形态对海洋微藻单细胞摄取Cu、Zn 和Se 的影响. |
5.3.1.1 氮磷营养盐浓度及铁形态对海洋微藻单细胞吸附 Cu、Zn、Se 的影响 |
5.3.1.2 氮磷营养盐浓度及铁形态对海洋微藻单细胞吸收 Cu、Zn、Se 的影响 |
5.3.1.3 氮磷营养盐浓度及铁形态对海洋微藻单细胞吸附与吸收Cu、Zn、Se的影响比较 |
5.3.2 氮磷营养盐浓度及铁形态对海洋微藻Cu、Zn 和Se 摄取总量的影响 |
5.3.3 跷足动物摄食不同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形态铁培养下的海洋微藻后,个体体内Cu、Zn 和Se 含量的比较 |
5.4 讨论 |
5.4.1 氮磷营养盐浓度及铁形态对海洋微藻摄取Cu、Zn 和Se 的影响 |
5.4.2 跷足动物摄食不同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形态铁培养下的海洋微藻后,个体体内Cu、Zn 和Se 含量的比较 |
5.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主要结果、特色与创新点 |
主要结果 |
特色与创新点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5)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镉、铅的概述 |
1.1.1 镉、铅的物理化学性质 |
1.1.2 镉、铅的应用 |
1.1.3 镉、铅对环境的污染状况 |
1.2 镉、铅的毒性、危害与中毒机理的研究进展 |
1.2.1 镉的毒性、危害与中毒机理 |
1.2.2 铅的毒性、危害与中毒机理 |
1.3 微量金属镉、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研究进展 |
1.3.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镉 |
1.3.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铅 |
1.4 微量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1 微量进样器的研究 |
1.4.2 脉冲微量进样器的研究 |
1.5 该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微量进样——FAAS测定红细胞以及其它组织器官中微量镉和铅的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仪器工作及分析条件的选择 |
2.1.2 方法的线性及工作范围 |
2.1.3 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 |
2.1.4 扰与空白实验 |
2.1.5 方法的回收率试验 |
2.2 小白鼠靶器官样品的制备与测定 |
2.2.1 样品制备 |
2.2.2 试样分析 |
2.2.3 样品测定结果 |
2.3 小结 |
第3章 低毒饮水染毒重金属镉和铅在小白鼠红细胞和其它组织器官中分布的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材料和仪器 |
3.1.2 饲养和试验条件 |
3.1.3 样品处理与分析 |
3.2 小白鼠各靶器官中镉和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3.2.1 血红细胞和血清中镉和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3.2.2 其它作用靶器官中镉和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对照组小白鼠靶器官中镉和铅含量的变化 |
3.3.2 镉染毒后在小白鼠各靶器官中的分布 |
3.3.3 铅染毒后在小白鼠各靶器官中的分布 |
3.3.4 镉和铅在靶器官中分布的比较 |
3.4 小结 |
第4章 重金属镉和铅对血液主要指标影响的研究 |
4.1 概述 |
4.1.1 血液系统和主要研究指标 |
4.1.2 重金属镉和铅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镉对小白鼠血液指标作用的实验结果 |
4.3.2 铅对小白鼠血液指标作用的实验结果 |
4.4 分析与讨论 |
4.4.1 小白鼠的特征变化 |
4.4.2 镉作用的分析与讨论 |
4.4.3 铅作用的分析与讨论 |
4.4.4 镉和铅对血液主要指标作用的比较 |
4.5 小结 |
第5章 静脉注射染毒研究重金属镉和铅在小白鼠的红细胞及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
5.1 实验部分 |
5.1.1 试剂与仪器及工作条件 |
5.1.2 实验方法 |
5.2 样品分析结果 |
5.2.1 注射镉溶液试验小白鼠的测试结果 |
5.2.2 注射铅溶液试验小白鼠的测试结果 |
5.3 分析与讨论 |
5.3.1 试验小白鼠的特征变化 |
5.3.2 镉对血红细胞和其它靶器官的作用 |
5.3.3 铅对血红细胞和其它靶器官的作用 |
5.3.4 镉和铅对血红细胞和其它靶器官作用的比较 |
5.3.5 镉、铅蓄积分布的统计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镉和铅联合饮水染毒在小白鼠靶器官中分布研究初探 |
6.1 重金属铅和镉复合污染与毒性的研究进展 |
6.2 铅和镉联合作用在小白鼠靶器官中的分布 |
6.2.1 材料、仪器和样品处理与分析 |
6.2.2 饲养和试验条件 |
6.2.3 镉和含铅联合作用各靶器官含镉和含铅量的测定结果 |
6.2.4 镉和含铅联合对各靶器官作用的讨论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2.1 液—液萃取分离 |
2.2 吸附和离子交换分离法 |
2.3 共沉淀分离富集法 |
3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
(7)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会议与着作 |
1.2 一般综述 |
2 仪器装置与分析技术 |
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
3.1 基础研究 |
3.2 样品导入 |
3.2.1 悬浮液进样技术 |
3.2.2 原子捕集及脉冲进样技术 |
3.2.3 流动注射技术 |
3.3 分离富集 |
3.4 分析应用 |
3.4.1 一般分析 |
3.4.2 间接测定 |
3.4.3 富氧焰及形态分析 |
4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ETAAS) |
4.1 基础研究 |
4.2 原子化器表面改进技术 |
4.3 进样技术 |
4.4 化学改进剂效应 |
4.5 分离富集技术 |
4.6 分析应用 |
5 化学蒸气发生技术 |
6 原子荧光光谱法 |
(8)光谱分析在痕量有毒元素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 光谱分析法概述 |
二. 原子光谱分析法 |
三. 分子光谱分析法 |
第二章 微波辅助消解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玻璃中的痕量砷、铅、镉 |
一. 引言 |
二. 实验部分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原子吸收及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微量锌和镉 |
一. 引言 |
二. 实验部分 |
三. 结果与讨论 |
四. 结论 |
第四章 基于液芯光纤和CCD的小型分光光度计同时测定CR(III)和 CR(VI)或 CU(II)和 V(V) |
一. 引言 |
二. 实验部分 |
三. 结果与讨论 |
四.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 谢 |
(9)粉煤灰测定若干消化方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研究 |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2 样品处理 |
1.3 仪器工作条件 |
1.4 样品测定 |
1.5 结果计算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分析 |
2.2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分析 |
四、导数-原子捕集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粉煤灰中镉(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的进展[J]. 岳双彦.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09)
- [2]粉煤灰中重金属Pb的淋滤实验研究[J]. 闫志谦,程艳坤,张雪梅,李丽欣,程彦海. 煤炭技术, 2013(07)
- [3]无机多元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J]. 李冰,周剑雄,詹秀春. 地质学报, 2011(11)
- [4]纳米氧化物涂层石英管在原子捕集中的应用[D]. 蔡添寿. 漳州师范学院, 2010(02)
- [5]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D]. 马登军. 河北大学, 2009(12)
- [6]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的进展[J]. 黄俭惠. 矿产与地质, 2007(06)
- [7]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J]. 舒永红. 分析试验室, 2007(08)
- [8]光谱分析在痕量有毒元素分析中的应用[D]. 辛娟娟. 四川大学, 2006(03)
- [9]粉煤灰测定若干消化方法的比较研究[J]. 赵文霞,程艳坤. 中国环境监测, 2005(03)
- [10]导数-原子吸收法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铜、铬[J]. 赵文霞,冯辉,高太忠,司文刚.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