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菌株论文_赵英妹,乔昀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床菌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梅毒,菌株,耐药性,螺旋体,西沙,细菌,模型。

临床菌株论文文献综述

赵英妹,乔昀[1](2019)在《8种中草药临床常见菌株体外抑菌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黄连等8种中草药对临床常见耐药与非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选择8种常用抗菌中草药(黄连、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黄、鱼腥草、芦根和穿心莲),采用水提法制备至药物浓度为1 g/mL。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8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ATCC 35218)和临床分离的ESBL(-)大肠埃希菌、ESBL(+)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黄连、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和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MSSA和MRSA的MIC值为7.81~125 mg/mL。黄连和金银花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产ESBL大肠埃希菌(ATCC 35218)、ESBL(-)大肠埃希菌和ESBL(+)大肠埃希菌的MIC值为62.50~250.00 mg/mL。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MSSA和MRSA的MBC值为15.62~62.50 mg/mL,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产ESBL大肠埃希菌(ATCC 35218)、ESBL(-)大肠埃希菌和ESBL(+)大肠埃希菌的MBC值为250.00~500.00 mg/mL。同一种中草药对耐药菌株和非耐药菌株的抑菌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连、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和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MSSA和MRSA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黄连和金银花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产ESBL大肠埃希菌(ATCC 35218)、ESBL(-)大肠埃希菌和ESBL(+)大肠埃希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夏静,余文静,王雪娇[2](2019)在《2017-2018年某二级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重庆市某二级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全自动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进行药敏实验检测。结果判读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8年相关标准。结果 2017-2018年共检出临床分离细菌5 1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 612株(70.7%),革兰阳性菌1 496株(29.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6.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高达87.0%,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细菌中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未检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比例分别为50.8%和22.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总体耐药率低于2.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2.1%和11.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达到了45.0%和42.0%。结论该二级医院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需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感染控制工作。(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0期)

邱文,兰咏哲,王迪,黄劲,廖万清[3](2019)在《新型隐球菌临床菌株中CNAG_01032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具有荚膜的重要临床致病真菌。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发现CNAG_01032基因可能引起不同来源菌株的表型差异,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新型隐球菌临床来源菌株IFM56800(C1)、IFM56769(C2)为背景构建CNAG_01032基因敲除突变体,并检测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经典毒力因子变化情况;使用API 20C AUX测试系统测试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对19种糖的利用情况;使用尾静脉注射法感染BALB/c雌性小鼠进行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以临床株C1、C2为背景的CNAG-01032基因敲除突变株;突变株在37℃生长、黑色素产生与野生型菌株无显着差异,但荚膜厚度分别比C1、C2减少16.4%、18.2%;两基因敲除菌株均不能分解利用纤维二糖;致病性与野生型菌株无显着差异。新型隐球菌CNAG_01032基因可能参与临床来源菌株IFM56800、IFM56769的荚膜合成和纤维二糖的代谢。(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春花[4](2019)在《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早发型及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菌株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接受治疗的血培养阳性病例共188例,依照其发病时间区分为早发型新生儿66例及晚发型新生儿122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菌株耐药情况。结果:早发型败血症患儿当中,主要存在有肺炎、黄疸、反应差、腹胀、拒奶等情况,其并发症比晚发型较多。在晚发型122例患儿当中,临床表现均不典型。全体败血症患儿均属于单一细菌感染,在早发型败血症当中,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晚发型败血症当中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各种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对阿米卡星敏感率在90%以上,对青霉素的敏感率在10%~25%,对红霉素的敏感率在25%~40%,对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在25%~4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肠杆菌、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均为100%。结论:临床上针对新生儿败血症应重视早发型和晚发型的特点差异,针对性的根据药敏情况使用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菌株。(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黄湘宁,喻华,郭燕,苏丹虹,魏莲花[5](2019)在《不同地区4家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4家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甘肃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参照2016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相关要求,采用E试验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法筛选和酶抑制剂增强确证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ESBL)菌株。结果:共收集到临床分离菌株539株,其中大肠埃希杆菌120株,肺炎克雷伯菌117株,肺炎链球菌108株,流感嗜血杆菌111株,卡他莫拉菌83株。大肠埃希菌对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6.7%、48.3%,其中产ESBL菌株对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6.7%、62.2%,非产ESBL菌株对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1.5%、34.0%。肺炎克雷伯对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6.8%、19.7%,其中产ESBL菌株对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1.6%、39.5%,非产ESBL菌株对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4.7%、12.1%。肺炎链球菌对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8%、4.6%和2.8%;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流感嗜血杆菌的MIC_(90)范围为0.5~0.75μg/ml,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3.7%;吉米沙星对卡他莫拉菌的MIC_(50)、MIC_(90)分别为0.016、0.125μg/ml。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类伯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但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上述3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9年05期)

李东迅,舒高林,王维钧,吴杨[6](2019)在《北京市昌平区临床分离沙门菌株分子分型与耐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沙门菌临床菌株血清型、分子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2017年昌平区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分析及药敏实验。结果 42株沙门菌主要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PFGE分析得到31种PFGE带型,菌株相似系数为56.9%~100.0%。沙门菌对萘啶酸、链霉素、氨苄西林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7.14%、42.86%、40.48%和40.48%;19株(45.24%)沙门菌同时耐受3种及以上抗生素。结论北京市昌平区引起腹泻的沙门菌主要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磺胺异恶唑、链霉素和氨苄西林等抗生素耐药率高,多重耐药严重,且PFGE带型呈高度多态性。(本文来源于《江苏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文学琴[7](2019)在《贵州部分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四环素耐药性分析及其16SrDNA突变和HefABC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了解贵州部分地区近年来临床分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其16Sr RNA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2、初步探讨Hp主动外排泵基因hef A、hef B、hef C的表达情况与其四环素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界值法对194株临床Hp菌株进行四环素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不同疾病、性别、年龄间四环素耐药性差异;2、随机选取16株Hp四环素耐药株和15株Hp四环素敏感株及标准菌株Hp26695进行16Sr RNA基因片段PCR扩增与测序,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Hp ATCC 26695的16Sr 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3、选取9株Hp四环素耐药株以PCR扩增16Sr RNA基因后分别自然转化给受体菌Hp 26695并用四环素药物平板筛选耐药克隆,对耐药的单克隆菌株进行16Sr RNA基因片段PCR扩增与测序,与供体菌、受体菌、Genbank中Hp ATCC 26695的16Sr RNA基因进行比对分析;4、通过重迭PCR扩增出含四环素耐药株16Sr RNA基因上单碱基突变序列的Hp 16Sr DNA片段,通过自然转化给受体菌Hp 26695并在四环素药物平板上筛选耐药克隆;5、对上述进行16Sr RNA基因转化的9株Hp四环素耐药株,及Hp全敏感株6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p四环素耐药株和敏感株外排泵基因hef A、hef B、hef C的m RNA的表达情况,通过计算公式:2-△△Ct即2-(Ct(待测基因)-Ct(16Sr RNA))计算各外排泵基因m RNA表达量,结果使用(X±SD)表示。结果:1、194株Hp中四环素耐药菌株32株,耐药率为16.49%。其中胃炎、消化性溃疡、增生性息肉、胃癌分离株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18.25%、13.33%、20%、0,各疾病组间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49,P>0.05);儿童分离菌株四环素耐药率为18.75%(6/32),成人分离株四环素耐药为16.05%(26/162),两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1,P>0.05);男性分离菌株四环素耐药率为16.96%(19/112),女性分离菌株四环素耐药率为15.85%(13/82),两组间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05)。2、对随机选择的16株耐药菌、15株敏感菌及标准菌株Hp26695进行16Sr RNA基因片段测序分析,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共有的突变位点有7个,分别为T809C、811+C、872+C、C969T、C989T、T1082C、T1103C;有4株耐药菌存在文献报道与四环素耐药相关的A926C或A926G单碱基突变;此外A926C、G970A、G996A、G1121A、C1128T、C1258T仅在四环素耐药菌株中检测出;3、9株四环素耐药菌株的16Sr DNA经自然转化给受体菌Hp26695,菌株编号为H64的Hp16Sr RNA基因转化给Hp26695后,四环素耐药平板上筛选到9个四环素耐药单克隆转化菌株。将各单克隆转化菌和供体菌H64及受体菌Hp26695的16Sr 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Hp ATCC26695比对,9株单克隆转化菌和供体菌H64一致,均存在A926G、T1082C突变。此外,受体菌Hp26695、供体菌H64及转化菌株均存在T809C、811+C、872+C碱基突变,有4株转化菌分别存在与供体菌H64不一致T1103C和C724T自发突变。4、通过重迭PCR分别扩增出含A926C、G970A、G996A、G1121A、C1128T、C1258T单碱基突变位点的Hp 16Sr RNA基因序列后,通过自然转化给受体菌Hp 26695,结果在四环素药敏平板上未筛选出Hp四环素单克隆株。5、hef A在耐药组及敏感组中的m RNA表达量分别为0.9788±0.1702、0.7693±0.2266,经统计学分析:t=2.050,P>0.05;hef B在耐药组及敏感组中的m RNA表达量(X±SD)分别为1.1435±0.1791、0.8711±0.2054,经统计学分析:t=2.726,P<0.05;hef C在耐药组及敏感组中的m RNA表达量分别为1.2144±0.2301、0.9218±0.2092,经统计学分析:t=2.498,P<0.05。结论:1、本实验分离的贵州部分地区人感染Hp对四环素的耐药率较全国Hp四环素平均耐药率(8.8%)偏高,且贵州地区四环素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16Sr DNA均存在突变,其中的T809C、811+C、872+C、T1082C、T1103C为常见自发突变,与四环素耐药无关,而A926G突变与四环素耐药相关;2、A926C、G970A、G996A、G1121A、C1128T、C1258T单位点碱基突变可能与本地区Hp菌株产生四环耐药无关;3、hef B、hef C外排泵基因高表达是可能是贵州部分地区Hp产生四环素耐药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期刊2019-05-30)

张园,任卓,侯建玲,郑荣涛,李中伟[8](2019)在《临床梅毒螺旋体菌株兔感染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临床梅毒螺旋体菌株梅毒兔感染模型。方法:收集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菌株,制备菌悬液,将悬液注入新西兰兔睾丸并连续分离传代,观察新西兰雄兔临床症状及血清学变化情况。结果:共收集临床梅毒螺旋体菌6株(A-F),接种成功5株—A、C、D、E、F菌株,分别于接种后第28天、7天、14天、32天、35天检测到TPPA转阳。将获得的临床菌株A继续传代,接种6天开始睾丸出现肿胀,平均7.7天TPPA转阳。结论:通过兔睾丸接种的方法,可以成功分离传代临床梅毒螺旋体菌株。(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园[9](2019)在《临床梅毒螺旋体菌株兔感染模型构建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危害极大,可侵及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目前,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是Tp唯一的天然宿主,Tp基因组较小,缺乏编码代谢途径的基因,依靠宿主获取营养,长期以来无法成功连续体外培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梅毒的研究。为进一步增进对梅毒的认识,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Tp可在猿猴、鼠、兔体内繁殖。经大量实验表明,兔是最理想的梅毒研究动物模型,现已用于明确接种后各阶段梅毒兔的病理生理及相关影响因素变化,对梅毒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药物治疗及预后等多方面意义重大。目的:建立梅毒螺旋体临床菌株兔模型,观察血清学变化及临床表现。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从山东省皮肤病医院性病科门诊收集临床梅毒螺旋体标本,制备菌悬液,将悬液注入新西兰雄兔的睾丸,动态观察兔的变化,每周行梅毒血清检查。将感染成功的梅毒兔模型处死,分离Tp菌株。分离得到的新鲜Tp菌株,一部分行Tp含量检测,一部分传代,剩余部分冻存。结果:本研究成功分离6株梅毒螺旋体临床菌株,其中接种成功5株,即A、C、D、E、F株。A、C、D、E、F菌株兔模型分别于接种后第28天、7天、14天、32天、35天TPPA转阳,A菌株梅毒兔模型于接种第35天TRUST转阳,C、D、E、F菌株兔模型于接种42天后血清TRUST出现阳性,滴度随时间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兔模型均发现睾丸肿大,D菌株兔模型一侧阴囊出现溃疡。将接种的的A菌株连续传3代,均于接种后第6天开始出现睾丸肿胀,TPPA分别于接种后第7天、9天、7天转阳,平均时间为7.7天。冻存菌株于接种后第12天睾丸轻度肿胀,第14天TPPA阳性,第35天TRUST阳性,滴度为1:4,长期检测发现滴度未有改变。梅毒兔模型TRUST滴度处于上升期时分离A菌株,TRUST滴度下降时分离C、D菌株,制备菌悬液,经Tp核酸定量检测,A菌株菌量最高,C、D菌株菌量相对较少。结论:通过兔睾丸接种方法,可成功分离保存梅毒螺旋体临床菌株。临床Tp菌株接种成功后出现睾丸肿胀及溃疡,梅毒血清学转阳,出现时间存在个体差异。TPPA转阳时间早于TRUST,TRUST滴度整体呈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传代与原代菌株兔模型相比,其睾丸肿胀和TPPA转阳时间均较早且稳定,TRUST转阳时间无明显差异。当睾丸肿胀明显、TRUST滴度处于上升期时,分离睾丸可获取高浓度的菌悬液。(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翠翠,胡同平,张文兰,张利霞[10](2019)在《2016年包头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内蒙古包头地区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内蒙古包头市11所参加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医院2016年的上报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5年版标准进行结果判断。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包头11所医院从临床共检出7 851株非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 122株(27.0%),革兰阴性菌5 729株(73.0%)。革兰阳性菌中分离前3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分离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0.1%和65.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粪肠球菌高。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0.9%、0.5%。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及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9.5%、20.2%、29.1%。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中,克雷伯菌属22株、大肠埃希菌11株、奇异变形杆菌8株、枸橼酸杆菌4株、沙雷菌属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5.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5.7%。结论包头地区的耐药形势较严峻,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15期)

临床菌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二级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全自动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进行药敏实验检测。结果判读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8年相关标准。结果 2017-2018年共检出临床分离细菌5 1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 612株(70.7%),革兰阳性菌1 496株(29.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6.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高达87.0%,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细菌中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未检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比例分别为50.8%和22.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总体耐药率低于2.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2.1%和11.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达到了45.0%和42.0%。结论该二级医院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需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感染控制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床菌株论文参考文献

[1].赵英妹,乔昀.8种中草药临床常见菌株体外抑菌活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9

[2].夏静,余文静,王雪娇.2017-2018年某二级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9

[3].邱文,兰咏哲,王迪,黄劲,廖万清.新型隐球菌临床菌株中CNAG_01032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J].菌物学报.2019

[4].刘春花.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状况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

[5].黄湘宁,喻华,郭燕,苏丹虹,魏莲花.不同地区4家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

[6].李东迅,舒高林,王维钧,吴杨.北京市昌平区临床分离沙门菌株分子分型与耐药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9

[7].文学琴.贵州部分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四环素耐药性分析及其16SrDNA突变和HefABC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9

[8].张园,任卓,侯建玲,郑荣涛,李中伟.临床梅毒螺旋体菌株兔感染模型构建[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

[9].张园.临床梅毒螺旋体菌株兔感染模型构建及观察[D].济南大学.2019

[10].李翠翠,胡同平,张文兰,张利霞.2016年包头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基于MLST基因的进化树核心基因组构建进化树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携带第1类整合...一ZcPs,g咖的PCR扩增Fig.2一2:PCRamPI价...1 H37Rv 和其他临床菌株 Miru4 位...一9.部分临床菌株第1类整合子可变...

标签:;  ;  ;  ;  ;  ;  ;  

临床菌株论文_赵英妹,乔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