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影像语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影像,语言,纪录片,传达,人文,视觉,视域。
影像语言论文文献综述
徐默[1](2019)在《影视专业课程《影像语言》的教学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市场对影视人才需求持续扩大。影视专业教育要符合当下信息时代市场对媒体人才的需求,要懂得运用信息技术与影视艺术审美进行影像内容创意生产、实现产品多维运营。作为高校影视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影像语言》也亟需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上进行改革。(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0期)
李珺瑶[2](2019)在《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中影像语言表达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纪录片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运用影像语言及修辞对作品进行艺术化创作,已成为现阶段纪录片创作的常态。影像语言是电影电视的一个符号系统,它的作用在于给观众传递信息以及向观众表达作者和内容的情感。镜头内包含了真实的人物与场景,这些内容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现出来。任何纪录片,都要使用角度、景别、构图等来表现影片的背后的主观情感表达。本文从真实纪录片创作入手,以影像语言与修辞的策略作为理论支撑,以毕业作品《九个人的小学》为例证,分别从关于社会问题探究、影像语言结构、影像语言表达策略等方面对纪录片进行研究。通过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进行真实纪录,通过影像作为载体,向大众直观地展示他们生活与学习的真实状态。本文共分为叁个章节,第一部分绪论,介绍纪录片拍摄的背景,并对现有的留守儿童题材的纪录片发展现状做了总结分析;第二部分关于纪录片中影像语言的结构,从影像语言、镜头语言以及角度和剪辑四部分进行全面阐述;第叁部分影像语言的表达策略探究,包括影像语言的叙事功能、美学功能以及修辞手法等几个方面。(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于晓彤[3](2019)在《人物纪录片影像语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非虚构影像作品的美学观念和镜头语言分析人物纪录片的影像语言风格和特色,一方面,通过梳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人物纪录片,观察分析其影像语言特点;另一方面,结合个人毕业作品《赵迪“下南洋”》的创作实践详细分析人物纪录片镜头语言的使用及其风格呈现。笔者从视听作品中使用影像语言的特殊性入手,通过对理论概念的宏观梳理,提出自己的问题,即在人物纪录片中如何合理运用影像语言进行创作,使用不同的影像语言对纪录片美学风格会产生何种影响。通过文本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来阐述选题,从抽象宏观的理论到对微观具体的作品中的影像语言进行分析,从五部分来结构全文。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阐明选题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及创新点,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叁部分通过具体作品中影像语言的使用,对影像语言的组成元素和其对人物形象刻画和叙事推进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使用影像语言对人物纪录片的美学拓展;最后一部分则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分析与思考自己的作品《赵迪“下南洋”》中影像语言的运用,结合具体作品中的镜头使用、景别选择、同期声等部分,分析在人物纪录片中影像语言的内在组成元素,以及选择具体影像语言后对人物塑造产生的作用和产生的艺术效果。通过分析优秀人物纪录片的影像语言使用,对自己在人物类纪录片的实践拍摄中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我也对影像语言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认为影像语言的使用是基于纪录片的真实之上的,其次影像语言的选择也是基于纪录片具体文本内容的,纪录片的传播效果不仅仅取决于纪录片使用了何种影像语言,也取决于文本选择与影像语言的搭配。笔者在创作作品以及专业学位论文过程中,也在探索人物纪录片这一非虚构影像作品影像语言使用的更多可能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晓程[4](2019)在《中国第六代导演边缘化视角影像语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伴随着市场化全球化的进程,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电影行业也在这一时期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进行了全面改革。“第六代”导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活跃于中国影史的发展历程里,他们不同于“第五代”导演的成长经历,生长于各种旧制度土崩瓦解新思想接踵而来的相对开放的时期,也接受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他们开始电影创作的时候迎来了改革开放,这个时期电影制度的变化为他们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受个人经历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电影影像语言致力于以边缘化视角对边缘群体进行记录性,写实性的创作,关注时代变革过程中被作为代价牺牲掉的部分社会现实。这些“第六代”导演具有探索精神的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建构模式,为个体自由做出努力,为主流文化中失语的边缘人和边缘空间发声,为中国被遮蔽的社会现实留下记录性影像。本论文一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国内关于“第六代”导演的研究情况,概述本论题的意义。第二个部分主要追溯了代际的划分和“第六代”形成的原因、背景,还有他们在电影行业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第叁部分阐述了“边缘化”的成因,分析了部分导演的部分电影内容来介绍边缘群体都如何生存,生存在怎样的环境之下,继而引出导演们通过对边缘人主题的选择具有写实性质,对于边缘空间的都市和村镇进行记录性的特征表达。第四部分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特征较为清晰的部分导演,针对他们的电影作品具体分析他们的边缘化影像语言。(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31)
张杨,李博[5](2019)在《影像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娱乐和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像语言通过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支撑,来反映被表达事物的内在与外形,辅以影视语言,可以让平面变得更加立体与直观,使被表达事物变得更加细腻。可以说,影像语言属于平面语言范围。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影像语言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视觉感受,让人们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美感。视觉传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将影像语言与视觉传达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增加人们的心灵触动,引起人们的共鸣。本文讲述了影像的概念、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以及影像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04期)
王天白[6](2019)在《“2019欢乐春节全球华人摄影大赛”用影像语言广泛传播中华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由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文化组、中国驻纽约旅游办事处、北美摄影协会主办的“2019欢乐春节全球华人摄影大赛”颁奖仪式日前在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举行。本次大赛分为“中国人文”和“旅游风光”两大主题,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63346幅,其中有169幅进入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2-27)
史立成,郭宇[7](2019)在《VR影像语言的局限及发展的可能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VR影像艺术打破了传统影像创作与观影模式,为影像艺术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创作天地,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的技术性和学理性的问题,局限着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尝试以VR的技术特点和影像美学理论为基础,探讨VR影像艺术的叙事要求和语言特点,重点通过对VR影像语言局限性的分析,并结合VR与传统影像语言和游戏语境的共通点,探寻VR影像艺术语言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9年02期)
朱星亚[8](2018)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广告影像语言跨文化传播新内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立足广告专业视角,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方向和策略,从广告影像语言特征与形态现状研究,将广告影像语言与"一带一路"发展需求和跨文化传播相融合,探讨广告影像语言不只是阐释品牌文化,在新的架构下作为传播载体,会产生新的内涵转变的空间,同时结合实践案例深入研究,有利于将广告语言与"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建设主旨紧密联系起来,与"一带一路"沿线跨文化传播需求联系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未来发展。(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36期)
刘秀伟[9](2018)在《影像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像语言与排版、文字、插画、图形等内容共同组成了视觉传达艺术。视觉传达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直以来摄影表现形式与视觉设计的有效结合就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以此为核心展开分析与讨论,希望能够得出有效、合理的融合应用方式,最大化影像语言的应用作用。(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8年12期)
全玲,李丹[10](2018)在《城市广场主题性雕塑的人文特色与影像语言——以内蒙古呼伦贝尔成吉思汗广场主题性群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城市广场主题性雕塑为主要方向,旨在从地域特色与影像特征的角度诠释主题性雕塑的形式与内涵。首先从广场主体性雕塑的地域特色来探讨其文化内涵;其次从群雕的影像语言来分析实体造型、结构与空间;结合城市雕塑的人文特色,指出城市雕塑发展的趋向。(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9期)
影像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纪录片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运用影像语言及修辞对作品进行艺术化创作,已成为现阶段纪录片创作的常态。影像语言是电影电视的一个符号系统,它的作用在于给观众传递信息以及向观众表达作者和内容的情感。镜头内包含了真实的人物与场景,这些内容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现出来。任何纪录片,都要使用角度、景别、构图等来表现影片的背后的主观情感表达。本文从真实纪录片创作入手,以影像语言与修辞的策略作为理论支撑,以毕业作品《九个人的小学》为例证,分别从关于社会问题探究、影像语言结构、影像语言表达策略等方面对纪录片进行研究。通过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进行真实纪录,通过影像作为载体,向大众直观地展示他们生活与学习的真实状态。本文共分为叁个章节,第一部分绪论,介绍纪录片拍摄的背景,并对现有的留守儿童题材的纪录片发展现状做了总结分析;第二部分关于纪录片中影像语言的结构,从影像语言、镜头语言以及角度和剪辑四部分进行全面阐述;第叁部分影像语言的表达策略探究,包括影像语言的叙事功能、美学功能以及修辞手法等几个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影像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1].徐默.影视专业课程《影像语言》的教学改革研究[J].戏剧之家.2019
[2].李珺瑶.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中影像语言表达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9
[3].于晓彤.人物纪录片影像语言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4].张晓程.中国第六代导演边缘化视角影像语言研究[D].延边大学.2019
[5].张杨,李博.影像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参花(上).2019
[6].王天白.“2019欢乐春节全球华人摄影大赛”用影像语言广泛传播中华文化[N].中国文化报.2019
[7].史立成,郭宇.VR影像语言的局限及发展的可能性探讨[J].装饰.2019
[8].朱星亚.一带一路视域下广告影像语言跨文化传播新内涵研究[J].艺术品鉴.2018
[9].刘秀伟.影像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参花(下).2018
[10].全玲,李丹.城市广场主题性雕塑的人文特色与影像语言——以内蒙古呼伦贝尔成吉思汗广场主题性群雕为例[J].戏剧之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