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吸收利用特性论文-武姣娜,魏晓东

氮素吸收利用特性论文-武姣娜,魏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素吸收利用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表达转C_4-pepc基因水稻,氮素,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

氮素吸收利用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武姣娜,魏晓东[1](2018)在《高表达转C_4-pepc基因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氮素是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但一直以来,作物生产对高氮水平的过分依赖,持续大量的氮肥投入,不仅浪费了资源和能源,而且加剧了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和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前期的研究显示,高表达转玉米C_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C_4-pepc)基因水稻具有耐低氮的优势,但对于其耐低氮的机制还不太清楚。【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高表达转C_4-pepc基因水稻和原种未转基因"Kitaake"(WT)为研究材料,通过水培实验,在不同的氮素条件下1.43mol/L(全氮)和0.18mol/L(低氮)进行处理,并在4-5叶期时测量地上部和地下部不同形态形态指标、干重、离子含量以及与氮素吸收相关的关键酶活性,并检测其相关酶的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低氮处理下,PC相对于WT其地下部铵态氮吸收效率提高了32.7%,但对于硝态氮的吸收并没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在低氮条件下,PC水稻可能优先吸收铵态氮,同时,PEPC酶活性PC显着高于WT;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PC高于WT 28.7%浴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于WT 44.4%说明PC水稻通过增强氮初级同化的关键酶来响应其低氮环境。此外,与铵根离子吸收(AMT1.1)和转运(GS1.1、GS1.2)相关基因表达量PC显着高于WT。【结论】PC相对于WT来说其干重高12.7%,其可溶性蛋白PC也显着高于WT,说明PC在低氮条件下主要是有铵根离子诱导吸收,并且增强其体内的氮的初级代谢及相关氨基酸的量,进而提高其总可容性蛋白含量和生物量,来维持PC水稻正常生长,进而来适应低氮环境。(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史桂清,白倩倩,郭程瑾,肖凯[2](2018)在《节水条件下供氮水平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小麦水氮高效栽培提供依据,以高水肥品种保麦10和抗旱品种石麦22为材料,研究了春季节水条件下高氮(施N 225 kg·hm~(-2))、低氮(施N 112.5 kg·hm~(-2))处理的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与低氮处理相比,高氮处理下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累积量增多,累积强度增大。小麦成熟期籽粒、茎秆、叶片和颖壳的氮累积量、花前氮转运量和籽粒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高氮处理下,品种间各生育时期、阶段氮累积数量、吸收强度、氮利用特征参数和产量无明显差异;低氮处理下,与保麦10相比,石麦22各生育时期、阶段的氮累积量、氮素累积强度、氮收获指数、花前氮转运量、花前氮转运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不同程度增高,且差异多达显着水平。这说明小麦对低氮供应的响应特征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抗旱小麦品种石麦22节水低氮栽培下具有较强的氮素吸收和转运能力,这可能是该类别小麦品种抗旱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冯昊,王春晓,于天一,林建材,孙学武[3](2018)在《不同花生品种(系)磷素吸收及利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不同花生品种(系)的磷素利用效率差异及其与产量等的相互关系,为花生节磷栽培及磷高效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省份的34个花生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在山东莱西和招远两试验基地进行花生春播大田试验,收获期分别取样测定营养体和生殖体的磷含量,计算磷素累积及分配等相关指标,并分析各指标与产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花生品种(系)各器官磷含量及累积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下同),营养体磷含量和累积量平均值均低于生殖体,但两指标变异幅度营养体均高于生殖体。其中莱西基地营养体和生殖体磷含量分别为2.07~4.06和6.62~9.08 g/kg,磷累积量分别为3.9~17.6和24.4~57.6 kg/ha,招远基地营养体和生殖体磷含量分别为1.72~3.38和6.33~8.58 g/kg,磷累积量分别为5.6~16.0和33.7~50.7 kg/ha。不同花生品种(系)间的磷素利用效率及收获指数存在显着差异,其中莱西基地分别为78.2~119.4 kg/kg和0.626~0.908,招远基地分别为88.3~134.0 kg/kg和0.678~0.890,两指标变异幅度相对较小。不同花生品种(系)荚果产量莱西基地为3088.4~6593.5 kg/ha,招远基地为4735.2~6723.9 kg/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产量与磷素利用效率、磷收获指数、整株磷累积量及磷分配系数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下同);磷素利用效率与磷收获指数和分配系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整株磷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结论】不同花生品种(系)磷素累积、分配、利用特性及产量等相关指标均存在显着差异。适当增加生物产量、控制磷含量、提高磷向荚果分配比例是协同提高花生产量和磷效率的有效途径。其中天府20等10个品种(系)的生物产量较高、磷含量适中,且磷素在荚果中分配比例较高,为高产磷高效品种(系)。(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志鹏,杨梦雅,陈曦,肖凯[4](2018)在《氮肥分配方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施氮方式调控河北平原区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利用特性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对照(T1)相比,各种施氮处理(T2~T5)植株的氮素累积量和产量均显着提高。各种等量施氮(375kg/hm~2)处理中,与常规施氮处理(T2,30%底施结合70%大喇叭口追施)相比,氮素后移处理T3(30%底施、50%大喇叭口追施和20%开花追施)、T4(30%底施、40%大喇叭口追施和30%开花追施)和T5(30%底施、30%大喇叭口追施和40%开花追施)生育后期各时期和阶段(开花-灌浆和灌浆-成熟)植株和茎、叶、籽粒的氮累积量增多,其中以T4植株和上述器官的增幅最大。不同处理成熟期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及表现特征与各处理植株及各器官的氮素积累能力一致。此外,氮素后移处理(T3~T5)较常规施氮处理(T2)成熟期植株的氮效率参数(如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增大,单位籽粒吸收氮量增加,营养器官的氮素转运率降低,表明氮素后移处理(T4)通过改善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具有增强穗粒发育、籽粒灌浆进而促进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作用。不同施氮处理各生育时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植株氮素积累特性的表现特征相似,表现为T3~T5明显高于T2。本研究表明,河北平原区适宜氮素后移施氮方式(如T4)能改善夏玉米生育后期植株氮素营养,促进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提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沙建川,葛顺峰,丰艳广,陈建明,姜远茂[5](2018)在《不同硝态氮供应水平对平邑甜茶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的吸收和合理分配对果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适宜供氮可实现植物的最适生长,充分挖掘植物的生长潜力。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砂培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硝态氮供应水平(0.00、4.00、8.00、12.00、16.00、20.00、24.00 mmol/LNO_3~-,分别用N_0、N_1、N_2、N_3、N_4、N_5、N_6表示)对植株生长及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SPAD)、叶面积、根系长度、根表总面积、根尖数、根系活力、植株全氮均是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N_3处理达到最高水平;Ndff值、~(15)N吸收量、氮肥利用率随着供氮水平提高均是一直降低。在低氮(N_1~N_2)条件下,~(15)N主要分布在叶片,N_1、N_2处理分别51.39%、45.90%,其次是根、茎。高氮(N4~N6)条件下,~(15)N开始向根部转移,N_4、N_5、N_6处理分别占43.80%、45.40%、51.46%。综合考虑在保证氮肥利用率较高的同时,Hoagland营养液硝态氮浓度在12.00 mmol/L水平时,显着促进了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根系的发生和氮素的吸收,各器官氮素分配比较均匀,平邑甜茶幼苗生长最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03期)

赵婉伊,徐卫红,王崇力,王卫中,陈永勤[6](2017)在《脲酶-硝化抑制剂缓释肥对不同土壤氮素释放特性及黄瓜NPK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黄瓜氮素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污染,采用恒温培养和土培试验研究了专用脲酶硝化双抑制剂缓释肥(CSRF1和CSRF2)在酸、碱、中性土壤中的氮素释放特性以及对黄瓜生长、NPK吸收利用的影响,其中缓释肥中包含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叁胺(nBPT)、氢醌(HQ)、双氰胺(DCD)。结果表明:在酸、碱、中性3种不同土壤中,氮素释放累积量均表现为普通复合肥(OCF)>商品缓释肥(MSRF)>自制专用肥(CCF)>自制专用脲酶硝化双抑制剂缓释肥1(CSRF1)>自制专用脲酶硝化双抑制剂缓释肥2(CSRF2);不同施肥处理对于3种土壤类型影响下的氮素累积释放量顺序为碱性土最大,中性土次之,酸性土最小。铵态氮、硝态氮的累积量大小顺序也为碱性土最大,中性土次之,酸性土最小。不同形态氮在3种土壤中的累积释放量动态以应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最好(r=0.952**~0.993**)。通过一级动力学方程,反映了3种形态氮素的最大释放量N0值大小顺序:总N最大,NH_4~+-N次之,NO_3~--N最小,此结果与土壤中不同形态的氮素累积释放特性变化规律相一致。2种专用脲酶硝化双抑制剂缓释肥(CSRF1和CSRF2)显着提高了黄瓜产量(果实干物质量),较OCF、MSRF和CCF处理分别增加了59.1%,30.3%,33.8%(CSRF1)和46.2%,19.7%,22.9%(CSRF2)。与普通复合肥相比,2种专用脲酶硝化双抑制剂缓释肥处理的NPK相对养分利用效率增加了18.52%~24.20%(N),19.27%~20.02%(P),28.54%~35.69%(K)。相较于普通复合肥,黄瓜专用脲酶—硝化抑制剂缓释肥的施用能够延缓肥料中的氮素释放,提高黄瓜NPK养分利用率和黄瓜产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孙凯[7](2017)在《氮磷钾肥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于2013—2014年在山西省万荣县开展。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肥及氮磷钾肥配比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特性、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和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以期明确最佳氮、磷肥施用量及氮磷钾肥配比。主要结果如下:(1)施氮较不施氮可提高基本苗、最高总茎数、单株分蘖、单株次生根及株高,提高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和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及其占整株比例,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冬前总茎数和最高总茎数先增加后降低;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叶片和颖壳+穗轴氮素运转量和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及其占整株比例及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先提高后降低,穗数和产量先提高后降低;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产量均提高,但中氮和高氮两处理间差异不显着。(2)施磷较不施磷可提高提高基本苗、最高总茎数、单株分蘖、单株次生根;提高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和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及其占整株比例,提高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产效率,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产量。随施磷量增加,基本苗、冬前总茎数、最高总茎数和株高均先增加后减少;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和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及其占整株比例及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产效率均降低,且越冬期和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产效率低磷与中磷两处理间差异均不显着;穗数和产量降低,但低磷和中磷两处理间差异不显着;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产量均先提高后降低。(3)氮磷钾配比为1.2:0.8:0和1.2:0.8:0.5时,基本苗、冬前总茎数、最高总茎数、单株分蘖及单株次生根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及籽粒蛋白质产量均较高。总之,氮、磷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尿素225 kg/hm2、重过磷酸钙67.5—135 kg/hm2,最佳氮磷钾肥配比为1.2:0.8:0,1.2:0.8:0.5次之。(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宋娜娜[8](2017)在《水稻根系特性对根系碳氮成本影响及其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根系特征可塑性变化影响根系代谢状况和氮碳成本高低,与植株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紧密相关。本试验基于2015年试验和相关文献报道,选择中、大根系且高通气组织品种(扬稻6号和汕优63),小、中型根系且低通气组织品种(农垦57和黄华占)作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3个氮处理水平(低氮10 ppm,中氮40 ppm,高氮100 ppm),通过分析根系形态、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对不同供氮浓度的响应,探究水稻根系特征与根系碳、氮成本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阐明根系碳、氮成本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及可能的生理机制。本试验将根系氮成本和碳成本分别用单位根长氮量、单位根长碳量表征,并用根系构建成本综合反映;用比根长、根系通气组织面积、单位根长生物量、单位根长热量、根系呼吸速率等指标间接表征。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供氮水平影响水稻植株的氮素吸收和利用。随供氮浓度增加,四个水稻品种的根系氮含量、地上部氮含量、总氮吸收量、吸氮能力、单位根长氮素占用和地上部氮分配均显着增加,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回收利用率明显降低。同时,低氮处理下,黄华占、扬稻6号和汕优63比农垦57的总氮吸收量和氮素回收利用率较大,地上部氮分配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较低。2.不同供氮水平影响水稻根系形态特性。相比于中氮处理,低氮处理诱导各水稻品种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冠比、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显着增加;黄华占、扬稻6号和汕优63的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根冠比均大于农垦57,表现中、大根系特点,且各指标的增幅也均大于农垦57。高氮处理则显着抑制根系生长,引起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冠比显着降低。3.不同供氮水平影响水稻根系解剖结构特性。相比于中氮处理,低氮处理促进根系通气组织面积增加和外皮层厚壁细胞加厚,减小了皮层活细胞比例,并未引起不定根直径、中柱直径和皮层厚度显着变化。高氮处理诱导四个水稻品种的根系通气组织面积和厚壁细胞厚度减小,不定根直径和中柱直径显着增加。扬稻6号和汕优63的通气组织面积显着高于农垦57和黄华占,且黄华占、扬稻6号和汕优63的不定根直径、中柱直径和皮层厚度均大于农垦57。4.不同供氮水平影响水稻根系碳、氮成本。与中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后,四个水稻品种的根系热量显着降低,生物量和热量向根系分配显着增加,单位根长生物量和单位根长热量显着降低,根系对物质和热量的占用降低。同时,低氮处理下,根系构建成本、单位根长碳量和单位根长氮量均呈下降趋势,单位根长碳量和氮量下降达显着水平;高氮处理显着增加了根系构建成本和单位根长氮量,提高了根系碳、氮成本。低氮处理下,黄华占、扬稻6号和汕优63的根系呼吸速率、单位根长碳量、单位根长氮量和根系构建成本高于农垦57,根系碳、氮成本更大;与中氮相比,低氮处理后,黄华占、扬稻6号和汕优63的净光合速率、单位根长生物量和热量、单位根长碳量和氮量的降幅均大于农垦57,根系成本下降程度更大。5.根系指标如根冠比、比根长、比根表面积、通气组织面积、厚壁细胞厚度分别与总氮吸收和地上部氮分配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关系,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根系呼吸速率、单位根长热量和生物量、单位根长碳量和氮量分别与总氮吸收和地上部氮分配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而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呈极显着负相关。综合表明,低氮处理降低根系碳、氮成本不利于氮素吸收和地上部氮素分配,中、大根系品种具有较高的根系成本构建,在低氮胁迫下的根系碳、氮成本降幅更大,但中、大根系的构建优势使其仍具备更高的氮素吸收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王晓婧[9](2017)在《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和品质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于2015-2016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以山东省主推的21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了0、120、180、240和300 kg·hm~(-2)共5个氮肥水平,采用裂区设计,以氮肥水平为主因素,品种为副因素。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品质等指标的差异,并对供试小麦品种进行类型划分,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差异及对氮肥的响应在不同氮肥水平下,供试品种间籽粒产量表现出显着的差异。在不施氮条件下,21个供试小麦品种籽粒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随氮肥水平的提高籽粒产量品种间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条件下变异系数达到最小。施氮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增产效果显着,但随着氮肥水平提高,增产幅度有降低趋势。在不施氮条件下供试品种籽粒产量平均值最低,当氮肥达到240 kg·hm~(-2)时,籽粒产量达到最大,进一步提高氮肥供应量达到300 kg·hm~(-2)时,平均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氮肥水平显着影响不同小麦品种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不同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均随氮肥水平的提高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千粒重则随氮肥水平的提高呈明显的降低趋势。2小麦氮效率类型划分依据供试小麦品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籽粒产量进行分类,在21个供试品种中仅有8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在各氮肥水平下归类相同,大部分供试品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籽粒产量归类变化较大。临麦4号、鲁原502、泰山28和山农25四个品种,在五个氮肥水平下产量均为较高水平;汶农5号、烟农19、济麦20和藁城8901四个品种,在五个氮肥水平下的产量均较低;其余13个品种在各氮肥水平下表现不一致。在各氮肥水平下,高产品种在21个供试品种中所占比例随氮肥水平的提高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240 kg·hm~(-2)条件下达到高产品种所占比例达到最大。3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利用率的差异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呈降低趋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氮素利用率存在显着差异,氮素利用率的归类与籽粒产量规律表现一致,因此将临麦4号、鲁原502、泰山28和山农25四个品种,归为氮高效品种;汶农5号、烟农19、济麦20和藁城8901四个品种,归为氮低效品种;其余13个品种归为氮中效品种。不同氮效率品种的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在各氮肥下的表现与氮素利用率并不一致,不同供试氮高效品种获得高氮素利用率的途径不同。在氮高效品种中,临麦4号在各氮肥水平下氮素吸收效率均显着高于其他氮高效品种,但其氮素利用效率则远低于其他氮高效品种,甚至低于部分氮低效品种。泰山28在各氮肥水平下的氮素吸收效率远低于其他氮高效品种,甚至低于部分氮低效品种,而其氮素利用效率则显着高于临麦4号和其他氮高效品种。而鲁原502和山农25在各氮肥水平下的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均处于中等水平,虽大于氮低效品种,但在氮高效品种中并无突出表现。在氮低效品种中,汶农5号在不施氮和施氮量为120kg·hm~(-2)条件下主要是氮素吸收效率低导致氮素利用率偏低,而在施氮量为180kg·hm~(-2)、240kg·hm~(-2)、300kg·hm~(-2)条件下是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均低导致的氮素利用率偏低;烟农19、济麦20和藁城8901的氮素利用效率在5个氮肥下均为较低水平,氮素利用效率是限制烟农19、济麦20、藁城8901获得高氮素利用率的主要因素。4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差异适量施用氮肥可显着提高强筋小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在不施氮至施氮量为240kg·hm~(-2)范围内,随氮肥水平提升可使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达到同步提高;在增施氮肥达到施氮量为300kg·hm~(-2)条件下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呈下降趋势。强筋小麦的蛋白质产量变异系数明显高于籽粒产量的变异系数。在5个强筋品种中,济南17的籽粒产量在n0和n120条件下可达到相对高产水平,洲元9369在n180、n240和n300条件下产量水平均较高,氮素利用率规律与籽粒产量规律基本一致。施氮水平对各项加工品质指标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吸水率受施氮量的影响最小,稳定性较高;面团稳定时间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大;面团形成时间、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受施氮量的影响居中。吸水率、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面包体积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均在施氮量为300kg·hm~(-2)条件下达到最大。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包评分则表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240kg·hm~(-2)条件下达到最大。品种间比较发现,不同品种的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具有较大差异。藁城8901的吸水率在各氮肥水平下均居于较高水平,其余指标并不突出;洲元9369的面包体积在五个氮肥水平下均达到较高水平,但洲元9369和藁城8901的面包平均评分接近,且在供试品种中均居于较高水平。洲元9369在施氮量为180、240和300 kg·hm~(-2)条件下表现为较高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并且具有较长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较大的面包体积且面包评分较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7-05-18)

魏显珍,赵斌,武晓燕,宋运涛[10](2017)在《不同盐度下施氮量对甜菜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Na Cl为盐分模拟不同盐度环境(轻度S1:2.5 g·kg~(-1);中度S2:5.0 g·kg~(-1);重度S3:7.5g·kg~(-1)),研究了施氮对盐环境下甜菜生长发育与氮素吸收利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实验的叁种盐度条件下,在N1(0.3 g·kg~(-1))~N4(2.4 g·kg~(-1))的范围内施氮可显着缓解盐胁迫对甜菜造成的伤害或显着增强其在盐胁迫下的生存能力,甜菜在轻度与中度盐胁迫下的最佳施氮量均为N3(1.2 g·kg~(-1)),在重度盐胁迫下的最佳施氮量为N2(0.6 g·kg~(-1));(2)在轻、中、重叁种盐度下,随着施氮水平(0~2.4 g·kg~(-1))的提高,甜菜叶片渗透势随之降低,渗透调节能力呈增强趋势;(3)在各盐度环境下,施氮均可促进甜菜叶片(同化枝)光合色素的合成,增加光合色素含量,从而提高光合效率,同时增强其对盐渍环境的适应能力;(4)在叁种盐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甜菜氮素生产力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N1(0.3 g·kg~(-1))~N3(1.2 g·kg~(-1))水平下表现为大幅度下降,并且氮素生产力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下降;(5)在叁个盐度环境下,甜菜块根、叶柄、叶的含氮量均随着施氮量(0~2.4 g·kg~(-1))的增加而升高,且同一施氮水平下甜菜各部位含氮量总体表现为:叶>叶柄>块根;(6)在轻、中、重叁种盐度胁迫下的最高施氮限量分别为1.39、1.33 g·kg~(-1)和1.24 g·kg~(-1)(其最高干物质产量分别为90.09、72.86 g·pot~(-1)和32.47 g·pot~(-1))。(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氮素吸收利用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给小麦水氮高效栽培提供依据,以高水肥品种保麦10和抗旱品种石麦22为材料,研究了春季节水条件下高氮(施N 225 kg·hm~(-2))、低氮(施N 112.5 kg·hm~(-2))处理的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与低氮处理相比,高氮处理下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累积量增多,累积强度增大。小麦成熟期籽粒、茎秆、叶片和颖壳的氮累积量、花前氮转运量和籽粒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高氮处理下,品种间各生育时期、阶段氮累积数量、吸收强度、氮利用特征参数和产量无明显差异;低氮处理下,与保麦10相比,石麦22各生育时期、阶段的氮累积量、氮素累积强度、氮收获指数、花前氮转运量、花前氮转运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不同程度增高,且差异多达显着水平。这说明小麦对低氮供应的响应特征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抗旱小麦品种石麦22节水低氮栽培下具有较强的氮素吸收和转运能力,这可能是该类别小麦品种抗旱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素吸收利用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武姣娜,魏晓东.高表达转C_4-pepc基因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2].史桂清,白倩倩,郭程瑾,肖凯.节水条件下供氮水平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8

[3].冯昊,王春晓,于天一,林建材,孙学武.不同花生品种(系)磷素吸收及利用特性[J].南方农业学报.2018

[4].刘志鹏,杨梦雅,陈曦,肖凯.氮肥分配方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调控效应[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

[5].沙建川,葛顺峰,丰艳广,陈建明,姜远茂.不同硝态氮供应水平对平邑甜茶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8

[6].赵婉伊,徐卫红,王崇力,王卫中,陈永勤.脲酶-硝化抑制剂缓释肥对不同土壤氮素释放特性及黄瓜NPK吸收利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

[7].孙凯.氮磷钾肥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7

[8].宋娜娜.水稻根系特性对根系碳氮成本影响及其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9].王晓婧.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和品质差异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7

[10].魏显珍,赵斌,武晓燕,宋运涛.不同盐度下施氮量对甜菜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

标签:;  ;  ;  ;  

氮素吸收利用特性论文-武姣娜,魏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