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形貌论文_丁晓坤,陈芳,裘雅渔

导读:本文包含了显微形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貌,相位,畸变,合金,显微镜,钢渣,体视。

显微形貌论文文献综述

丁晓坤,陈芳,裘雅渔[1](2019)在《锐钛矿相二氧化钛晶粒的形貌调控及其显微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简单水热反应,通过在弱酸性条件下引入氟离子,促使晶体的生长方式发生改变,使得其形貌由十面体转化为块状立方体,主要暴露晶面由常规的(101)晶面转变为(001)晶面,最终形成两种尺寸均一,但形貌不同的锐钛矿相二氧化钛晶体颗粒。通过两者罗丹明B光降解实验比较可以发现主暴露面为(001)面的非常规块状立方体二氧化钛晶粒的光催化性能要高于主暴露面为(101)的十面体结构晶粒。这被归因于(001)晶面具有的较高表面能及其可能存在的缺陷结构和氧空位密度。(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朱佳雪[2](2019)在《基于原子力显微技术的阻变存储器细丝形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语音识别等新兴智能领域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存储技术的更新,同时也对存储密度和存储器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浮栅flash型存储器因受物理尺寸极限的影响,其存储密度很难进一步提升,因此急需寻找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而在各种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技术中,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因其结构简单,寿命长,转变速度快,保持时间长等优点而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在众多的阻变材料体系中,过渡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铪HfO_2)因其绝缘性好,稳定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器件制作,并显示出优异的阻变性能。但对基于空位细丝机制工作的HfO_2基RRAM,人们对细丝形成和演化的机制还缺乏深度认识,因而未能从细丝角度对电学操作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给予全面解释。本论文工作以加深对空位细丝形成的理解为目的,结合原子力显微技术对不同电学行为下的空位细丝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1)构筑了Pt/HfO_2/W结构阻变器件,获取了其在不同限制电流和扫描截止电压下的电阻态信息,并对多个电阻态做了保持时间测试,证实了其具有良好的非易失特性。此外,该结构器件在脉冲测试中表现出了快的电阻转变速度和长的循环寿命,说明了其具有良好的开关特性和循环耐受性,为后续空位细丝的观测和研究奠定了基础。(2)设计了可去除电极的Au/HfO_2/W结构阻变器件,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CAFM)观测了Au电极下面导电的树枝状结构。与前人报道的导电通道不同,这里的树枝状结构虽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但并非全部参与阻变。分析认为,树枝状结构中局部高电导区域主导了阻变,这一结论可从低、高电阻态的细丝观测结果中得到验证。(3)针对阻变器件在激活(Forming)过程中需要大的Forming电压(V_F)这一现象,对大V_F的成因及其对器件的影响展开了探究。在对Au/HfO_2界面进行紫外臭氧处理的实验中,排除了电极生长过程中有机杂质在界面残留导致V_F变大的可能。通过对激活失败(Forming failure)下的薄膜材料进行观察与分析,认为大的V_F可产生大量的焦耳热并能加快氧离子的还原,当还原过程中生成的大量氧气冲破HfO_2和Au电极薄膜时,弹坑结构出现,器件无法被激活。如果电学操作中产生的氧气在多次循环后冲破电极,则对应于关闭失败(Reset failure)现象,此时氧离子大量缺失,空位细丝无法被复合,器件一直处于低阻态。(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富宝[3](2019)在《温度对TiAl合金及Ti_2AlNb合金显微组织形貌的相场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航空航天领域高推进比、低能耗的要求,TiAl合金和Ti_2AlNb合金因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如密度低、抗氧化、在高温时也保有相当的强度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在600℃~1000℃有望代替某些镍基高温合金部件的新一代轻质结构材料。然而,这两种合金由于室温韧性较差,使得变形和铸造过程都较难得到理想的显微组织,因此理解温度对合金相变的影响机理十分重要。本文通过相场法对TiAl合金及Ti_2AlNb合金的固态相变过程进行相场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其原理,预测并调控显微组织,并为其他金属间化合物的相变模拟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系统自由能的构造问题。利用梯度下降法来计算亚点阵模型中的必要参数—原子占位比,即避免了第一性原理等方法的复杂过程,又具有足够的精度能够进行后续的计算。同时,将所计算的亚点阵模型耦合入相场模型中时,利用一个二次方项的势阱函数,克服了其它相场模型中序参量平衡值变化的问题,减轻了由正反傅立叶变换带来的数学误差,使整个计算体系更加稳定,计算结果更加真实有效。接着,建立了α_2-γ相变的三维相场模型,并且融入各种热力学参数、动力学参数以及晶体学的知识,不仅验证了亚点阵模型的准确性,还重现了TiAl合金中片层组织的形成及演变过程。结果发现弹性能是TiAl合金片层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弹性能越大,片层组织的形状越扁平,而且弹性能对γ相的6个变体形状有不同的影响;在温度为1300~900 K的范围内,TiAl合金的片层厚度及晶粒数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且TiAl片层出现大量的孪晶;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片层组织的厚度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实验规律一致。最后,同样利用亚点阵模型描述Ti_2AlNb合金中金属间化合物的自由能,随后构建了α_2-O相变过程的相场方程,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显微组织形貌的演变过程,同时验证亚点阵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发现Ti_2AlNb合金的叁个变体在弹性能的作用下呈现正方形或矩形的形状,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800 K、900 K、1000 K,晶粒数量逐渐增多,生长速度加快,晶粒尺寸更加细小。(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30)

冯菁菁[4](2019)在《离焦量对激光拼板焊缝显微形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DC04钢板激光拼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了拼焊参数中离焦量对焊接接头成形质量、显微组织影响的情况。研究表明,离焦量的数值对于焊缝整体形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离焦量的值为板厚的1/4左右,焊后可获得理想的形貌;同时离焦量的正负会影响激光照射位置,照射位置不同,焊缝的熔融位置、金属熔化量以及结晶过程均不同,因此也会影响到焊缝的整体形貌。(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曾斌,石车嗣,刘贵龙,谭积钻,张克实[5](2019)在《低碳钢经疲劳循环后表面的显微形貌特征与损伤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低碳钢在经历不同预循环表面损伤与材料疲劳性能的相关性,对HRB335钢光滑试样进行了0. 005应变幅下经历不同循环数N/Nf(33. 3%~75%)后的大变形单轴拉伸试验。之后用超景深叁维显微镜获取试样颈部区域的表面形貌显微图像,并使用图像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及二值图方法对图像进行特征分析。探讨经历疲劳循环再拉断试样的颈部区域表面显微形貌的不同特征与疲劳损伤的相关性,发现用灰度共生矩阵法和二值图法提取的特征参数能描述循环耗损寿命与循环数的定量关系。(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作良,陈韧,孟祥然,孙野,李玲玲[6](2019)在《转炉钢渣物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XRF、XRD和SEM+EDS对本钢转炉钢渣的物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钢渣为高碱度钢渣,钢渣中的主要物相有硅酸二钙、硅酸叁钙、铁酸二钙以及RO相,还有少量二氧化硅相和金属铁相.铁酸二钙相呈无规则状或絮状、RO相呈骨骼状或絮状分布于硅酸二钙相和硅酸叁钙相的基体上. XRD不能完全检出钢渣中的所有物相,需配以SEM+EDS综合分析.(本文来源于《材料与冶金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添,于佳,郭卜瑜,刘惠萍,王姣姣[7](2019)在《基于数字全息显微的海洋浮游生物叁维形貌快速重建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洋浮游生物实时探测中,叁维形貌特征难以快速获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海洋浮游生物叁维形貌快速重建的方法。基于离轴菲涅尔数字全息显微系统,通过改进相位恢复方法预消除相位畸变,直接得到正确的相位信息,进而对浮游生物叁维形貌重建。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后期复杂的相位补偿计算,就可以对浮游生物叁维形貌进行快速重建,有利于对动态、微小尺寸的浮游生物进行实时探测及分析。论文对青岛近海岸浮游生物桡足类和夜光虫进行了叁维形貌重建,分辨率可达到3.5μm。实验结果为离轴菲涅尔数字全息显微系统用于海洋浮游生物原位、实时探测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何智华,周静波,吴章勤,艾川[8](2018)在《基于超景深叁维可视化方案的材料表面显微形貌分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具备超景深连续变倍功能的体视显微镜,对材料表面显微形貌在z轴方向逐层采集图像,通过将采集的图像堆迭生成高度图从而在叁维中实现材料表面显微形貌的可视化。结果表明:在表征高孔隙率材料表面状况及分析材料表面腐蚀磨损状况等情况下,叁维可视化图像较二维平面形貌图像更为直观准确;超景深叁维可视化作为一种有别于采集二维平面形貌的表征方法,可为分析材料表面显微形貌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8年12期)

蒋欣然,王雅玫,孔繁利[9](2018)在《缅甸琥珀的显微形貌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琥珀是一种有机宝石,它在宝石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琥珀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宝石学特征及光谱特征,仅有较少的波罗的海蜜蜡和多米尼加琥珀微观形貌特征,缅甸琥珀作为重要的琥珀来源之一,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以缅甸琥珀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对其显微形貌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了缅甸蜜蜡致密程度的影响因素,推测了缅甸根珀结构的形成原因、棕珀流淌纹红色斑点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缅甸根珀结构可分为致密和疏松两大类,致密结构表现为棉絮状、纤维状特征;疏松结构呈斑驳状特征。在缅甸根珀的显微结构中均可观察到不规则排列的椭圆状气泡分布在片状基质中;致密结构根珀中气泡大小均匀,同时还可观察到均匀分布的直径为10~30μm的空管,沿空管周边可见气泡聚集现象;疏松结构根珀中气泡分散且大小不等,小气泡直径为1~2μm,大气泡直径可达到11μm。实验结论:(1)气泡面积所占的比例及气泡分布的均匀性与根珀的致密结构呈正相关关系,即气泡面积比例越大,气泡直径越小,分布越均匀,根珀结构越致密,反之则疏松;(2)依据气泡的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推测缅甸根珀中的气泡与自身携带的萜烯类挥发组分有关;(3)致密结构根珀中的空管,形态似龟裂纹,成因可能与树脂在差异性、阶段性分泌时因快速凝固产生细小的龟裂纹有关,气泡可沿压力低的裂隙通道逃逸并富集;(4)缅甸琥珀中特征的褐红色点状包裹体以浸染形态存在于琥珀基质中,并未发现前人报道的外来物质,而是在红色斑点分布区域具有鳞片状结构,且与周围的致密片状结构有明显的差异,推测红色点状包裹体的成因可能与琥珀中的挥发成分的差异有关,且红色点状包裹体形成的流淌纹也是挥发组分沿一定方向逃逸的表现。(本文来源于《宝石和宝石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鹿桂花,朱丹丹,周恒为[10](2018)在《助烧剂及烧结温度对SiC复合陶瓷物相和显微形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无压液相烧结工艺,以叁种不同配比的Mg O-Ce O2-Y2O3体系为烧结助剂,烧结温度为1800℃、1850℃和1900℃,Ar气氛保护的条件下,保温2h制备了Si C复合陶瓷。主要研究了助烧剂Mg O、Ce O2、Y2O3的不同配比和不同烧结温度对陶瓷体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体的主晶相均为6H-Si C,有少量的铈和钇的化合物的衍射峰存在;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陶瓷体孔隙逐渐减小,颗粒与颗粒连接逐渐紧密,在1900℃时可以清晰看出颗粒与颗粒之间存在大量液相,边界趋于模糊,孔隙最少。(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25期)

显微形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语音识别等新兴智能领域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存储技术的更新,同时也对存储密度和存储器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浮栅flash型存储器因受物理尺寸极限的影响,其存储密度很难进一步提升,因此急需寻找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而在各种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技术中,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因其结构简单,寿命长,转变速度快,保持时间长等优点而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在众多的阻变材料体系中,过渡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铪HfO_2)因其绝缘性好,稳定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器件制作,并显示出优异的阻变性能。但对基于空位细丝机制工作的HfO_2基RRAM,人们对细丝形成和演化的机制还缺乏深度认识,因而未能从细丝角度对电学操作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给予全面解释。本论文工作以加深对空位细丝形成的理解为目的,结合原子力显微技术对不同电学行为下的空位细丝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1)构筑了Pt/HfO_2/W结构阻变器件,获取了其在不同限制电流和扫描截止电压下的电阻态信息,并对多个电阻态做了保持时间测试,证实了其具有良好的非易失特性。此外,该结构器件在脉冲测试中表现出了快的电阻转变速度和长的循环寿命,说明了其具有良好的开关特性和循环耐受性,为后续空位细丝的观测和研究奠定了基础。(2)设计了可去除电极的Au/HfO_2/W结构阻变器件,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CAFM)观测了Au电极下面导电的树枝状结构。与前人报道的导电通道不同,这里的树枝状结构虽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但并非全部参与阻变。分析认为,树枝状结构中局部高电导区域主导了阻变,这一结论可从低、高电阻态的细丝观测结果中得到验证。(3)针对阻变器件在激活(Forming)过程中需要大的Forming电压(V_F)这一现象,对大V_F的成因及其对器件的影响展开了探究。在对Au/HfO_2界面进行紫外臭氧处理的实验中,排除了电极生长过程中有机杂质在界面残留导致V_F变大的可能。通过对激活失败(Forming failure)下的薄膜材料进行观察与分析,认为大的V_F可产生大量的焦耳热并能加快氧离子的还原,当还原过程中生成的大量氧气冲破HfO_2和Au电极薄膜时,弹坑结构出现,器件无法被激活。如果电学操作中产生的氧气在多次循环后冲破电极,则对应于关闭失败(Reset failure)现象,此时氧离子大量缺失,空位细丝无法被复合,器件一直处于低阻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显微形貌论文参考文献

[1].丁晓坤,陈芳,裘雅渔.锐钛矿相二氧化钛晶粒的形貌调控及其显微结构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19

[2].朱佳雪.基于原子力显微技术的阻变存储器细丝形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王富宝.温度对TiAl合金及Ti_2AlNb合金显微组织形貌的相场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冯菁菁.离焦量对激光拼板焊缝显微形貌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9

[5].曾斌,石车嗣,刘贵龙,谭积钻,张克实.低碳钢经疲劳循环后表面的显微形貌特征与损伤的关联[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张作良,陈韧,孟祥然,孙野,李玲玲.转炉钢渣物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9

[7].王添,于佳,郭卜瑜,刘惠萍,王姣姣.基于数字全息显微的海洋浮游生物叁维形貌快速重建方法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何智华,周静波,吴章勤,艾川.基于超景深叁维可视化方案的材料表面显微形貌分析与表征[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8

[9].蒋欣然,王雅玫,孔繁利.缅甸琥珀的显微形貌特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8

[10].鹿桂花,朱丹丹,周恒为.助烧剂及烧结温度对SiC复合陶瓷物相和显微形貌的影响[J].科学技术创新.2018

论文知识图

℃时效4h样品中溶质原子在叁维空...不同含量La2O3掺杂Nd:YAG透明陶瓷热...生带材的照片样品显微照片(正交偏光)大量的...体视镜照片多室型SiO2颗粒的(A)低倍SEM图像;...

标签:;  ;  ;  ;  ;  ;  ;  

显微形貌论文_丁晓坤,陈芳,裘雅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