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疏勒河冲积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冲积扇,疏勒河,环境,粒度,水文,阿尔,特征。
疏勒河冲积扇论文文献综述
杨国兵[1](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实验探究与审思——以疏勒河冲积扇形成和发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对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是推进这一过程的途径之一。本文以疏勒河冲积扇的形成和发展为案例,以问题链为引导,进行相关实验教学探究,并结合野外勘察、实践活动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冲积扇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达成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9年15期)
毛洪亮,李云[2](2019)在《疏勒河冲积扇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疏勒河冲积扇扇缘十道沟(SDG)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资料,通过粒度组成、粒度参数、频率累计曲线等粒度特征分析,探讨了疏勒河冲积扇扇缘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剖面沉积物颗粒组成主要以粉砂、黏土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粒度参数所反映的古环境意义,将整个剖面沉积序列划分为4个阶段:底部790~500 cm为河湖交替沉积环境,主要以湖沼相沉积为主; 500~300 cm为河流相沉积; 300~200 cm为河湖交替沉积环境; 200 cm~0为河湖交替沉积环境。从而揭示了疏勒河冲积扇扇缘地区13.5 ka.B.P以来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这些结果对于了解河西走廊西段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化以及中国西北干旱区未来环境预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9年04期)
周叶,张露[3](2014)在《疏勒河冲积扇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疏勒河冲积扇沉积物进行粒度测量试验,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得出沉积物粒度中值Mz变化范围和粒度分布特征概率累积曲线。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和沉积物元素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沉积物粒度中值Mz变化范围为7.41~50.06μm其中粗粉砂含量最多,约占50%。(2Sr、P元素含量和Rb/Sr值较低,Sr/Cu比值介于1~10。通过分析结果,推断疏勒河冲积扇沉积物在形成过程中古气候总体趋于潮湿(阴冷),风力作用强劲。研究结果对恢复疏勒河冲积扇地区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4年09期)
毛洪亮[4](2008)在《疏勒河冲积扇绿洲全新世古水文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探讨河西走廊干旱地区山前冲(洪)积扇扇缘绿洲(尤其天然绿洲)生态系统及其决定性的制约因子之一—水文地质环境在晚第四纪时期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全球的和区域的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而言,疏勒河冲积扇扇缘绿洲(即冲积扇的细土沉积带)可认为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依托于“甘肃疏勒河冲积扇5万年来古气候环境与古水文演化”项目,以疏勒河冲积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疏勒河冲积扇扇缘细土带全新世古气候和古水文演变进行了20余个剖面的观测和取样、石英OSL和~(14)C测年、粒度组成和TOC分析以及孢粉鉴定,获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距今约13ka年来冲积扇和周边植被演化经历了6个阶段:约13.1~12.1ka,以针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气候冷湿;12.1~9.2ka,灌丛草原,气温升高,降水量较低;9.2~5.8ka,疏林灌木草原,植被茂盛,温度和降水最佳;5.8~4.3ka,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气温较高,降水减少;4.3~2.8ka,草原植被,气候变干;2.8~2.3ka,针叶林~灌木草原,降水减少,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有所增加。(2)通过野外观测和粒度分析发现该冲积扇前缘的地层以辫状河流相与泥沼相沉积相互交替为主;含有大量植物残体淤泥层可视为地下水溢出带分布的标志。根据标志地层的分布结合细颗粒石英OSL及有机碳~(14)C年龄,勾画出了地下水溢出带3次明显(1.5~1.9ka,2.9~3.5ka和6.4~12.8ka)的空间移动框架。(3)通过细颗粒石英OSL测年自检和与同层位或相邻层位有机碳~(14)C测年对比,改进了含大量岩屑和石英颗粒少且释光亮度低的样品前处理和OSL测量程序。(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08-05-30)
毛洪亮,赵华,卢演俦,王成敏,张克旗[5](2007)在《甘肃疏勒河冲积扇绿洲全新世孢粉组合和环境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甘肃疏勒河冲积扇九道沟下游剖面(JDG)沉积物系统的孢粉分析,探讨了这一极干旱区全新世植被和气候环境演化。约4.3m厚沉积剖面的孢粉组合特征清楚地反映了研究区全新世植被经历了6个发展演替阶段,从老而新依次为:针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灌丛草原;疏林灌木草原;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草原植被;针叶林—灌木草原。与植被发展演替相对应的气候环境经历了凉较湿→温干→暖湿→温较湿→温干→凉较湿的变化。这些结果对于了解该地区全新世气候演化以及中国西北干旱区未来环境预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赵华,卢演俦,王成敏,毛洪亮,张克旗[6](2007)在《疏勒河冲积扇绿洲全新世古水文演化释光年代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甘肃疏勒河冲积扇前缘细土带3个具有代表性剖面的12个样品进行了光释光(OSL)年代测定,分别采用不同组分(粗颗粒、细颗粒)、不同技术(单测片再生(SAR)、简单多片再生(MARA)法)进行OSL测年,并相互对比检验,同时与有机碳~(14)C测年结果相互对比,探讨冲积扇前缘复杂的沉积相中沉积物释光测年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根据12个样品释光年龄测定值和8个样品有机碳~(14)C测年结果,结合疏勒河绿洲全新世沉积层序、岩性、岩相以及不同沉积相与地下水溢出带的空间分布关系的观测资料,初步提出了疏勒河冲积扇地下水溢出带空间移动的时间框架。(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07年11期)
赵华,卢演俦,王成敏,毛洪亮,许清海[7](2007)在《疏勒河冲积扇绿洲全新世孢粉特征及古气候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甘肃河西走廊疏勒河冲积扇前缘叁个具有代表性的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孢粉分析,结合剖面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认为疏勒河地区在全新世期间气候环境有过7次波动。约13ka 以前:远处的山前和低山处生长着松树林,林中也生长着桦、桤木等落叶阔叶树种,较高的山地生长着云杉林;沉积地周围生长着菊科蒲公英型、蒿、藜科、麻黄等灌木和草本植物,水边生长着禾本科(芦苇)、香蒲等水生、湿生植物;但本带花粉浓度较低,植被不很发育,代表了一种冷干气候下的植被发育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6-01)
王萍,卢演俦,丁国瑜,陈杰,Karl-Heinz,Wyrwoll[8](2004)在《甘肃疏勒河冲积扇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疏勒河冲积扇是面积达 2 4 0 0km2 的一个巨型冲积扇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断裂带东端。区域构造上该扇发育在阿尔金主断裂、叁危山断裂和南截山断裂组成的阿尔金断裂带左旋走滑构造域。根据野外调查获得的沉积层序、地貌形态和构造变形等资料 ,该冲积扇可划分为老冲积扇和新冲积扇。老冲积扇扇顶紧靠阿尔金主断裂 ,由已显着构造变形的早更新统玉门砾岩组成 ;新冲积扇是在老冲积扇基础上发育的 ,扇顶已向下游移动到大坝附近 ,距阿尔金主断裂 4km ,主要由中更新统酒泉砾石和晚更新统戈壁砾石组成。疏勒河冲积扇发育对区域构造活动的响应主要表现为 :1 )在第四纪早期 ,阿尔金断裂的左旋走滑兼逆冲运动 ,导致了由玉门砾岩组成的疏勒河老冲积扇扇头被左旋错动约 8km ,同时扇体 ,尤其扇头明显褶皱隆升 ,扇顶向山外移动 ;2 )此后随着阿尔金断裂继续作左旋走滑兼逆冲运动 ,老冲积扇扇头又被左旋错动了约 2km ,总共左旋位移了约 1 0km ,并且扇顶下移了约 4km ,形成新的冲积扇 ;3)在冲积扇内从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沉积中心不断向下游移动 ,呈现向下游超覆沉积的特征 ,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祁连山隆升、向外扩展和侵蚀作用显着(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04年01期)
王萍[9](2003)在《甘肃疏勒河冲积扇发育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兼论阿尔金断裂东端新构造活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阿尔金断裂与祁连山北麓断裂交汇的山前平原,展布着一个大型内陆干旱型冲积扇—疏勒河冲积扇。该冲积扇以其规模巨大、发育于特殊的构造部位、扇顶被阿尔金断裂左行错动2.8km等特征而引人注目。对这一正在生长中的年轻冲积扇的发育和演化过程的研究,将深化对区域一些重要新构造问题的认识,如走滑断裂相关沉积盆地新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机制,阿尔金断裂端部的运动学特征,阿尔金走滑断裂与北祁连山逆冲断裂的构造转换关系等。 利用遥感影像和前人工作成果,通过对疏勒河冲积扇地区及邻区的第四纪地质、活动构造的调查,结合晚第四纪沉积物年龄的测定,对疏勒河冲积扇的发育与构造活动的响应以及阿尔金断裂尔端部新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 一.疏勒河冲积扇的发育特征和形成过程 疏勒河穿越耸立的祁连山地,在阿尔金主断裂北侧,流经山前台地带,于4km外撒开成扇,扇体呈略向西拖延的蚌壳状。疏勒河冲积扇北被叁危山所阻挡,南受南截山所限,东部边界为北西向的基岩隆起带,西与踏实河冲积扇相邻。冲积扇面积达2400km~2,表面坡度平缓,后缘发育高十余米的喇叭状侵蚀陡坎。厚500-600m的第四系沉积显示向上变粗的巨层序。早更新世砾岩在现今疏勒河峡口西侧山前带广泛出露,中晚更新世砾石层不整合覆盖其上,向北超覆于第叁系及其以前地层之上,构成现今疏勒河冲积扇的主体地层。 疏勒河冲积扇发育于北东东向阿尔金主断裂、叁危山断裂及与二者斜交的南截山断裂所构成的走滑断裂构造域内。在祁连山北东方向的挤压收缩变形中,阿尔金断裂作左行走滑兼向外的隆升扩展运动,叁危山断裂北侧块体为被动运动的相对固定盘,与阿尔金主滑动面锐角相交的次级剪切滑动面—南截山断裂,分隔了相对抬升的山前台地和强烈拗陷的冲积平原。现今疏勒河冲积扇的主体展布于冲积平原上。 根据疏勒河冲积扇地区的沉积地层结构、变形和地貌形态特征,可初步划分出新、老两期冲积扇。老(古)冲积扇可能形成于上新世晚期至早更新世晚期,其主体沉积为玉门砾岩,堆积于上新统砂、泥岩之上。砾岩在剖面上呈楔状堆积于山前带,在平面上于疏勒河出山口两侧不对称分布,其东侧离现今疏勒河出山口约1km处就已尖灭,而西侧在出山口以西约10km的距离内却几乎沿着阿尔金主断裂分布。在古冲积扇发育、玉门砾岩沉积过程中,阿尔金断裂强烈的走滑兼逆冲运动,使山前带的玉门砾岩发生褶皱变形和位移,并在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形成山前台地,砾岩遭受侵蚀和剥蚀,疏勒河冲积扇扇顶向下移动约4km至吕马大坝附近,并由此丌始发育新—期冲积扇。 新一轮冲积扇,亦即现今所见的冲积扇,主要由中、晚更新世砾石层组成。中更新世以来,一方面阿尔金断裂继续作左行走滑兼向北的逆冲运动,山前台地缓慢抬升,南截山断裂北侧楔状拗陷继续发育。另一方面,由于祁连山巨大的地形高差,加之第四纪中晚期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多次更替,疏勒河中、上游物缘区侵蚀、剥蚀作用仍强烈进行,丰富的物源,致使冲积扇沉积不断扩展和超覆,扇体不断扩大,沉积了200余米厚的砾石层。全新世时期,该冲积扇的形貌已无多大变化,在扇顶和扇中加积了一般只有几米厚的砾石层,在扇缘细土绿洲带发育了近十米厚的砂土层。 二.红外光释光测年(IRSL)在晚第四纪冲、洪积物中的应用 通过对疏勒河等地区晚第四纪冲、洪积物的光释光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寻找粗碎屑物中细颗粒砂土夹层,进行细颗粒、多测片红外释光测年,是一种有效的晚第四纪冲、洪积物的测年方法,在数万年尺度内,与’4c等测年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但由于释光测年方法有其基本假定,测试样品矿物成分复杂以及冲、洪积物自身的沉积特征等原因,测年结果有其不确定性。细颗粒多测片红外光释光测年的不确定性分析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l)洪积相沉积物要考虑样品释光信号计时器“归零”问题;(2)样品的异常衰减和感量变化是对测年值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可能导致样品年龄的低估。(3)环境剂量率可能需要考虑砂土夹层和周围粗碎屑层的贡献。注重测年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多剖面、多样品的系统采样,以及多种测试手段和方法的对比是提高测年信度的有效办法。 叁.阿尔金断裂东段疏勒河水系阶地沉积物的年代和隆升速率的讨论 疏勒河水系的段家沟河、疏勒河、踏实河在流经阿尔金断裂带的不同段落,发育了级数、高度和侵蚀速率各异的多级阶地。这些阶地主要是断块差异隆升运动的结果。以阶地、台地为代表的地貌面的年代确定可采用’OBe和岩石漆测年方法,但目前在国内的应用还受到一定限制。我们采用了光释光(OSL)测年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方法对疏勒河流域阶地沉积物进行了年代测定,初步分析了其所代表的隆升速率。 (l)疏勒河在昌马盆地南缘发育7级阶地,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这些总高度超过IO0m的阶地可能主要形成于4万年以内,是大雪山一香毛山强烈抬升、昌马地震带新一轮活动的反映。由此带动盆地南缘掀斜隆升的速率为大致为3mm/a。 (2)在照壁山峡谷疏勒河保留有5级阶地。拔河高度40一6Om的T。阶地可能与(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期刊2003-10-01)
疏勒河冲积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疏勒河冲积扇扇缘十道沟(SDG)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资料,通过粒度组成、粒度参数、频率累计曲线等粒度特征分析,探讨了疏勒河冲积扇扇缘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剖面沉积物颗粒组成主要以粉砂、黏土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粒度参数所反映的古环境意义,将整个剖面沉积序列划分为4个阶段:底部790~500 cm为河湖交替沉积环境,主要以湖沼相沉积为主; 500~300 cm为河流相沉积; 300~200 cm为河湖交替沉积环境; 200 cm~0为河湖交替沉积环境。从而揭示了疏勒河冲积扇扇缘地区13.5 ka.B.P以来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这些结果对于了解河西走廊西段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化以及中国西北干旱区未来环境预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疏勒河冲积扇论文参考文献
[1].杨国兵.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实验探究与审思——以疏勒河冲积扇形成和发展为例[J].地理教学.2019
[2].毛洪亮,李云.疏勒河冲积扇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矿产勘查.2019
[3].周叶,张露.疏勒河冲积扇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分析[J].科技通报.2014
[4].毛洪亮.疏勒河冲积扇绿洲全新世古水文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
[5].毛洪亮,赵华,卢演俦,王成敏,张克旗.甘肃疏勒河冲积扇绿洲全新世孢粉组合和环境演化[J].地球学报.2007
[6].赵华,卢演俦,王成敏,毛洪亮,张克旗.疏勒河冲积扇绿洲全新世古水文演化释光年代学[J].核技术.2007
[7].赵华,卢演俦,王成敏,毛洪亮,许清海.疏勒河冲积扇绿洲全新世孢粉特征及古气候演化[C].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
[8].王萍,卢演俦,丁国瑜,陈杰,Karl-Heinz,Wyrwoll.甘肃疏勒河冲积扇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J].第四纪研究.2004
[9].王萍.甘肃疏勒河冲积扇发育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兼论阿尔金断裂东端新构造活动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