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景观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景观,模型,推拉,湿地,呼伦贝尔,吸引力,格局。
景观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珣[1](2019)在《景观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侯伟,翟亮,田莉,乔庆华,董泉[2](2019)在《基于PSR模型的景观人为干扰度综合分析——以北京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景观自然度作为状态指标,考虑人为干扰源对地表景观造成的生态压力以及为防止生态压力传播所建立的保护区域的空间分布,基于PSR模型在单位格网上建立了人为干扰度综合分析模型,分析2015年北京市人为干扰的空间分布状况,评估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人为干扰指数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东南平原地区,北部山区的怀柔区和西部的门头沟区人为干扰相对较低;石景山区受生态压力的影响最大,该区各类保护区对生态压力的传播可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面临显着生态压力影响的朝阳区内保护区面积分布不足。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人为干扰综合指数明显低于其他主体功能区,超过99%的低人为干扰度区域分布在禁止开发区和生态功能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区域生态压力较高,低人为干扰度的区域分布不足,需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郑道,唐世斌,严壮洧,张文洪,陈梅[3](2019)在《基于“推拉阻”模型的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为研究范围和对象,对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的要素构成、产生机制进行分析,构建景观吸引力的"推拉阻"叁力系统结构;在对景区进行全面踏查、局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先导性探索法等,从景源价值(拉力系统)、景观可达度(阻力系统)、景观感知度(推力系统)3个方面(准则层),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的评价体系。通过专家咨询问卷得出各评价指标(因子)的相应权重,采用李克特量表的结构方式设计各评价指标(因子)的5级评分标准,制定景观吸引力评价的5级分级标准;依据各指标(因子)的属性、游人感知信息等,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景观吸引力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水平较高,具有省际吸引力。最后,采从加强景区营销品牌建设、提高参与性互动景观空间建设、提高景区内部的交通可达性、提高景观空间的奇特度4个方面,对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优化提升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陈琛,杜慧敏,郄书恒,贾新玥,渠水静[4](2019)在《基于数据分析下的滨海景观空间人群行为模型探究——以八大峡广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滨海景观空间人群活动的行为特征出发,经过调查研究评价,由此提出影响人群行为的空间构成模型,并基于此行为模型基础上得出滨海空间设计原则,形成多样性的滨海景观格局,研究成果对其他滨海景观空间有一定参考与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0期)
徐文茜,张文君[5](2019)在《基于InVEST模型的景观格局变化对水鸟生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鸟类自然保护区。但是长期以来,大量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导致保护区内景观显着改变,湿地环境日益恶劣。本文在湿地保护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综合评估模型(In VEST模型)研究了保护区的生境退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2014年间,保护区黄河等天然湿地其生境退化程度较高,并且,退化等级较高的生境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8期)
乌尼尔[6](2019)在《呼伦贝尔市冰雪景观观赏期预报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呼伦贝尔市地域辽阔,常年直面西伯利亚和极地冷空气,冬季寒冷又漫长,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吸引着国内外广大冰雪旅游爱好者的目光。该文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市林区北部的根河市38年的逐日积雪深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观测数据,分别总结出冰雪景观进入观赏期、最佳观赏期的时间、积雪深度以及具体景观预报指标。(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叶锦培,唐世斌,郑道,聂海泉,聂锦燕[7](2019)在《基于“推拉阻”模型的南宁青秀山风景区景观吸引力分析与评价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南宁市风景区景观吸引力提供科学依据,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区为对象,基于"推拉阻"理论模型,从景源价值(拉力)、景观可达度(阻力)、景观感知度(推力)方面对其景观吸引力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构建包含3个准则层、8个指标层和29个因子层的景观吸引力评价体系,分析了各因子对提升景观吸引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准则层中,景源价值对提升景观吸引力影响最大且远大于景观可达度和感知度;指标层中,对提升景观吸引力影响较大的分别是人文景观、自然美学价值、景观环境质量和游前感知指标;因子层中,美景度、奇特度、知名度是提升景观吸力的主要影响因子。(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9年09期)
阳佩良,杨春宇,刘聪[8](2019)在《山地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山地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设计,常忽略居民审美喜好,导致其不能完全符合游憩者喜好。本文以山地居住区环境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城区不同环境中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展开调研,运用视觉美景度(SBE)评价,结合主成分因子提取法,构建适用于山地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评价模型。结果显示:第一,景观色彩丰富程度,对山地居住区环境影响最大;第二,因地制宜地梳理山地居住区植被显着度与景观空间序列,能提升居住区环境整体质量;第叁,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与美景度值呈负相关,根据居住区内地形条件分区域营造植物景观更符合居民审美喜好。(本文来源于《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杨婉莹,刘艳芳,刘耀林,安子豪,银超慧[9](2019)在《基于LUR模型探究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的影响——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最主要城市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当前微观尺度下空气监测点周围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影响的研究较少,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选取地形、污染源、人口、道路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景观格局6大类预测变量,其中城市景观格局选取边缘密度、连续度、形状指数、斑块平均面积、蔓延度、均匀度指数7个景观指数,运用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所选取的土地景观格局指数可以解释研究区PM2.5浓度的73.2%的变异,模型拟合较好;(2)影响PM2.5浓度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建设用地、林地、草地与水体。微观尺度下城市各类型景观格局中连续度和形状指数对PM2.5影响显着,建设用地连续度越高,分布越集聚,PM2.5浓度越高;水体形状指数越小,形状越简单规则,越易降低PM2.5浓度;(3)城市整体景观格局中,景观聚集程度与景观多样性等因素对PM2.5浓度产生重要影响。减少景观内各类型斑块的离散分布,使各景观类型均匀分布于整体景观内,有助于降低PM2.5浓度。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大气防治与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9期)
陈崇贤,杨潇豪,夏宇[10](2019)在《基于海平面影响湿地模型的海平面上升影响海岸湿地景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客观评估海平面上升对海岸生态环境带来的风险是实现合理利用和开发海岸资源的关键。运用海平面影响湿地模型(SLAMM)定量模拟预测近期(2017—2030年)、中期(2017—2050年)和远期(2017—2100年)海平面上升3个不同阶段对广州海岸湿地景观空间分布和面积变化的影响,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1)近期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湿地空间分布呈显着破碎化趋势,中期和远期的影响相对趋于稳定;2)盐沼、芦苇沼泽和红树林面积减少量变化显着,河口水域面积持续扩大,滩涂面积出现波动性变化;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现"减少(近期)—增加(中期)—减少(远期)"的波动性变化特征,但最终总量减少,减少约435 492.59万元,其中渔业生产和教育科研价值减少量变化显着,污染净化价值增加量变化显着,干扰调节价值波动性变化显着。(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9年09期)
景观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景观自然度作为状态指标,考虑人为干扰源对地表景观造成的生态压力以及为防止生态压力传播所建立的保护区域的空间分布,基于PSR模型在单位格网上建立了人为干扰度综合分析模型,分析2015年北京市人为干扰的空间分布状况,评估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人为干扰指数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东南平原地区,北部山区的怀柔区和西部的门头沟区人为干扰相对较低;石景山区受生态压力的影响最大,该区各类保护区对生态压力的传播可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面临显着生态压力影响的朝阳区内保护区面积分布不足。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人为干扰综合指数明显低于其他主体功能区,超过99%的低人为干扰度区域分布在禁止开发区和生态功能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区域生态压力较高,低人为干扰度的区域分布不足,需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观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珣.景观模型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9
[2].侯伟,翟亮,田莉,乔庆华,董泉.基于PSR模型的景观人为干扰度综合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
[3].郑道,唐世斌,严壮洧,张文洪,陈梅.基于“推拉阻”模型的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9
[4].陈琛,杜慧敏,郄书恒,贾新玥,渠水静.基于数据分析下的滨海景观空间人群行为模型探究——以八大峡广场为例[J].现代园艺.2019
[5].徐文茜,张文君.基于InVEST模型的景观格局变化对水鸟生境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9
[6].乌尼尔.呼伦贝尔市冰雪景观观赏期预报模型研究[J].现代农业.2019
[7].叶锦培,唐世斌,郑道,聂海泉,聂锦燕.基于“推拉阻”模型的南宁青秀山风景区景观吸引力分析与评价体系构建[J].农技服务.2019
[8].阳佩良,杨春宇,刘聪.山地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模型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
[9].杨婉莹,刘艳芳,刘耀林,安子豪,银超慧.基于LUR模型探究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的影响——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10].陈崇贤,杨潇豪,夏宇.基于海平面影响湿地模型的海平面上升影响海岸湿地景观研究[J].风景园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