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冲列去交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脉冲,直方图,存储器,间隔,序列,系统,可编程。
脉冲列去交错论文文献综述
周秀珍,张汉伟[1](2018)在《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脉冲序列去交错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脉冲序列去交错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脉冲序列信息PA计算粒子群算法的惯性权重ω,通过粒子群算法预测脉冲序列中每个脉冲的全局最优解,结合脉冲序列的TOA信息最终实现脉冲序列去交错。在试验场景中对该方法进行仿真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解决现有信号分选方法中两部雷达RF和DOA信息相同,且扫描包络交错时分选困难的难题,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号分选研究具有实际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8年19期)
鲁振兴,任军,洪永彬,付伟[2](2015)在《一种改进的脉冲去交错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Pulse Repetition Interval(PRI)变换的思路出发,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去交错算法。该算法没有将整个脉冲流自相关运算的结果作为判断PRI存在与否的唯一准则,而是提取出具有相同脉冲间隔的子脉冲流。通过对子脉冲流中脉冲间隔的逻辑分析可以识别出真实的PRI,大大降低了信号分析的难度,并且有效抑制子谐波和多源脉冲的相互干扰,还可以有效识别出参差雷达。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5年12期)
薛景,许郡[3](2012)在《一种新的脉冲串去交错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基于动态关联和卡尔曼滤波的脉冲串去交错方法,该方法将电子侦察系统截获的参数脉冲幅度(PA)与脉冲到达时间(TOA)结合起来作为去交错的依据。仿真结果表明,在载频与脉宽等参数相近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很容易的实现脉冲去交错。(本文来源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廖辉荣,李国林[4](2010)在《相似性加权Δt直方图脉冲串去交错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情报数字化侦察接收机中,Δt直方图去交错方法在脉冲串数量较多和脉冲间隔抖动较大的复杂电磁环境下,不能得到满足数字化自动峰值处理的高度比。在分析一定纯净比下,以脉冲字参数向量相似性测度对间隔区间记数加权,建立加权复数直方图,对接收脉冲串进行去交错处理。经过仿真计算,加权复数直方图相比经典方法能明显提高去交错效果,更易于数字化自动峰值处理。(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0年06期)
安振,李运祯[5](2007)在《PRI变换在脉冲列去交错中的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雷达脉冲列去交错方法中的脉冲重复间隔(PRI)估计算法,是以接收到的脉冲串的自相关函数为基础,很容易出现信号的PRI及其整数倍(即子谐波)同时存在的现象,给雷达脉冲串的去交错造成了困难。为克服上述缺点,提出了PRI变换的估计方法,几乎完全抑制了出现在自相关函数中的子谐波。研究了这种算法对于各种不同PRI信号的适用性。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适用于检测不同信号的PRI。(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07年05期)
陶荣辉,陈惠连[6](2005)在《一种雷达脉冲的去交错和识别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脉冲到达角、脉冲重复间隔等去交错算法的研究,基于雷达威胁库,提出了一种既针对参差序列的快速识别和去交错算法又针对抖动脉冲序列的变差分直方图的快速识别算法。该算法简单,容易在DSP和FPGA上实现,可应用于高密雷达环境。(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子工程》期刊2005年01期)
周斌[7](2002)在《基于PRI的脉冲序列去交错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使用脉冲重复间隔 (PRI)对雷达脉冲去交错的算法 ,分析PRI变换算法并对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对PRI变换算法进行改进 ,并对改进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子对抗技术》期刊2002年06期)
徐欣,冯道旺,周一宇,卢启中[8](2001)在《核函数概率神经网络脉冲去交错器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密度复杂信号环境下的实时脉冲去交错技术是新一代雷达截获接收机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本文在介绍基于概率脉冲分类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和概率神经网络(PNN)的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RBPNN)脉冲去交错器。通过仿真比较对处理器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一种基于大规模可编程器件的概率神经芯片的实现途径。(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期刊2001-11-01)
徐欣,冯道旺,周一宇,卢启中[9](2001)在《基于CAM的实时脉冲去交错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简要介绍雷达截获系统传统脉冲去交错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内容可寻址存储器(CAM)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时脉冲去交错领域的应用,以Virtex系列FPGA为例提出了叁种在可编程器件上实现CAM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电路与系统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徐欣[10](2001)在《雷达截获系统实时脉冲列去交错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截获系统具有自身隐蔽和探测距离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平台中。随着雷达技术的迅猛发展,雷达截获系统面临的信号环境日趋复杂,传统的雷达截获系统脉冲列去交错方法的实时处理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论文研究高密度复杂信号下的脉冲列去交错技术的若干问题,包括基于关联比较器的信号预分选技术研究;概率神经网络脉冲去交错器的研究与设计;卡尔曼滤波和概率数据关联方法用于脉冲列分析和去交错;雷达截获系统信号处理器设计等等。研究工作在信号建模以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脉冲列去交错的实时处理技术展开。 信号预分选是实时去交错处理的关键技术,论文第叁章提出了两种新的关联比较器设计方法,基于这两种方法实现的关联比较器可实现任意复杂变化形式的辐射源参数比较和脉冲分类;阐述了用FPGA实现大规模关联比较器的方法;利用半实物仿真实验台证明了设计构想。 神经网络用于脉冲列去交错是国内外一直关注的解决方案,论文第四章讨论了基于概率的分类原理,提出了两种概率神经网络脉冲去交错器结构,分别适用于未知辐射源及具有先验信息辐射源两种情况。探讨了利用FPGA实现神经芯片的途径。 论文第五章引入了基于卡尔曼滤波和概率数据关联方法进行脉冲列分析和去交错的研究,为辐射源跟踪状态下的去交错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评估标准。其中IMM模型解决了多辐射源PRI跟踪问题。 信号处理器设计是雷达截获系统工程实现领域无法回避的问题,论文第六章在大量工程实践的前提下,提出了雷达截获系统信号处理器设计的基本结构模型;对实时操作系统应用于处理器软件平台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还对处理器的并行设计技术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1-09-01)
脉冲列去交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Pulse Repetition Interval(PRI)变换的思路出发,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去交错算法。该算法没有将整个脉冲流自相关运算的结果作为判断PRI存在与否的唯一准则,而是提取出具有相同脉冲间隔的子脉冲流。通过对子脉冲流中脉冲间隔的逻辑分析可以识别出真实的PRI,大大降低了信号分析的难度,并且有效抑制子谐波和多源脉冲的相互干扰,还可以有效识别出参差雷达。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冲列去交错论文参考文献
[1].周秀珍,张汉伟.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脉冲序列去交错方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
[2].鲁振兴,任军,洪永彬,付伟.一种改进的脉冲去交错算法[J].无线电工程.2015
[3].薛景,许郡.一种新的脉冲串去交错方法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4].廖辉荣,李国林.相似性加权Δt直方图脉冲串去交错技术[J].电讯技术.2010
[5].安振,李运祯.PRI变换在脉冲列去交错中的适用性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07
[6].陶荣辉,陈惠连.一种雷达脉冲的去交错和识别新算法[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5
[7].周斌.基于PRI的脉冲序列去交错方法[J].电子对抗技术.2002
[8].徐欣,冯道旺,周一宇,卢启中.核函数概率神经网络脉冲去交错器研究与设计[C].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2001
[9].徐欣,冯道旺,周一宇,卢启中.基于CAM的实时脉冲去交错方法研究[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1
[10].徐欣.雷达截获系统实时脉冲列去交错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