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人学习障碍及其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昱[1](2021)在《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细胞的影响及其调控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大鼠的视神经保护作用目的:青盲一号方在临床中起到了良好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前期体外实验表明,青盲一号方可有效抑制RGCs凋亡,本研究旨在探究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大鼠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部分大鼠行脑立体定位仪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RGCs,采用横向牵拉法建立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根据分组分别采取不干预、生理盐水灌胃、不同浓度(分别含生药1 g/mL、2 g/mL、4g/mL)青盲一号方药液灌胃干预,于干预14天后,观察以下指标:(1)拍摄眼底彩照观察视神经损伤大鼠眼底改变;(2)F-VEP检测视神经损伤大鼠视觉电生理变化;(3)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病理变化;(4)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激发荧光显像统计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数量变化。结果:(1)眼底彩照显示:与正常大鼠眼底相比,模型组大鼠眼底可见血管变细,组织苍白缺血的情况,低、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均可一定程度改善视神经损伤大鼠眼底血管变细,组织苍白缺血的情况,其中高剂量中药干预效果最好;(2)F-VEP检测中:视神经损伤大鼠P2波出现潜伏期延长以及振幅降低(均为p<0.05),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可减轻P2波潜伏期延长的情况(p<0.05),低、中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对减轻P2波潜伏期延长情况无效(均为p>0.05);低、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均不能改善P2波振幅降低的情况(均为p>0.05);(3)观察HE染色切片:低、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可有效改善视神经损伤大鼠眼底RGCs排列紊乱,细胞核皱缩浓染,细胞内空泡样改变,胞体肿胀或皱缩,细胞间隙变大,总体RGCs数量减少的情况;(4)荧光金标记RGCs计数: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RGCs密度减小,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可减轻RGCs密度减小的程度(均为p<0.05),低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对减轻RGCs密度减小情况无效(p>0.05)。结论:(1)视神经牵拉损伤14天后大鼠RGCs出现大量的凋亡;(2)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可以抑制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凋亡。第二部分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大鼠RGCs自噬激活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大鼠RGCs中自噬激活情况的影响,进一步明确青盲一号方对于大鼠视神经牵拉损伤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是否通过对自噬的影响来实现。方法:采用横向牵拉法建立大鼠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根据分组分别采取不干预、生理盐水灌胃、不同浓度青盲一号方药液干预,于干预14天后通过(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视神经损伤后RGCs细胞凋亡过程中各种结构的变化并寻找自噬小体;(2)Western-blot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和p62的表达情况。结果:(1)透射电镜拍摄图片见: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RGCs细胞结构清晰完整,超微结构正常,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各种细胞器丰富,偶有少量自噬泡,几乎无自噬小体显示。模型组和各剂量中药干预组中,大鼠RGCs结构被破坏,线粒体肿胀、超微结构不完整、出现线粒体嵴消失的情况,粗面内质网肿胀,细胞器总体均减少,自噬溶酶体及自噬小体数量增加,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均的空泡,模型组和低、中剂量中药干预组中出现细胞膜崩解,细胞内容物泄漏。高剂量中药干预组较模型组自噬程度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自噬溶酶体及自噬体有所减少;(2)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和p62表达水平: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后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的程度有所减轻(均为p<0.05),低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对减轻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情况无效(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p6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后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的程度有所减轻(均为p<0.05)。结论:(1)视神经牵拉损伤后大鼠RGCs出现自噬的激活;(2)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可以通过抑制过度的自噬反应从而实现对模型大鼠的视神经保护作用。第三部分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大鼠RGCs中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调控目的: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大鼠RGCs中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调控作用,明确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大鼠视神经保护的具体作用靶点。方法:采用横向牵拉法建立大鼠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根据分组分别采取不干预、生理盐水灌胃、不同浓度青盲一号方药液干预,于干预14天后通过(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荧光Tunel染色以及NeuN染色双染法标记定性显示RGCs凋亡与自噬情况;(2)Western-blot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Bcl-2/Beclin-1自噬通路相关蛋白JNK1,Bcl-2,p-Bcl-2,Beclin-1,PI3KC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观察双染切片:TUNEL染色将凋亡RGCs细胞核染为绿色,NeuN染色可标记RGCs细胞为红色,DAPI将RGCs细胞核标记为蓝色,将TUNEL/NeuN/DAPI叠加后得到“Merge”。空白对照组可见规律排列的RGCs细胞层,TUNEL染色凋亡阳性细胞荧光数量较少,假手术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与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出现大量TUNEL染色凋亡阳性细胞,与NeuN 阳性细胞荧光重合。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中药干预组重合的凋亡阳性细胞与NeuN阳性细胞荧光数量相对减少;(2)Bcl-2/Beclin-1自噬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JNK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JN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JN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的程度有所减轻(均为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中药干预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的程度有所减轻(p<0.05),低、中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对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程度的减轻无效(均为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pBcl-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p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的p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的程度明显减轻(均为p<0.05)。④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的程度有所减轻(均为p<0.05)。⑤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PI3KC3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PI3KC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的PI3KC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的程度有所减轻(均为p<0.05)。结论:(1)视神经牵拉损伤后大鼠RGCs出现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激活;(2)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可以通过调控Bcl-2/Beclin-1自噬通路从而抑制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凋亡情况。
王继升[2](2021)在《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数据挖掘及其调控生精细胞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少弱精子症已成为男科疾病研究热点。西医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治疗无特效药物推荐,多以经验性治疗为主;补肾生精法作为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常用中医治法,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能有效地弥补西医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不足。广嗣育麟汤作为东直门医院男科治疗少弱精子症协定处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方以菟丝子-枸杞子为君药,是补肾生精法的临床经验方。目的1探讨补肾生精法源流及发展脉络2挖掘李海松教授及国家专利数据库中其他中医学者治疗少弱精子症用药经验及治法治则3探索广嗣育麟汤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4探讨菟丝子-枸杞子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实验机制方法文献研究:基于中医文献及数据库,整理历代着作中关于补肾生精法及肾藏精理论在男性不育症治疗的文献,梳理补肾生精法的发展脉络及源流。数据挖掘: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别以李海松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438首处方以及国家专利库中74首治疗少弱精子症中医处方为挖掘对象,探索李海松教授及其他中医学者用药规律及治法治则。临床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结果中李海松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处方——“广嗣育麟汤”,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纳入120例少弱精子症患者治疗12周,评价指标为精液质量及中医证候评分。实验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结果中补肾生精法代表药对——菟丝子、枸杞子(SC-FL),进行实验机制验证,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相结合,探索补肾生精代表药对的具体机制。细胞实验以精原细胞(GC-1spg)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组(NC组)、模型组(GTW组)、左卡尼汀治疗组(GTW+LEV组)、菟丝子-枸杞子治疗组(GTW+SC-FL组)。运用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体外干预制备生精功能障碍细胞模型,治疗组分别以左卡尼汀(LEV)及SC-FL干预治疗;动物实验也同样分为4组,每组6只,运用GTW灌胃4周制备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治疗组分别以LEV和SC-FL灌胃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及血清激素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各组GC-1spg的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增殖凋亡;运用透射电镜观察GC-1spg细胞及大鼠睾丸组织中细胞器及超微结构;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WB及RT-qPCR技术检测GC-1spg细胞及大鼠睾丸组织中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的分布及含量。结果1文献研究:补肾生精法是从中医肾藏精理论发展而来。早在先秦时期的着作中就奠定补肾生精法基础,在魏晋隋时期的文献对补肾生精法有一定的继承与创新,经历了唐宋元时期补肾生精理论趋于完善、系统化,在明清时期的文献古籍记载中补肾生精理论得到了蓬勃发展,并最终形成完备体系流传至今。2通过对导师的处方及经验挖掘发现,导师认为少弱精子症病因常以肾精亏虚为主,涉及肝、肾、脾三脏,治疗以微调阴阳为纲,以补肾生精为目,整体论治。用药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菟丝子、枸杞子两味药,其次是覆盆子、五味子、熟地黄、黄芪、车前子、牡蛎、当归,上述9味药同山药共同组成“广嗣育麟汤”,菟丝子、枸杞子为广嗣育麟汤君药。通过对国家专利数据库的处方的挖掘结果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同样为菟丝子、枸杞子,说明此药对在临床中确有一定疗效,其机制有待于实验验证。3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经过广嗣育麟汤治疗后患者的精液浓度及活动率明显升高,中医主要证候和次要证候也有显着改善(P<0.05或P<0.01),广嗣育麟汤治疗少弱精子症临床有效率为92.7%。试验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4细胞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方面:与NC组相比,GTW组GC-1spg细胞的G0/G1和G2/M期的百分率显着降低、S期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与 GTW 组相比,GTW+LEV 组和 GTW+SC-FL 组 GC-1spg 细胞的 G0/G1 和 G2/M期的生精细胞百分率升高、S期百分率降低(P<0.05,P<0.01)。与GTW+LEV组相比,GTW+SC-FL组GC-1 spg细胞的G0/G1和G2/M期的百分率明显升高、S期百分率降低(P<0.01)。在细胞超微结构方面:与NC组相比,GTW组的GC-1spg细胞膜大面积破裂,细胞器游离,膜周围少量伪足与突起,细胞基质大面积密度减低,空泡变,整体呈崩解状态。细胞核形状变形严重,局部凹陷,多核仁,核膜清晰;线粒体数量丰富,大多重度肿胀变形,嵴断裂、消失,部分严重者,膜崩解、基质消失;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自噬溶酶体数量较多,高尔基体肥大,高尔基体池明显扩张;脂滴少量存在。与GTW组相比,GTW+LEV和GTW+SC-FL组GC-1spg各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恢复,各个细胞器形态均有所恢复,但与NC组大鼠相比,其结构尚未完全恢复。在蛋白及mRNA表达方面:与NC组相比,GTW组GC-1spg细胞PI3K、p-AKT、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或P<0.05);与GTW组相比,GTW+LEV组和GTW+SC-FL组GC-1spg细胞PI3K、p-AKT、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 或P<0.05);与 GTW+LEV 组相比,GTW+SC-FL 组 GC-1spg 细胞 PI3K、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或P<0.05),GTW+SC-FL组GC-1 spg细胞p-AKT蛋白及mRNA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与NC组相比,GTW组GC-1spg细胞中BAD、BAX蛋白及mRNA表达呈现显着增高的趋势(P<0.01或P<0.05);与GTW组相比,GTW+LEV组和GTW+SC-FL组GC-1spg细胞BAD、BAX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1或P<0.05);与GTW+LEV组相比,GTW+SC-FL组GC-1spg细胞BAD、BAX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1或P<0.05)。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大鼠一般状况较模型组显着改善。精液常规方面:同NC组比较,GTW组大鼠的精子浓度、PR+NP显着降低(P<0.01);同GTW组比较,GTW+SC-FL 和 GTW+LEV 组精子浓度、PR+NP 显着增加(P<0.01);与 GTW+LEV组比较,GTW+SC-FL组精子浓度显着升高(P<0.01),GTW+SC-FL组的PR+NP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性激素水平方面:与GTW组进行对比发现,GTW+LEV和GTW+SC-FL组血清FSH、LH、T显着升高(P<0.01或P<0.05);与GTW+LEV组进行对比发现,GTW+SC-FL 组的血清 FSH、LH、T 显着升高(P<0.01);在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方面:NC组精母细胞形态及结构规则。细胞核(N)丰满且结构形态正常呈圆形,内部含有丰富的常染色质;核仁形态结构明显(NU);胞浆内内质网(ER)易见,也可见多少不等的溶酶体(AAS)和自噬小体(AP)。GTW组精母细胞形态及结构不规则。细胞膜破损,N结构及形态发生改变呈圆形或椭圆形,常染色质较丰富、少量异染色质凝集;胞浆内ER扩张,也可见多少不等的AAS和AP。经过SC-FL治疗后,被GTW损伤的细胞器有所恢复。在蛋白及mRNA表达方面:与GTW组相比,GTW+LEV组和GTW+SC-FL组PI3K、AKT、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或P<0.05);与GTW+LEV组相比,GTW+SC-FL组PI3K、AKT、Bcl-2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或P<0.05)。结论1数据挖掘结果表明,菟丝子、枸杞子为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代表药对;李海松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以微调阴阳为纲,以补肾生精为目,广嗣育麟汤为李海松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经验方。2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广嗣育麟汤可以有效改善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质量,降低肾精亏虚证患者中医症状评分。3实验研究结果表明,SC-FL可以有效改善生精障碍模型大鼠一般状态,提高精液质量,参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性激素的调控,修复GC-1spg和睾丸组织的超微结构;SC-FL可以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生精细胞的增殖和抑制生精细胞的凋亡。综上所述,补肾生精法可以有效治疗肾精亏虚型少弱精子症,其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和mRNA是作用机制之一。
王泽[3](2020)在《基于miR-34a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探讨清润方改善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球20-79岁的成人中约有4.63亿患有糖尿病,患病率为9.3%,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5.78 亿(10.2%)。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 T2DM发病的始动因素,并贯穿T2DM发展的全过程。积极改善IR成为治疗T2DM的关键策略。临床常用于改善IR的药物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往往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还可能出现失效现象。中医学在治疗T2DM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中医理论认为,阴虚热盛是消渴病的基本病机。导师林兰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针对阴虚热盛型T2DM-IR确立了滋阴清热的基本治法,以其经验方—清润方(知母、黄柏、地骨皮等)为核心处方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清润方可减轻T2DM大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改善IR状态,但其深层次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索。大量研究证实,T2DM在一定程度上是机体的低度炎症状态。炎症因子的释放可干扰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导致IR的发生。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介导肝脏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croRNA)是非编码RNA中一类重要的基因调节家族,可通过与靶基因3’端完全或不完全互补结合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影响靶基因的表达。研究显示,多种microRNA在T2DM-IR中呈现异常表达,其中miR-34a与肝脏糖脂代谢失调密切相关。而miR-34a可作为SIRT1的上游,直接靶向负性调控SIRT1的表达。因此,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miRNA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探讨滋阴清热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No.81573792)的资助下,以前期工作为基础,集中探讨miR-34a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T2DM肝脏IR发病中的作用及清润方的干预机制,以期进一步发掘有效的治疗靶点,为中医药防治T2DM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研究目的(1)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结合,研究清润方改善T2DM大鼠和IR-HepG2细胞IR的作用;(2)以miR-34a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清润方改善T2DM-IR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体内实验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润方高剂量组、清润方中剂量组、清润方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干预8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分别于药物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第2、4、6、8周末记录大鼠体重并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于药物干预后的第7周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GAUC)。干预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和肝组织,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氧化酶法和直接法检测血脂(TC、TG、HDL-C、LDL-C)水平,蒽酮法检测肝糖原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肝组织miR-34a、SIRT1mRNA、NF-κBmRNA、IRS1mRNA、GLUT4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2)体外实验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清润方干预HepG2细胞24h后,CCK8法检测清润方对HepG2细胞增值活性的影响,筛选清润方的干预浓度。采用1 ×10-6mol/L的胰岛素诱导36h建立IR-HepG2细胞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润方组和二甲双胍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蒽酮法检测糖原含量,ELISA法检测TNF-α、IL-6 的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 SIRT1、NF-κB、IRS 1、GLUT4 蛋白表达水平,RT-PCR 法检测 miR-34a、SIRT1mRNA、NF-κBmRNA、IRS1mRNA、GLUT4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向HepG2细胞转染miR-34a inhibitor,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相应的蛋白及RNA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体内实验(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TC、TG、LDL-C、FINS、HOMA-IR、GAU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肝糖原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润方中剂量组大鼠第8周体重明显升高(p<0.05);清润方高剂量组第8周FBG水平明显降低(p<0.05);清润方低剂量组和清润方高剂量组FINS、HOMA-IR水平明显降低(p<0.05);清润方各剂量组GAUC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p>0.05);清润方各剂量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清润方高剂量组肝糖原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HE染色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出现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损伤及散在脂滴,清润方各剂量组其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润方高剂量组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清润方中剂量组和清润方高剂量组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IRT1、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IRS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但差异不明显(p>0.05),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润方各剂量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清润方高剂量组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清润方各剂量组SIRT1、IRS1蛋白表达水平有所上调,但差异不明显(p>0.05)。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miR-34a、NF-κB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SIRT1mRNA、IRS1mRNA、GLUT4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润方高剂量组SIRT1mRNA、IRS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NF-κB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清润方低剂量组和清润方高剂量组miR-34a表达水平下调,GLUT4mRNA表达水平上调,但差异不明显(p>0.05)。2.体外实验(1)清润方干预HepG2细胞后对其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清润方干预浓度为5mg/mL时,细胞增殖活性仍为(94.15±6.23)%,选择此浓度作为清润方的工作浓度。1×10-6mol/L的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36h后,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糖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提示IR-HepG2细胞模型诱导成功。清润方干预后能提高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并能显着提高IR-HepG2细胞糖原含量(p<0.05)。(2)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 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润方组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IRT1、IRS1、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润方组SIRT1、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IRS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但差异不明显(p>0.05)。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iR-34a、NF-κB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SIRT1 mRNA、IRS1mRNA、GLUT4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润方组NF-κB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miR-34a表达水平下调,但差异不明显(p>0.05),SIRT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IRS1mRNA、GLUT4mRNA表达水平上调,但差异不明显(p>0.05)。miR-34a inhibitor转染HepG2细胞后,Western b1ot结果显示,与inhibitor-NC组比较,inhibitor组SIRT1、IRS1、GLUT4表达水平上调,NF-κB表达水平下调,但差异不明显(p>0.05)。RT-PCR结果显示,与 inhibitor-NC 组比较,inhibitor 组 miR-34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SIRT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IRS 1 mRNA、GLUT4mRNA表达水平上调,NF-κBmRNA表达水平上调,但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结论(1)清润方可减轻T2DM大鼠糖脂代谢紊乱,改善IR状态,缓解肝脏病理损伤;提高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糖原合成能力,改善IR状态。(2)清润方改善T2DM肝脏IR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iR-34a的表达,激活SIRT1/NF-κB信号通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对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损伤,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实现的。
管斯琪[4](2020)在《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及其调控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人类生育力逐年降低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医学和社会学问题,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占了 40%-50%,其中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对于特发性精液异常,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手术治疗的应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医药具有较好的疗效。菟枸助育汤是在五子衍宗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临床用于治疗少弱精子症逾20年,但目前尚无相关的研究。故本研究设计临床试验,观察评价菟枸助育汤对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设计动物实验探究菟枸助育汤的核心药对“菟丝子-枸杞子”对生精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临床研究:收集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76例,采用无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菟枸助育汤对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受试者精液质量(包括精液液化状态、精液量、精子活动率、精子浓度和总数等指标)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干预作用。入组时,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信息、病史、合并用药、体格检查等相关资料。研究第1天起每日给予入组的受试者菟枸助育汤中药免煎颗粒治疗,疗程共90天,分别于第0、30、60、90天各进行一次访视,记录受试者的精液常规结果和中医证候评分,同时进行安全性观察,记录各类不良事件,填写病例报告表,每次访视时严格进行脱落、剔除的评估,最后统计所有数据。实验研究:1.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GTW组)、左卡尼汀组(GTW+LEV组)、菟丝子-枸杞子药对组(GTW+SCFL组)和药对+抑制剂组(LY+SCFL组)。2.除NC组以外,其余各组用雷公藤多苷(40mg/kg)灌胃4周,建立生精功能障碍模型。3.第5周起GTW+LEV组(予10ml/kg左卡尼汀灌胃)、GTW+SCFL组(予菟丝子-枸杞子中药液灌胃)和LY+SCFL组(予菟丝子-枸杞子中药液灌胃)每日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干预,LY+SCFL组于第1周起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PI3K抑制剂。4.实验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精子质量、附睾/睾丸脏器系数,检测性激素、抑制素B、附睾肉毒碱的水平,光镜下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睾丸的组织病理形态和细胞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大鼠睾丸组织SCF、c-kit、PI3K、p-Akt、Bad、Bcl-2 和 Bax 蛋白及 mRNA 的表达。结果临床研究:本研究共完成临床病例76例,纳入研究的男性不育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患者经过菟枸助育汤治疗后,总体的精液质量中液化状态、PR精子百分比、PR+NP精子百分比、精子浓度和精子总数等疗效性指标显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评分随着治疗进行有了明显的下降(P<0.05或P<0.01);疗效判定为“痊愈”的11例,“显效”29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74%。整个观察期间脱落病例4例,无剔除病例,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报告。实验研究:经菟丝子-枸杞子干预后的GTW+SCFL组与GTW组相比,大鼠的一般状态、附睾脏器系数、精子质量、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和附睾肉毒碱均有显着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及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GTW+SCFL组与GTW组比较,生精小管结构、排列较正常,生精细胞明显增多,形态改善,内含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GTW组比较,GTW+SCFL组大鼠睾丸SCF、c-kit、PI3K、p-Akt和Bcl-2蛋白含量升高,Bax、Bad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LY+SCFL组与GTW+SCFL组相比,SCF、c-kit和PI3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Akt和Bcl-2表达减少,Bad和Bax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结论1.菟枸助育汤在改善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参数和肾虚证候中医评分方面疗效显着,能提高患者的生精功能。2.菟枸助育汤中的核心药对“菟丝子-枸杞子”可以改善生精功能障碍模型大鼠一般状态、附睾脏器系数、精子质量、FSH、LH、PRL和附睾肉毒碱,并对雷公藤多苷致睾丸组织和生精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3.“菟丝子-枸杞子”药对可以有效调控模型大鼠睾丸组织SCF、c-kit、PI3K、p-Akt、BAD、Bcl-2、Bax 蛋白及其 mRNA 的表达,通过调控 SCF/c-kit-PI3K-Bcl-2 信号通路促进生精细胞增殖和抑制生精细胞凋亡的作用。综上,菟枸助育汤可有效提高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生精功能,临床疗效显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SCF/c-kit--PI3K--Bcl-2通路调控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来实现的。
李运川[5](2020)在《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小鼠脑组织的非编码RNA表达谱及其调控网络》文中认为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一种虫媒传染性病毒,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全球每年大约有4.5万个乙型脑炎的临床病例,至少造成10000到15000人的死亡,其中一半左右的幸存者会出现永久性的神经学后遗症。乙型脑炎对于养猪业危害巨大,可以导致公猪睾丸炎,怀孕母猪流产或者木乃伊胎、死胎。JEV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靶向神经元,引起神经元的死亡,并诱发大脑内严重的炎症风暴,这是该病毒导致病毒性脑炎的最主要因素,但JEV诱导脑炎的具体分子机制还有待阐明。自从2011年ce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的假说提出以来,人们发现lncRNA和circRNA也可以通过miRNA反应元件(miRNA response element)调节miRNA的靶基因的表达。尽管ceRNA网络已被报道参与多种病毒的感染过程,但JEV的lncRNA、circRNA以及相应的ceRNA网络调控仍亟待解析。因此,本研究旨在以JEV感染小鼠脑组织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JEV感染后mRNA、miRNA、lncRNA、circRNA的表达谱,基于差异表达的RNA,构建ceRNA网络,探索ceRNA网络及其在JEV诱导神经炎症中的关系,并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JEV感染小鼠脑组织mRNA表达谱的构建和分析通过表达谱芯片技术,对JEV感染小鼠脑组织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RNA 995条,其中上调表达796条,下调表达199条。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炎症反应、天然免疫、抗病毒反应、突触传递、离子运输等功能。2.JEV感染小鼠脑组织miRNA表达谱的构建和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JEV感染小鼠脑组织mi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 58条,其中上调表达的有37条,下调表达的有21条,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在小鼠脑组织和BV2细胞中进行验证。通过miRanda软件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共预测得到616个靶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上调miRNA的靶基因主要与多巴胺能突触、昼夜节律、c AMP信号通路有关,下调miRNA的靶基因主要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有关。3.JEV感染小鼠脑组织lncRNA表达谱的构建和分析通过表达谱芯片技术,对JEV感染小鼠脑组织lnc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 1114条,其中上调表达131条,下调表达983条。之后构建了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实验,在小胶质细胞BV2中验证了lncRNA E52329和N54010可以通过MKK4/7-JNK信号通路调控JEV介导的炎症反应。4.JEV感染小鼠脑组织circRNA表达谱的构建和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JEV感染小鼠脑组织circ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对circRNA的长度、种类、染色体分布、GC含量等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circRNA 180条,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25条,下调表达的有55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在小鼠脑组织和BV2细胞中进行验证。对circRNA来源的线性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circRNA来源的线性基因主要与组蛋白甲基化、癌症中的转录失调、神经递质分泌、离子通道活动有关。5.JEV感染小鼠脑组织ceRNA调控网络的构建和分析通过综合JEV感染小鼠脑组织差异表达的mRNA、lncRNA、miRNA、circRNA的数据,根据RNA表达的相关性、miRanda软件预测与miRNA的靶向关系,并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作图,挑选与炎症反应相关的mRNA,构建与炎症相关的ceRNA子网络。在此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双荧光素酶实验对ceRNA网络中的关键RNA分子的功能进行验证。发现circ_0000220可以通过吸附miR-326-3p调节BCL3、MK2和TRIM25的表达,进而调控JEV介导的炎症反应。本研究通过表达谱芯片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JEV感染小鼠脑组织中的mRNA、lncRNA、miRNA和circRNA的表达谱,并分别对其功能进行预测和实验验证,最后通过对基于miRNA构建的ceRNA网络进行探索,挖掘出了在JEV感染宿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非编码RNA分子,为深入揭示JEV介导炎症反应和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穆杰[6](2020)在《基于NLRP3炎症小体的四逆散对应激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方效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被公认为全球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AFLD患病不局限于高脂、高热量饮食,还涉及了环境因素和宿主遗传学之间复杂相互作用,慢性心理应激便是NAFLD可能的重要病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情志致病理论具有多层面的一致性,结合“脏腑体用相关”学说理论观点,及中药复方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疾病及NAFLD临床中的卓越疗效,不仅在中医理论层面给出了阐释慢性心理应激启动、介导NAFLD的依据,并且为揭示四逆散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方效机制提供了可能。然而慢性心理应激影响NAFLD网络机制复杂,因此本研究首先采用网络医学分析方法,预测并分析慢性心理应激启动、介导NAFLD疾病过程的核心网络机制。在DiseaseGene Network数据库共收集获得了 NAFLD的333个相关靶点,慢性心理应激相关靶点930个;采用基因映射共获得慢性心理应激与NAFLD的79个相关交互靶点,并在STRING数据库建立了一个79个节点,239条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阈值≥0.7 的蛋白交互关系);在 Cytoscape 软件与DAVID数据库对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与富集分析,共获得了 31个具有拓扑重要性的假定目标靶点及21个相关作用通路(P<0.05),6个核心作用通路(P<0.01,FDR<0.01),结合已有的一些相关研究分析网络医学预测的“靶点-通路”网络提示,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可能在慢性心理应激诱发、加重NAFLD疾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实验验证聚焦炎症层面,慢性心理应激激活NLRP3炎症小体,从而调控炎症因子释放,并介导炎症反应,以炎症反应为中轴通过“神经-炎症-代谢”网络启动、介导NAFLD的分子机制,研究设立空白组、慢性应激(Chronic Stress,CS)组、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组、复合模型组(复合组),一般情况结果显示,CS组与复合组均出现显着的抑郁样行为学表现;代谢层面上,CS组、HFD组、复合组均出现显着的NAFLD病理表现,其中CS组相较空白组,肝指数(P<0.01)、肝脏总甘油三酯(Total glyceride、TG)含量(P<0.01)、油红O染色面积(P<0.01),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P<0.01)、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酯)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P<0.05)、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P<0.01)、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P<0.01)、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P<0.01)均显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显着降低(P<0.01),表明慢性应激可以诱发NAFLD,而复合组相较HFD组,肝重、肝指数、肝脏TG含量、油红O染色面积(P<0.01),AST、ALT、FFA显着升高均显着升高(P<0.01),表明慢性应激可以促进NAFLD疾病过程。神经层面上,CS组与复合组血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含量相较空白组与HFD组均显着升高(P<0.01),海马体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er,GR)mRNA相对表达量有降低的趋势,但尚未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炎症层面上,CS组相较空白组,肝脏NF-κB、NLRP3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肝脏核因子 kappa-B(Nuclear factor kappa-B,NF-1κB)、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 associated speckle-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含量显着升高(P<0.01),肝组织与血清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均显着升高(P<0.01);复合组相较 HFD 组,肝脏NLRP3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肝脏NF-κB、NLRP3、ASC、Caspase-1含量显着升高(P<0.01),肝组织与血清内IL-1β、IL-6、TNF-α含量均显着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组织NLRP3与血清GC存在显着相关性(P<0.01),肝组织NLRP3、IL-1β、IL-6、TNF-α与肝组织TG均有显着的相关性(P<0.01)。网络医学结合实验验证的结果表明,慢性心理应激可以通过作用于79个相关靶点(其中31个核心靶点),21个相关作用通路(其中6个核心作用通路),以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与炎症因子释放,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为核心通过“神经-炎症-代谢”网络启动、介导NAFLD疾病过程。并提示,靶向作用于NLRP3炎症小体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可能成为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的关键。研究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确四逆散作为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的核心效应机制。在TCMSP、SymMap、ETCM、NPASS数据库共收集四逆散的779种化合物,经ADME参数与里宾斯基五规则筛选后共获得四逆散125个化学结构上不同的、具有成药性的化合物成分,及这些化合物成分相应的311个潜在作用靶点;采用基因映射收集了四逆散与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的20个交互靶点,约占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疾病相关靶点的25.3%,约占核心靶点的54.8%,其中炎症因子靶点占比30%。在STRING数据库建立四逆散治疗应激相关NAFLD的20个预测靶点的PPI网络,选取阈值≥0.7的蛋白交互关系,获得了一个20个节点,80条边的PPI网络;采用拓扑分析,获得了四逆散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的8个具有拓扑重要性的假定目标靶点,在8个核心作用靶点中,炎症因子靶点占比50%。在DAVID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分析结果包括23个作用通路(P<0.05),其中2个核心通路(P<0.01,FDR<0.01)。结合已有研究及实验一、实验二研究结果,分析网络药理预测的“靶点-通路”网络提示,四逆散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应激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炎症反应。实验验证设立空白组、复合模型组(复合组)、四逆散治疗组(四逆组)、阳性药治疗组(阳性组),一般情况结果显示,复合组、四逆组、阳性组均出现显着的抑郁样行为学表现,而经过1周的治疗四逆散可以显着改善抑郁样行为。代谢层面上,复合组、四逆组、阳性组均出现显着的NAFLD病理表现,在经过四逆散和辛伐他丁治疗1周后,四逆组、阳性组相较复合组,肝重、肝指数、肝脏TG含量、油红O染色面积,AST、ALT、ALP、TG、TC、FFA、LDL 均显着降低(P<0.01),HDL 显着升高(P<0.01)。神经层面上,复合组相较空白组,血清GC含量显着升高(P<0.01);四逆组相较复合组血清GC含量显着降低(P<0.01),阳性组相较复合组无显着性改变。炎症层面上,复合组相较空白组,肝脏NF-κB(P<0.01)、NLRP3(P<0.05)、ASC(P<0.01)、Caspase-1(P<0.0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肝脏NF-KB、NLRP3、ASC、Caspase-1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1),肝脏与血清IL-1β、IL-6、TNF-a含量均显着升高(P<0.01);四逆组、阳性组相较复合组,肝脏内NF-κB、NLRP3、ASC、Caspase-1蛋白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肝脏与血清IL-1β、IL-6、TNF-a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结果表明,与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方效与病机相符的四逆散复方中含有的125种化学结构不同的、具有成药性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作用于20个相关靶点(其中8个核心靶点),23个相关作用通路(其中2个核心作用通路),以抑制NLRP3炎症小体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为核心,通过调节“神经-炎症-代谢”网络的一种多通路、多靶点的网络效应机制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此外还涉及了对与NAFLD密切相关的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等生物学过程的调节作用。
吴遵桃[7](2020)在《生命早期铅致SD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白藜芦醇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生命早期铅暴露会对海马突触可塑性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最终导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然而,其损伤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通过建立生命早期铅暴露模型,以探究生命早期铅暴露对大鼠海马组织中SIRT1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变化和由该通路调控的下游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找寻铅暴露致突触可塑性损伤的具体机制。研究白藜芦醇在生命早期铅暴露诱导学习记忆损伤中的具体作用,为生命早期铅暴露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Sprague-Dawley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生命早期铅暴露模型,选用出生后21天断乳子代雄性大鼠进行后续实验。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生命早期铅暴露对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大鼠血铅含量,RT-qPCR检测海马组织中SIRT1/CREB/BDNF通路分子及其调控的突触前蛋白Syn-1、LIMK1及突触后蛋白PSD-95、NL-1的mRNA的变化趋势,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这些目的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1.生命早期铅暴露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染铅组大鼠在定位导航实验中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第一次上平台时间显着增加(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P<0.001)。此外,与0.05%染铅组相比,其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也显着降低(P<0.05;P<0.01)。与0.2%染铅组相比,0.2%染铅+Res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第一次上台前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P<0.05),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都显着增加(P<0.05;P<0.05)。2.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大鼠血铅含量三个不同浓度染铅组的血铅含量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均显着增加(P0.05%vs对照<0.001;P0.1%vs对照<0.001;P0.2%vs对照<0.001),且增加的趋势与染铅浓度呈正相关(P0.1%vs 0.05%<0.001;P0.2%vs 0.05%<0.001;P0.2%vs0.1%<0.001)。与 0.2%染铅组相比,0.2%染铅+Res组和0.2%染铅+EDTA组的血铅含量均明显降低(P<0.001;P<0.001),但仍比对照组高(P<0.001;P<0.01)。3.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RT-qPCR 结果显示,0.2%染铅组的 SIRT1、CREB、BDNF、Syn-1、LIMK1、PSD-95、NL-1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和0.05%组相比均明显下调,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与0.1%染铅组相比,0.2%染铅组中SIRT1、Syn-1、LIMK1、PSD-95和NL-1的表达水平也显着降低(P<0.05;P<0.01)。0.2%染铅+Res 组中 SIRT1、CREB、BDNF、Syn-1、LIMK1、PSD-95、NL-1 的 mRNA表达水平与0.2%染铅组相比均显着增加,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4.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目的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染铅组的SIRT1、p-CREB、BDNF、Syn-1、LIMK1、PSD-95、NL-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和0.05%组相比均下调,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与0.2%染铅组相比,0.2%染铅+Res组的SIRT1、p-CREB、BDNF、Syn-1、LIMK1、PSD-95、NL-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0.05%染铅组Pro-BDNF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0.2%染铅组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0.05%染铅组及0.1%染铅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01;P<0.001;P<0.001),且Res可以削弱其因铅暴露导致的上调(P<0.001)。结论1.生命早期铅暴露对突触可塑性的损伤与SIRT1/CREB/BDNF信号通路分子及其调控的突触前后蛋白的表达下降有关。2.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激活SIRT1/CREB/BDNF信号通路进而上调突触前和突触后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铅暴露导致的学习记忆损伤。
张艺雯,肖其勇,王梦婷[8](2019)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教师学习的障碍及其超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终身学习观念和学习型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培训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着学习障碍,包括环境障碍、机构障碍、心理障碍。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积极推进教师培训学分银行体系建设、完善培养机构的管理模式、激励教师学习者正确的认识自我等策略来超越教师学习障碍,以期提高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
黄苏萍[9](2019)在《老年男性社区教育参与障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资源,是老年学习的重要场所。从整体上来看,老年男性参与率低于老年女性,社区教育参与人群性别比例失衡已是普遍现象。国内外成人教育参与障碍研究多针对参与人群开展量化研究,对未参与人群的关注较少,且缺乏深入的质性研究。因此,研究老年男性社区教育参与障碍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聚焦于未参与社区教育的老年男性,以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并结合观察法展开研究。通过对30位老年男性的访谈,探索老年男性的社区教育参与障碍,对老年男性社区教育参与障碍的类型进行梳理与详解,分析微观系统障碍、中观系统障碍以及宏观系统障碍之间的联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第一章为绪论,阐述研究背景,明确研究问题与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对老年男性、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参与障碍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将老年男性参与障碍分为微观系统障碍、中观系统障碍和宏观系统障碍。第三章针对微观系统障碍,从生理机能、个性心理和认知态度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第四章基于中观系统层面,分析来自家庭与工作、同辈群体、社区邻里的参与障碍;第五章是宏观系统障碍,分析社区教育机构和社会性别文化观念因素。第六章针对参与障碍系统之间的互动性进行分析。第七章聚焦于参与障碍的解决,从个体微观层面、群体中观层面以及社会宏观层面提出解决策略。第八章是总结与反思,结合已有研究与本文研究发现进行讨论,并对整个研究进行反思,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雷振香[10](2018)在《全纳教育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研究 ——基于河南省潢川县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和重要参与者的农村留守妇女,既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引起成人教育方面的深切思考。由于性别、地域、文化等多种不利条件产生的累积效应,相对而言,农村留守妇女也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其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参与成人教育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留守妇女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全纳教育作为20世纪90年代下形成并兴盛至今的国际教育思潮,其核心概念是消除障碍、促进参与。因此,立足全纳教育的视角来研究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成人教育的障碍问题,深入调查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成人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及其成因,并探寻如何消减这些参与障碍以确保农村留守妇女享有平等的参与成人教育的机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河南省潢川县7个乡镇(黄寺岗镇、双柳树镇、踅孜镇、付店镇、上油岗乡、传流店乡、隆古乡)中的144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调查。然后,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对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成人教育的障碍情况做了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检验,结合30位受访者的访谈内容发现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整体参与度不高且效果较差,在参与成人教育方面普遍面临着诸多障碍且存在个体差异。并进行了成因分析:1.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成人教育的意愿普遍不强;2.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缺少法律保障;3.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需求呈功利性和盲目性;4.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成人教育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本研究旨在运用全纳教育理论来指导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的成人教育实践。针对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及其成因,从以下五方面提出了消减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的策略:1.树立全纳成人教育理念,强化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成人教育的意愿;2.加强全纳成人教育政策和立法措施,保障农村留守妇女的受教育权;3.打造“点菜式”教育培训模式,满足农村留守妇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4.构建农村留守妇女学习共同体,促进农村留守妇女积极参与成人教育;5.搭建多维度的社会教育支持体系,夯实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基础。
二、成人学习障碍及其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人学习障碍及其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1)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细胞的影响及其调控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综述一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临床诊断手段 |
2.1 瞳孔反射 |
2.2 视力检查 |
2.3 眼底检查 |
2.4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
2.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
2.6 动态视野检查 |
3. 损伤机制 |
3.1 解剖学损伤机制 |
3.2 物理作用力损伤机制 |
3.3 病理学改变 |
3.4 细胞损伤机制 |
4. 青盲的中医研究进展 |
4.1 中医对青盲的认识 |
4.2 病因病机 |
4.3 中药复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自噬与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自噬的分类 |
2. 自噬的功能 |
3. 自噬的发生过程 |
4. 自噬的检测方法 |
5. 自噬的分子调控机制 |
6. 自噬与神经损伤 |
6.1 自噬与脑损伤 |
6.2 自噬与脊髓损伤 |
7. 自噬与RGCs凋亡 |
参考文献 |
技术路线图 |
研究一 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大鼠的视神经保护作用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耗材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2. 实验准备 |
2.1 青盲一号方中药液制备 |
2.2 Wistar大鼠中药液灌胃药量计算 |
3. 实验分组及模型建立 |
3.1 实验分组 |
3.2 脑立体定位仪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RGCs |
3.3 建立大鼠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 |
4. 实验指标检测及取材 |
4.1 拍摄大鼠眼底彩照 |
4.2 检测大鼠视觉电生理变化 |
4.3 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 |
4.4 荧光金标记视网膜RGCs计数 |
5. 统计 |
6. 实验结果 |
6.1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视神经损伤大鼠眼底改变的影响 |
6.2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觉电生理变化的影响 |
6.3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6.4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铺片RGCs存活率的影响 |
7. 小结 |
研究二 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大鼠RGCs自噬激活的影响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主要试剂配置 |
2. 实验准备 |
2.1 青盲一号方中药液制备 |
2.2 Wistar大鼠中药液灌胃药量计算 |
3. 实验分组及模型建立 |
3.1 实验分组 |
3.2 建立大鼠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 |
4. 实验指标检测及取材 |
4.1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RGCs内超微结构及自噬小体 |
4.2 Western-blot法检测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中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和p62的表达 |
5. 统计 |
6. 实验结果 |
6.1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内自噬小体生成的影响 |
6.2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组织中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和p62表达程度的影响 |
7. 小结 |
研究三 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大鼠RGCs中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调控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主要试剂配置 |
2. 实验准备 |
2.1 青盲一号方中药液制备 |
2.2 Wistar大鼠中药液灌胃药量计算 |
3. 实验分组及模型建立 |
3.1 实验分组 |
3.2 建立大鼠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 |
4. 实验指标检测及取材 |
4.1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UNEL阳性和NeuN阳性细胞 |
4.2 自噬通路相关蛋白JNK1,Bcl-2,p-Bcl-2,Beclin-1和PI3KC3的表达测定 |
5. 统计 |
6. 实验结果 |
6.1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凋亡情况的影响 |
6.2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组织中Bcl-2/Beclin-1自噬通路蛋白JNK1,Bcl-2,p-Bcl-2,Beclin-1和PI3KC3表达程度的影响 |
7. 小结 |
讨论 |
1. 研究意义 |
2. TON视神经损伤后组织病理学改变 |
3. 细胞自噬在损伤后RGCs进行性死亡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
3.1 多种视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自噬密切相关 |
3.2 Beclin-1/ PI3K Class Ⅲ复合体调控自噬的分子机制 |
3.3 Bcl-2在Beclin 1自噬调控通路中的作用 |
4. 中医对于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认识 |
5. 青盲一号方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数据挖掘及其调控生精细胞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肾藏精理论及补肾生精法源流探讨 |
1 春秋战国秦汉——奠定补肾生精法基础 |
2 魏晋隋时期——对补肾生精法的继承创新 |
3 唐宋元时期——补肾生精理论趋于完善、系统化 |
4 明清时期——补肾生精理论蓬勃发展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相关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研究述评 |
1 对于少弱精子症动物模型构建 |
2 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相关体内实验研究 |
3 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相关体外实验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研究 |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李海松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用药特点与规律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基于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少弱精子症用药规律挖掘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 |
网药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菟丝子枸杞子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广嗣育麟汤治疗肾精亏虚型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一 体外实验——菟丝子-枸杞子对GTW诱导精原细胞生精障碍模型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二 体内实验——菟丝子-枸杞子对GTW诱导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基于miR-34a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探讨清润方改善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microRNA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研究进展 |
1 microRNA概述 |
2 microRNA与胰岛素信号转导系统 |
3 microRNA与糖脂代谢紊乱 |
4 microRNA与炎症反应 |
5 小结与展望 |
综述二: 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1 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理论认识 |
2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概况 |
3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清润方改善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体内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清润方对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清润方改善T2DM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作用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清润方改善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体外实验研究 |
实验三 清润方对IR-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四 清润方改善IR-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作用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件 |
(4)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及其调控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诊治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
1 少弱精子症诱因 |
2 中医病名 |
3 中医病因病机 |
4 中医药治疗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生精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及通路的研究进展 |
1 精子发生的三个阶段 |
2 生精细胞的增殖 |
3 生精细胞的凋亡 |
4 生精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菟枸助育汤治疗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菟丝子-枸杞子对生精功能障碍SD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基于SCF/c-kit--PI3K--Bcl-2通路探讨菟丝子-枸杞子调控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机制 |
前言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小鼠脑组织的非编码RNA表达谱及其调控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乙型脑炎 |
1.1.1 乙型脑炎简介 |
1.1.2 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
1.1.3 乙型脑炎的临床症状和防治 |
1.2 乙型脑炎病毒 |
1.2.1 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
1.2.2 乙型脑炎病毒的复制 |
1.2.3 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机制 |
1.3 非编码RNA的概述 |
1.4 miRNA简介 |
1.4.1 miRNA的生物合成 |
1.4.2 miRNA的作用机制 |
1.4.3 miRNA的生物学功能 |
1.4.4 miRNA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
1.5 长链非编码RNA简介 |
1.5.1 长链非编码RNA的特点 |
1.5.2 长链非编码RNA的作用机制 |
1.5.3 长链非编码RNA和病毒感染 |
1.6 环状RNA概述 |
1.6.1 环状RNA的特点 |
1.6.2 环状RNA的生物来源 |
1.6.3 环状RNA的作用机制 |
1.6.4 环状RNA的生物学功能 |
1.7 竞争性内源RNA概述 |
第2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3.1 材料 |
3.1.1 毒株、细胞、菌种和实验动物 |
3.1.2 载体和质粒 |
3.1.3 主要药品及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动物实验分组和收样 |
3.2.2 脑组织固定与包埋 |
3.2.3 HE染色 |
3.2.4 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 |
3.2.5 神经元凋亡TUNEL染色 |
3.2.6 细胞和脑组织总RNA的提取 |
3.2.7 mRNA和 lncRNA芯片杂交 |
3.2.8 小RNA文库构建 |
3.2.9 环状RNA链特异性文库构建 |
3.2.10 高通量测序数据质控及测序错误率分布检查 |
3.2.11 miRNA鉴定与预测 |
3.2.12 circRNA鉴定分析 |
3.2.13 差异RNA的表达分析 |
3.2.14 差异基因的可视化 |
3.2.15 差异表达基因的 GO, KEGG pathway分析 |
3.2.16 lncRNA和 mRNA共表达网络分析 |
3.2.17 miRNA靶基因的预测 |
3.2.18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基因RNA的表达水平 |
3.2.19 RNA pull down实验 |
3.2.20 细胞的培养和传代 |
3.2.21 环状RNA敲低细胞系的构建 |
3.2.22 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过表达质粒、siRNAs及 miRNA mimics的转染 |
3.2.23 双荧光素酶实验 |
3.2.24 细胞感染JEV |
3.2.25 Western blot |
3.2.26 间接免疫荧光(IFA) |
3.2.27 空斑法测定病毒滴度 |
3.2.28 ceRNA网络的构建 |
3.2.29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乙型脑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
4.2 总RNA提取和质量检测 |
4.3 JEV感染鼠脑组织mRNA表达谱的构建和分析 |
4.3.1 基因芯片杂交结果 |
4.3.2 差异表达mRNA的统计 |
4.3.3 差异表达mRNA的可视化 |
4.3.4 差异mRNA的功能分析(GO分析) |
4.3.5 差异基因信号通路分析(KEGG pathway分析) |
4.4 JEV感染鼠脑组织miRNA表达谱的构建和分析 |
4.4.1 sRNA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4.4.2 Clean reads长度分布统计 |
4.4.3 新的miRNA的预测 |
4.4.4 已知miRNA表达水平分析 |
4.4.5 miRNA差异表达的统计 |
4.4.6 差异表达miRNA的可视化 |
4.4.7 差异表达miRNA的验证 |
4.4.8 差异miRNA靶基因的预测和miRNA-mRNA互作网络的构建 |
4.4.9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GO分析和KEGG分析 |
4.5 JEV感染鼠脑组织lncRNA表达谱的构建和分析 |
4.5.1 差异lncRNA的统计 |
4.5.2 差异表达lncRNA的可视化 |
4.5.3 实时荧光定量验证差异表达的lncRNA |
4.5.4 共表达网络的构建 |
4.5.5 在BV2 细胞水平上验证lncRNA的表达 |
4.5.6 siRNA抑制lncRNA的表达可以抑制JEV介导的炎症反应 |
4.5.7 lncRNA通过MKK4/7-JNK信号通路调节JEV介导的炎症反应 |
4.6 JEV感染鼠脑组织circRNA表达谱的构建和分析 |
4.6.1 测序质量评估 |
4.6.2 circRNA数目统计 |
4.6.3 circRNA基本信息统计 |
4.6.4 差异circRNA的统计 |
4.6.5 差异circRNA的可视化 |
4.6.6 差异表达circRNA来源基因的功能分析(GO分析) |
4.6.7 差异表达circRNA来源基因的信号通路分析(KEGG pathway分析) |
4.6.8 差异表达circRNA的验证 |
4.7 JEV感染小鼠脑组织的ceRNA调控网络的构建和分析 |
4.7.1 JEV感染鼠脑差异RNA的分布情况 |
4.7.2 基于miRNA的 ceRNA的调控网络的构建 |
第5章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NLRP3炎症小体的四逆散对应激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方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慢性心理应激激活NLRP3炎症小体诱发、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基于慢性心理应激与NAFLD生物学相关的现代研究从中医理论阐释四逆散方效与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证机相符 |
1 慢性心理应激启动、介导NAFLD的现象值得高度重视和关注 |
1.1 慢性心理应激启动、介导NAFLD的临床现象 |
1.2 慢性心理应激以炎症反应为中轴通过“神经-炎症-代谢”网络启动、介导NAFLD的网络机制的相关实验研究 |
2 从“脏腑体用相关”学说与情志致病理论阐释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的基本病机 |
2.1 中医理论“脏腑体用相关”学说基本内涵 |
2.2 中医情志致病理论与心理应激理论的联系 |
2.3 “脏腑体用相关”学说与情志致病理论阐释了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的基本病机 |
3 四逆散方效与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证机相符 |
3.1 四逆散功可调枢理气,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之祖方确为诸家共识 |
3.2 四逆散在焦虑、抑郁等慢性心理应激疾病及NAFLD的治疗中有确切的疗效,且与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病机相符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基于“网络医学”方法从系统层面预测慢性心理应激启动、介导NAFLD疾病过程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慢性心理应激与NAFLD疾病相关靶点收集 |
1.2 PPI网络建立与基因映射筛选心理应激诱发NAFLD的预测靶点 |
1.3 拓扑分析提取慢性心理应激诱发、加重NAFLD的关键靶点 |
1.4 富集分析提取CS诱发、加重NAFLD的关键通路 |
1.5 CS诱发、加重NAFLD的“靶点-通路”网络建立 |
2 结果 |
2.1 慢性心理应激与NAFLD疾病相关靶点收集结果 |
2.2 基因映射筛选慢性心理应激诱发、加重NAFLD的预测靶点 |
2.3 慢性心理应激诱发、加重NAFLD相关靶点PPI网络建立,及拓扑分析结果 |
2.4 慢性心理应激诱发、加重NAFLD相关靶点富集分析结果及“靶点-通路”网络建立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二 NLRP3炎症小体在慢性心理应激诱发、加重NAFLD疾病过程中的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及模型建立、给药方法 |
2.2 一般情况测定 |
2.3 实验动物样本采集及处理方法 |
2.4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评价 |
2.5 神经层面---HPA轴评价 |
2.6 炎症层面---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炎症因子检测 |
2.7 统计方法 |
2.8 实验动物伦理审查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评价 |
3.3 神经层面海马GR 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GC含量 |
3.4 炎症层面NLRP3炎症小体及炎症因子变化 |
4 讨论 |
5 结论 |
实验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从系统层面预测四逆散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的方效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四逆散中化合物的收集与筛选 |
1.2 四逆散化合物靶点的收集筛选 |
1.3 采用网络医学方法收集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靶点 |
1.4 基因映射筛选四逆散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的预测靶点及PPI网络建立 |
1.5 拓扑分析提取四逆散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的核心靶点 |
1.6 富集分析提取四逆散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的关键通路 |
1.7 四逆散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的“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
2 实验结果 |
2.1 四逆散化合物及相关靶点筛选结果 |
2.2 基因映射筛选四逆散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预测靶点 |
2.3 四逆散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预测靶点PPI网络建立,及拓扑分析结果 |
2.4 富集分析提取四逆散治疗CS相关NAFLD的关键通路,构建四逆散治疗慢性心理应激相关NAFLD的“靶点-通路”网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四 四逆散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慢性心理应激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炎症反应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及模型建立、给药方法 |
2.2 一般情况测定 |
2.3 实验动物样本采集及处理方法 |
2.4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评价 |
2.5 神经层面---HPA轴评价 |
2.6 炎症层面---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炎症因子检测 |
2.7 统计方法 |
2.8 实验动物伦理审查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评价 |
3.3 神经层面海马体GR 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GC含量 |
3.4 炎症层面NLRP3炎症小体及炎症因子变化 |
4 讨论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7)生命早期铅致SD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白藜芦醇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
2.2 实验方法 |
2.2.1 动物饲养及分组 |
2.2.2 Morris水迷宫 |
2.2.3 大鼠标本的采集处理 |
2.2.4 大鼠血铅测定 |
2.2.5 组织中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
2.2.6 RT-qPCR定量检测 |
2.2.7 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各蛋白的表达水平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铅暴露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 |
3.1.1 定位导航实验 |
3.1.2 空间探索实验 |
3.2 铅暴露对大鼠血铅含量的影响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 |
3.3 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中SIRT1、CREB和BDNF分子的影响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 |
3.3.1 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中SIRT1表达的影响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 |
3.3.2 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中CREB表达的影响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 |
3.3.3 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中BDNF表达的影响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 |
3.4 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中突触前蛋白Syn-1、LIMK1表达的影响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 |
3.4.1 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中Syn-1表达的影响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 |
3.4.2 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中LIMK1表达的影响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 |
3.5 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中突触后蛋白PSD-95、NL-1表达的影响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 |
3.5.1 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中PSD-95表达的影响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 |
3.5.2 铅暴露对大鼠海马中NL-1表达的影响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 |
4 讨论 |
4.1 生命早期铅暴露显着提高大鼠血铅含量 |
4.2 生命早期铅暴露损害大鼠空间学习记忆 |
4.3 白藜芦醇可下调铅暴露大鼠血铅水平及逆转铅暴露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损伤 |
4.4 白藜芦醇减轻因铅暴露致大鼠海马中SIRT1/CREB/BDNF通路分子的表达下调 |
4.5 白藜芦醇削弱铅暴露致突触前相关蛋白表达的下调 |
4.6 白藜芦醇削弱铅暴露致突触后相关蛋白表达的下调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生命早期铅暴8E致突触损伤机制以及白藜芦酵的神经保护作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教师学习的障碍及其超越(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文献回顾 |
1.1 儿童学习障碍研究 |
1.2 成人学习障碍研究 |
2 中小学教师培训面临的学习障碍 |
2.1 环境障碍 |
2.2 机构障碍 |
2.3 心理障碍 |
3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师学习障碍的超越 |
3.1 积极推进教师培训学分银行体系建设,克服环境障碍 |
3.2 完善的培训机构管理模式,克服机构障碍 |
3.3 激励教师学习者正确的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 |
(9)老年男性社区教育参与障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挑战 |
二、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 |
三、社区教育的参与现状 |
四、社会实践的个人探索 |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
第一节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
一、文献综述 |
二、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
一、理论基础 |
二、研究设计 |
第三章 老年男性社区教育参与障碍——基于微观系统层面 |
第一节 生理机能的减退 |
一、认知功能的退化 |
二、身体疾病的限制 |
第二节 个性心理的影响 |
一、性格特质的差异 |
二、不良的心理状态 |
三、角色转换的失调 |
第三节 认知态度的作用 |
一、学习能力的自我设限 |
二、老年学习的消极态度 |
三、社区教育的认知偏差 |
小结 |
第四章 老年男性社区教育参与障碍——基于中观系统层面 |
第一节 家庭与工作的约束 |
一、家庭责任的分工 |
二、工作角色的延续 |
第二节 朋辈群体的支持缺乏 |
一、缺乏行为支持 |
二、缺乏心理支持 |
第三节 社区邻里的助力不足 |
一、邻里关系的淡漠 |
二、参与氛围的欠缺 |
小结 |
第五章 老年男性社区教育参与障碍——基于宏观系统层面 |
第一节 社区教育机构的局限 |
一、课程内容供需不匹配 |
二、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
三、宣传机制有效性不足 |
第二节 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束缚 |
一、对女性化情境的排斥 |
二、男性面子与自尊的约束 |
小结 |
第六章 老年男性社区教育参与障碍的综合性分析 |
第一节 微观系统障碍内部互动分析 |
第二节 参与障碍系统间的互动分析 |
一、微观系统障碍与中观系统障碍的互动 |
二、中观系统障碍与宏观系统障碍的互动 |
三、宏观系统障碍对微观系统障碍的影响 |
第七章 老年男性社区教育参与障碍的解决策略 |
第一节 微观:增强男性个体参与意识,克服自身障碍问题 |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适应角色转换 |
二、建立积极自我评价,增强学习自信心 |
三、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突破性别观念枷锁 |
第二节 中观:发挥社会群体正向作用,建立外部参与支持 |
一、面向子女重点宣传,提供家庭支持力量 |
二、利用朋辈口碑传播,减少大众认知偏差 |
三、开展邻里交往活动,鼓励结伴参与学习 |
第三节 宏观:保障老年男性学习权益,构建参与保障体系 |
一、完善政策,加强学习权益保障意识 |
二、立足男性需求,丰富社区教育内容 |
三、科学管理,完善社区教育保障机制 |
四、舆论引导,营造性别平等参与氛围 |
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发现与讨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受访者个人信息情况表 |
附录2:老年男性社区教育参与障碍访谈提纲 |
附录3:社区学校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后记 |
(10)全纳教育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研究 ——基于河南省潢川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概述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农村留守妇女教育研究 |
二、成人教育参与障碍研究 |
三、小结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农村留守妇女 |
二、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 |
三、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 |
第二章 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全纳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
第二节 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 |
一、研究范畴:从特殊教育到普通教育 |
二、研究重点:接纳所有学生、满足不同需求 |
三、具体策略:提供优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 |
第三节 全纳教育的主要观点 |
一、全纳教育的人权观 |
二、全纳教育的平等观 |
三、全纳教育的民主观 |
四、全纳教育的教育观 |
第四节 全纳成人教育 |
一、全纳成人教育的提出 |
二、全纳成人教育的特征 |
三、全纳成人教育的必要性 |
第三章 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的实证调查 |
第一节 调查方案 |
一、问卷调查 |
二、访谈调查 |
第二节 问卷调查分析 |
一、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的总体情况 |
二、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各维度情况 |
三、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的差异分析 |
第三节 访谈调查分析 |
一、访谈调查概述 |
二、访谈调查结果 |
第四节 调查小结 |
一、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度不高,参与情况不容乐观 |
二、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在参与成人教育方面普遍面临着诸多障碍 |
三、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存在个体差异 |
第四章 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的归因分析 |
第一节 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成人教育的意愿普遍不强 |
第二节 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缺少法律保障 |
第三节 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需求呈功利性和盲目性 |
第四节 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成人教育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 |
第五章 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的消减策略 |
第一节 树立全纳成人教育理念,强化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成人教育的意愿 |
第二节 加强全纳成人教育政策和立法措施,保障农村留守妇女的受教育权 |
第三节 打造“点菜式”教育培训模式,满足农村留守妇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第四节 构建农村留守妇女学习共同体,促进农村留守妇女积极参与成人教育 |
第五节 搭建多维度的社会教育支持体系,夯实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基础 |
创新之处 |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潢川县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成人学习障碍及其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 [1]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细胞的影响及其调控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研究[D]. 周晓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数据挖掘及其调控生精细胞的机制研究[D]. 王继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miR-34a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探讨清润方改善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D]. 王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及其调控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D]. 管斯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小鼠脑组织的非编码RNA表达谱及其调控网络[D]. 李运川.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1)
- [6]基于NLRP3炎症小体的四逆散对应激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方效机制研究[D]. 穆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生命早期铅致SD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白藜芦醇的保护作用[D]. 吴遵桃. 郑州大学, 2020(02)
- [8]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教师学习的障碍及其超越[J]. 张艺雯,肖其勇,王梦婷.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05)
- [9]老年男性社区教育参与障碍研究[D]. 黄苏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10]全纳教育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成人教育参与障碍研究 ——基于河南省潢川县的调查[D]. 雷振香.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