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润生(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校四川广元628317)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其中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之一的畜牧兽医专业应主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坚定服务宗旨,把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三农”上,紧贴农村畜牧业产业市场,调整课程结构,突出实用技术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积极创新办学理念和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服务新农村建设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全民素质提高等方面服务成为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中职学校涉农专业之一的畜牧兽医专业,如何主动适应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实用专业人才?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
一、明确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功能主要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人才培养,即培养农业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二是畜牧业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即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来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实用科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实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三是社会服务,即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职业培训等方式服务于区域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二、转变教育观念,坚定服务宗旨,把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三农”上
笔者所在学校在多年开办畜牧兽医专业的过程中,曾一度受“打工潮”的影响,学生认为在学校学技术不如外出打工挣现钱,回农村创业不如去沿海城市闯世界。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只注重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轻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不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就盲目外出打工,培养的毕业生根本就不能回到农村去,更不用说去建设农村。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坚定服务宗旨,强化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识,把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上,放在服务“三农”上,变过去为沿海城市培养“打工仔”为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功能及时代价值。
三、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引导学生去农村创业,树立“有为有位”的思想,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人才,要靠掌握了农业实用科技并具有运用能力的人才。要发展农村畜牧业,同样需要掌握了畜牧科学技术并具有一定推广运用能力的人才。为解决好学生“从农村来,到农村去”这道难题,我校在畜牧兽医专业开办过程中,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如从我国人民膳食的特点和现状出发,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确发展畜牧业是关系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关系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大事,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事,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认识,破除了鄙视畜牧业的旧观念,激发了学习专业的责任感,使之学一行爱一行;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引导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去创业,树立“有为有位”的思想,做有文化、有技术、有理想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永久牌”人才。如我校自2006年以来,就把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作为畜牧兽医专业时事政治课的必修内容,教育学生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了解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鼓励学生学有所成,引导学生回到农村干一番事业。以08届、09届、10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回农村的比例分别为90%、94%、92%,保证了绝大多数毕业生能“回得去”。
四、紧贴农村畜牧业产业市场,调整课程结构,突出实用技术课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的具体运作方式,也是畜牧业由分散饲养向集约化饲养、规模化饲养方式转变的过程,养殖专业大户、养殖场、养殖园区逐渐发展。因此,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结构也应适应这种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突出实用技术课程,做到“农民养什么,学生学什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本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在专业课程方面要突出专业特点,重点是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培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实用技能要求为范围,以“够用”为度。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同时,应考虑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与人才自身潜能的发挥。如我校在畜牧兽医专业开办过程中,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畜牧业发展战略,全县以养猪为重点,其次是家禽养殖等,将畜牧兽医专业分别细化为养猪专业班、养禽专业班等,分别以猪、禽等的饲养管理、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保障等为主要课程,培养畜牧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和畜牧业高新技术推广服务的实用人才,确保毕业生在农村“用得上”。
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实用专业技能
畜牧兽医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我校在畜牧兽医各专业教学中,严格执行实习实训教学计划,保证实习实训时间,落实好实习实训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实习实训方式方法,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结合农村养殖业实际,讲求实习实训效果,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确保毕业生回农村后“干得好”。
1.注重在实验室的实验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
学校要求畜牧兽医各专业教师根据开设课程的特点及实验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中对学生做好实验指导和组织工作,严格实验操作方法、步骤,把握好实验关键环节,注重效果分析,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
2.注重在实训室或实习场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学校要求教师在校内实训室或实习场地进行现场教学,学生现场练习。如饲料配方、养殖操作、畜禽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都安排在校内养殖场进行,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训练。
3.注重去农村养殖专业大户、养殖场进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培养岗位适应能力,并实现无缝对接,为毕业后去农村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主要是针对本专业有关生产全过程、全周期的毕业实践,也是最重要的实习。我校畜牧兽医各专业学生从第三学年开始,就去农村养殖专业大户、养殖场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这期间学校还安排实习指导教师跟班辅导,加强管理。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实践锻炼,专业技能得到了检验与升华,练就了过硬的技术,同时也实现了与农村畜牧产业的无缝对接,为毕业后去农村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积极创新办学理念和模式,多渠道多形式服务新农村建设
1.充分利用学校养殖场资源优势,积极推广优良畜禽品种,促进县域农村畜牧业经济发展。
提高良种的繁殖速度和良种普及率,是增加畜产品产量、改进产品品质及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畜禽良种繁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实现优质种畜的快速繁育和推广,从而提高畜禽个体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增加畜牧业整体效益,这对于推动畜牧业生产水平、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在开办畜牧兽医专业过程中,不但十分注重校内养殖场的建设,给学生提供实习场地,还充分利用养殖场的优良品种资源优势,积极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幅射农村,为县域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
2.把学校兽医门诊部移到集镇、移到农村,为农村养殖业保驾护航。
我县地处四川北部山区农村,经济落后,技术落后,农村畜牧兽医科技人员量少质不优,不能很好地为农村养殖业保驾护航,对于一些畜禽常见病、多发病、流行性疾病,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给养殖业及养殖专业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状况,我校在开办畜牧兽医专业过程中,把设在学校内的兽医门诊部移到了集镇、移到了农村,如去田家乡、店子乡、龙源镇、汉阳镇、白龙镇、碑垭乡等乡镇开设兽医门诊部,积极开展畜禽疾病防控工作,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朋友,也保证了农村养殖业健康发展,直接助农增收。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梁紫云、刘乃发现在分别在碑垭乡、汉阳镇开办了个体兽医诊所,干得红红火火,远近有名。
3.认真开展“五下乡”活动,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
我校在开办畜牧兽医专业的过程中,多年来一直坚持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每年一度的以“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强化群众遵纪守法和维护稳定的主人翁意识”为主题的“五下乡”活动,我们组织畜牧兽医专业教师把实用养殖技术资料编印成册,并组织师生把资料送到农村、送到农民朋友手中,每年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均达20000余份,与农民面对面开展咨询服务、政策法律现场讲解交流,还送去精彩的文艺演出等,受到农民朋友的热忱欢迎,学校也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五下乡”先进集体。
4.积极探索“送教下乡”办学模式,实现教与农无缝结合。
近几年来,我校除办好校内畜牧兽医各专业班外,还充分挖掘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潜能,积极探索“送教下乡”办学模式,把畜牧业科学技术直接送到农村、送到农民家门口,把技能交到农民朋友手上,让农民朋友足不出村、不出户就能学到畜牧科学技术,实现了教与农无缝结合,对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我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到城北镇亮垭村为当地农民朋友举办“快速养猪培训班”、“养鸡培训班”、“养兔培训班”等,深受农民欢迎,如今这个村的村民杨子成已成为全县有名的养猪专业大户,并正在向以此为中心的生猪产业园区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军王坤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N].河北工人报,2011,02,23,(08)。
[2]王晓飞等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送教下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3]席东梅等创新模式,壮大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