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吸收论文_江灿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质吸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辛伐他汀,骨质疏松,骨质,细胞,低氧,指标,牙周炎。

骨质吸收论文文献综述

江灿[1](2019)在《骨质疏松患者骨吸收与骨形成指标表达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骨吸收与骨形成指标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7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26例,重度组19例。比较两组受试者及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及白介素6(IL-6)〕,骨形成指标〔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及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NTX、CTX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OPG、BGP及A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NTX、CTX及IL-6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患者血清NTX、CTX及IL-6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OPG、BGP及ALP水平低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患者血清OPG、BGP及ALP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骨吸收与骨形成指标的表达情况明显异常,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差异明显,可作为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柏思羽[2](2019)在《L-精氨酸调控成牙骨质细胞凋亡及正畸牙根吸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正畸治疗程中,牙根的吸收与修复往往伴随左右,当二者失衡时,则可能出现“正畸导致的炎性牙根吸收(Orthodontically induced inflammatory rootresorption,OIIRR)”。OIIRR具有高发性及难预测性的特点,但其发生机制及预防手段尚未明了。牙骨质的表面存在着大量成牙骨质细胞,其主要功能在于表达与矿化相关的蛋白,如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等,分泌基质形成钙化结节和牙骨质。有文献报道在正畸治疗时,无论是牙根发生吸收抑或修复,成牙骨质细胞都处在激活的状态,这提示在受力时,成牙骨质细胞在牙骨质的破坏以及再生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正畸作用力下牙周环境氧分压的下降导致成牙骨质细胞凋亡增加也可能是牙根发生吸收破坏的机制。有实验已证明,短暂的缺氧使成牙骨质细胞增殖活性下降,同时凋亡增加;虽伴有一过性矿化功能增强,但长时间缺氧后其矿化功能仍表现为降低。L-精氨酸(L-Arginine,L-arg)作为一氧化氮供体,有文献报道其可以增加组织和细胞的缺氧耐受性,抑制细胞的凋亡,促进包括成骨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的增殖及其功能活性。据此,在正畸治疗时牙周缺氧环境中,L-arg是否对成牙骨质细胞有同样的影响,从而减少正畸导致的牙根吸收,目前未见相关研究。本实验目的在于模拟正畸加力过程中牙周的局部缺氧环境,研究在低氧环境中L-arg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通过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构建,在体内研究L-arg对牙齿加力过程中发生的牙根吸收的影响,以期为牙根吸收机制研究新方向提供证据,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本实验分为体外及体内两个部分:实验一:体外低氧环境下L-arg对成牙骨质细胞OCCM-3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在低氧环境中(2%O_2,5%CO_2,93%N_2)用含有不同浓度L-arg的培养基(0μmol/l,30μmol/l,60μmol/l,120μmol/l,240μmol/l,360μmol/l)培养OCCM-30,分别于24小时和48小时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在低氧环境中选用含有L-arg浓度分别为0μmol/l和120μmol/l的培养基培养OCCM-30,48小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3、Caspase-9、Bax以及Bcl-2的基因表达,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Bax以及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氧环境下L-arg作用24小时后,CCK-8检测显示:L-arg浓度为0μmol/l时,OCCM-30细胞活力相比常氧环境的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当L-arg的浓度为30μmol/l时,OCCM-30细胞的活力较0μmol/l时明显增加,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浓度为120μmol/l,细胞活力呈现上升达峰值,随后浓度增加,活力反而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L-arg浓度为0μmol/l时OCCM-30细胞凋亡率相比常氧环境中的对照组大幅上升,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当L-arg的浓度为30μmol/l,细胞凋亡率较0μmol/l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浓度为120μmol/l,细胞凋亡率下降至最低,随后浓度增加,细胞凋亡又增加。在48小时cck-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到的趋势和24小时类似。低氧环境下培养48小时后,RT-PCR检测结果显示:未加入L-arg时,OCCM-30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Bax因子的基因表达较常氧对照组均增加,L-arg浓度为120μmol/l时,表达较未加入时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加入L-arg时Bcl-2基因表达较常氧对照组减少,L-arg浓度为120μmol/l时,表达较未加入L-arg时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环境下培养48小时后,Western-blot检测显示:未加入L-arg时,OCCM-30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Bax因子的蛋白表达较常氧对照组增加,L-arg浓度为120μmol/l时,表达较未加入L-arg时下降;Bcl-2蛋白表达与上诉因子呈相反趋势。结论:低氧刺激会抑制OCCM-30增殖促进OCCM-30凋亡,L-arg可有效促进低氧环境中OCCM-30的增殖抑制低氧环境中OCCM-30的凋亡,且浓度为120μmol/l增殖水平达到峰值且凋亡水平降到最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Caspase-3、Caspase-9、B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促进了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实验二:体内局部应用L-arg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根吸收的影响。目的:探究应用L-arg对在大鼠正畸牙移动中发生的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6只8周龄健康的雄性SD大鼠平均分成3组,空白组、对照组(PBS组)、实验组(L-arg组)分别12只,在各组大鼠的左侧上颌的第一磨牙牙冠上施加大小为50 g方向为近中的力,隔天在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的颊侧黏骨膜下注射每组对应的药物,对照组为PBS,对照组为L-arg,空白组只加力不注射任何药物。于第7、14?天处死大鼠,游离上颌骨,制备包含第一磨牙的牙槽骨标本,进行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19.0软件采用叁维凸包法计算牙根根上1/3及根中1/3部分的吸收陷窝体积,并将标本包埋、切片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染色(TRAP染色)、PCNA免疫组化染色以及TUNEL染色观察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目和牙周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结果:加力7和14天后,叁维凸包法计算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空白组吸收陷窝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吸收陷窝体积较相对照组组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P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空白组的破骨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NA染色和TUNEL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第一磨牙近中根的牙周组织压力侧近牙根的细胞中处于增殖状态的较对照组增加,而牙周组织凋亡的细胞百分率降低。结论:局部应用一定浓度的L-arg可以减少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根吸收。(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何昊珏[3](2019)在《稳定性(牙合)垫对青春期髁突吸收骨质改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口腔医学临床中最为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口腔类疾病的第四类。而目前,越来越多髁突吸收患者所引起的颜面部发育异常、咬合崩溃,这已成为正畸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由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致病机理的复杂性,以至于治疗方法虽多但评价体系均局限于患者主观症状的缓解。本研究通过治疗前后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ic,CBCT)影像学变化,观察稳定性(牙合)垫对不同类型青春期髁突吸收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分析不同类型髁突吸收的(牙合)垫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中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青春期髁突吸收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59例青春期髁突吸收患者(114侧髁突)、采用稳定性(牙合)垫治疗作为(牙合)垫组,24例(48侧髁突)未行任何治疗,并经过6-12个月自然观察期的青春期髁突吸收患者作为对照组(以观察期结束时为治疗后)。将两组治疗前的CBCT髁突影像吸收类型分为I型、II型和III型3型;为了比较患者经稳定性(牙合)垫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将治疗后髁突分为吸收进展、无变化、稳定无新骨和改建有新骨四种类型。其中,以吸收进展和无变化为疗效差,稳定无新骨和改建有新骨为疗效好,并计算3型髁突继续吸收者占比;同时,测量治疗前后髁突高度(Heigh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髁突高度变化。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评估稳定性(牙合)垫对青春期髁突吸收骨质改建的影响。结果:其中,Ⅰ和Ⅱ型髁突吸收的(牙合)垫组疗效显着好于对照组(Z=―2.874,P=0.004;Z=―3.874,P=0.000);而Ⅲ型髁突吸收的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17,P=0.537)。(牙合)垫组Ⅱ型髁突继续吸收者占比(43%)显着小于对照组(80%)(Х~2=7.139,P=0.011),Ⅰ、Ⅲ型髁突继续吸收者占比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0.103,P=0.748;Х~2=1.249,P=0.540)。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髁突高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牙合)垫组和对照组Ⅱ型髁突吸收者髁突高度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类型髁突吸收患者髁突高度治疗前后变化量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稳定性(牙合)垫治疗不同类型青春期髁突吸收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Ⅰ型髁突吸收患者,可及早促进髁突骨质较好改建,但不论治疗与否髁突高度降低难以逆转。(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杨卫,赵品,陶美玲,罗远[4](2019)在《淫羊藿苷口服给药对骨质疏松牙周炎小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口服淫羊藿苷(ICA)对骨质疏松小鼠牙周炎引起的牙槽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SHAM组)、卵巢切除+口腔涂布牙龈卟啉单胞菌(Pg)+淫羊藿苷组(OVX+Pg+ICA)、卵巢切除+Pg口腔涂布组(OVX+Pg)。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第2周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术,诱导小鼠骨质疏松形成。从第4周开始,对小鼠牙周涂布Pg,1次/d,连续1周。第12周收集左侧下颌骨进行固定切片及染色,分析各组之间牙槽骨吸收高度的差异。收集右侧下颌骨进行亚甲蓝染色,分析各组间牙槽骨吸收面积的差异;收集双侧上颌骨牙周组织蛋白,分析成骨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鼠股骨及牙周组织切片染色显示,成功建立了小鼠骨质疏松牙周炎模型。对牙槽骨吸收距离和面积的测量分析显示,相比于OVX+Pg组,口服淫羊藿苷可显着减少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顶(CEJ-ABC)的距离及颊舌侧牙槽骨吸收面积(P<0.05);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相比于OVX+Pg组,OVX+Pg+ICA组中Runx2、OSX、OCN及OP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口服淫羊藿苷在预防小鼠骨质疏松发生的同时,可有效减少牙周炎引起的牙槽骨吸收。(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沈晓强[5](2019)在《骨质增生对双能X线吸收测定(DXA)检测腰椎骨密度准确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骨密度(DXA)与QCT测定相比,研究骨质增生及腹主动脉钙化对DXA骨密度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40名受试者(年龄50岁以上),使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行腰椎正位及左髋部骨密度测定,腰椎测量范围为L1-L4椎体,左髋部的测量范围为股骨颈、ward's叁角区及全髋。分别记录腰椎L1-L4及左髋部的骨密度值(mg/cm2)、T评分及Z评分。对受试者使用QCT进行腰椎扫描(测量范围为L1-L4椎体)。记录图像及所测得的骨密度值(mg/cm3)、T评分及Z评分。根据QCT检测时的CT图像对腰椎退行性变及腹主动脉钙化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以QCT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腰椎退变及腹主动脉钙化对DXA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腹主动脉钙化及重度骨赘的形成对DXA与QCT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有差异(P<0.05),而骨赘位置不同、程度终板硬化程度、椎体高度丢失多少对DXA与QCT骨质疏松检出率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行腰椎DXA检测时,腰椎重度骨赘形成与及腹主动脉钙化会影响实际结果,在检测时应避免相应椎体的检测,在评估患者骨质疏松程度是,使用QCT检测或者髋部DXA更可靠。骨质增生与腹主动脉钙化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对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为避免误差,建议优先考虑行QCT检测或髋部DXA。(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2-01)

郑立娟,汤晨,赵旭[6](2018)在《辛伐他汀促进伴骨吸收慢性根尖周炎骨质修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伴骨吸收慢性根尖周炎骨质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用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8只、B组(模型观察组)8只,C组16只,建立大鼠慢性根尖周炎骨吸收动物模型,将C组随机分为C1组8只(生理盐水组)和C2组8只(辛伐他汀组),处死后取牙颌骨联合标本,拍摄根尖X线片并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取血清测血ALP(碱性磷酸酶)、血钙(Ca)、血磷(P)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MP2的表达。结果:1、建模手术3周后根尖炎模型建立成功。2血清检测指标:C2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血钙(Ca)、血磷(P)的变化不明显。3HE染色:与A组相比较,B组、C1组和C2组根尖区可见明显的炎症细胞,与C1组比较,C2组根尖区炎细胞浸润数减少,局部可见纤维组织包绕并有骨质修复。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2组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染色率明显高于C1组。结论: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于3周末可观察到大面积根尖骨质吸收现象。辛伐他汀能够改善根尖周炎大鼠的骨代谢,使骨组织中BMP2表达增强,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为辛伐他汀用于临床治疗伴骨吸收慢性根尖周炎骨质修复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11)

李志政,钟文群,赵吉宏[7](2018)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活性转录因子4表达升高:低氧促进骨质吸收的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研究活性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促进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s, OKC)骨吸收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研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TF4、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骨吸收活动相关指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M-CSF)、核因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在OKC及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Pearson's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评价各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免疫荧光分别检测组织标本中HIF-1α、M-CSF、RANKL与ATF4的共定位关系;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低氧处理下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HIOEC)中各指标的表达。研究结果:对比正常口腔黏膜,HIF-1α、M-CSF、RANKL与ATF4在OKC衬里上皮中表达明显升高,且HIF-1α、M-CSF、RANKL与ATF4表达水平具有显着相关性;体外实验中,低氧处理明显上调HIOEC中HIF-1α、ATF4的表达。研究结论:低氧应激通过增强OKC衬里上皮细胞中ATF4的表达,上调M-CSF、RANKL的表达,促进骨吸收活动,进而加快OKC的骨质破坏。(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句新科,周至斐,陈宇江,郭飞飞,葛鑫[8](2018)在《釉基质蛋白诱导不同生理性根吸收期乳牙牙周膜干细胞向成牙骨质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釉基质蛋白(EMD)诱导乳牙生理性根吸收不同时期的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向成牙骨质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及矿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根吸收早期(E组)、中晚期(M组)的乳牙和恒前磨牙(P组)作为组织来源,并分离培养其PDLSCs;然后再将各组PDLSCs分为2个亚组:实验组用含100 mg/mL EMD的DMEM诱导培养,对照组用DMEM培养;并于诱导7 d后检测各组细胞中CAP、CEMP-1及BSP、OCN、ALP、COL-1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各组细胞经EMD诱导培养7 d后,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PDLSCs中BSP、ALP、COL-1的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P <0. 05),升高幅度为P组> E组> M组; P、E、M各实验组PDLSCs中CAP、CEMP-1 mRNA的表达水平为P组> E、M组(P <0. 05),E组与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BSP、OCN的表达水平均为P组> E组> M组(P <0. 05); ALP的表达水平为P组> E、M组(P <0. 05),E组和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COL-1的表达水平在各实验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E、M各实验组PDLSCs中BSP、OCN、ALP、COL-1均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则显示染色不显着。结论:EMD可诱导乳牙PDLSCs向成牙骨质细胞方向分化。随着乳牙生理性根吸收的进行,乳牙PDLSCs向成牙骨质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及矿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闵文,韩龙,韩诗雨,尚宜志,吴铭杰[9](2018)在《补肾通络方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相关因子细胞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L/OPG)的影响。方法通过卵巢去势的方法造成大鼠OP模型,分别进行补肾通络方、补肾中药、通络药灌胃,每日1次,连续70 d。并设立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实验结束后,取血、大鼠脊椎及股骨,分别进行血清学检测、骨密度(BMD)检测。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骨组织RANKL/OPG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RANKL/OPG蛋白表达均显着增加(P<0. 01),BMD水平显着减少(P<0. 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BMD均不同程度增加,RANKL/OPG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P<0. 05)。结论补肾通络方通过抑制RANKL/OPG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郑立娟,汤晨,赵旭[10](2018)在《辛伐他汀促进伴骨吸收慢性根尖周炎骨质修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伴骨吸收慢性根尖周炎骨质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用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 8只、B组(模型观察组) 8只,C组16只,建立大鼠慢性根尖周炎骨吸收动物模型,将C组随机分为C1组8只(生理盐水组)和C2组8只(辛伐他汀组)。处死后取牙颌骨联合标本,拍摄根尖X线片并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取血清测血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血磷(P)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MP2的表达。结果:建模手术3周后根尖炎模型建立成功。相应处理2周后,血清检测指标:C2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血钙(Ca)、血磷(P)的变化不明显。HE染色:与A组相比较,B组、C1组和C2组根尖区可见明显的炎症细胞,与C1组比较,C2组根尖区炎细胞浸润数减少,局部可见纤维组织包绕并有骨质修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2组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染色率明显高于C1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根尖周炎大鼠的骨代谢,使骨组织中BMP2表达增强,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骨质吸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正畸治疗程中,牙根的吸收与修复往往伴随左右,当二者失衡时,则可能出现“正畸导致的炎性牙根吸收(Orthodontically induced inflammatory rootresorption,OIIRR)”。OIIRR具有高发性及难预测性的特点,但其发生机制及预防手段尚未明了。牙骨质的表面存在着大量成牙骨质细胞,其主要功能在于表达与矿化相关的蛋白,如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等,分泌基质形成钙化结节和牙骨质。有文献报道在正畸治疗时,无论是牙根发生吸收抑或修复,成牙骨质细胞都处在激活的状态,这提示在受力时,成牙骨质细胞在牙骨质的破坏以及再生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正畸作用力下牙周环境氧分压的下降导致成牙骨质细胞凋亡增加也可能是牙根发生吸收破坏的机制。有实验已证明,短暂的缺氧使成牙骨质细胞增殖活性下降,同时凋亡增加;虽伴有一过性矿化功能增强,但长时间缺氧后其矿化功能仍表现为降低。L-精氨酸(L-Arginine,L-arg)作为一氧化氮供体,有文献报道其可以增加组织和细胞的缺氧耐受性,抑制细胞的凋亡,促进包括成骨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的增殖及其功能活性。据此,在正畸治疗时牙周缺氧环境中,L-arg是否对成牙骨质细胞有同样的影响,从而减少正畸导致的牙根吸收,目前未见相关研究。本实验目的在于模拟正畸加力过程中牙周的局部缺氧环境,研究在低氧环境中L-arg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通过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构建,在体内研究L-arg对牙齿加力过程中发生的牙根吸收的影响,以期为牙根吸收机制研究新方向提供证据,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本实验分为体外及体内两个部分:实验一:体外低氧环境下L-arg对成牙骨质细胞OCCM-3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在低氧环境中(2%O_2,5%CO_2,93%N_2)用含有不同浓度L-arg的培养基(0μmol/l,30μmol/l,60μmol/l,120μmol/l,240μmol/l,360μmol/l)培养OCCM-30,分别于24小时和48小时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在低氧环境中选用含有L-arg浓度分别为0μmol/l和120μmol/l的培养基培养OCCM-30,48小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3、Caspase-9、Bax以及Bcl-2的基因表达,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Bax以及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氧环境下L-arg作用24小时后,CCK-8检测显示:L-arg浓度为0μmol/l时,OCCM-30细胞活力相比常氧环境的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当L-arg的浓度为30μmol/l时,OCCM-30细胞的活力较0μmol/l时明显增加,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浓度为120μmol/l,细胞活力呈现上升达峰值,随后浓度增加,活力反而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L-arg浓度为0μmol/l时OCCM-30细胞凋亡率相比常氧环境中的对照组大幅上升,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当L-arg的浓度为30μmol/l,细胞凋亡率较0μmol/l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浓度为120μmol/l,细胞凋亡率下降至最低,随后浓度增加,细胞凋亡又增加。在48小时cck-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到的趋势和24小时类似。低氧环境下培养48小时后,RT-PCR检测结果显示:未加入L-arg时,OCCM-30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Bax因子的基因表达较常氧对照组均增加,L-arg浓度为120μmol/l时,表达较未加入时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加入L-arg时Bcl-2基因表达较常氧对照组减少,L-arg浓度为120μmol/l时,表达较未加入L-arg时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环境下培养48小时后,Western-blot检测显示:未加入L-arg时,OCCM-30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Bax因子的蛋白表达较常氧对照组增加,L-arg浓度为120μmol/l时,表达较未加入L-arg时下降;Bcl-2蛋白表达与上诉因子呈相反趋势。结论:低氧刺激会抑制OCCM-30增殖促进OCCM-30凋亡,L-arg可有效促进低氧环境中OCCM-30的增殖抑制低氧环境中OCCM-30的凋亡,且浓度为120μmol/l增殖水平达到峰值且凋亡水平降到最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Caspase-3、Caspase-9、B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促进了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实验二:体内局部应用L-arg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根吸收的影响。目的:探究应用L-arg对在大鼠正畸牙移动中发生的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6只8周龄健康的雄性SD大鼠平均分成3组,空白组、对照组(PBS组)、实验组(L-arg组)分别12只,在各组大鼠的左侧上颌的第一磨牙牙冠上施加大小为50 g方向为近中的力,隔天在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的颊侧黏骨膜下注射每组对应的药物,对照组为PBS,对照组为L-arg,空白组只加力不注射任何药物。于第7、14?天处死大鼠,游离上颌骨,制备包含第一磨牙的牙槽骨标本,进行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19.0软件采用叁维凸包法计算牙根根上1/3及根中1/3部分的吸收陷窝体积,并将标本包埋、切片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染色(TRAP染色)、PCNA免疫组化染色以及TUNEL染色观察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目和牙周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结果:加力7和14天后,叁维凸包法计算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空白组吸收陷窝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吸收陷窝体积较相对照组组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P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空白组的破骨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NA染色和TUNEL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第一磨牙近中根的牙周组织压力侧近牙根的细胞中处于增殖状态的较对照组增加,而牙周组织凋亡的细胞百分率降低。结论:局部应用一定浓度的L-arg可以减少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根吸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质吸收论文参考文献

[1].江灿.骨质疏松患者骨吸收与骨形成指标表达情况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2].柏思羽.L-精氨酸调控成牙骨质细胞凋亡及正畸牙根吸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3].何昊珏.稳定性(牙合)垫对青春期髁突吸收骨质改建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9

[4].杨卫,赵品,陶美玲,罗远.淫羊藿苷口服给药对骨质疏松牙周炎小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19

[5].沈晓强.骨质增生对双能X线吸收测定(DXA)检测腰椎骨密度准确性影响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6].郑立娟,汤晨,赵旭.辛伐他汀促进伴骨吸收慢性根尖周炎骨质修复的实验研究[C].第十叁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7].李志政,钟文群,赵吉宏.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活性转录因子4表达升高:低氧促进骨质吸收的新机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8].句新科,周至斐,陈宇江,郭飞飞,葛鑫.釉基质蛋白诱导不同生理性根吸收期乳牙牙周膜干细胞向成牙骨质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8

[9].闵文,韩龙,韩诗雨,尚宜志,吴铭杰.补肾通络方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吸收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10].郑立娟,汤晨,赵旭.辛伐他汀促进伴骨吸收慢性根尖周炎骨质修复的实验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Ⅰ级:骨质形态正常,黏骨膜未见明显增...Ⅲ级:骨纤维排列紊乱,成骨-破骨活动...双侧鼻窦炎双侧鼻窦炎右侧鼻窦炎双侧鼻窦炎

标签:;  ;  ;  ;  ;  ;  ;  

骨质吸收论文_江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