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击在愤悱之际——浅谈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的时机把握(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君[1](2021)在《线上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汕头市潮阳区两所中学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
史册[2](2020)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不仅是教育现代性的标志,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石,更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育人由育师始,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母机,党和国家对教师工作历来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要求对这项工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的工作来抓。在我国教育进入加速发展的今天,培育、塑造出众多杰出教师,努力使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师专业素质得以提升已刻不容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已被列入教育现代化十大战略之中,这一政策文本的靶向性为未来教师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高素质的培养塑造亟需与时代精神进行关联性思考,未来教师不仅是工具性问题的解决者,更是向真、向善、向美的引领者;不仅需要具备教学技能、知识体系等教学素质,更需要具备审美、心理等教师专业素质。从某种意义上,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教学素质等教师专业素质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最后的“杀手锏”。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而目前师范院校中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存在诸多短板,培养理念、内容和培养方式亟待变革。教育戏剧作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面向师范生开展课程设计与实践是教师教育的创新。20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教育戏剧在英美等国家已有近百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历史。教育戏剧运用戏剧的手段与方法,结合学习者特点及学习环境特征,选择相应的教学习式,通过情境设立、即兴表演、模仿游戏、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以个性化学习、讨论式学习、反思式学习等学习方式塑造、促进学习者心理、审美和教学等方面素质的提升,一直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和应用戏剧研究者的推崇。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开展教育戏剧实践,符合对未来教师教育培养要求,教师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也正是智慧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智慧学习的理念引领信息时代高阶学习由数字学习环境进入智慧学习环境,使智慧学习环境成为智慧学习的基本依托。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和同龄人一道被称为“数字原住民”,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生活与学习无时不被数字技术所包围,选择智慧学习环境符合师范生对学习方式选择的天然诉求。我国高校智慧教室建设速度与水平也为智慧学习环境的提供创造了可能。智慧教室作为支撑学习发生的重要场所,从资源、方式、方法各个方面都将对“学与教”形成冲击和产生新鲜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并实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形成科学分析,进而改进教学,使教育戏剧教学更有效、更精准地服务于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本研究根据以往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和教育戏剧教学自身的特点,界定本研究的教师专业素质模型,将教师专业素质分为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教学素质三个维度。以智慧教室为学习环境,以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教育戏剧为研究手段,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中的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教学素质为研究目的,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生成过程中始终富于生机勃勃的求真意识、向善意识和审美意识,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提供关照,最终赋予智能时代教师的价值与尊严以新的内涵。论文基于教育戏剧干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研究背景,在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ARCS理论、ADDIE理论,对应智慧学习环境下进行教育戏剧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数据收集、T检验的数据分析进行量化研究之后,再通过视频分析和教育叙事等研究方法对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干预活动进行质化研究。研究发现,智慧学习环境为教育戏剧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情境保证和学习资源,并基于量化与质化的研究得出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中的积极乐观、情绪稳定的心理素质,审美设计的审美素质,以学定教、应对策略的教学素质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拓展了师范生培养的方式和场域,并在实证研究结论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教育戏剧应用策略。
盛强[3](2019)在《微视频在初中物理后“茶馆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信息化呼唤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离不开教学手段的更新,在学生成长于数码时代的大环境下,对他们有吸引力的教学资源呈现方式值得教师们思考。早在20世纪末,国外对于微视频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就开始了,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步伐目前还处在规划、改革、发展阶段,急需一线教师们身体力行,加强学习和实践。笔者在本研究过程中,着重积累了八、九年级课程中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段和视频,特别是有助于提高学生“读”、“议”、“练”能力的案例,在对比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寻找微视频与后“茶馆式”结合教学法的优势。第一章绪论,从国家教育方针、社会进步需求以及上海教育特色等方面确立研究背景,梳理国外和国内对微视频以及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成果,并设定本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理论基础,从建构主义、微型学习、相异构想、协作学习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寻找本研究的理论支撑。同时界定微视频和后“茶馆式”教学的概念。第三章分析了前测调查研究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对微视频进入课堂教学的看法,为下一步开展实践研究定向。第四章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主要借助微视频手段从后“茶馆式”教学的“读”、“议”、“练”三方面介绍了提高学习效果的设想,并在实际教学中围绕这三个方面整理出了部分案例。第五章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多角度分析,主要形式是用SPSS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五次考试成绩,实验班学生的后测问卷,以及部分学生的访谈对话。第六章总结本次研究,反思不足。经过本研究的教学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成果:首先,学生确立了对于微视频辅助教学的初步认识,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阶段体验并使用了微视频;其次,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获得了学生对微视频辅助教学的客观评价;最后,在后“茶馆式”教学中借助微视频,丰富“读”的形式,提供“议”的素材,提高“练”的水平。
聂晓静[4](2016)在《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中的案例构成分析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用技术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诞生的高中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高中生的技术素养,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通用技术课程缺乏了专门的教师队伍,同时通用技术教师缺乏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课堂上依赖教材,相应地教材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通用技术课程注重于技术实践,案例教学在通用技术课堂上使用广泛,教材中的案例是教师讲授知识的首选素材。因此在推动通用技术课程质量建设、促进课程改革深化的道路上,通用技术教材案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根据国内外关于“通用技术教材的案例分析”的研究情况及最新进展,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通用技术、案例等相关概念做出界定,以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本通用技术教材中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从案例的时间、空间、目的和呈现方式四个维度制定分析类目表,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收集相关数据。笔者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并绘制成相应的柱形图和饼状图,通过分析数据结果,揭示了教材中的案例存在与现实生活脱轨以及缺乏前瞻性、趣味性、经典性和实践性的问题。笔者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应贴近生活、图文并茂、体现时代性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优化建议,并给出具体的案例优化方案。笔者期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一线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为顺利推进通用技术课程在我国的实施提供借鉴,紧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
瞿刚[5](2014)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多媒体技术迅速在教育领域得到普及,并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面貌。单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有力工具,它能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但是它也带来很大的负面效果,引起不少专家、学者及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诟病。本文第一章,首先对多媒体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简要介绍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常用软件及教学模式,并对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及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作必要说明;而后,从政府对广大教师进行广泛培训、考试,以及对多媒体硬件设施的大力投入两个方面,简略介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多数地区教学常态的现实。第二章,从视觉文化读图时代(视觉文化对印刷文化占压倒性优势)作为多媒体教学的背景这个宏观层面,来分析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第三章,具体列举分析当前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观念、课件设计和操作上的十大误区,以及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第四章,介绍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及运用策略的制定原则,继而介绍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具体策略,并阐述中学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及常见文体的多媒体教学策略。
周大众[6](2013)在《初中数学以惑教学方法的实验及反思 ——以八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初中数学教学现场,传统灌输教学方法依然流行。这种方法有其优势,但也表现出很大的弊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萌发了把以惑为诱的教学方法引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想法,期望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摆脱外界力量的束缚和强迫,变成由兴趣所引发的内在的、主动的、积极的过程。由此,提出本项研究的研究假设: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成绩。要验证此假设,需要证据的支撑。本研究首先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论证了研究假设的正确性。进而,提出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从“生惑”到“致知”的操作性环节,为其铺就实践路径,这为研究假设寻找实践依据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并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实验。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水平的测量及统计与分析,发现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上效果显着,在提高中等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上效果显着,在提高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上效果不显着。此外,基于对教学实验的过程与结果的反思,总结出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学策略、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及其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对应用者的建议。
郑志壮[7](2012)在《试谈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多媒体课件以其集图、文、声、像和三维动画为一体的强大功能,成为构成现代化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使用精心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活教学内容,让静止变为运动,让抽象变为具体,让微观世界变成宏观世界,可以将外部资源引入课堂,把课本以及课堂的概念大而化之,变为无限。在
王鹏[8](2012)在《利用“学案导学”促进高中英语反思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学案导学”教学理念的提出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大量的研究表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作用显着。在笔者曾任教四年的山东省德州市临邑一中,“学案导学”模式也已引进多年,但就笔者的亲身体会而言,很多教师可以熟练地背诵学案导学的教学理论,包括如何编制学案、如何使用学案等,甚至可以在学校组织的理论考试中,拿到满分,但没有几位教师曾制作出令全教学组老师都觉得用得“舒服”的学案,更没有几位教师尝试着用学案去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本都是“领着学生做学案”的模式,因此,可以说,理念引进好多年,实践尝试几为零。由于笔者恰是在工作的几年中做出过令全组教师称赞的学案,经过一年的研究生学习,笔者想回过头去验证,如果教师真正投入自己的智慧去做学案,是否首先会对自己的教学产生影响,并在运用学案的过程中,又是否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影响。针对该设想,笔者在临邑一中高三英语组争取到了四位教师做自己研究的合作教师,并在他们所执教的八个班使用笔者与他们共同研发的学案,为期一学期(四个月)。在此过程中,笔者通过认真研读合作教师每周的教学日记,记录他们各自的反思水平变化,并通过每周的非结构性访谈了解他们反思行为的变化,并用Excel对其进行了量化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学案使用的推进与深入,各位教师的反思水平,除了会受到考试的影响外,整体上是呈上升态势的;通过每周的非结构性访谈,笔者还了解到,随着学案的研发,各位教师在自发形成的反思行为方面表现异常活跃,如:在课堂上做出即时性修整的频率以及主动参与集体教研的频率,但在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实现的反思行为方面只表现出缓慢的上升趋势,如:主动参与听评课的频率与记教学日记的频率。与此同时,笔者还统计了利用学案进行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趋势,利用SPSS19.0对8月份所作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的成绩与12月份得出的成绩做了配对样本t检验,结论与前人的研究相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确实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但笔者又进一步比对了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七个不同维度的能力值在8月份和12月份中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学案进行学习过程中,学生仅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维度产生了较为显着的提高,其他五个维度均无明显提高,这说明在学案导学模式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反思教学、自主学习以及学案导学在这三方面的相关研究;第二章理论依据主要介绍了上述三个概念各自的理论依据;第三章研究的实施过程,包括研究工具及具体步骤的实施;第四章结果与讨论,包括对于调查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的解读与分析;第五章结论,包括对于本研究的总结、通过该研究对教学给出的建议以及自身的局限性。
汤沛[9](2008)在《适切引入:构建和谐的多媒体课堂》文中认为语文课堂是个微生态系统,它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教学媒体就是系统要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对课堂的影响越来越显着。不可否认,多媒体可以补充学生的生命体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点,作为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本身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其价值显现受多媒体是否运用适当决定。
马云鹏[10](2006)在《互联网上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理教学一向以学科内容宽泛、图文并茂着称。高中地理教学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教学资源库来支持。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具有丰富性、生动性、时效性的特点,是现代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运用网络技术采集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并经过精心地整合,最后运用于课堂教学,定会使地理教学焕发出新的容颜。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出发,对互联网上的各类高中地理教学资源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互联网上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特点,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高中地理教师如何运用网上资源,互联网中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提供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互联网中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做出了展望。
二、点击在愤悱之际——浅谈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的时机把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点击在愤悱之际——浅谈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的时机把握(论文提纲范文)
(2)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一)准实验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视频分析法 |
(五)教育叙事法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教育戏剧理论及实践研究 |
(一)教育戏剧的理论研究 |
(二)教育戏剧的实践研究 |
二、智慧学习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究 |
(一)智慧学习环境研究梳理 |
(二)智慧学习环境对教师教育效果研究 |
三、已有文献研究的反思 |
四、本研究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解读 |
(一)对素质的解读 |
(二)国外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相关研究 |
(三)国内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相关研究 |
(四)本研究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模型建构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一)智慧学习环境 |
(二)师范生 |
(三)教师专业素质 |
(四)教育戏剧 |
二、理论基础 |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
(二)情境学习理论 |
(三)具身认知理论 |
(四)智慧教育理论 |
(五)戏剧表演理论 |
第三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师范生教育戏剧课程设计与实施 |
一、教育戏剧课程设计的理论与模型 |
(一)教育戏剧课程设计理论 |
(二)教育戏剧课程设计模型 |
二、教育戏剧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设计 |
(一)教育戏剧课程内容 |
(二)教育戏剧课程结构 |
三、教育戏剧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设计 |
(一)教育戏剧课程教学方法 |
(二)教育戏剧课程评价方法 |
四、智慧学习环境对教育戏剧课程的支持作用分析 |
(一)智慧学习环境与教育戏剧的关联 |
(二)智慧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作用机理分析 |
五、教育戏剧课程的实施 |
(一)课程实施准备 |
(二)课程实施过程 |
第四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效果的定量分析 |
一、研究假设、信效度及伦理 |
(一)研究假设 |
(二)研究信效度以及伦理 |
二、数据收集与统计 |
(一)数据收集种类设置 |
(二)问卷收集与统计 |
(三)被试人口社会学特征 |
三、教育戏剧干预效果定量分析 |
(一)被试教师专业素质基线水平 |
(二)实验数据分析 |
(三)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效果的定性分析 |
一、教育戏剧干预效果视频分析 |
(一)视频分析框架 |
(二)教师专业素质表征方式分析 |
(三)个案分析 |
二、教育戏剧课程实施过程教育叙事分析 |
(一)教育戏剧课程概况 |
(二)智慧教室为教育戏剧课程开展提供强力支撑 |
(三)教育戏剧促进积极乐观心理素质的提升 |
(四)教育戏剧促进情绪稳定心理素质的提升 |
(五)教育戏剧促进以学定教教学素质的提升 |
(六)教育戏剧促进应对策略教学素质的提升 |
(七)教育戏剧促进审美设计能力的提升 |
三、教育戏剧干预效果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关于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设计与实施 |
(二)关于课程效果 |
(三)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二、策略建议 |
(一)智慧学习环境对教育戏剧课程的支持建议 |
(二)提升师范生教学素质的教学范式建议 |
(三)提升师范生心理素质的语言艺术建议 |
(四)提升师范生心理素质的非语言艺术建议 |
(五)提升师范生审美素质的物理空间建议 |
三、未来规划与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3)微视频在初中物理后“茶馆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理论 |
2.1.2 微型学习理论 |
2.1.3 相异构想理论 |
2.1.4 协作学习理论 |
2.1.5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微视频 |
2.2.2 后“茶馆式”教学 |
第3章 微视频应用于物理后“茶馆式”教学的调查研究 |
3.1 调查目的及意义 |
3.2 问卷编制和问卷测试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调查方法 |
3.2.3 调查过程 |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1 前测问卷结果 |
3.3.2 调查结论 |
第4章 后“茶馆式”教学中应用微视频的实施策略和案例 |
4.1 实施策略 |
4.1.1 用微视频丰富“读”的形式 |
4.1.2 用微视频提供“议”的素材 |
4.1.3 用微视频提高“练”的水平 |
4.2 实践案例 |
4.2.1 用微视频创设“脚手架” |
4.2.2 用微视频辅助发现学生的“相异构想” |
4.2.3 用微视频辅助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4.2.4 用微视频形成富于情感的教育环境 |
第5章 实践研究中的效果分析 |
5.1 物理学业水平的评价 |
5.2 后测问卷统计分析 |
5.3 学生在接受微视频教学期间的访谈意见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中的不足 |
6.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一) |
附录2 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二) |
附录3 四叶草和资源库平台的使用方法 |
附录4 《功率》教学设计 |
附录5 《音调》教学设计 |
附录6 《电功、电功率》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
附录7 《电路与电路图》教学设计 |
附录8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 |
附录9 《力》教学设计 |
附录10 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成绩汇总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中的案例构成分析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研究意义 |
1.2.2 应用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 |
1.4.1 内容分析法 |
1.4.2 文献研究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2 通用技术教材案例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材 |
2.1.2 通用技术 |
2.1.3 案例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通用技术教材研究现状 |
2.2.2 通用技术案例分析研究现状 |
3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案例的构成调查 |
3.1 内容分析类目标的确定 |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2.1 教材案例的时间性分析 |
3.2.2 教材案例的空间性分析 |
3.2.3 教材案例的目的性分析 |
3.2.4 教材案例的呈现方式分析 |
4 通用技术教材案例设计的优化建议 |
4.1 教材案例设计应呈现趣味性和形象性 |
4.2 教材案例设计应彰显经典性和代表性 |
4.3 教材案例设计应具备生活性和真实性 |
4.4 教材案例设计应注重技术性和实践性 |
4.5 教材案例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之处 |
5.1.1 选题角度新颖 |
5.1.2 研究方法新颖 |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5.2.1 缺乏课堂观察 |
5.2.2 研究数据来源不够广泛 |
5.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5)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有关概念、理论依据和现实状况 |
第一节 本文有关概念的定义 |
一、媒体、媒体的分类及多媒体 |
二、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 |
三、本文所指“误区”与“对策”的含义 |
第二节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常用软件及模式 |
一、设计、制作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常用软件简介 |
二、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种模式 |
第三节 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心理学依据 |
二、教育学理论依据 |
三、系统科学的“三论”依据 |
第四节 当前国内多媒体教学现状 |
一、信息技术培训使多媒体教学常态化成为可能 |
二、多媒体硬件建设的飞速跃进标志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常态 |
第二章 视觉文化读图时代: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背景和困惑 |
第一节 视觉文化“读图时代”的来临 |
一、当今时代已经步入视觉文化的“读图时代” |
二、印刷文化与视觉文化的区别 |
三、当代社会视觉文化压倒、取代印刷文化的趋势 |
四、读图时代对人们的影响 |
第二节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视觉文化读图时代的必然 |
一、语文多媒体教学是视觉文化发展的必然 |
二、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意义 |
第三节 肤浅与浮躁:视觉文化读图时代语文多媒体教学之弊 |
一、读图时代加剧了人们浅层次地阅读,快餐式文化走向泛滥和无度 |
二、滥用多媒体教学的严重弊端 |
第三章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 |
第一节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
一、多媒体教学观念上的误区 |
二、多媒体教学设计上的误区 |
三、多媒体教学操作上的误区 |
第二节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误区探因 |
一、对语文学科定位、规律等认识不足,自身语文素养不足 |
二、存在对多媒体技术的膜拜 |
三、信息技术素养不足 |
第四章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制定策略的原则 |
一、设计、制作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原则 |
二、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原则 |
第二节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
一、深入研读,大胆整合 |
二、高屋建瓴,主问“立脑” |
三、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
四、着意感染,激情诵读 |
五、点拨指导,方法为上 |
六、逐层深入,搭梯登堂 |
七、适当链接,求深求广 |
八、精选练习,效能为上 |
九、以读鉴写,相得益彰 |
十、画终点睛,意蕴深远 |
第三节 语文多媒体作文教学策略 |
一、诱入情境,激起写作冲动 |
二、提供素材,诱导学生观察 |
三、多向辐射,拓宽思路,激活思维 |
四、整合课程,点拨写作技法 |
五、正反示例,激发兴趣,弄清是非 |
六、巧用投影,优化评改途径 |
第四节 多媒体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 |
二、呈现示例,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 |
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
四、课内课外结合,进行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训练 |
第五节 多媒体“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多种媒体资源为综合性学习作准备 |
二、导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欲望 |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作品,积极建构综合性学习目标 |
四、利用多媒体拓展课外信息,有效扩充综合性学习课堂容量 |
第六节 几种文体的多媒体教学策略 |
一、记叙性文体多媒体教学策略 |
二、说明文多媒体教学策略 |
三、议论文多媒体教学策略 |
四、散文多媒体教学策略 |
五、文言文多媒体教学策略 |
六、诗歌多媒体教学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初中数学以惑教学方法的实验及反思 ——以八年级数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缘起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2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
2.1 张诗亚教授的“惑论” |
2.1.1 惑的教学价值 |
2.1.2 以惑为诱的教学过程 |
2.2 人本主义 |
2.3 心理学 |
2.3.1 数学学习心理学 |
2.3.2 数学教学心理学 |
2.4 教学论 |
2.4.1 发现教学法 |
2.4.2 交往教学论 |
2.4.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4.4 数学教学的二重原理 |
3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 |
3.1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的教学方法介绍 |
3.1.1 概念界定与辨析 |
3.1.2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 |
3.1.3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 |
3.1.4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评价方式 |
3.2 实验背景简介 |
3.3 实验过程 |
3.3.1 实验假设 |
3.3.2 实验目的 |
3.3.3 实验的时间安排 |
3.3.4 实验使用的教材 |
3.3.5 实验设计与被试选择 |
3.3.6 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 |
3.3.7 实验过程 |
3.4 教学案例 |
3.4.1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教学实录 |
3.4.2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实录 |
3.5 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3.5.1 实验前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分析 |
3.5.2 实验前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分析 |
4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实验的反思 |
4.1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策略要求 |
4.1.1 创设有效的惑境 |
4.1.2 关注惑的个体性 |
4.1.3 倡导学生的探究 |
4.1.4 重视方向的引导 |
4.2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特点分析 |
4.2.1 良好的惑境是致知的起点 |
4.2.2 学生的内心状态是致知的原动力 |
4.2.3 学生的探究是致知的主要方式 |
4.2.4 教师的启发诱导是致知的助推力 |
4.3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
4.3.1 对教师的要求 |
4.3.2 对学生的要求 |
4.4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
4.4.1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优势 |
4.4.2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不足 |
5 结论和建议 |
5.1 实验的结论 |
5.2 对应用者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表(一) |
附录B: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二) |
附录C: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7)试谈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把握学科特征,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1. 化学是一门分子、原子水平的科学 |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
3. 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
4.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学科 |
二、把握教学时机, 选择合理应用的切入点 |
1. 用在“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时 |
2. 用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 |
三、把握适度的原则, 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
1. 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辅教、辅学 |
2.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适度 |
(8)利用“学案导学”促进高中英语反思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第二节 本研究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有关“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 |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
三、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
第二节 有关“反思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一、反思教学的含义 |
二、反思教学的特征 |
三、影响反思教学的因素、反思的阶段及维度 |
第三节 有关“学案导学”的相关研究 |
一、学案导学的定义 |
二、学案的特点 |
三、学案的设计与编写 |
四、学案的使用与反拨 |
第四节 “学案导学”与“反思教学”、“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
一、学案导学与反思教学的关系: |
二、学案导学与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
三.学案导学与自主学习、反思教学之间的关系: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学案导学与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
一、行为主义理论 |
二、认知心理学 |
三、元认知理论 |
四、建构主义 |
五、人本主义 |
六、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二节 反思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学案导学在高中英语教与学中运用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工具 |
第三节 实施过程 |
一、初步调查与分析 |
二、研究者与教师合作编写学案并观察其反思水平与行为的变化 |
三、“学案导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化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反思水平的发展变化状况讨论 |
第二节 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反思行为的发展变化状况讨论 |
一、教师在课堂上做出即时性修复调整的频率变化情况 |
二、教师主动参与集体教研频率变化情况 |
三、教师主动参与听评课的频率变化状况 |
四、教师记教学日记的频率变化情况 |
第三节 学案导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业成绩测试结果与讨论 |
一、比较八个班在开学之初和十二月底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评分数 |
二、比较各班自主学习能力变化情况 |
三、比较学案导学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的影响 |
四、比较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幅度与学业水平能力提升的幅度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一、学案导学促进教师进行反思教学的可行性 |
二、学案导学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可行性 |
第二节 该调查研究对于教学的建议 |
第三节 该调查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9)适切引入:构建和谐的多媒体课堂(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介入的现状 |
(一) 追求视听效果, 盲目“图解”, 忽视了语文学科性质 |
(二) 追求课堂形式, 喧宾夺主, 异化了教师的角色 |
(三) 脱离文本实际, 优课硬性标准, 折射出群体性认识偏误 |
二、构建和谐多媒体课堂的策略 |
(一) 适当引入 |
(二) 适时引入 |
(三) 适度引入 |
(10)互联网上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 研究意义 |
一、教学需要 |
(一) 高中地理学科特点的需要 |
(二) 教师丰富自身学识的需要 |
(三) 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
二、学生需要 |
(一)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需要 |
(二) 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
第二部分 研究现状 |
一、国际上代表性类似文献 |
二、国内代表性类似文献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网站分类检索(不同关键词) |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 |
第四部分 中文网络资源现状评述 |
一、按照提供者分类 |
(一) 教育行政部门网站 |
(二) 教育业务部门网站 |
(三) 个人网站 |
二、按照内容分类 |
(一) 高中地理教案 |
(二) 教课书图解 |
(三) 地理教学论文 |
(四) 题库 |
(五) 多媒体资源 |
三、按照高中教材的章节分类 |
四、按照地理教师或学生的点击频率分类 |
第五部分 存在问题 |
一、数量问题 |
(一) 相对专业型的教学网站不足 |
(二) 各种教学资源在数量上分布不均 |
二、结构问题 |
(一) 总体结构比较单一 |
(二) 各类资源混杂,没有系统的分类 |
三、科学性问题 |
(一) 网站质量参差不齐,资源重复建设,权威的网站少 |
(二) 互联网上的高中地理教学网站缺少监督和评估单位 |
四、互动性问题 |
五、服务性问题 |
六、时效性问题 |
第六部分 几点建议 |
一、高中地理教师如何运用网上地理教学资源的几点建议 |
(一) 如何利用互联网查找教学资源的几点建议 |
(二) 如何选择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的几点建议 |
(三) 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的几点建议 |
二、未来互联网资源提供者的几点建议 |
(一) 网站建设者应以网站使用者的需要为考量 |
(二) 应有一个专责单位负责搜集与高中地理有关的教学资料 |
(三) 应提高资源的品质和资源的时效性 |
三、互联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展望 |
(一) 互联网将是学生的另一本地理教科书 |
(二) 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开展地区间的学习协作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
(三) 互联网是地理教师最广袤的教学资源库 |
英文摘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点击在愤悱之际——浅谈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的时机把握(论文参考文献)
- [1]线上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汕头市潮阳区两所中学的调查[D]. 刘丽君.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2]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实证研究[D]. 史册.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微视频在初中物理后“茶馆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盛强.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4]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中的案例构成分析与优化研究[D]. 聂晓静. 杭州师范大学, 2016(08)
- [5]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 瞿刚.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6]初中数学以惑教学方法的实验及反思 ——以八年级数学教学为例[D]. 周大众. 重庆师范大学, 2013(12)
- [7]试谈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的思考[J]. 郑志壮. 中小学电教, 2012(Z2)
- [8]利用“学案导学”促进高中英语反思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可行性研究[D]. 王鹏.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8)
- [9]适切引入:构建和谐的多媒体课堂[J]. 汤沛.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8(03)
- [10]互联网上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研究[D]. 马云鹏. 辽宁师范大学,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