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热转换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热,纤维,蓄热,陶瓷,性能,纺织品,结构。
光热转换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孙华平,周琼,赵青华,史丽梅,梅涛[1](2019)在《具有光热转换相变协同调温功能的PTT纤维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组份熔融复合纺丝工艺,设计出皮层具有光热转换功能,芯层具有相变储能功能的皮芯型光热转换相变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TT)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测试仪、热红外成像仪等对光热转换相变PTT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热转换粉体、相变材料均以分散相形式均匀分散在PTT连续相中,光热转换相变PTT纤维的耐热性未受到明显影响。在调温效果测试中,与光热转换PTT纤维相比,芯层相变材料使光热转换相变PTT纤维的升温与降温速率均较慢,但测试完全结束时,光热转换相变PTT纤维的温度分别比PTT纤维、光热转换PTT纤维高0.7℃、1℃,表现出良好的光热转换、相变蓄能性能,具有较好的温度调节功能。(本文来源于《合成技术及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石海峰,张兴祥,王学晨,牛建津[2](2002)在《光热转换纤维的蓄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红外测温仪和点温计等手段测试了碳化锆和叁氧化二铝的红外线吸收性能 ,以及含有不同重量的聚丙烯纤维的光热转换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 ,碳化锆具有良好的近红外线吸收性能 ,而叁氧化二铝具有良好的远红外线吸收性。含有 4%碳化锆的纤维具有最大近红外线吸收功能 ,近红外线照射下的升温速度明显大于普通丙纶(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02年10期)
石海峰[3](2001)在《光热转换蓄热调温纤维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蓄热调温纺织品是一种通过将低温相变物质粘结在纺织品表面或植入纤维内部,使纺织品具有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可自动吸收、储存、再分配和释放热能的功能,当环境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发生液-固相转变放出热量,使纺织品内部保持较高的温度;当环境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发生固-液相转变吸收热量,使纺织品内部保持较低的温度,使其温度处于较舒适的范围。蓄热调温纺织品是一种智能纺织品,是自防水透湿织物以来的二十多年中最重要的舒适性纺织品技术。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为研制出在室温下具有近红外线和可见光吸收,并能吸收、放出热量的纤维—光热转换蓄热调温纤维进行应用基础研究。 本项研究在采用红外灯、摄影灯、硅碳棒外接调压器、红外温度计、点温仪对碳化锆、碳化硅和叁氧化二铝的近红外线、可见光吸收性能的基础上,将0-8%的碳化锆和4%的碳化硅粉末添加在聚丙烯中熔融(复合)纺丝,制成了多种组成和结构的纤维,并采用DSC、TG、红外测温仪、点温计和强力仪等对纤维的光热吸收性能、热稳定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项研究采用低温相变材料—石蜡烃为囊芯,尿素-叁聚氰胺-甲醛共聚物为囊壁,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了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相变材料微胶囊,并采用DSC、TG、SEM和LM等手段对微胶囊的结构、性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项研究还将相变材料微胶囊和光热转换陶瓷微粉为功能性填加成分,以聚丙烯为基材,熔融(复合)纺丝,纺制出了光热转换蓄热调温纤维,并采用DSC、TG、SEM、LM、红外测温仪、点温计和强力仪等多种仪器和方法对制造工艺与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该纤维的生产开发建立应用理论基础。 通过本项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波长红外线对陶瓷粉的吸热性能有显着影响,不同陶瓷粉的吸收波长不同,碳化锆、碳化硅较之叁氧化二铝具有更好的近红外线吸收性能。 2、陶瓷粉填加量影响光热转换纤维非织造布的性能,随着填加量增加,纤维非织造布的光热转换能力随之增加;但填加量达到4%以后光热转换能力将不再增加,继续增大填加量,非织造布表面温度反而有所下降。 3、光热转换纤维非织造布与丙纶纤维非织造布相比,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其两者之间的最大温差可达7.4℃,最小温差为1.6℃。而且实验证实光热转换纤维在近红外波段和可见光波段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性,易于发生光热转换。 4、不同结构的光热转换纤维织物的测试结果说明,为了有效地使用光热转换陶瓷粉末,应该将碳化锆粉木置于纤维皮层。 5、用尿素-叁聚氰胺-甲醛作为微胶囊的壁材可以很好地包覆石蜡烃类化合物形成微胶囊,制备的微胶囊性能优良,大小均匀,并且实现了微小化(粒径<10微米)。 6、原位聚合法是制备微胶囊较好的方法之一,制得的微胶囊中有效成分石蜡的含量 可达57~69%左右,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3.3微米,微胶囊的储热量在140~170J/g 范围内。 7、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耐热温度为小于 160 aC,要真正满足熔融纺丝技术需要,还需 要进一步提高耐热温度。 8、以含有4%碳化错的聚丙烯为皮材、含有0~20%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聚乙烯为芯 层通过熔融复合纺丝的方法研制出了蓄热调温纤维,相变材料微胶囊占全部纤维重 量的 12%,是美国同类研制纤维的 4倍以上,比目前己经规模生产的睛纶纤维的微 胶囊含量高近50%。 9、蓄热调温纤维HT3的纤度5.43dtex,断裂强度2.19oN/dtex,断裂伸长31.9%; WT复合纤维纤度sdtex,断裂强度2.236oN/dtex,断裂伸长38.5%。 10、以纤维试样HTI为参比时,试样HT和 WT都具有明显的蓄热和调温效果, 其中试样HT的升降温差范围在2石~6.5℃内。 11、在近红外线照射下,试样 HT的升温速度明显快于试样 WT和纯丙纶织物的升 温速度且具有较好的调温保温效果,表明试样HT不仅具有光热转换的功能,而且 也具有良好的温度调节能力。(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01-12-01)
H,Hosokawa,王妮[4](2001)在《光热转换导电聚丙烯腈纤维Thermocatch~(TM)-W》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色的光热转换导电聚丙烯腈纤维 Thermo-catch TM-W是由叁菱人造丝公司应用皮芯复合纺丝技术开发并工业化生产的。这种新型的聚丙烯腈纤维的芯层含有微细的半导体粒子 ,其作用就是作为一个将光能转化成热能的变换器。包含3 %以上该纤维的混纺纱就具有(本文来源于《国外纺织技术》期刊2001年06期)
光热转换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红外测温仪和点温计等手段测试了碳化锆和叁氧化二铝的红外线吸收性能 ,以及含有不同重量的聚丙烯纤维的光热转换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 ,碳化锆具有良好的近红外线吸收性能 ,而叁氧化二铝具有良好的远红外线吸收性。含有 4%碳化锆的纤维具有最大近红外线吸收功能 ,近红外线照射下的升温速度明显大于普通丙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热转换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孙华平,周琼,赵青华,史丽梅,梅涛.具有光热转换相变协同调温功能的PTT纤维及性能表征[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9
[2].石海峰,张兴祥,王学晨,牛建津.光热转换纤维的蓄热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2
[3].石海峰.光热转换蓄热调温纤维的研制[D].天津工业大学.2001
[4].H,Hosokawa,王妮.光热转换导电聚丙烯腈纤维Thermocatch~(TM)-W[J].国外纺织技术.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