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在骨折迟缓愈合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疗法在骨折迟缓愈合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黑龙江省海林市中医院中医骨伤科黑龙江海林157199)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在骨折迟缓愈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迟缓愈合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疗法;骨折迟缓愈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02-02

骨折延迟愈合主要是指骨折断端的愈合修复时间超过正常愈合时间范围。骨折延迟愈合可增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骨折康复,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发展成为骨折不愈合[1]。骨折愈合时间受到患者的年龄、骨折部位、骨折严重程度、临床治疗方式以及康复治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我院在骨折迟缓愈合中应用中医药进行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闭合性骨折迟缓愈合住院或门诊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4~75岁,平均(58.95±12.54)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4.21±2.50)个月。将4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首选西医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取正波脉冲宽度为300μs,峰值为65mv,负波脉冲宽度为3.6μs,峰值10mv,脉冲频率为75Hz。治疗后,对患者骨折部位行固定术。

1.2.2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活血化瘀、补益肝肾、补益气血为治疗原则。中药方药组成包括:续断125g、骨碎补140g、丹参110g、自然铜110g、人参100g、乳香70g、血竭80g、杜仲80g、土鳖虫40g、当归40g、木瓜30g、西藏红花30g、牛膝40g。以上方药混合研成细末,用水和蜂蜜调和成丸状,每颗约3g,每天服用3次,每次3颗。针对肾阳虚、瘀血阻滞患者颗采用药方:巴戟天120g、鹿角胶120g、骨碎补180g、桂枝40g、炒土鳖50g、泽兰20g。以上药物混合研成细末,温水服用,每天1次,每次1剂。以上方药按照疗程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骨折部位完全愈合,患者能够正常活动;好转: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骨折部位有所好转,患者活动基本正常;无效:骨折愈合变化不明显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个月后的骨痂平均光密度值为(0.31±0.13),治疗2个月后的骨痂平均光密度值为(0.38±0.11);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的骨痂平均光密度值为(0.21±0.08),治疗2个月后的骨痂平均光密度值为(0.27±0.09)。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的骨痂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迟缓愈合主要指的是骨折经过治疗后,愈合时间超过同类骨折愈合的正常时间,且骨折部位存在压痛、肿胀以及纵轴叩击痛等临床症状。骨折迟缓愈合的患者X线片结果显示骨痂生长较为缓慢,骨折线依然能够清晰看到,有部分患者还会发生轻度脱钙。骨折愈合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的一种异常情况就是骨折迟缓愈合,约占骨折患者的6.5%[3]。临床认为,导致骨折迟缓愈合的主要原因有骨折部位感染、手术操作不科学、过度牵引以及骨折端受到应力干扰等。这些因素会对骨折两端接触效果及骨折端血供情况产生影响,从而延缓了骨折的愈合时间。祖国医学认为,骨折迟缓愈合主要是因肝肾不足、湿热内结以及气血两虚等导致精气不足,故而无法濡养筋骨,导致骨折愈合缓慢。此外,筋骨受损,导致气血损伤,加之长期卧床使筋脉血运不畅等,导致体质虚弱,进而发展成为气血亏损,也可影响骨折面生长、接续。

中西医运用骨骼自身修复重建组织的特性可治疗骨折,限于临床技术因素,不恰当治疗及生物等因素会影响骨折愈合时间及延缓再修复。机体骨折后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修复机能低下,加之患者自身条件在治疗过程易出现意外偏差,会造成骨膜和软组织挫伤、血运障碍、血液供养不良等,直接影响了患者骨折部位骨结痂的形成。中医药治疗骨折愈合迟缓,辨证多为损伤日久、气血耗损,脏腑亏虚、筋骨失养,治疗多采用“虚则补之”。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患者以补肾活血为主,而西医治疗多采用脉冲电磁场法等。本研究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补益肝肾、活血化瘀、补益肾气,其中骨碎补续伤止痛、补肾强骨、调理血脉、虚折伤、止崩漏;丹参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氧血安神;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血竭有效成分具有消炎、止血生肌、散瘀止痛的作用;土鳖虫破淤血、续筋骨;西藏红花具有通经化瘀、散瘀开结、消肿止痛的功效;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壮骨、益气活血之疗效,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环境,避免骨折迟缓愈合的不良后果。同时配合自然铜等活血化瘀、接骨续损,改善机体骨骼微循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综上所述,骨折延迟的愈合患者针对患者的症状给予相应的中医治疗,可促进骨折部位得到较好的愈合,减少身体的不适症状,并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文武.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7):154-155.

[2]张庆丰.中医疗法在骨折迟缓愈合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5,7(6):294-296.

[3]徐俊伟.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8):5860-5861.

标签:;  ;  ;  

中医疗法在骨折迟缓愈合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