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致振动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荷载,人行天桥,数值,吊篮,风致,人群,楼板。
风致振动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智国梁,张成,赵不移,董润涛,王志杰[1](2019)在《膜结构风致振动响应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膜结构属于张拉力结构,质轻而柔且不具有抗弯刚度,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变形比较显着,这些特点决定了膜结构对风荷载十分敏感。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膜结构的流固耦合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了结构流固耦合效应的分压分布规律,同时给出具有柔性边界的流固耦合效应。(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4期)
席志德,杨杰,马建中[2](2019)在《华龙一号吊篮1:5模型试验流致振动响应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秦山核电厂二期堆内构件1:5模型试验的流致振动分析是利用试验数据外推得到的,目的是获得响应最大值。华龙一号(HPR1000)堆内构件1:5模型试验吊篮的流致振动响应分析采用了相类似的分析方法,最终获得了吊篮的位移和应变响应值。该方法首先进行HPR1000吊篮有限元模型建模,幵通过模态分析获得了各阶模态的响应最大点的值与测量点的模态频率下响应值的比例关系,用该比例关系获得了吊篮的最大响应值。(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S1期)
刘桓彤,张晓玱,孙磊,李朋洲,赖姜[3](2019)在《六边形组件流致振动响应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堆用六边形组件受到冷却剂的作用会发生流致振动,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六边形组件的振动特性和流致振动响应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数值仿真计算了六边形组件在空气中和静水中的一阶固有频率及相应振型,并结合试验结果运用流致振动响应计算方法研究了流体力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获得了响应的最大应变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精度在同量级,验证了本文数值分析方法在六边形组件流致振动响应研究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S1期)
张成,赵一聪,智国梁,董润涛,赵不移[4](2019)在《不同风向角对膜结构风致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膜结构属于张拉力结构,质轻而柔且不具有抗弯刚度,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变形比较显着,这些特点决定了膜结构对风荷载十分敏感。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对不同风向角柔性边界膜结构与周围风场的流固耦合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风向角对频率、位移以及应力的影响,从而给出最不利的风向角。(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周建容,陈春俊,艾永军,李新[5](2019)在《高速列车明线交会流致振动耦合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高速列车在流致振动作用下会车压力波对车内气压的影响机理,针对某线路试验高速动车组采用多重等效方法建立有限元车厢、流场以及耦合系统模型,并进行耦合系统模态分析;通过列车交会侧传感器实测会车压力波信号,对车厢耦合系统进行气压冲击加载,分析车内流致振动耦合响应情况;将线路实测车内气压数据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自适应分解,获取各本征模态层,并与流致振动响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车体振动位移的频率分布与加载的会车压力波频率相吻合;车内气压级在6.1 Hz、14.67 Hz处较大,分别与耦合系统的第一阶非刚性模态频率与结构的第一阶模态频率相吻合;同时验证会车压力波在车厢流致振动耦合模型下对车内气压影响机理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9年05期)
赵锐,邓文彬[6](2019)在《不同车速下人行天桥车致振动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人行天桥下过往车辆引起天桥主梁的振动问题,对地面和气流2种振动传播途径下天桥的振动响应规律进行研究。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人行天桥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地面激振和气流激振下的加速度时程响应分析和应力分析,得出不同车速下2种激振方式对人行天桥的影响程度及振动响应规律,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车辆激励下人行天桥主要产生由地面和气流2种激振方式共同作用引起的竖向振动,且车速是引起人行天桥气流激振的主要因素;地面激振对人行天桥的影响时间要长于气流激振,而且加速度峰值时刻错开、方向相反,对振动有削弱作用;5t重的车辆在B级路面上车速小于60km/h时可不考虑气流激振对结构的影响,但不同车速下均应考虑人行天桥地面激振的影响;实测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世界桥梁》期刊2019年03期)
杨菁熊[7](2019)在《传统木结构的地铁致振动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木结构是北京、西安等文化古城中极为特殊的组成元素,木结构建筑本身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而且由于结构构造上的独特性、复杂性和不可复制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在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和地铁线网日益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木结构地铁致振动响应特性的研究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以北京地铁4号线附近的传统木结构—中山会馆为研究对象,在会馆场地振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场地振动响应较大区域内的传统木结构,进行结构整体到局部木构架的动力特性测试、木结构模态识别测试以及数值建模等研究工作,全面分析了传统木结构的地铁致振动响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本文实测分析了地铁经过时,中山会馆场地的振动响应特征,并评估了场地内不同区域的地铁致环境振动状态,测试和数据分析方法可用于其他木结构场地的地铁致振动实测研究。其次,基于场地振动响应特性和振动状态评估结果,本文在场地振动响应较大区域选择传统木结构进行现场测试,分析了整体木结构和局部木构架的动力响应特点,初步确定木结构振动响应偏大的原因。然后,基于在脉冲激励下,通过希尔伯特-黄变换识别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参数的理论,本文通过简支梁数值模型验证模态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并采用模态识别测试获取实测木结构的基本动力参数。最后,本文建立实测传统木结构的数值模型,依据模态识别结果修正半刚性节点参数,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修正后的数值模型,研究了地铁经过时,环境振动中不同频段对木结构振动响应的影响,并给出减隔振建议。图63幅,表21个,参考文献87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成凯[8](2019)在《大跨度异型人行拱桥人致振动响应分析及减振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行天桥被广泛用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保证行人安全,现如今人行天桥不仅要满足使用性功能,还要满足美观性功能,从而逐渐出现大跨、轻柔、新颖的结构,但往往造成人行天桥基频低、阻尼小,易导致人行天桥的基频落入人正常行走的步频内而发生人桥共振现象。本文以广东省内某座大跨度异型人行拱桥为背景,首先分别采用ANSYS和Midas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静动力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然后基于现场模态试验采集的数据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研究,分别采用频域的EFDD和时域的NExT/ERA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并与DHDAS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识别的结果作对比分析;随后以识别的频率进行有限元模型修正,分别采用ANSYS一阶算法和MATLAB遗传算法进行对比分析,以保证修正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接着基于修正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人行桥人致振动响应分析,分别采用国外的四种规范来分析该异型人行拱桥的舒适度;最后针对国际标准化组织规范中人群荷载模型舒适度不满足规范要求限值的情况下,分别采用STMD和MTMD两套减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减振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分别采用ANSYS和Midas有限元软件对该异型人行拱桥做静动力分析。在恒载和活载的作用下,ANSYS和Midas得到的位移最大误差分别为4.35%、5.55%;进行模态分析时,两种软件得到该异型人行拱桥的自振频率最大误差为2.36%,分析结果表明ANSYS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可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2、分别采用EFDD和NexT/ERA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并与DHDAS中的Op.polylscf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叁种识别方法识别的频率十分吻合,其中Op.polylscf识别的频率与理论计算最大误差为16.25%(拱肋横向3阶),而叁种方法识别的阻尼比相差较大,综合考虑最终选择用EFDD识别出的结果作为有限元模型修正中的实测值。3、基于实测的频率值,分别采用ANSYS的一阶算法和MATLAB的遗传算法进行有限元模型修正。两种算法均能有效的进行全局修正,一阶算法修正得到的频率误差均在±5%以内,而遗传算法除了第叁阶频率误差为-5.65%外,其它各阶频率误差均比一阶算法小,两种算法得到的修正参数的变异率均在±15%,虽然一阶算法精度高,耗时少,但需要设置合理的目标函数收敛容差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因此推荐使用全局性较好的遗传算法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4、根据模态识别出的频率发现该异型人行拱桥的自振频率正好处于行人的步行频带1.6-3.2Hz内,易发生人桥共振现象,故此,分别采用英国规范、瑞典规范、德国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规范进行人致振动响应分析,并以加速度来评价该异型人行拱桥的舒适度,分析结果表明:该异型人行拱桥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规范中的人群荷载模型作用的响应加速度超过规范限值,还需进步一做减振控制处理。5、针对该异型人行拱桥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规范中人群荷载模式下加速度超限问题,分别采用STMD和MTMD来对比分析其对不同加载方式的减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STMD和MTMD两种减振方案都能达到很好的减振效果,且不同的加载方式减振效果差异性大。MTMD减振效果比STMD更卓越,鲁棒性更强,且MTMD中单个TMD质量小,便于制作、运输、安装,推荐使用MTMD进行减振控制。(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曹栋[9](2019)在《考虑人-结构相互作用的大跨结构人致振动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土木工程领域内轻质高强材料发展趋于成熟,建筑结构的设计日益轻量化,导致结构的基频与行人步频接近,产生结构过度振动的问题。人行荷载激励下结构的过度振动将影响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同时影响行人行走的舒适性。本文以大跨人行天桥为研究对象,围绕随机行走人群的建模、随机人群-结构竖向动力方程的建立及结构模态参数不确定下的减振设计开展相应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深入分析了人行天桥在单人行走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与模态参数的变化。基于单人简化分析MF、MSD和MMSD模型,建立了人-桥耦合运动方程,分析了单人行走下人行天桥的加速度响应和模态参数变化,研究了叁种简化模型下耦合方程的差异性,分析了单人行走参数变化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包括人体质量、等效刚度、等效阻尼和行人步行力等因素。2、深入研究了基于行人步长的行走加载模拟方法,分析了行走人群的随机性,包括人-结构竖向耦合作用、行人个体间差异性和个体内随机性、行人-行人间相互作用和人群行走动作的同步率,推导了随机人群-结构耦合动力方程,建立了随机人群离散模型和集中模型。3、基于随机人群行走模型,分析了不同模态质量和不同基频的人行天桥瞬时加速度响应和瞬时频率、瞬时阻尼比的变化情况。4、建立了人-桥-TMD动力耦合方程,分析了随机人群行走下人行天桥瞬时阻尼比和瞬时频率的不确定性。建立了行人行走下考虑人-结构相互作用的减振策略,开展了随机行走人群下人行天桥的减振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4-01)
陈佳文[10](2019)在《预制装配式迭合楼板人致振动响应及舒适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制装配式迭合楼板是为提高装配式建筑结构预制装配率而产生的,其在未来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迭合楼板与现浇楼板一样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承受动荷载,其主要受到来自行人的激励,而迭合楼板由于其特殊的构造特点不同于现浇楼板,按照现有规范进行设计可能会在人行激励下发生振动舒适度问题。当前,国内外对于迭合楼板在人行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和相应的舒适度评价方法研究鲜有报道。为弥补现有规范不足本文针对迭合楼板在人行荷载作用下的振动舒适度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并对迭合楼板的舒适度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背景工程试验现场实测了迭合楼板的自振频率、振型以及人行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并分析了激励频率、荷载类型和行人数量对迭合楼板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迭合楼板的振动响应大小与激励频率、行人数量成正比;跳跃荷载对迭合楼板振动影响最大。(2)结合蒙特卡罗方法提出了随机人群激励下迭合楼板振动响应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背景实例的迭合楼板进行了计算,得到其在密度为0.75m/s~2的随机人群激励下的峰值加速度和均方根加速度均值分别为0.0586m/s~2和0.0169 m/s~2。(3)通过现场测试结果修正得到迭合楼板的有限元基准模型,分析了接缝数量、现浇层厚和预制板厚对迭合楼板刚度的影响,对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刚度修正系数,将其代入原公式得到迭合楼板的基频公式;结合背景工程,分析了迭合楼板的振动响应,并分析了行人数量、激励方式和激励频率等因数对振动响应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了迭合楼板在人群激励下的振动响应,验证随机人群激励下迭合楼板振动响应分析方法的合理性。(4)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舒适度评价标准与研究成果,然后采用各国标准对迭合楼板进行了舒适度评价。结果表明:锡麟中学的迭合楼板满足各国标准对舒适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期刊2019-03-01)
风致振动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秦山核电厂二期堆内构件1:5模型试验的流致振动分析是利用试验数据外推得到的,目的是获得响应最大值。华龙一号(HPR1000)堆内构件1:5模型试验吊篮的流致振动响应分析采用了相类似的分析方法,最终获得了吊篮的位移和应变响应值。该方法首先进行HPR1000吊篮有限元模型建模,幵通过模态分析获得了各阶模态的响应最大点的值与测量点的模态频率下响应值的比例关系,用该比例关系获得了吊篮的最大响应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致振动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智国梁,张成,赵不移,董润涛,王志杰.膜结构风致振动响应的数值分析[J].山西建筑.2019
[2].席志德,杨杰,马建中.华龙一号吊篮1:5模型试验流致振动响应计算分析[J].核动力工程.2019
[3].刘桓彤,张晓玱,孙磊,李朋洲,赖姜.六边形组件流致振动响应数值分析[J].核动力工程.2019
[4].张成,赵一聪,智国梁,董润涛,赵不移.不同风向角对膜结构风致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J].山西建筑.2019
[5].周建容,陈春俊,艾永军,李新.高速列车明线交会流致振动耦合响应分析[J].中国测试.2019
[6].赵锐,邓文彬.不同车速下人行天桥车致振动响应分析[J].世界桥梁.2019
[7].杨菁熊.传统木结构的地铁致振动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8].成凯.大跨度异型人行拱桥人致振动响应分析及减振控制研究[D].广州大学.2019
[9].曹栋.考虑人-结构相互作用的大跨结构人致振动响应分析[D].江苏大学.2019
[10].陈佳文.预制装配式迭合楼板人致振动响应及舒适度评估[D].绍兴文理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