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监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电站,真空计,测试,电传,电离,阴极,时序。
自监控论文文献综述
何剑锋[1](2019)在《真空自监控型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电子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由于其优越的电学、力学和化学等性能,而被视为一种优质的场发射电子源材料。二十多年来,以碳纳米管作为场发射电子源的真空器件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其中在真空微波管、平面显示器、X射线管等器件中展示了独特的优势。本工作主要研究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器件的真空自监控性能。首先利用热CVD法结合阳极化技术在金属基底上直接生长碳纳米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碳纳米管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碳纳米管整体均匀、晶体性好,同时杂质含量极少;并对其场发射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电流稳定性优异。以碳纳米管阴极与聚焦结构相结合设计电离真空计,其结构简单尺寸小,可集成于其它真空器件中,有利于实现器件的实时压强监控和小型化。本工作主要包括下面几个部分:(1)以直径1 mm不锈钢棒顶端生长的碳纳米管作为电子发射源,与聚焦结构相结合设计了两种电离真空计结构,对其透过率以及在氮气气氛下的真空测试线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电子透过率可达到80%,而两种结构在10~(-9)-10~(-6)Torr范围内归一化电流与压强间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2)详细探究了真空计结构、各电极电位、环境气体成分对灵敏度的影响。实验还对工作中不同电流下碳纳米管的放气成分进行分析,表明碳纳米管的放气成分主要是氢气,同时也有少量氮气和二氧化碳。(3)以合金片为基底生长出两种不同发射面积的碳纳米管阴极,并设计了场发射和真空计结构。对电子透过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透过率的大小与阴极发射面积有关,阴极发射面积大相应透过率就大。在氮气气氛下进行了真空测量性能研究,在10~(-9)-10~(-5)Torr范围内归一化电流与压强间呈线性关系。此外,灵敏度与阴极电子源发射面积有关,阴极发射面积越大灵敏度越大。(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3-01)
王珂,王磊,李明[2](2018)在《基于自监控的某型航空用伺服放大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监控的航空用伺服放大器系统结构,描述了其功能特点、结构原理以及详细设计,采用这样的设计,兼顾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并运用硬件法进行了FMEA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达到了预期的要求。航空用伺服放大器是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中自动驾驶仪子系统伺服回路的控制、放大部件。它接收飞控计算机、驾驶仪操纵台及电动舵机信号,负责对控制指令和舵机位置反馈信号的综合、放大后向电动舵机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飞机舵面偏转。伺服放大器作为飞机自动飞(本文来源于《中国军转民》期刊2018年02期)
康晓东,徐奡[3](2015)在《一种自监控差动变压传感器模拟平台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LVDT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为了减少成本,前人曾采取过多种仿真模拟方法。而针对LVDT的特性,提出一种硬件自监控的LVDT传感器模拟平台,给出了相关计算和应用方法,提高了模拟器的测试覆盖率和可靠性,实验表明,方法达到了预期的仿真效果。(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张红[4](2012)在《面向方面自监控软件的行为正确性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入监控代码方法一般是在原程序中嵌入监控代码后生成自监控软件,实现安全策略对软件行为的约束,受自监控软件实现方式等具体研究方法限制,目前验证自监控软件行为符合目标安全策略的方法验证能力有限。提出一种灵活的基于面向方面编程的自监控软件实现方式,并设计了相应更全面的自监控软件行为正确性验证方法。该方法基于交替转换系统描述自监控软件的行为,使用时间交替时序逻辑定义软件行为正确的性质公式,通过给定算法在模型上检测性质公式满足与否,从而验证软件行为是否符合"安全性"、"活性"等类型监控策略,并可以分析监控代码对原程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2年03期)
林宏彬,蒋祖立,林浩[5](2011)在《移动式综自监控工作站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以下简称"综自")系统是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微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信号、测量和保护等装置)进行功能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作业,从而提高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种自动化系统~([1])。综自信号调试验收是变电站二次设备新安装验收检验中的重要组成部(本文来源于《电世界》期刊2011年11期)
安斌[6](2010)在《论变电站综自监控系统及其硬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在微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远动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为使变电站二次设备更合理、有效地运行而提出的一种变电站自动化模式。测控系统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肩负着测量与控制任务,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对测控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根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路。对一种由总线组成的新型现场总线型测控系统的硬件设计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0年10期)
王宏茹,王恺[7](2007)在《关于变电集控中心综自监控系统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近几年电网发展迅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电网运行,变电站集控模式逐渐形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级变电站,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状态稳定,在实际运行中, 充分发挥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特点,但是在逐步建立的变电站集控中心的管理模式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运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成为安全运行的隐患,本文结合实际变电站集控中心综自系统进行分析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1-01)
王纪森,余洋,梁海毅[8](2007)在《一种自监控二余度舵回路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空气舵余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分析了自监控二余度系统的余度管理策略,建立了舵回路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并进行可靠性预计。结果表明:该方案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切实可行。(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7年04期)
曹祁,杜树旺,王洁[9](2006)在《通信质量自监控的实时网络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通信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实时网络中,建议采用改进的环形拓扑.该网络拓扑的主机采用双端口结构.在正常工作时,其主机利用一个端口发送数据;而另一个端口接收自己发送的数据,以监督网络的通信质量.在网络中断时,接收端口也作为应急发送端口使用,以保证网络的畅通;并且系统可以在空闲时自动的查找网络的故障位置.该网络结构在通信质量上与线性拓扑和树型拓扑相同,相比之下仅仅增加了网络的总长.最后以1-wire身份认证系统为例,讨论了该拓扑结构的优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韩鹏霄,焦宗夏,王少萍[10](2005)在《线位移差分传感器检测与自监控电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余度舵机系统对LVDT调理电路具有自监控功能的要求,提出了一种LVDT自监控信号的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时分复用技术,设计了采用一片LVDT信号调节芯片同时检测输出LVDT位移量信号和LVDT故障监控信号的调理电路。并对电路的线性度和故障检测能力进行了实验和分析。(本文来源于《计测技术》期刊2005年04期)
自监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监控的航空用伺服放大器系统结构,描述了其功能特点、结构原理以及详细设计,采用这样的设计,兼顾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并运用硬件法进行了FMEA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达到了预期的要求。航空用伺服放大器是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中自动驾驶仪子系统伺服回路的控制、放大部件。它接收飞控计算机、驾驶仪操纵台及电动舵机信号,负责对控制指令和舵机位置反馈信号的综合、放大后向电动舵机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飞机舵面偏转。伺服放大器作为飞机自动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监控论文参考文献
[1].何剑锋.真空自监控型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电子源技术研究[D].温州大学.2019
[2].王珂,王磊,李明.基于自监控的某型航空用伺服放大器设计[J].中国军转民.2018
[3].康晓东,徐奡.一种自监控差动变压传感器模拟平台的设计[J].航空计算技术.2015
[4].张红.面向方面自监控软件的行为正确性验证[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
[5].林宏彬,蒋祖立,林浩.移动式综自监控工作站的研究与应用[J].电世界.2011
[6].安斌.论变电站综自监控系统及其硬件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
[7].王宏茹,王恺.关于变电集控中心综自监控系统中存在问题的分析[C].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8].王纪森,余洋,梁海毅.一种自监控二余度舵回路设计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7
[9].曹祁,杜树旺,王洁.通信质量自监控的实时网络及其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
[10].韩鹏霄,焦宗夏,王少萍.线位移差分传感器检测与自监控电路的设计[J].计测技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