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2年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2001~2002年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姚少慧[1]2005年在《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文中提出粤东柘林湾是广东省的大规模海产增养区之一。近年来,增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了该湾富营养化的加剧和生态条件的恶化,有害赤潮频发,增养殖难度加大。为了解生态退化和有害赤潮频发的原因,作者及其研究小组从2000年起对柘林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了长期的综合性调查。本文着重介绍有关浮游动物生态学的调查结果。 调查期间为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其中,2000-2003年的调查频率为每月至少一次,而2004年的调查频率为每季度一次。长期调查的站位共有9个,包括湾内7个和湾外2个。浮游动物采样用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由底至表垂直拖拽。每次采两份平行样品,一份用于种类鉴定和个体计数,另一份用于生物量的测定。桡足类和枝角类鉴定到种,其它浮游动物如端足类、磷虾、多毛类、被囊类和水母类等只鉴定到类。生物量的测定采用干重法。与浮游动物同步进行的理化和生物因子调查项目还有温度(T)、盐度(S)、浊度(Tur)、溶解氧(DO)、pH、总无机氮(DIN)、氨氮(NH_4-N)、硝氮(NO_3-N)、亚硝氮(NO_2-N)、总无机磷(DIP)、硅酸盐(SiO_3-Si)、铁(Fe)和浮游植物(Phy)等。这些因子的现场测定和采集均分表(离水面0.5 m)、底(离水底0.5 m)进行。浮游桡足类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分别采用Shannon-Weaver公式和Pielou公式计算。文中还分析采用CCA(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典型对应分析)分别对浮游动物、浮游桡足类和浮游枝角类与其它理化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所用理化生物因子均采用表、底平均值。年度划分均以当年的1-12月为一个年度。其中,CCA分析包括200l-2003叁个年度。 调查结果表明,粤东柘林湾浮游动物种类比较丰富,共鉴定桡足类67种(3目2l科33属),枝角类3种,以及端足类、磷虾、糠虾、多毛类、毛颚类、被囊类、水母和各种浮游幼体等12个大类。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和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brevicornis)和鸟喙尖头蚤(Penilia avirostris)为浮游动物的最主要优势种。在群落结构上,整体上表现出种类多、数量大(12.O×10~3。indiv./m~3),而且小型化趋势十分明显的特点。虽然浮游桡足类和枝角类的体长分布范围为0.4-3.8 mm,但调查期间体长小于0.8 mm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均值高达93.1%,因为强额拟哲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和鸟喙尖头蚤等主要优势种的体长均在0.6 mm以下。在空间分布上,浮游动物的种类数、无论小于O.8 mm或大于0.8 mm的浮游动物总个体数、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的平面分布总体上均表现为湾外多于湾内的格局。在季节变化上,浮游动物总个体数和总生物量的

马继波[2]2006年在《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海洋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文中指出粤东柘林湾是广东省大规模海产增养殖区之一。近年来,海水增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了该湾富营养化的加剧和生态条件的恶化,有害赤潮频发,养殖难度加大。为了了解生态退化和有害赤潮频发的原因,作者及其研究小组从2000年起对柘林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了长期的综合性调查。本文着重介绍有关大量营养盐分布和海洋微生物生态学的调查结果。 调查时间为2000年5月至2005年8月。其中2004和2005年的调查频率为每季度一次,其余年份则为每月一次。长期调查的站位共有9个,包括湾内7个和湾外2个。采样时用HQM-1型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表(离水面0.5m)、底(离水底0.5m)层水样各5L,将其中100ml水样装于无菌聚乙烯塑料瓶,冷藏带回实验室处理。沉积物样品采集使用彼得森采泥器(曙光HNM_(1-2)型,采样面积0.1m~2),每一站点每次采样一次,取采泥器中央表层0-3cm未受干扰的泥样约50g,封装于无菌培养皿中,冷藏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理。取部分水样进行菌群活体培养,其余加入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的无颗粒甲醛固定,并使其最终浓度为5%(v/v),用于测定细菌总数。将带回的沉积物样混匀后准确称取约10g,置于盛有90mL含1%Tween80无菌无颗粒海水(经0.2μm滤膜过滤)的150mL锥形瓶中,充分振荡,使微生物分散均匀后,用无菌取样器定量吸取上清液,测定方法同水样。总细菌计数采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异养细菌分离采用Zobell 2216E培养基平板计数法,弧菌分离采用选择性培养基TCBS平板计数法,硫酸盐还原菌(SRB)采用MPN法计数,选用乳酸钠液体培养基。氨氮(NH_4-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总无机氮(DIN)、无机磷(DIP)、硅酸盐(SiO_4-Si)等因子使用荷兰SKALAR水质微量流动注射分析仪和日本岛津UV-5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温度(T)、盐度(S)、溶氧(DO)、pH等物理指标使用美国YSI6600水质分析仪现场测定。年度划分均以当年的1-12月为一个年度。数据处理与相关性分析采用软件Origin7.0进行。 调查海域溶解性无机氮、磷、硅的含量都明显偏高,总平均值分别达到31.02、1.35、36.30umol/L,其中氮、磷含量均超过国家叁类海水的水质标准。由于湾顶黄冈河和湾周边排污排废的影响,营养盐的分布基本上表现出湾内高于湾外、近岸向离岸递减的格局。大规模增养殖业造成的二次污染对该湾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以Justic和Dortch等的标准来衡量,该湾浮游植物生长受控于单一营养盐限制因子的出现率为磷46.54%,硅15.04%和氮11.46%。过量的N及高N/P值特性且持续升高的趋势可能是柘林湾地

王超[3]2006年在《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植物生态学的长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粤东柘林湾是广东省典型的大规模海产增养殖区之一。上世纪未以来,增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了该湾富营养化的加剧和生态条件的恶化,有害赤潮频发,增养殖难度加大。为了解生态退化和有害赤潮频发的原因,由黄长江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从2000年起对柘林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了长期的综合性调查。本文着重介绍该综合调查中有关浮游植物生态学的调查结果。 调查期间为2000年7月至2005年8月。其中,2000-2003年的调查频率为每月至少一次,2004年以后的调查频率为每季度一次。长期调查的站位共有9个,包括湾内7个和湾外2个。浮游植物样品分网采(定性)与瓶采(定量)。网采用具采用《海洋调查规范》中的浅水Ⅲ型浮游生物采集网(网口直径为37cm、面积为0.1m~2,网目孔径为77μm),自海底(离底部0.5m)向海面垂直拖网1-2次。瓶采用具采用HQM-1型有机玻璃采水器,取表层(离水面0.5m)和底层(离水底0.5m)水样各1L装入聚乙烯瓶中。水样采集后,立即用鲁格氏液固定,使其最终浓度为15‰。水样运回实验室后,立即移入玻璃量筒内,加盖静置24h后,用管口包裹筛绢(网目孔径为77μm)的虹吸管或吸管小心吸去上清液。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将水样浓缩至30-100ml。分析时取均匀样品1ml注入Sedgewick-Rafte浮游植物计数框中,在德国Zeiss倒置显微镜(Axiovert25)下进行浮游植物的种类鉴定和计数。中肋骨条藻的计数结果仅为柘林湾浮游植物计数结果的一部分。网采样品现场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最终浓度为4%),只用于种类鉴定。 调查结果表明,粤东柘林湾浮游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共鉴定浮游植物315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门75属231种,占总种数的73.33%;甲藻门20属70种;金藻门6属6种;蓝藻门3属3种;绿藻门3属3种;黄藻门1属2种。本调查期间,在浮游植物的各月总细胞数里占有较大百分比(以>10%为标准)的有骨条藻属(Skeletonema)、角毛藻属(Chaetoceros)、弯角藻属(Eucampia)、海线藻属(Thalassionema)、直链藻属(Melosira)、菱形藻属(Nitzschia)、拟菱藻属(Nitzschiella)、夜光藻属(Noctiluca)、龙骨藻属(Tropidoneis)、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星杆藻属(Asterionella)、角管藻属(Cerataulina)、褐胞藻属(Phaeocystis)、卡盾藻属(Chattonella)、裸甲藻属(Gymnodinium)。其中,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atatum)为整个调查期间的绝对优势种。但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则表现出春秋高,夏冬低的特点。在空间分布上,浮游植物种群密度呈现湾外高于湾内、湾内外侧高于内侧、东部高于西部的基本格局。在季节变化上,浮游植物种群密度的周年变化总体上

黄长江, 董巧香, 吴常文, 王壮雄, 周凯[4]2005年在《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文中研究表明柘林湾是粤东一个大规模海水增养殖区和赤潮重灾区.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对柘林湾及其周边水域(共设19个站位)进行的叶绿素a含量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叶绿素a站位实测值年变化为0 01~3 26 mg/m3,均值为0 56 mg/m3.平面分布的基本格局表现为湾顶黄冈河内与湾口外侧海域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湾内的,湾内外侧和东部水域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湾内内侧和湾西部的.结合同步调查的水化数据得知,柘林湾是一个高营养盐、低叶绿素的海湾,其原因可能与高密度、大规模海水增养殖业引起的水流不畅、水下光照减弱和养殖贝类的摄食等有关.柘林湾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显着,最高值出现在2001年夏季8月,最低值出现在冬季1 月和2002年7月,其中2002年7月的叶绿素a含量仅为2001年7月的1/10左右.这种巨大的年际间变化显然与2001~2002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粤东地区于2002年春夏期间气候异常、干旱少雨、径流剧减和调查海区浊度大幅升高有关.

朱琳[5]2002年在《2001~2002年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柘林湾位于粤、闽交界处,海域面积68~70km~2,是广东省粤东地区12个重要海湾之一。2000~2001年度本实验小组对浮游植物生态群落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为了进一步深入、详细地了解调查海区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作者从2001年7月开始,在原有的8个站位上增加了11个站位,对柘林湾及湾外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群落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第二个周年调查。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关浮游植物的周年调查结果,并讨论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 本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183种,其中硅藻门51属143种,占总种数的77.8%;甲藻门11属,34种;其它6属6种。硅藻为最优势类群。在硅藻中,又以中肋骨条藻为全年优势种,其数量在浮游植物群落总细胞数中的百分比周年平均值高达71.0%。柘林湾浮游植物群落数量的时空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肋骨条藻的种群动态。 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数、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都表现为湾外多于湾内,湾内外侧高于湾内内侧的趋势,而总细胞数的平面分布呈现湾外高于湾内、湾内外侧高于内侧、东部高于西部的基本格局。叶绿素α含量的平面分布则表现为黄冈河内、河口和湾外含量较高,湾内普遍较低的特点。 浮游植物的总细胞数和叶绿素α的周年变化模式为双峰型,2001年7至10月是浮游植物的夏季高峰期,此后直到2002年2月浮游植物丰度逐渐降低,浮游植物从3月开始增长,至4月达到浮游植物的春季高峰,之后浮游植物异常减少,导致2002年夏季的低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数量与溶解无机磷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磷对浮游植物的调控作用增强。 中肋骨条藻在浮游植物总数量的百分比由第一年度的58.7%上升到本年度的60.0%,导致多样性指数由1.91减小到1.75,均匀度由0.47减小到0.42。这表明,与上一年度相比,柘林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进一步降低,群落结构退化。

马继波, 董巧香, 黄长江[6]2007年在《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文中指出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对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区柘林湾表、底层水体中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柘林湾浮游细菌总均值为59.4×104cell/dm3,与国内外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内湾海域大致相当。在平面分布上,浮游细菌总体上表现出湾内高于湾外、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的分布格局,说明大规模增养殖业对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网箱养殖的影响尤其显着。湾顶黄冈河口浮游细菌呈现显着的逐年增加趋势,其原因一方面与调查期间降雨减少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受周边陆源污染输入加剧的影响。在周年变化上,浮游细菌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型周年变化模式,主要是受水温的调控。年度峰值出现在夏季高温季节(6~8月),低谷出现在冬季低温季节(12~2月)。浮游细菌与溶氧呈现显着意义的负相关关系,但低溶氧可能是湾内养殖区初级生产力低下所致,而非浮游细菌耗氧所为。相反,溶氧降低可能会促进专性或兼性厌氧细菌的增加,使养殖环境进一步恶化。

黄长江, 董巧香, 林俊达, 商栩, 李金[7]2008年在《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殖区柘林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含水量、有机质、氮和磷》文中研究说明柘林湾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海水增养殖区,近20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情况日益加重,赤潮频繁发生。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对该湾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含水量(W)、有机质(TOM)和不同形态的氮(TkN,NH4+)与磷(Ex-P,Fe-P,Au-P,De-P,OP)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调查。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的含水量和有机质及不同形态的氮、磷均呈现极显着意义的正相关关系,今后可用含水量直接对这些指标进行粗略估算。有机质与氮、磷呈显着意义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是影响氮、磷含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凯氏氮(TkN)和总磷(TP)的总平均值分别为(1 113.1±382.5)μg/g和(567.2±223.3)μg/g,显着高于国内外许多同类型的海湾。各形态氮、磷含量年均值的平面分布呈现湾内(除S1,S7站外)高于湾外、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网箱渔排养殖区高于牡蛎养殖区的总体趋势,说明湾内大规模增养殖业对海湾富营养化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形态氮、磷含量均于盛夏至初秋的高温季节(7-9月)处于年度峰值,这与该季节养殖动物处于生长旺期与高死亡率所造成的生物碎屑增多和有机质分解加速有关。与2002年7月相比,2003年7月的TkN和TP均出现大幅升高,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的趋势相符。此外,自生磷(Au-P)年平均占TP的49.2%,是该湾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磷形态。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能导致沉积物的pH降低,继而促进Au-P中的自生钙氟磷灰石和碳酸钙所结合的磷释放进入水体,因而表层沉积物中高浓度的Au-P可能成为此类海湾富营养化水平加剧和赤潮大规模暴发加剧的隐患。

佚名[8]2001年在《前进中的黑龙江齐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文中研究表明董事长总经理:张宏宇黑龙江齐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48年,是黑龙江省唯一的集氯碱化工和石油化工于一体的国有综合性大(一)型企业。现有员工3492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0余人,资产总量12.2亿元。下设炼油厂、聚氯乙烯厂、氯碱厂、动力厂和十六个职能部门。公司科技力量雄厚,技术先进。拥有从日本引进的年产5万吨离子膜烧碱装置;年加工100万吨原油的

本刊编辑部[9]2001年在《开天辟地为中华——献给党的八十华诞》文中提出中华文明五千年,最灿烂、最辉煌的一页当属刚刚过去的20世纪。在这波澜壮阔的百年中,我们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并迎来了民族振兴的曙光。纵览20世纪的史册,我们会看到:在中华民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每一关键时刻,都留下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足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所以需要共产党,共产党所以能够登上中国社会历史舞台并发挥巨大的历史作用,正因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鲜明地高举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大旗,

佚名[10]2001年在《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要》文中研究说明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 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动物生态学的研究[D]. 姚少慧. 汕头大学. 2005

[2]. 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海洋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D]. 马继波. 汕头大学. 2006

[3]. 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植物生态学的长期研究[D]. 王超. 汕头大学. 2006

[4]. 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J]. 黄长江, 董巧香, 吴常文, 王壮雄, 周凯.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

[5]. 2001~2002年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D]. 朱琳. 暨南大学. 2002

[6]. 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J]. 马继波, 董巧香, 黄长江. 生态学报. 2007

[7]. 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殖区柘林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含水量、有机质、氮和磷[J]. 黄长江, 董巧香, 林俊达, 商栩, 李金.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

[8]. 前进中的黑龙江齐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J]. 佚名. 紫光阁. 2001

[9]. 开天辟地为中华——献给党的八十华诞[J]. 本刊编辑部. 紫光阁. 2001

[1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要[J]. 佚名. 紫光阁. 2001

标签:;  ;  ;  ;  ;  

2001~2002年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