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循环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凝土,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温度区间
低温循环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时旭东,李亚强,钱磊,李俊林,汪文强[1](2019)在《不同超低温温度区间冻融循环作用混凝土弹性模量软化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混凝土经历10℃~-40℃、10℃~-80℃和10℃~-160℃等3种典型的超低温温度区间冻融循环作用试验,探讨不同的温度区间和冻融循环作用次数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上限温度时因冻融损伤累积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呈逐渐软化趋势,其中下限温度较低温度区间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下限温度时因混凝土内孔隙水结冰使混凝土弹性模量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较上限温度时的变化幅度更大。不同温度区间的混凝土相对弹性模量差以及上下限温度时单次冻融软化指标和累积冻融软化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变化规律较为复杂。该文还由试验结果拟合出混凝土相对弹性模量与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的温度区间和次数间的关系式。所获得的这些结果可为LNG储罐类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安全性能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单鸣宇,王岚,张宝鑫[2](2019)在《盐冻融循环下温拌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盐冻融循环作用下温拌工艺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CR-MA)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以温拌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CR-WMA)和热拌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CR-HMA)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质量分数(0%,4%,8%,12%)的盐溶液和冻融循环次数(0,5,10,15,20次)条件下对小梁试件进行低温弯曲和弯曲蠕变试验,比较了2种CR-MA弯曲应变能密度和弯曲蠕变速率等指标的衰减情况,并探讨了SDYK型表面活性类添加剂(掺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0.6%)对CR-MA低温性能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种CR-MA经盐冻融循环后,其弯曲应变能密度和弯曲蠕变速率均减小,低温抗开裂性能降低;随着盐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CR-WMA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小于CR-HMA,CR-WMA的低温抗裂性能优于CR-HMA;当除冰盐的质量分数为8%时,对CR-MA的破坏最为严重.(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鲁玉[3](2019)在《高低温循环作用下CFRP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粘碳纤维布加固(externally bonde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EB-FRP)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碳纤维布(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与混凝土过早剥离,导致CFRP性能不能充分发挥。但复合锚固(hybrid bonding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HB-FRP)、开槽锚固(externally bonded reinforcement on grooves,EBG)加固类型可以改善CFRP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目前研究常温下CFRP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文献较多,但研究温度循环作用对混凝土加固结构的影响较少。将EB、HB、EBG加固混凝土试块放在温度变化-20℃~60℃,60%RH的温度循环箱中,模拟环境温度的变化,经过50次、100次、150次(12h为一次循环)的不同循环次数作用后,通过单剪试验研究温度循环次数变化、不同加固类型(EB、HB、EBG)对CFRP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不同锚固距离(60mm、100mm)验证HB加固技术的有效性。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常温下HBI、HBII、EBG加固相比EB加固其CFRP与混凝土之间的极限黏结荷载提高了约2.2倍、2.3倍、2.3倍,HB、EBG加固与EB加固相比显着提高了CFRP加固混凝土的黏结强度,且两者加固效果接近;2、HBI和HBII不经历温度循环时,加固效果相当;但经过温度循环50次数、100次数、150次数作用下,其极限黏结承载力均比HBI加固提高了1.2倍左右,HBII优于HBI加固类型,即HB加固存在一个最佳锚固距离;3、EBG加固经过不同循环次数作用后,其极限黏结荷载下降显着,150次作用后其极限黏结荷载降低了50.30%;HBI加固经过不同循环次数作用后,其极限黏结荷载先降低后增大;EB、HBII加固经过不同循环次数作用后其极限黏结荷载没有明显变化;4、EB、HB、EBG加固中CFRP加载端应变随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变小。(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6-01)
叶子枭[4](2019)在《柴油机掺烧丁醇结合米勒循环低温燃烧性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在国际航运界的广泛使用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其大气污染等消极影响也越发的凸显。节能和减排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主要课题,寻找替代燃料和低温燃烧技术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有益尝试。米勒循环技术通过实现低温燃烧而降低排放,具有响应快易控制的优点,而丁醇的含氧特性可以优化米勒循环的贫氧燃烧问题,二者结合相得益彰。本文以4190Z_LC-2型船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VL-FIRE软件对柴油机燃烧过程模拟计算,研究丁醇结合米勒循环对柴油机燃烧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影响,为米勒循环技术应用到现有柴油机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首先,依据4190Z_LC-2型船用柴油机燃烧室尺寸,利用AUTO-CAD绘制燃烧室二维图形,然后将其导入AVL-FIRE中的ESE模块构建燃烧室高压循环模型,完成网格划分;根据柴油机工作特性设置适当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子模块,并选择合适的柴油-丁醇混燃化学反应机理文件耦合仿真软件完成柴油-丁醇双燃料发动机仿真模型的建立;通过对比缸压曲线仿真值和试验值,不断验证并校正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直至满足工程计算精度。其次,利用所建立的叁维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丁醇掺混比、米勒度以及二者的结合对柴油机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在100%负荷下,选取四组丁醇掺混比进行计算,在牺牲稍许动力前提下,丁醇掺混比B30工况碳烟和CO排放降低明显;保持原机进气压力不变,选取四组米勒度进行仿真计算,实现了NO生成质量分数的降低,但高增压的缺席使得米勒循环由于缺氧问题很难发挥其性能优势;在掺混比B30基础上结合米勒循环仿真计算表明,丁醇的富氧特性可以改善低米勒度下的贫氧问题,但无法弥补高米勒度的泵气损失。最后,通过改变边界条件挖掘掺烧丁醇结合米勒循环方案的潜力。选取四组进气压力和四组结合方案,进行4x4=16组计算,对潜力最大的B30+M40方案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掺混比B30结合米勒度M40方案与进气压力0.283MPa匹配最优,在指示功率与原机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指示油耗率降低2.04%,NO质量分数降低16.6%,CO质量分数降低51.01%。(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9-05-08)
郑通[5](2019)在《亚临界CO_2低温复迭循环冻藏装备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快了冷冻冷藏行业的迅猛发展,冷库作为冷链物流中的起始环节,对食物的贮藏品质有着直接影响。在我国,大部分冷库建于改革开放初期,制冷机组老化,制冷效果差,耗能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近年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成为制冷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冷库制冷系统面临更新换代;目前我国CO_2冷库发展迅猛,CO_2复迭式制冷系统可以提供-40℃的温度贮藏食品,适用于大部分的冷藏库尤其是低温库,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能源,而且更加环保。本文主要通过热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叁种方法对亚临界CO_2低温复迭循环冻藏装备进行性能研究。建立热力学分析模型对叁种不同的使用CO_2自然工质的低温复迭式制冷系统进行性能比较,分析中间冷凝温度、蒸发温度等参数对于系统COP、功耗、?损、?效率和换热器面积的影响;运用CFD仿真软件建立冷库叁维模型,分析冷库正常工作下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通过研究得出复迭式制冷系统应用于低温冻结库中的可行性;并针对冷库内部的结霜现象,提出一种双冷风机交替运行的热气融霜方法,通过之前建立的冷库模型,研究该除霜方式对冷库温度场的影响;最后设计搭建亚临界CO_2低温复迭循环冻藏装备实验台,改变实验工况参数获得系统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亚临界CO_2低温复迭循环冻藏装备的性能。本文所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均对复迭制冷系统的性能参数有重要的影响,复迭制冷系统在理论上存在最佳的中间冷凝温度,COP随着系统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R290/CO_2与R32/CO_2复迭式制冷系统COP相比R404A/CO_2系统更具优势;复迭系统的?损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效率随之下降,换热器面积也不断减小。蒸发温度为-40℃的工况下,R404A/CO_2系统的功耗分别比R290/CO_2与R32/CO_2系统高6.35%和5.37%,R290/CO_2系统?效率为0.416,高于R32/CO_2系统的0.411与R404A/CO_2系统的0.372,通过对比表明R290是叁种制冷剂中最好的CO_2复迭式制冷系统的高温制冷剂。(2)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冷库在系统工作后快速达到低温库的正常温度,库内温度分布均匀,贮藏食物的中心区域风速小,有利于减少食物干耗。除霜过程中的模拟结果证实双冷风机交替热气融霜过程对于库内温度场影响较小,库内中心区域温度分布依旧均匀。(3)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系统COP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O_2压缩机效率较低,造成系统的实际性能与模拟结果有一定的差距,库内实际的温度分布与模拟温度分布一致;除霜过程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部分制冷剂气体进行融霜,在蒸发温度为-40℃时,系统的COP和制冷量分别下降了14.52%和17.90%。但在融霜过程中库温的上升相比电融霜过程在可接受范围内。(4)从上述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可以得出,亚临界CO_2低温复迭循环冻藏装备具备较好的可行性,CO_2自然低温复迭系统能够作为冷库制冷系统。(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朱才建[6](2019)在《NCM811材料电解液低温性能和NCM523材料循环性能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今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离不开电子产品。由于锂离子电池输出电压高、自放电小、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电子产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目前为止,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仍然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1)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温度使用范围窄,尤其在低温下,电池放电容量低甚至不能放电,严重制约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2)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容量和循环性能仍然难以满足大功率动力电池的应用要求。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对叁元正极材料,主要开展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1)对NCM811材料电解液进行改性研究,以基础电解液为研究对象添加羧酸酯BA(丙烯酸丁酯)。结果表明BA可以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并降低其粘度,从而改善电池的低温放电容量。在-40℃低温下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为91.50mAh/g。BA改性试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电池低温性能。(2)以不同BA含量的电解液为研究对象,添加改性试剂EC(碳酸乙酯)。测试结果表明,EC可以提高电导率,增加低温放电容量,同时提高了电池循环稳定性。电解液在-40℃下离子电导率为0.575 mS/cm,电池放电比容量为108.94mAh/g,达到常温放电容量的65%。电池在常温25℃下循环容量保持率提高到到87.95%。结果分析认为,EC可以在电极表面形成CEI膜,从而改善电池低温性能和循环稳定性。(3)以含有BA16%+EC10%的电解液为研究对象,添加改性试剂LiBF_4。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液的粘度降低,电导率提高,电池的低温性能得到改善。在-40℃下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为119.26 mAh/g,达到常温放电容量的70%。结果分析认为,LiBF_4可以在电极表面沉淀LiF,对电极起到保护作用,减少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阻止电解液与活性物发生副反应,同时提高了锂离子的传输效率,降低阻抗,提高电池的低温性能。(4)采用经济实惠的甘蔗渣和淀粉,对NCM523进行有机碳包覆。结果表明,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表面包覆有机碳,不改变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但大大提高LiNi_(0.5)Co_(0.2)Mn_(0.3)O_2的电导率,速率和循环性能。未进行碳包覆的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47.8 mAh/g,2(4)淀粉和甘蔗渣包覆后,其放电比容量分别增加至152.4 mAh/g和153.3 mAh/g。适当包覆量,可以使包覆的碳膜更加均匀,可以实现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合理的有机碳包覆技术是提高LiNi_(0.5)Co_(0.2)Mn_(0.3)O_2基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周鑫磊[7](2019)在《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中低温发电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耗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对当今社会发展来说是重要的挑战。化石能源的储量不断减少,雾霾、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给当今能源应用带来空前的压力。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是解决能源污染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诸多绿色能源发电技术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对于太阳能的研究现有技术主要集中在光伏发电领域,且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光伏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污染,产生的电能存储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并且光伏发电产生的电能立即输送到电网则会在用电低谷期间造成电能浪费,起不到明显的调峰作用,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电能需求及供应的实时联通。太阳能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光热发电由于解决了光伏发电的众多弊端,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本文主要对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设计及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对系统的流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建立了每个部件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主要部件蒸发器的传热模型采用分割法进行了精确计算。对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进行了总体评价,确定了集热温度的总体范围为100-180℃。进而对系统的循环工质进行了筛选,通过查阅论文和相关物性查询软件,在相应热源温度下对不同工质在环保性和循环热力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最终确定了工质R245fa作为系统的合适工质,此工质在环保性、安全性及循环热力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基于每个部件的模型,开发了系统仿真模型的计算程序。利用开发的系统仿真模型,对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设计参数,如热源温度,蒸发温度,过热度,工质与热源介质流量比等参数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包括系统的循环热效率,系统的循环火用效率,系统的净输出功量)情况进行了模拟仿真。模拟结果发现,在设定工况下,系统能实现的最大火用效率和热效率分别为66.6%和16.7%,系统折合单位蒸发面积最大输出功率为0.45W/m~2。但系统设计参数对于不同目标性能的影响情况不同,系统并不能同时实现多项目标性能参数的最优值。为了得到系统的最佳设计参数,本文采用归一法,将系统的多个参数拟合成一个多元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来确定系统最佳运行参数。此目标函数可以根据设计者的具体需求设定不同目标参数的占比。本文将多目标参数优化与单目标参数优化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多目标优化方法下的系统各性能参数能达到各自最优性能的80%以上。其他单目标方法以火用效率优化方法效果最佳,各性能参数达到各自最佳值的70%以上。多目标优化后的系统性能明显优于单目标优化后的系统性能。并且发现系统最佳设计参数值并不唯一,但是系统性能最优解是唯一的。这证明,系统存在最佳性能参数,通过合适的设计参数就能实现。通过模拟结果发现,蒸发温度和导热油与工质流量比分别为125℃-140℃和1:0.8到1:1之间较为合适。另外,较高的集热温度和较低的过热度将使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对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基本设计参数进行了探讨,对系统设计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4-01)
许西淼,刘忠根[8](2019)在《冻融循环对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沥青路面低温裂缝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裂缝类型和裂缝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道路的危害。为了研究冻融循环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采用小梁低温弯曲试验进行研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为AC-16和AC-20,研究的冻融试验方案是根据研究所在地气候特点及相关文献的冻融试验方法确定,冻融循环次数分别为0、6、9和12次。对比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应变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应变逐渐减小,并且随着旧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受到冻融循环的影响越大;级配AC-20与级配AC-16相比,级配AC-20受到冻融作用的影响更显着;通过分析低温弯曲试验结果变化规律,AC-16的最佳旧料掺配率是19. 8%,AC-20的最佳旧料掺配率为16. 4%,这样既能够确保道路使用的寿命又能尽可能多地利用旧料。(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9年01期)
魏剑,薛飞,王佳敏,范银,苏欢[9](2018)在《低温循环载荷对碳纤维增强硫铝酸盐水泥基复合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膨胀石墨和碳纤维加入到硫铝酸盐水泥基体当中,通过干压成型法制备出具有热电性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对水泥样品施加低温循环载荷(室温~-40℃~室温),测试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的热电性能变化,研究和分析了不同循环次数下低温载荷作用对CFRC热电性能的影响,发现样品的电导率从2. 16×10~(-3)S/cm减小到1. 11×10~(-3)S/cm,Seebeck系数绝对值从33. 3μV/℃减小到了8. 67μV/℃,ZT值从7. 51×10~(-8)减小到了0. 40×10~(-8)。通过分析和计算样品活化能和载流子浓度,借助SEM图谱,发现由于低温载荷作用所产生的内应力使得材料内部产生更多的微裂纹,阻碍了电荷的传导,降低了材料电导率。此外,由于测量过程中样品要承受高温载荷,所以样品含水率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材料Seebeck系数绝对值也有所减小,最终降低了CFRC的热电性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崔亚楠,陈东升,李震[10](2018)在《盐冻循环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蠕变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盐冻循环基础上,通过低温小梁弯曲蠕变试验分析了不同盐冻环境对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蠕变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灰色关联熵分析法对不同盐冻环境下小梁弯曲蠕变差异进行比较;引入扫描电子显微镜从微观层面分析冻融前后混合料试样的微观结构变化。通过宏微观相结合的手段发现:低温下沥青混合料变形性能受冻融循环影响显着,其中破坏程度以水冻融最为严重。盐冻循环各组对于沥青混合料的破坏程度由于受多个因素影响各有差异但在冰冻温度为-20℃、盐溶液浓度为4%和冻融循环次数为15次环境下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变形能力相对较好。(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低温循环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盐冻融循环作用下温拌工艺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CR-MA)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以温拌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CR-WMA)和热拌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CR-HMA)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质量分数(0%,4%,8%,12%)的盐溶液和冻融循环次数(0,5,10,15,20次)条件下对小梁试件进行低温弯曲和弯曲蠕变试验,比较了2种CR-MA弯曲应变能密度和弯曲蠕变速率等指标的衰减情况,并探讨了SDYK型表面活性类添加剂(掺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0.6%)对CR-MA低温性能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种CR-MA经盐冻融循环后,其弯曲应变能密度和弯曲蠕变速率均减小,低温抗开裂性能降低;随着盐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CR-WMA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小于CR-HMA,CR-WMA的低温抗裂性能优于CR-HMA;当除冰盐的质量分数为8%时,对CR-MA的破坏最为严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循环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时旭东,李亚强,钱磊,李俊林,汪文强.不同超低温温度区间冻融循环作用混凝土弹性模量软化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9
[2].单鸣宇,王岚,张宝鑫.盐冻融循环下温拌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19
[3].黄鲁玉.高低温循环作用下CFRP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4].叶子枭.柴油机掺烧丁醇结合米勒循环低温燃烧性能仿真研究[D].集美大学.2019
[5].郑通.亚临界CO_2低温复迭循环冻藏装备的性能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6].朱才建.NCM811材料电解液低温性能和NCM523材料循环性能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
[7].周鑫磊.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中低温发电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D].山东建筑大学.2019
[8].许西淼,刘忠根.冻融循环对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J].北方交通.2019
[9].魏剑,薛飞,王佳敏,范银,苏欢.低温循环载荷对碳纤维增强硫铝酸盐水泥基复合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8
[10].崔亚楠,陈东升,李震.盐冻循环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蠕变性能的影响[J].公路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