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机会集论文-陈春春,王国成

投资机会集论文-陈春春,王国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投资机会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投资机会集,股票流动性,非做市商制度,资产专用性

投资机会集论文文献综述

陈春春,王国成[1](2018)在《投资机会集对股票流动性影响研究——兼论资产专用性的调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建模并结合沪深A股数据证实投资机会集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投资机会集的扩大,更宽广的投资领域使企业未来经营绩效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投资者对其股票内在价值的把握难以趋同,从而使股票在投资者间的流通受阻、流动性下降;(2)资产专用性可有效避免企业对不擅长、缺乏经验的领域进行投资,限制企业未来经营绩效的波动,在此情形下,投资者对股票的内在价值容易形成趋同性把握,而投资机会对流动性的不利影响也因此得以削弱。(本文来源于《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谢香兵,李远鹏,池亚楠[2](2018)在《投资机会集、经营不确定性与企业税收规避——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8~2016年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投资机会集对上市公司税收规避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经营不确定性对这一相关关系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投资机会集会减少公司的税收规避行为,当公司面临高经营不确定性时,投资机会集与税收规避间的负相关关系会进一步加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投资机会集与税收规避行为间的关系并不存在显着差异。这些研究结论表明税收规避实际上是公司投资决策行为中的一种选择,公司会随着未来的投资机会和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做出最优决策。(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8年16期)

杨义生,张洪辉,章琳一[3](2017)在《投资机会集、管理层持股与风险承担》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投资机会集角度,研究了公司管理层、CEO和董事长持股行为对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2015年经验数据,研究发现不考虑投资机会集时,管理层持股会降低公司风险承担水平,CEO和董事长持股对风险承担没有影响;考虑投资机会集后,管理层持股、CEO和董事长持股均会提高公司风险承担水平。(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月刊》期刊2017年21期)

侯林芳[4](2016)在《投资机会集、代理冲突与过度投资的审计治理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2006年至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投资机会集和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联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会计审计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企业投资机会集越大,企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将更为严重,为了降低就业风险,提升自己的薪酬水平,企业管理人员将更倾向于进行过度投资。当企业具有高质量会计信息时,企业投资机会集和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正向关联关系将减弱。(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6年24期)

孙丽[5](2016)在《投资机会集、内部控制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投资机会集代表企业的未来成长空间,是企业管理者进行未来投资决策的判断而形成的企业价值。已有研究发现投资机会集和应计盈余管理呈正方向变动,而这忽视了投资机会集对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研究,由此得出结论,目前关于投资机会集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并不完善,而且随着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日益完善,外部审计监管对盈余管理的监管力度也将持续增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具有隐藏性和更大的调节空间,已经替代应计盈余管理成为公司操控盈余的重要手段,给上市公司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后果。因此,这给我们检验投资机会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提供了契机。更重要的是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和风险的免疫机制,具有缓解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内在效应,能够降低应计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但在面对企业投资机会集的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治理机制和抑制作用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随着投资机会集增加,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动机将发生什么变化?作为一个规则契约和内部治理机制,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如何影响投资机会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截至目前,这些问题尚缺少实证证据的检验。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实证考察投资机会集、内部控制及其交互作用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动机的关系,并将市场化环境和产权性质分别进行分样本检验。研究发现投资机会集增加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动机;引入内部控制变量以后,随着投资机会集增加,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弱,说明投资机会集与内部控制机制在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中存在互补效应;进一步加入市场化环境和产权属性后的研究发现,投资机会集与内部控制的交互作用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只在市场化环境好的地区显着,并且这一效应只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显着存在。本文的可能贡献在于将内部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通过其固有的风险调控功能和免疫能力考察投资机会集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不仅揭示了投资机会集(客观)和公司内部控制体制(主观)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动机的联合影响,首次检验发现了在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面,企业的投资机会集与内部控制之间具有明显的共生互动互补的重要关系,开辟投资机会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新视角。而且拓展了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也为提高会计准则,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以及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杨婧[6](2016)在《客户特定投资机会集对行业专长审计收费溢价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资本市场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公司经营与所有权之间的关系逐渐分裂,致使当下经营者与所有者两者问存在信息差异以及代理冲突问题。在当前经济体制当中,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独立于外部,对当下经营者与所有者两者问存在的问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缓解作用。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制定出台,正式落实在2007年1月份,该会计准则的颁布表明国内用于当前风险评定的审计机制正式确立。中注协自2007年以来相继发布了多项政策与措施,鼓励事务所进一步的做大做强,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形成行业专长,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升竞争力。在实务领域,行业的专长发挥越来越受到事务所的重视,利用资金投入方式推动行业专长的发展,也可在原有审计基础上进行行业服务线的重组。因此,审计行业专长的重要性也逐渐在体现。一家企业的成长及投资机会的选择权即表示为投资机会,但选择权又受管理阶层的主观判断影响,因此该选择权的可靠性并不确定,而随之相伴的即是审计和控制的高风险运作。与企业股东相比,企业管理人员所触及的投资未来价值及相关机会的信息更多,于是便形成两者间的代理冲突。面临高投资机会企业时,管理人员需在充满变数的条件下进行决策,这进一步将管理人员的操作情况掩于眼下。而公司委托代替冲突等问题可以由外部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下得到有效解决,并缓解公司经营与管理者两者间存在的信息差异及代理冲突问题。所以紧密联系外部审计与投资机会问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文章将以投资机会的定义作为切入点,研究企业特定投资机会集对行业专长产生的审计费用溢价的影响。本文选用了我国在2011到2014年期间于上海和深圳上市的A股企业的相关信息展开研究分析,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客户特定投资机会集对行业专长产生的费用溢价产生的影响。模型的结果证明,具有审计行业专长的事务所获取了审计溢价。由于相较于审计专长造成规模经济以及成本降低导致的审计收费下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更多的体现在由行业专门化投资、差异化服务等带来的审计收费上升,因此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获取了审计溢价。但是当公司特定投资机会集较高时,由于专长审计师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不能全部适用,导致专长产生的审计溢价有所下降。文章最后会将国内当前审计市场现状与实证研究成果相联系,为当前审计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行业专门化战略是事务所做大做强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实施该战略的过程中,除了考虑自身的资源状况外,还要考量公司特定投资机会集对事务所的影响。审计行业也要重新认识公司特定投资机会集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事务所也要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及时更新行业特定以及公司特定知识,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严谨性与客观性,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向前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李淑敏[7](2016)在《投资机会集、资本市场压力与避税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投资机会集是由它潜在投资机会及其相关未来收益分布构成的,拥有更多投资机会的企业会导致信息不对称,这是因为投资决策是由管理层自由裁量的开支计划决定的,而这很难预测和监督。那么,代理人的投资决策可能会违背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为公司采取更激进形式的避税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如果更多的投资机会将带来更大的信息不对称,由于被发现的风险减小,拥有更多投资机会公司的管理层很有可能参与避税活动。高投资机会集会加剧信息不对称,带来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削弱对管理层的监管效果;而代理人出于其机会主义的考虑,又会做出激进避税活动的决策。代理人为实现市场的预期收益,宁愿放弃长期利益,而选择可以迅速实现的报表收益,也意味着对其经营决策产生影响。而避税活动被多数公司视为能够带来报表收益的部门,这一特殊性可以部分满足管理层对实现市场预期的需求。因此,避税活动成为管理层实现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已有研究发现,经理人在面对资本市场压力时更容易成为风险偏好者。因此,面对显着的资本市场压力,即使存在股东监管及一定的税收征管部门处罚风险,管理层也会倾向于进行避税活动。基于上述事实,本文预期投资机会集与避税程度正相关,且面对显着资本市场压力时,拥有更多投资机会的企业更可能选择避税活动。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本文利用2008至2013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A股,对预期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投资机会集与税收规避程度显着正相关;面对显着资本市场压力时,拥有更多投资机会的企业会更倾向于进行避税活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11)

林钟高,孙丽[8](2015)在《投资机会集、内部控制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7—201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投资机会集、内部控制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投资机会集的增加,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动机将显着减弱;加入内部控制治理机制之后,随着投资机会集的增加,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使得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弱;在进一步加入市场化进程和产权属性之后,投资机会集与内部控制的交互作用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只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显着,并且这一效应只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显着存在。(本文来源于《南京审计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廖义刚,杨宣[9](2015)在《投资机会集、代理冲突与审计治理效应——基于过度投资视角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3-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过度投资的视角考察了高质量审计对高投资机会集公司代理问题的治理效应与路径。研究发现,高投资机会集公司通常倾向于过度投资;随着投资机会集的增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显着地缓解高投资机会集所引发的过度投资问题;最后,若公司聘请高质量审计师,则会计信息将能够更为显着地缓解高投资机会集所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这表明通过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高质量的审计能够更有效地缓解过度投资问题。此外,附加检验显示,高质量审计对高投资机会集公司过度投资的治理功效仅仅在债务水平低的公司作用显着,这表明债务治理机制与高质量审计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替代效应。(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陈闰芝[10](2015)在《基于投资机会集角度研究负债融资对投资支出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界对融资和投资两者关系的研究一开始是建立在完美市场假设的条件下进行的,最初研究结论认为两者是没有关系的。后来的学者通过不断放松原来的研究假设,认为筹资活动与投资是存在关联性的。对企业来说,负债是一种很重要的融资方式,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确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不同负债水平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最终将反应到企业的投资支出上,同时不同长、短期限的负债对投资支出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大多数情况下短期负债的硬约束作用发挥的更明显,对抑制非效率的投资行为更有效。而长期负债由于还款期限比较长,偿债压力小于短期负债,故其约束作用相对弱于短期负债。资本结构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等理论的提出给研究负债融资与投资关系的学者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这些理论对财务实务工作来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知道这些经典的理论都是由西方学者最早提出,这些理论的提出是基于西方国家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强式资本市场的背景。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们的资本市场还属于弱势资本市场。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使得我们不能盲目的直接引用西方理论的成果,而是必须加入对我国实际情况的考虑,验证理论是否也能指导我国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实践。本文选取投资机会集角度来研究两者的关系。了解不同成长机会下民营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这能够加深我们对负债融资的认识。本文利用沪深主板A股267家民营上市公司的1335个样本数据,在控制公司成长性衡量变量IOS、销售收入、现金流量、企业规模等变量的情况下,研究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二者的作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负债与投资两者显着负相关。按照成长机会的多少对样本进行分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面临不同成长机会的两组样本中,负债与投资均表现出负相关关系,且成长机会较少公司的负相关程度高于成长机会较多的公司。通过考察负债的期限结构发现,相比长期负债,短期负债显示出更多对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5-05-13)

投资机会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2008~2016年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投资机会集对上市公司税收规避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经营不确定性对这一相关关系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投资机会集会减少公司的税收规避行为,当公司面临高经营不确定性时,投资机会集与税收规避间的负相关关系会进一步加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投资机会集与税收规避行为间的关系并不存在显着差异。这些研究结论表明税收规避实际上是公司投资决策行为中的一种选择,公司会随着未来的投资机会和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做出最优决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投资机会集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春春,王国成.投资机会集对股票流动性影响研究——兼论资产专用性的调节效应[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

[2].谢香兵,李远鹏,池亚楠.投资机会集、经营不确定性与企业税收规避——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8

[3].杨义生,张洪辉,章琳一.投资机会集、管理层持股与风险承担[J].科技创业月刊.2017

[4].侯林芳.投资机会集、代理冲突与过度投资的审计治理效应[J].财会通讯.2016

[5].孙丽.投资机会集、内部控制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安徽工业大学.2016

[6].杨婧.客户特定投资机会集对行业专长审计收费溢价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7].李淑敏.投资机会集、资本市场压力与避税活动[D].南京大学.2016

[8].林钟高,孙丽.投资机会集、内部控制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

[9].廖义刚,杨宣.投资机会集、代理冲突与审计治理效应——基于过度投资视角的经验证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

[10].陈闰芝.基于投资机会集角度研究负债融资对投资支出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

标签:;  ;  ;  ;  

投资机会集论文-陈春春,王国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